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意志是錯覺,潛意識是算法,人類是被創造出來的虛擬角色?

2020-12-19 幻之獅

之前咱們有文章專門聊過一個話題——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在那篇文章中咱們先介紹過一個關於人的自由意志的著名實驗。這個實驗是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理學教授班傑明.李貝特組織實施的。這個實驗是通過研究神經信號與意志行為之間的關係來證明自由意志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客觀存在。

在實驗中,會在被試者的大腦上連接電極,以此來測量大腦的活動。而被試者在實驗中所要做的就是自由決定按下滑鼠的時機,並且在其決定要按下滑鼠的時候先說出來然後再按下按鈕。

最終的實驗結果現實,讓被試者說出自己要按按鈕到最終按下按鈕之間有大概200毫秒的時間間隔。這個還是比較好理解的,這就是意志指揮行動所需要的反應時間。

但與此同時的另一個發現卻讓人大跌眼鏡。實驗人員發現,其實在被試者做出按按鈕的決定之前,大腦已經開始了活動,而這個活動開始的時間要比決定按按鈕的時間早300毫秒。

也就是說,在人有意識做選擇的時候,其實大腦已經在此之前做了決定。那樣就是說,人的行為並不是由意識決定的,而是在意識決定之前就已經決定了,而意識本身只是給行動下達指令而已。換句話說,自由意志本身是人類的錯覺。

那麼,到底是什麼在指揮著我們所謂的自由意志呢?

從心理學上來講,認為指揮著自由意識的可能就是所謂的潛意識。但如果僅僅用潛意識作為問題的答案,似乎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因為到現在為止,我們對於潛意識到底是什麼其實並沒有完全理解,到底潛意識是如何工作的,它又是如何做決策的,或者如何指揮所謂的自由意志的等問題,在心理學界還僅僅處於探索階段。

在玄學領域,普遍相信人是有「靈魂」的。如果所謂的「靈魂」真的存在,當然咱們在這裡並不是宣傳封建迷信,只是想從科學的角度探腦一下,這個被諸多宗教和文明相信的東西會不會是真實的存在而已。

假如所謂的「靈魂」真的存在,那麼她是不是給自由意識下達指令的存在呢?「靈魂」與大腦之間又是如何協作的呢?「靈魂」會不會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潛意識,它看不見摸不著卻主宰著人的意志和行為?

又或者「靈魂」本身就是一些電子的組合,她能夠與人的大腦產生聯結,甚至是指揮大腦的工作,與此同時還可以接收到宇宙信息,並在人的自主意志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運算和決策。甚至可以在一個個體消亡之後攜帶者此前儲存的所有信息與另一個個體的大腦產生聯結,從而形成了所謂的「輪迴」?

如果順著虛擬世界的思路開個腦洞的話,答案會比較有意思。如果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而我們認為的所謂自由意志只不過是接收到指令的一瞬間產生的,而在此之前發出指令的正是操控虛擬世界的背後玩家,又或者只是提前設置好的一個算法。從這個角度講,它和所謂的潛意識和「靈魂」其實是異曲同工的。

