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結果導向,不能「唯結果主義」

2020-12-23 華聲在線

陳書

「領導,不是我們不想辦,可是……」「不管你怎麼辦,我只要結果。」一旦和領導的溝通以這樣一句話收場,基層幹部的心裡就開始打鼓了:「不管你怎麼辦」,可是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最近,不少深受「唯結果主義」之苦的幹部,藉助媒體道出了心裡的憋屈。

不可否認,以結果為導向,充分傳導壓力,倒逼基層主動作為推動工作落實,確保抓落實有方向、有目標、有成效,值得提倡和鼓勵。然而,那套不教方法、不聽困難、不察實情、不看過程的「唯結果主義」,看似契合「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思維,也給外界留下「相信下屬」、「放手基層」的印象,更似乎傳導出激勵基層幹部勇於創新作為的倒逼效應。但實際上卻導致基層幹部心中無「數」、工作無「底」、無所適從。

工作的推進落實,有基本規律與方法要求,需要與現實條件深度融合、充分碰撞,確保在時間上持續「發酵」,不能「只要葫蘆不管葉子與根」。某鄉鎮領導幹部反映,經常遇到上午布置工作,下午就得匯報落實,或者快下班時來個電話,讓明天一上班就提交某項工作的詳細總結材料。這些要提交的數據需要入戶調查,需要人手,需要時間,過度追求結果的「唯結果論」,要麼是對基層工作一無所知,要麼是對基層幹部漠不關心,工作態度工作方法上都出了問題。這種以命令主義的口吻胡亂揮舞考核的「指揮棒」,不切實際地向基層要數據、要經驗、要成效的做法,實質上就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勢必與抓落實的初衷背道而馳——再好看的結果也出不了「好果」。

「唯結果主義」的根,在於脫離基層。強化抓落實的作風監管,上級機關切不可仗著自己手中掌握的政策資源和考評大權,就我行我素、恃權任性,應多走出去沉到基層、沉到群眾中看過程、看評價、看實效,少待在辦公室聽匯報、翻臺帳、看材料,多從制定決策是否民主、聯繫基層和群眾是否緊密、指導工作落實是否科學有效等方面拓展幹部考核方式。尊重基層工作的複雜性,充分尊重基層幹部的話語權和自主權,從而引導基層緊密結合實際制定工作措施、推進工作落實,進一步激發基層抓落實的的能動性、創造性。

