蕭師言:在臺灣,我看不到一座抗日紀念館

2021-01-09 觀察者網

從「國防部」發言人用很情緒化的語言指責大陸「歪曲」國共兩軍的抗戰表現,到有「立委」建議搞閱兵,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問題上,臺灣顯得「很在意」。然而現實是,在島內,被學校組織觀看抗戰片,提著燈籠參加抗戰紀念遊行已逐漸變為「上一代人」的記憶。這讓親歷了抗戰的國軍老兵痛心又無奈。在兩岸對這段歷史情感的消長變化中,「與中共爭奪話語權」似乎成了一些臺灣政客主張積極紀念抗戰的最大動力。有臺灣媒體和大陸學者呼籲,抗戰已經結束70年,有著共同記憶的兩岸應翻過國共恩仇。

1923年日本昭和天皇裕仁訪臺灣舊照

國軍老兵痛心島內冷對抗戰紀念

身為臺灣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監事的卜乃夫現年92歲,70多年前抗戰爆發時,他還是個青少年。近日在臺北的家中向《環球時報》記者講起那段歲月時,卜乃夫依然激動不已。

在抗戰爆發初期,卜乃夫就以參加遊擊隊的方式進行對日鬥爭。他至今都念念不忘曾經參加的那支「縱橫蘇皖邊區、到處打擊日軍」的「陳文部隊」。卜乃夫向記者回憶起那場當地遊擊隊取得的最大勝利時津津有味:在陳文的領導下,他們的部隊以30多人進襲揚州西門機場,把日軍的飛機全部炸毀,悉數殲滅機場衛兵。

後來,卜乃夫在蘇北泰州考取了黃埔軍校。當時,前往已經遷至成都的黃埔軍校需要穿過淪陷區。他在常州被日偽軍逮捕下獄,僥倖獲釋後前往浙江金華又遭遇空襲,一路輾轉行程近8000公裡才終於抵達成都。

如今,卜乃夫生活無虞。對於國民黨當局給抗戰老兵的照顧,卜乃夫表示「很滿意」。他說,從兩蔣「總統」開始,國民黨當局有一整套照顧榮民的制度。有家眷的每個月可以領到約1.5萬元新臺幣就養津貼,沒有家眷的可以免費住在各地的榮民之家。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子女教育、就業、喪葬等補助,到榮民醫院就醫也不用花錢。因此長期以來,榮民都是國民黨的「鐵票部隊」。

然而,說到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老人卻「備感難過」。卜乃夫對記者說,不論是國民黨,還是普通臺灣民眾,好像都忘了這件事。截至目前,島內對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相當低調,預計舉行的紀念活動只限於軍中,沒有其他部門和機構熱情參與,更談不上全社會關注。臺灣「國防部」1月宣布,將舉行「抗戰勝利70周年真相展」「紀念抗戰70周年學術研討會」以及5場紀念音樂會。

卜乃夫對記者說,其實只要是黃埔人,只要是參與過抗戰的老兵,沒有人會忘掉那段神聖的記憶。不只是逢十的大紀念日,就是每年的這一天,同心會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平時他還會通過筆和口去告訴別人不要忘記這段歷史,但他也頗為遺憾地表示,「臺灣社會已經和過去不同,缺少紀念抗戰勝利的熱情是無可奈何的社會演變」。

臺灣學校學生手舉日本國旗歡迎裕仁

裕仁要搭乘小艇

女學生列隊歡迎裕仁

裕仁訪臺灣

臺灣原住民

全臺灣沒有一座抗日紀念館

在記者的印象中,抗戰勝利曾是臺灣學校教科書中耳提面命、諄諄教誨的「歷史大事、國家榮譽」。每逢七月七日這一天,小學生們就會被組織起來一同觀看紀錄片《中國之怒吼》。記者至今還能記起在影中,戴著青天白日徽章帽子的國軍以血肉之軀抵禦日軍的飛機大炮,看到南京破城後日軍大屠殺的暴行,國軍300多萬將士犧牲,但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這曾是蔣介石和蔣經國「執政」臺灣時,每個民眾都津津樂道的民族光榮。

臺灣《旺報》社長黃清龍近日也向記者講起他讀小學時,每年光復節都有慶祝臺灣脫離日本帝國主義統治的遊行,他總是提著燈籠參加。他說,從1950年開始,國民黨努力消除當年日本在臺灣留下的痕跡,所以那時候通過教育、大眾宣傳等方式來加強民眾對抗戰的紀念。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時,記者正供職「華視」製作人。那時華視拍攝了19集的電視節目「浴火重生」,記錄從中華民國中日交往到抗日戰爭結束的歷史。當時,蔣緯國曾自出3000萬新臺幣,委託「中國電視公司」製作紀念抗戰勝利的節目,而不少臺灣媒體都會播出類似節目。但現在,這樣的節目幾乎看不到了。