當然,這些也都是筆者自己的臆測罷了,將這些想法碼字出來也只不過是想要與有此好的朋友們交流而已,大家權且可以當作科幻小說來看待。

相關焦點

  • 自由意志,很可能只是錯覺
    但是,過去幾年中,儘管哲學家繼續就人類決策的形上學基礎進行辯論,越來越多的神經科學家開始從正面去解決這個問題(沒錯,真的是衝著頭去的)。其中一些神經科學家相信,自己的實驗表明,人類對於自由的主觀體驗可能僅僅是一種錯覺。下面就來解釋一下,為什麼你可能沒有自由意志?的確,從歷史角度講,哲學家對於這個話題有不少話說。
  • 深解讀《西部世界》前三季,福特的棋盤之上,人類沒有自由意志?
    於是園區通過接待員,開始秘密地收集遊客的私人數據,將他們的每一個細微決策都記錄在系統,最終福特與威廉達成協議,互相不幹涉對方的隱秘項目,威廉在第14區秘密進行永生計劃,福特卻在第16區謀劃熔爐項目,他將外面世界所有人的行為數據上傳入熔爐,同時也將所有接待員的意識上傳熔爐,建立了一個虛擬伊甸園,也為德妹安排了一條反叛外面世界的生路,福特臨死之前都認為人類沒有自由意志
  • 當AI有了「自由意志」
    很多大人物對於人工智慧威脅人類地位的告誡,也有種「口嫌體正直」的意味,無不在自己的領域內推動AI技術的進化和使用。但是作為人類社會基石的「自由意志」本身已經從腦神經科學和社會學上被嚴重挑戰,而人工智慧在模擬和指導人類決策的能力又在大幅提升,這樣我們就將接近這個人類命運改變的交匯點:人的自由被還原為一種可計算的生理機制,AI的計算能力又超過人類的計算能力。
  • 自由意識究竟是一種錯覺還是真實存在?
    文/李穎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盧梭自由意識究竟是一種錯覺還是真實存在?不知誰第一個提出這個問題。近些年心理學家似乎得到了一個相對一致的研究結論,簡單說就是:自由意志是一種錯覺。人類究竟有沒有自由意志?換個問法也許更通俗些:人類到底是生物化學、社會文化的傀儡,還是不可預測、具有無限發展可能的能動主體?這個問題看上去很像哲學裡的大問題——雖然重要,但是忽略之也不影響正常的生活。
  • 自由意志不存在?
    換句話說,自由意志的懷疑者對待觸犯法律者的態度,和他們對待病毒、洪水,或其他自然現象的態度是一致的:他們的目的是保護自己在將來免受危害,而不是滿足復仇的欲望。 接下來的一項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我們將參與研究的受試者分成兩組,第一組閱讀一本書中的片段,這部分內容認為,人類的理性認識中不應有自由意志的一席之地;第二組則閱讀同一本書的另一個段落,內容和自由意志無關。
  • 或許,我們真的沒有自由意志?
    所以,以時間為線索,則所有的事件都可以被預知,因為它們只是眾多選項中的一個;非決定論(Indeterminism)作為與決定論對立的觀點,認為人所作出的選擇在不同情況下不盡相同,就像昆蟲對刺激的反應一樣是不經思考而隨機的,雖然很多百科詞條認為非決定論是對自由意志的絕對肯定,不過如果是非決定論的,即隨機而沒有模式可循的,那麼自由意志的定義也會改變;剩下的也就是妥協的產物,自由主義(Liberalism
  • 論柏格森的時間與自由意志
    在生命演變的過程中,他又尋找到了一種動力——「生命衝動」,它在進化過程中展現出自由創造意志。在柏格森晚年,其思想最終回歸到了對人類道德和社會的感悟。柏格森看到了近代西方科學主義興起的一些弊端,看到了社會發展中物質和精神協調發展而產生的眾多矛盾,因而致力於改造出一種新的形上學。
  • 傳遞地球真相:拿回我們的主權-自由意志
    這裡也有人類的自由意志。人類有一個傾向去選擇阻力最小的那條路,最小阻力立刻顯現的。最簡單的可能的解決方案通常並不真的那麼簡單。因為這個傾向,人類通常會忽略他們的自由意志。就好像肌肉,如果你鍛鍊它就會越來越強壯。如果你不鍛鍊,肌肉就不斷鬆弛。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人類身上。人類在輪迴的循環裡,他們沒有選擇使用那個自由意志,沒有鍛鍊那塊肌肉。現在是時候扭轉了。
  •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叔本華    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嗎?這裡討論的既不是政治問題,也不是哲學問題,而是一個生物學問題。為方便理解,我們有時把自由意志(free will)用「自由決策(決定,選擇,思考)」來代替。    大腦的神經(生化的)活動決定了我們的決策還是我們的意識做了自主的決策,進而產生了我們的神經活動?
  • 從混沌到自由意志
    拉普拉斯可能也會對自由意志說同樣的話,他的機械論宇宙讓自由意志變得多餘。圖1:拉普拉斯妖,拉普拉斯想像的知曉全部初始條件並可以根據物理定律預測一切未來的「妖怪」自拉普拉斯時代以來,科學家、哲學家甚至神經科學家都跟隨他的腳步,否認自由意志的可能性。