相關焦點

  • 「唯結果主義」易滋長不正之風
    市民論壇「領導,不是我們不想辦,可是……」「不管你怎麼辦,我只要結果。」一旦和領導的溝通以這樣一句話收場,基層幹部的心裡就開始打鼓了:「不管你怎麼辦」,可是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最近,很多深受如是「唯結果主義」之苦的幹部,和半月談記者講出了他們的心裡話(《半月談》9月28日)。
  • 「唯結果主義」困擾基層:「不管你怎麼辦」,我只要結果好看
    領導可是說了——『不管你們怎麼辦,時間不能拖』。」這位幹部表示,上面關心的情況、需要的數據,很多必須得入戶調查才能摸清,可那得好幾天,要得那麼急,讓人上哪裡去弄? 2 「唯結果主義」結出什麼樣的果?
  • 「唯結果主義」根源在脫離基層
    「領導,不是我們不想辦,可是……」「不管你怎麼辦,我只要結果。」這一對話套路成了如今「唯結果主義」困擾基層的「模板」。何為「唯結果主義」?正如《半月談》在報導中指出的:口口聲聲「不管你怎麼辦」的「唯結果主義」,是一種典型的官僚主義。
  • 注重「結果導向」的人和注重「過程導向」的人有什麼區別?
    能與不能是「過程導向型思考」,然後在推演結果,怎麼才能是「結果導向型導向」,當自己為結果負責的時候,就會不斷的倒逼著思考「過程」怎麼辦,用結果去驅動過程和用過程去驅動結果,完全不同。02.「過程導向型思考」。
  • 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關鍵是建立科學評價體系,不能破而不立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10個「不得」的底線要求,並要求各地各高校組織「唯論文」問題專項整治,重點自查自糾是否存在評價指標單一、評價使用功利、高額獎勵論文、抄襲代寫論文、非法買賣論文、學風建設虛化、學術權力異化等突出問題
  • 結果導向外交能帶來想要的「結果」嗎?
    近來,「結果導向型」這一概念頻頻被一些國家政要提起,引發熱議。對於以結果為導向的外交政策,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秘書長凌勝利在接受中國論壇網採訪時表示,通常情況下,結果導向是指基於國家利益設定外交目標,進而展開國家外交運作。歷史上,世界出現過以追求霸權、競爭地區領導權和增強國家實力為目標的多種結果導向型外交政策。
  • 問教丨扭轉「唯名校」導向的就業歧視,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
    通知指出,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推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性條件。今年10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
  • ...戰略導向、市場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價值導向的經營方針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5月8日訊,有投資者向泰爾股份提問, 對於2020年經營環境,公司怎麼認為? 公司將採取那些措施保障2020年業績?公司回答表示,2020年,公司堅持「五個導向」――戰略導向、市場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價值導向的經營方針,為公司戰略發展指明了方向。
  • 第五輪學科評估:四個導向得到「扭轉」,直接影響評估結果?
    這兩個「基本」已經表明,具體指標體系只是調整的問題,而不是推倒重來,所以是創新,其意思也很清楚,這是體現立德樹人根本標準和「質量、成效、特色、貢獻」價值導向的具體落實。圍繞立德樹人根本標準和「質量、成效、特色、貢獻」價值導向,具體指標又有哪些調整呢?這是最值得關注與分析的,因為這是學科建設中的「直接量度」標準。
  • 刪除「唯升學」!以素質教育為導向評價辦學質量,校長們真心期待!
    此前,有專家多次指出,影響中小學活力的因素之一是評價導向不清,評價中小學辦學質量存在「唯分數」「唯升學率」等突出問題,亟待破除。如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高書國就認為:唯分數、唯升學的導向,過於看重對孩子進行知識傳授和應試操練,而忽視了理想信念、愛國情懷、品德修養、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身心健康等素質的全方位培養,讓全面發展變成跛腳走路,在「五唯」中危害最甚。而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一環套一環,相互助力,容易形成「負循環動力機制」。
  • 周光禮:超越科學主義評價範式,建構中國特色學科評估新體系
    其中,基於科學主義評價範式的大學排名,將中國大學導向浮躁與功利,最近公布的有些世界學科排名將科學主義評價範式的弊端暴露無遺。實際上,能夠被量化的東西可能並無價值,而有價值的東西往往不能量化。在「破五唯」的背景下,有必要全面反思世界大學排名的弊端。  第一,重規模,輕質量。世界大學排名的主要特點是重視大學規模和數量指標,輕視內涵和質量指標。
  • 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周光禮:超越科學主義評價...
    其中,基於科學主義評價範式的大學排名,將中國大學導向浮躁與功利,最近公布的有些世界學科排名將科學主義評價範式的弊端暴露無遺。實際上,能夠被量化的東西可能並無價值,而有價值的東西往往不能量化。在「破五唯」的背景下,有必要全面反思世界大學排名的弊端。第一,重規模,輕質量。世界大學排名的主要特點是重視大學規模和數量指標,輕視內涵和質量指標。
  • 破除「唯論文」導向重在建立正確科學評價體系
    2月17日,科技部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要求全國高校以及相關科研單位改進科技評價體系,破除項目評審、機構評估和人才評價中「唯論文」的不良導向,強調對科研成果實施分類評價,注重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
  •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公布 克服唯論文數量評價方式
    中新網12月28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簡稱學位中心)公布了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學位中心負責人指出,此次評估摒棄了僅「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俗稱「數帽子」)的片面做法。同時,著力構建充分體現質量導向的學術論文評價方法,克服唯論文數量和國外期刊的評價方式。除部分學科外,不再統計發表論文總數,以「代表性論文」進行同行評議。
  • 教育部發文破除社科領域「唯論文」不良導向
    」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唯論文傾向開展治理。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切實扭轉當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存在的「唯論文」不良導向,建立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全面優化學術生態
  • 教育部要求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用人導向
    原標題:教育部關於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教育部要求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用人導向,近日,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①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②擴大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③幫助有就業意願的貧困生儘快就業;④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用人導向,各高校要建立用人單位招聘黑名單制度;⑤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籤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
  • 我進行了30天反消費主義的實驗,結果……
    我進行了30天反消費主義的實驗,結果…… 為了讓自己理性消費, 我進行了30天的反消費主義試驗, 給自己列了長長的計劃: 比如,開始使用記帳軟體, 開始使用護膚品小樣 刪除淘寶、京東、天貓手機客戶端, 結果......
  • 「生孩子對女性影響有多大」,馬丁:職場是結果導向,不相信眼淚
    不是所有企業都必須無條件照顧孕媽,「活著」才是重點在節目裡,點評嘉賓趙鵬則認為:力所能及的企業應該提前有預案,給要哺乳小孩的媽媽一些適當的照顧。但不能要求所有的企業都應該有這個餘地,這個東西講正確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要生存。
  • 學生競賽結果,「脫鉤」也需「掛鈎」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區域內面向中小學生的競賽活動管理,禁止將各種競賽成績、獎勵、證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各類活動獲獎結果只能視為榮譽。(12月14日北京新聞微信公眾號)作為學校教育的延伸和展示平臺,中小學生競賽對激發學生興趣、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及個性成長意義重大。
  • 教育部: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意見》指出,要深刻認識「唯論文」現象的系統性危害,從加強教育系統黨的政治建設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高度予以堅決糾正。《意見》強調,要優化評價方式,堅持分類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探索多元評價、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完善同行評價;要加強學風建設,弘揚馬克思主義學風、加強學術共同體建設、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堅持學術不端「零容忍」、加強學術期刊建設和管理;要健全長效機制,落實高校在學術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和自主權,激發學術創新創造活力,正確理解破除「唯論文」不是不要論文,正確看待SSCI、CSSCI等相關引文索引的作用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