忠烈祠是臺灣供奉抗戰犧牲者的主要場所。島內共有20座忠烈祠,位於臺北圓山的「國民革命忠烈祠」最為重要。那裡供奉著自辛亥革命以來約40.1萬捐軀者,其中抗戰中犧牲者33.5萬餘人。在臺北市知名的中華路上中山堂前,也有一座「抗戰勝利紀念碑」。但臺灣至今沒有一座抗日戰爭紀念館。臺灣《旺報》曾發表社論說,臺灣地區是全世界遭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後,唯一沒有抗日紀念館的地方。包括臺灣原住民抗日英雄莫那魯道後人的「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會」2013年便呼籲「請給臺灣抗日先烈先賢一個紀念館」,並主張建在中山堂。

車隊

臺南火車站

裕仁在臺南

裕仁去學校參觀

相關焦點

  • 全臺灣沒有一座 抗戰紀念館
    76年前的今天,盧溝橋事變揭開抗日戰爭序幕。根據臺灣方面統計,國民黨軍隊抗戰過程中犧牲了322萬官兵,包括200多名將領,民眾死亡在2000萬以上。 臺灣當局和臺北市政府當天沒有舉辦相關活動,僅是馬英九在臉譜(facebook)上發文紀念表示,「沒有抗戰勝利,就沒有臺灣光復,臺灣就無法脫離日本殖民,也不可能重回中國版圖」。
  • 臺灣望族抗日史實鉤沉三部曲之三
    臺灣作家藍博洲在致辭時說,馬關條約後,臺灣人民展開長達50年的武裝、文化抗日鬥爭,而在祖國大陸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抗戰中,有5萬多名臺灣愛國志士回到大陸投身抗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李友邦將軍及其創辦的臺灣義勇隊。
  • 一座祖宅承載的家國情——訪臺灣蘆洲李宅暨李友邦將軍紀念館
    (資料圖片)乘臺北捷運抵蘆洲站,不到一公裡即可抵達蘆洲李宅,這也是抗日將軍李友邦紀念館及故居。這座紅磚院落古樸端莊,我們慕名而來,則是為瞻仰李友邦家族的精神與風骨。不忘本的「中原裡」蘆洲李宅院門匾額寫著三個大字「隴西堂」,率先道出李氏家族的淵源。
  • 特寫:臺灣抗日將軍李友邦故居裡的一場祭祖聚會
    嚴秀峰身前曾撰文寫道:「假使我們能重活一次,我和先夫李友邦仍然願意把我們的生命,獻給偉大的祖國和具有民族血緣的臺灣故鄉。」  如今,李宅門前樹立著一座浮雕,其上是李友邦、嚴秀峰這對「抗日情侶」的半身像,基座銘刻李友邦召集抗日同志開會時牆上必掛的「復疆」二字。
  • 參觀平遙縣抗日紀念館,和鄉親們同樂
    11月11日早晨,我們原來平遙一中的幾位老同學,有赤醫班的李國寶,體育班的楊學華,文藝班的尹紅江、王潤珍,還有我們美術班的賈三來,六人相約,今天平遙縣東泉鄉彭坡頭村,去拜謁革命聖地,參觀平遙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館。 剛剛立冬,陽光依舊燦爛,溫度也不算太低,各位心情都不錯,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
  • 將軍故裡銘記「抗日俠侶」的家國丹心
    「 復疆 是我父親當年率領的 臺灣義勇隊 、 臺灣少年團 的軍隊暗號,昭志從日本人手中收復疆土的決心。抗戰勝利後,父親將此二字題寫於海峽對岸廈門的南普陀寺後山石壁上。」李友邦次子李力群介紹說。 沿路直行右轉,便是李友邦將軍故居——一座四合式的古宅院。
  • 臺灣望族抗日:蘆洲李家將軍雖去 大樹不凋
    在臺灣新北市蘆洲區的高樓大廈中,有一片格局方正、石牆磚柱的中式古厝,這裡是臺灣抗日將領李友邦家族的故居。  這座甲午戰敗、乙未割臺後修建的古宅,共九廳六十房一百二十門,經歷了百年風雨,在李家人的努力下,於2006年以「蘆洲李宅古蹟既李友邦將軍紀念館」對外開放,也成為了臺灣抗日戰爭紀念的重要場地之一。
  • 豫西抗日根據地紀念館——洛陽研學、遊學、周邊遊推薦
    豫西抗日根據地紀念館是目前國內唯一全面反映豫西抗日戰爭歷史的專題紀念館,是河南省及鄭州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先後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國防教育基地」,鄭州市委宣傳部授予「鄭州市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鄭州團市委授予「鄭州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稱號。
  • 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滇西抗日紀念館
    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滇西抗日紀念館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我到雲南採風的同時能不去憑弔那裡的抗戰英烈嗎?騰衝的當地朋友說,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你會得到心靈的洗滌、精神的升華。1944年就在滇西,就在我腳下這片雲貴高原西部的土地上,中華兒女先後打響了著名的騰衝、松山戰役。
  •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啟動研學遊系列活動
    揚子晚報網8月18日訊(記者 徐昇)記者從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獲悉,暑假期間將舉辦「聽!文物在訴說」和「致敬英雄·放飛夢想」兩大主題的研學遊活動。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你想了解中國空軍抗戰的故事嗎?
  •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 烈士女兒磕70個頭祭奠先父