  • 《碼鏈新大陸 物格新經濟》系列解讀之 碼鏈喚醒人類的自由意志
    而如今,在資本全球化的大潮之下,人類深陷「資本」的深淵,「人」被資本極端異化,科技把人類帶入移動網際網路、數位化時代的進程中,如何把人從深陷的「資本」深淵中解放出來,如何防止並逃逸出「機器取代人類,最終消滅人類」的陷阱呢?
  • 胡思亂想系列:我們的自由意志真的是垃圾嗎?
    就是因為我們堅信,人是有自由意志的。很多事情都與自由意志有關係。還拿汽車舉例子吧,如果有人開車撞了人,我們肯定會認為是駕駛員的責任。駕駛員可能說,為什麼不是汽車的責任呢?如果汽車的剎車沒有失靈,我又怎麼會撞人?那大家就會說,你幹嘛不好好檢查和維修你的車呢?所以還是你的責任。汽車沒有自由意志,汽車沒辦法決定自己什麼時候應該被維修,更沒辦法決定什麼時候應該剎車,所以汽車在事故中沒有責任。
  • 時間是虛構出來的!愛因斯坦:它只是人類大腦產生的一種錯覺!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曾說過,時間只是一種錯覺,是我們自己虛構出來的,我們是在自己欺騙自己!為什麼會出現時間這個概念?地球每天早上升起,晚上落下,一杯熱咖啡過了一會兒就變涼了,人類會慢慢長大,我們從早上工作到晚上,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時間,時間,其實是被人類創造出來的!過去、現在、未來,這些都是人類用現有維度去「創造」的,它們三者之間沒有界限!
  • 《吾乃母親》:三個層次的互動,創造主觀上完善的人類智能社會
    電影《吾乃母親》講述了人類毀滅的世界,智慧機器人為了振興人類社會的進步,培養了三個女兒,培養了一個具有聖母院堅強心靈的女人。最終目標是培育整個人類社會文明。這是電影的觀點,即只有道德感強壯的人才能生存並消除其他角色的可能性。這裡的智慧機器人在指導操作的影響下,對人有主觀偏見,對人採取非黑即白機器判斷行為。
  • 量子力學中的自由意志定理
    儘管學界對自由意志定理的解讀尚存爭議,但對於上述觀點都基本贊同。⑥而人們又大多不願否認自己的自由意志,於是自由意志定理幾乎可以說是宣布了決定論時代的終結。當然,對於人類具有自由意志這一點,亦有哲學流派持反對觀點。限於篇幅,筆者們將另行著文加以批駁和論證。下面,本文即對自由意志定理進行介紹。
  • 《V字仇殺隊》:權力審判與自由意志的勝利
    本文認為影片通過設定未來社會場景,於科幻中注入政治隱喻,審視極權國家統治,並刻意塑造反叛角色通過暴力革命手段實現對極權主義的審判,從而表達對於自由意志的強烈訴求。 影片講述的故事設定在虛擬的未來英國,灰白色的基調營造出一個極權統治下沒有靈魂的沉悶社會,國家機器以秩序和穩定的名義,綁架了民眾的自由權利,於是真實不再,謊言橫行。影片展現了奧威爾在《1984》中對於獨裁極權統治下思想禁錮與民眾集體失語的描述,但相對於主人公溫斯頓面對極權的隱忍無力,影片中的V怪客顯然以一種對抗社會暴力的個人暴力,成為獨裁者權力的審判者與捍衛自由意志的孤膽英雄。
  • 人工智慧無法取代人類意志的原因,都藏在這部電影裡
    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人類意志?談及這個問題,許多人都會想起三年前那個橫掃圍棋界的Alphago(阿爾法圍棋),它由谷歌製造,是第一個接連戰勝李世石、柯潔、樸廷桓等人類職業圍棋選手及世界冠軍的人工智慧機器人。
  • 回顧丨後人類時代:人類的超越與自由
    今天,人類正處在前所未有的豐富和混亂之中。科技的突飛猛進賦予了人類更多的可能性,也拋出了時代的命題:生活在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的未來被什麼左右?當機器可以創造概念和深度學習,可以越來越逼近人類的所有屬性時,人類的本質在哪裡?在未來,人類是否還擁有不斷超越的自由?10月10日,來自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的姜宇輝教授為我們呈現了他的思考。
  • 【學與思】我們真有自由意志嗎?
    沒有單一的腦區決定最後統一的意識內容,有意識的覺知晚於行動,意識的「自我統一性」和自我感源自左腦,神經科學似乎正在對「自由意志」概念抽絲剝繭。不管怎樣,認知神經科學的確在「自由意志」領域扔下了一枚炸彈。日常經驗呈現給我們這樣一個現象,人類自認為是自己在有意識、有意願地做著有關自身行動的決定,我們也覺得自己是一體的、是一個一以貫之的心智主體。
  • 當人文主義遇到算法
    未來的第二次認知革命,則可能會讓人類接觸到目前還難以想像的新領域,成為整個星系的主人。而科技人文主義取代自由人文主義後,醫學也越來越著重於讓健康的人升級。不過,作者也擔心,新科技人文主義讓人的身體與大腦都升級了,卻有可能在這一過程中讓人失去「心智」。因此,「科技人文主義到最後可能反而會造成人類的降級」,讓人類成為社會機器裡的小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