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寫慢改》寫作課中,最難學的要屬篇章結構。
篇章是什麼通常來說,一篇文章是由小到大組合在一起:字詞-句子-段落-節-章-篇章,篇章是一篇文章最大的組成單位。篇章有自然段落和語義段落之分,書面語中首行縮進兩格的語言單位叫自然段落,講完一個主題或一個話題則是語義段落。
試看兩首詩:
例1:(王昌齡《塞下曲》)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例2:(杜甫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例1和例2都是八個自然段落,「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與「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比較,讀起來更快,兩句連在一起才構成一個語義整體;國破、城春分別成句,是兩個獨立的語義整體。因此,例1可以看成是四個語義段落組成;例2是八個語義段落。
讀完一篇文章,不管自然段落如何,在讀者的心目中,最舒服的段落是四個,語義段落的幅度是7±2,符合工作記憶的原理(是指人一次記住的組塊在四個,超過就記不住了)
常說的千字文的段落情況如下:
字數自然段落語義段落1000
6
4
1500
9
4
2000
13
4
3000
21
4
需要注意的是,卡片與段落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一句話可以是一張卡片,如金句卡;有時一個語義段落是一張卡片。
標題、注釋、參考文獻是特殊的篇章,處理有所不同。標題是一篇文章的題眼,跟文體和句法的關係比較大;參考文獻則需按出版社的需求而定。
篇章三型人間有真、善、美三寶,篇章有信息、敘事、美感三型。
《快寫慢改》重點教的是「如何寫好一篇好看的三千字信息型文本」,這一節先說說信息型篇章。常見的信息型篇章有郵件報告、演說、讀書筆記、評論文、學術寫作等;
如何才算是一篇好看的信息型文章?信息型其實是樹型結構,好看的信息型要確保這顆樹長得好看,有四個指標:根節點、層級、比例、方向。
信息型文本重在呈現觀點,根節點是樹幹,是一篇文章的核心觀點,只有一個,確保清晰明確。
根節點的分支——支節點,相當於篇章組塊,一般不超過四個,四個是最理想的,這就要引出第二要談的指標——層級。縱向上看,從根節點到支節點再到更小的節點,一般不超過四;橫向上看,支節點總數也不超過四。文章的結構大方面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開頭結尾不適合篇幅過多,點題和總結。
好的樹型結構要對稱與不對稱,不對稱指的是開頭結尾加起來不超過10%-15%;其餘85%的內容放在中間呈現,這就是第三指標「比例」要考慮的問題。第四個「方向」,指的是我們在寫文章時,有時會忘記讀者不知道的信息當成知道的信息呈現,容易出現知識的詛咒。
聰明的作者懂得從已知到未知,即指出一個術語後,能對這個術語作解釋。當然,面對不同的讀者,處理方法也不能,如果面對的是內行人,大膽給出術語不解釋。
想要寫出更有吸引力的篇章,不妨以問題、案例開頭,設置衝突。
篇章問題寫作新手常見的篇章問題:篇章結構缺乏唯一性,一篇文章既有信息型又有美感型。試看這個例子的開頭(來自東邊閒人的千字文):
置身於都市中,平時忙碌的工作,也許你只有周末出去散心,城市公園,郊區森林都留下過你的足跡,只是每次去給你的新鮮感會越來越少。
中間內容:
晚上沒有路燈,關了燈,外面一片漆黑,你可以看到星星的微光,聽到青蛙、流水的聲音。趕上夏天,睡覺的時候記得打開窗,清風會呼呼呼地吹進,帶著一絲甜味,蓋好被子,別著涼。醒來,枕畔橘花香輕溢。
這篇千字文寫得優美,不少短句、四字詞,但開頭和 結尾的句子較長,偏信息型;其他部分短句居多,有四字詞,偏美感型。陽老師在點評時說,這是寫作新手常見的篇章結構問題,一篇文章只能選擇一種結構,如果出現兩種結構,就會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