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為緬懷先烈,落實和推進「四史」學習教育,9月1日,上海交通大學離休幹部黨委組織離退休支部委員和抗戰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離休幹部代表參觀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上海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以「四行倉庫保衛戰」為基本陳列,展示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和全面抗戰的背景下,淞滬抗戰後期,「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英勇抗戰的感人事跡。「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結束也標誌著淞滬會戰的結束,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留下英勇悲壯的一頁。紀念館以戰鬥場景、沙盤模型、油畫雕塑等形式生動再現了以謝晉元為代表的「八百壯士」英雄群體形象。
老同志們首先在晉元紀念廣場參觀了彈痕累累的倉庫西牆。這裡原是日軍火力進攻最為密集的地方,8個炮彈孔和430個槍彈孔真實記錄著「八百壯士」在保衛戰中捨身為國、浴血奮戰的壯烈場景,訴說著中國人民的民族之魂和愛國之心。
走進四行倉庫紀念館,豐富的史料和珍貴的文物展品讓老同志的思緒回到那段軍民並肩作戰的烽火歲月,不禁為中華兒女的英雄精神和家國情懷感到自豪。紀念館陳列分為「血鏖淞滬」「堅守四行」「孤軍抗爭」和「不朽豐碑」四部分,多角度、多層次、多維度還原了軍民抗戰、共御外敵的歷史全貌,展現了「八百壯士」奮起抗戰的勇氣和決心。當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影像、一件件文物鮮活地呈現在眼前,老同志們難抑心中的激動,有的拿出手機拍照留念,有的哼唱起紅歌,還有的講述了自己曾經的抗戰經歷。
「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戰爭的殘酷和舊社會的黑暗,正是這些人民英雄挽救民族於危亡之時。」離休幹部鄭志航動情地說,「雖然淞滬會戰時我只有5歲,但我清楚地記得居住的弄堂被日軍佔領並封鎖後,有個小女孩偷偷遊過蘇州河給壯士們送去旗子和食物;謝晉元團長犧牲時,30萬上海市民自發前來弔唁,附近幾條馬路都被堵塞。抗日戰爭是一場真正的人民戰爭,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強大凝聚力和自強不息精神的偉大民族。」
「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鬥守戰場!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寧戰死不退讓,寧戰死不投降。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飄蕩!」當《歌八百壯士》的旋律在紀念館響起時,90歲高齡的抗戰幹部肖國鳳心潮澎湃,面向英名牆敬禮,向奮勇殺敵的壯士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肖老13歲參加革命,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過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回想起過去的崢嶸歲月,她激動地說:「我是在黨的手心裡長大的,是黨培養了我,感謝親愛的黨,感謝偉大的祖國。」
返程途中,老同志們車遊北外灘和外灘地區。作為外灘的延伸,北外灘也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歷史底蘊。當老同志們看到修繕一新的南京路步行街東段、外白渡橋、上海大廈等標誌性景點時,不禁讚嘆上海城市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欣欣向榮。
不忘國史,緬懷先烈,珍惜當下,展望未來。老同志們紛紛表示此次學習活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感嘆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將更加堅定信心,相信在黨的領導下,國家將更昌盛,人民將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