    邵瑞麟犧牲至今已有73年,昨天,邵英子來到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按照滿族的風俗祭奠家父。「爸爸,我從重慶嘉陵江畔,千裡迢迢地來祭拜您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內,記錄著航空烈士邵瑞麟的簡簡訊息。「1942年1月22日,對,這就是我爸爸。」邵英子念了一遍碑上的日期後,默默點頭。犧牲時年僅29歲的邵瑞麟,是女兒心中永遠的英雄。邵英子說,當時的空軍每次登上飛機後,都有再也回不來的可能。所以,他們很多人都會在出擊前留下遺書。「爸爸犧牲時,我還很小,不知道他的遺書在哪,裡面寫了什麼。」邵瑞麟去世後,家人甚至都未能見到他的遺體。
  • 臺灣抗日英雄羅福星孫女:我以中華民族為榮
    其先祖父羅福星烈士參加過「黃花崗起義」,1913年到臺灣領導臺胞抗日革命,是維護國家統一併且為海峽兩岸人民所熟知的民族英雄、抗日烈士。    民國建立後,她祖父仍放棄在印尼優渥的生活回臺灣抗日,單只有一年就號召上萬抗日誌士為中華民族的生存而犧牲。
  • 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明日開館
    此次山東抗日戰爭主題展共分為五大部分,分別是:蓄謀侵華覬覦山東、抗日烽火遍燃齊魯、團結抗戰鞏固陣地、艱苦鬥爭渡過難關、戰略反攻奪取勝利。五大部分共分為25個單元,全面展現自1894年至1945年五十多年間山東人民前僕後繼、奮起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歷史和英雄事跡。
  • 「跨越海峽的覓證」臺灣同胞抗日遺址遺蹟圖文展在南京開幕
    /a/20201025/c12019da2593442ead4f669cfd14e42e.shtml   今天(10月25日)上午,由江蘇省臺灣同胞聯誼會與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共同舉辦的
  • 準備去臺灣省的遊客,臺灣有一座毛主席紀念館,你知道在哪嗎?
    二水愛國基地毛主席紀念館有三大任務,一是向世界宣布臺灣是一個省,二是「海灣」早日回到祖國懷抱,三是介紹社會主義進步思想作為臺灣省進步的燈塔,在魏明仁先生的指導下,二水愛國基地每天都會舉行升降五星紅旗的莊嚴儀式。
  • 臺灣同胞抗日遺址遺蹟線上攝影展開幕,首批205張照片上線
    今天,「綠水青山待我還——臺灣同胞抗日遺址遺蹟攝影展」線上展覽開幕,首批205張照片亮相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官網——中國抗戰勝利網。目前,散落在臺灣及祖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大量與臺灣同胞抗日相關的遺址、遺蹟,是臺灣同胞抗日歷史的重要載體和見證。近年來,抗戰館和有關單位先後數次派出專人奔赴臺灣,踏訪臺北、臺中、花蓮、澎湖等22個縣市,總行程16000多公裡,尋訪抗日遺蹟,拜訪眾多臺灣知名人士和抗日誌士親屬,共收集拍攝各類史跡416處,採集6萬餘張照片資料。
  • 臺灣為抗日英雄徐驤塑像 「通靈」還原容貌(圖)
    臺灣為抗日英雄徐驤塑像 「通靈」還原容貌(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3日 17: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徐驤塑像(圖:臺灣東森新聞)    中新網7月23日電 臺灣「客委會」最近籌設抗日英雄徐驤紀念館,在塑雕像時卻遇到難題。
  • 今天這幾十個孩子在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上了初中第一課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上午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深切緬懷中外抗日航空英烈的英勇事跡,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一場以「和平」為主題的憑弔抗日航空烈士紀念活動與抗日航空英烈文物、檔案專題展開展儀式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舉行。
  • 「抗日花木蘭」嚴秀峰的傳奇人生
    原標題:人物特寫:「抗日花木蘭」嚴秀峰的傳奇人生   說起臺灣的抗日英雄,人們會聯想到蔣渭水、羅福星與李友邦等,其實李友邦的妻子嚴秀峰,也是巾幗不讓鬚眉。1日,嚴秀峰女士的公祭儀式在新北市板橋殯儀館舉行。   儘管經常以抗日將領李友邦遺孀的身份出現,嚴秀峰本身就是一位勇敢的抗日女戰士。
  • 熱血燕趙|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一條圍巾背後的抗日壯歌
    一條圍巾背後的抗日壯歌——在承德市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走進承德市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第一展廳,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展品,靜靜傳頌著熱河兒女可歌可泣、救亡圖存的抗戰壯歌。1934年4月,中共京東特委委員王平陸與孫永勤取得聯繫,向他宣傳中國共產黨「團結一切抗日力量,與日寇血戰到底」的抗日主張,並建議其將民眾軍改編為抗日救國軍。整編後,隊伍分兵三路,在長城沿線一帶痛擊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