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移民署":自由行陸客數 每日平均較去年增1倍

2020-12-15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4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陸客自由行第二批新試點的6個城市將上路,將讓自由行成為今年旅臺的新亮點。根據臺「移民署」統計,去年開放陸客自由行,總到港人數為30281人,但今1至3月,到港數就已達2 8183人,達去年的93%。 

    據報導,去年6月28日開放陸客自由行,到年底共187天,平均每天到港數為162人;今年1月到港數首度破萬,達到1431人,雖2月減少到6480人,但3月再成長至11272人,再創新高。今年前3個月平均每天到港為310人,成長几乎1倍。 

    陸客自由行擴大試點,臺灣的商機究竟在哪裡?推展觀光不遺餘力的苗慄縣長劉政鴻說:「就在我們苗慄的好山好水啊!」劉政鴻說,以前許多觀光客不來苗慄,但在縣府大力推銷後,遊客腳步來到苗慄,看了之後「真得很棒啊!」

    苗慄縣旅遊服務中心表示,2008年有550萬人次到苗慄旅遊,去年光是元宵燈會就創下802萬人次,今年將以「水果旅遊」及「住宿旅遊」為推廣主軸,除了陸客團,更能吸引自由行陸客。 

    「以前很少陸客在苗慄住宿,現在愈來愈多。」旅遊服務中心表示,以前會選在苗慄住,許多都是前往日月潭途中的住點;但住了以後,發現苗慄的漂亮是他們過去沒想到過的,再加上縣府大力推廣,目前陸客不但在苗慄市進出,且靠海的竹南和靠山的三義,都有陸客吃住,相信自由行擴大後,會有更多自由行陸客來到苗慄。 

 

 

 


 

 

責任編輯:曹然

相關焦點

  • 瞄準陸客商機 黃金周臺灣百貨紛紛推出周年慶
    導報駐臺記者昨日從統一阪急百貨臺北店了解到,10月1日該店提前啟動周年慶促銷檔期,而購買力雄厚的大陸消費者表現也令人滿意,除了化妝品、3C產品等一貫受到熱捧的品種,像保溫杯、小家電等也是買氣很旺。銷售數據也顯示,陸客來臺瘋百貨周年慶,單次消費平均13000元(新臺幣,下同)。
  • 陸客自由行 開閘!
    兩岸兩會6月8日舉行首次「兩岸協議成效與檢討會議」,6月28日將正式實施陸客來臺自由行,與以往「團進團出」只能按照預定旅遊路線走馬觀花不同,陸客自由行可以與臺灣民眾「零距離」接觸,」舉行的自由行背景說明會上,臺灣「移民署」副署長何榮村披露了大陸遊客赴臺自由行的基本條件。
  • 臺「移民署」嚴審陸客 刁難陸客旅遊申請查背景
    原標題:臺「移民署」嚴審大陸遊客 不準參訪藍營執政八縣市  就在大陸遊客赴臺人數銳減、並首次出現負增長之際,島內又傳出當局「移民署」等部門刁難陸客旅遊申請,尤其不準參訪藍營執政八縣市,當事人如有大陸統戰部門或招商局的背景,最容易被拒絕。
  • 赴臺自由行陸客數量將「歸零」!臺媒:每月將蒸發45億
    中國新聞網援引臺灣地區媒體報導稱,對於大陸是否恢復自由行,臺灣旅遊業者並不看好,估計今年1月大陸遊客赴臺人數將從去年的10萬下跌到約2萬人次。臺灣街景(資料圖,來源:攝圖網)大陸赴臺自由行遊客將「歸零」中新網援引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稱,臺北市林姓旅遊業者表示,去年上半年,自由行陸客送件到「移民署」辦入臺證,一天約有5000人次,但大陸在去年8月1日停籤赴臺自由行的G籤後,由於籤注期為6個月,最後的期限是本月底。
  • 陸客申請赴臺遭臺「移民署」刁難 被拒數量暴增
    陸客申請赴臺遭臺「移民署」刁難,拒件暴增。(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圖)海外網1月24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一名每年接待10個以上大陸參訪團的社團負責人表示,去年520至今,陸客申請赴臺遭臺「移民署」技術刁難、被要求補件,而被拒的件數暴增6至7成,受此影響,大陸減少參訪團赴臺。
  • 臺當局「小動作」嚴卡陸客赴臺
    作者 言浩    2016年的大陸來臺人次,與2015年統計數據相較:健檢醫美入臺陸客人數下滑最嚴重,從58604腰斬成28112;商務和專業交流人數各少了3、4萬人以上,人數流失近1/4;觀光客部份,團客和自由行加起來少了二成多,團客部份最為明顯,兩岸的民間交流,正在降溫。
  • 大陸赴臺自由行遊客將「歸零」
    臺媒報導截圖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16日報導,對於大陸赴臺自由行是否恢復,島內旅遊業者並不看好,並估計今年1月陸客人數將從去年的10萬下跌到約2萬人次。「兩岸關係是陸客來臺多少的最重要指標,看目前狀況不是很樂觀。」
  • 臺業者:陸客想來臺自由行?請開證明「你父母是你父母」
    據香港中評社6月21日報導,臺灣觀光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柯牧洲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自由行陸客來臺受到嚴管,沒來由要求補充資料的情形越來越多,陸客來臺與朋友見面,竟要出示微信通話證明確有交情,甚至還要上次來臺的訂房及消費紀錄,證明對觀光有貢獻,有陸客要去花蓮,前後補件8次,幾乎是用放大鏡檢視,並非好現象
  • 十一赴臺大陸遊客數創11年來最低,臺當局的「秋冬補助」補得住?
    據臺當局出入境單位統計,10月1日至7日平均每天接待大陸遊客3470人,相比以往「十一」長假日均突破萬人的景況,僅剩約1/3,創開放大陸遊客赴臺11年來最低紀錄。島內輿論及業者直言,民進黨當局的言行導致兩岸關係持續惡化,最終只會讓觀光業淪為陪葬品。
  • 蔡英文說赴臺旅客創新高,臺旅遊業者想了想,笑了……
    報導稱,今年1月,陸客團來臺較去年同期少了9.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大減58%;自由行也少約2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14.4%;2月1日至7日,陸客申請入臺證件數更較去年同期大跌七成。旅遊業預估,受陸客來臺大減影響,臺灣入境旅遊從今年起全面倒退,進入「黑暗元年」。「連春節也搞得這麼難看」,有林姓旅遊業者表示,春節一向是陸客來臺大月,人數都如此慘兮兮,2月開始「會更慘」。
  • 大陸赴臺自由行遊客人數將歸零 臺灣每月或損失45億新臺幣
    「兩岸關係是陸客來臺多少的最重要指標,看目前狀況不是很樂觀。」臺北市林姓旅遊業者表示,去年上半年,一天約有5000人次的自由行陸客到臺當局「移民署」辦入臺證。但大陸去年8月1日暫停47省市赴臺個人遊試點,而籤注有效期為6個月。 去年8月以後,大陸赴臺的自由行人次月月減少,最近幾天平均一個工作日只有100多人向「移民署」申辦入臺證,到2月將無人申請。
  • 十一「黃金周」將至,臺旅遊業者預估:陸客每天比去年將少一半
    不過近來,由於陸客銳減,臺灣島內觀光行業在「黃金周」的生意可不好做。臺灣「中時電子報」21日報導稱,臺北市旅遊業預估今年陸客十一長假來臺每天約6000人次,較去年同期大減。有島內旅遊業人士稱,2015年有418萬陸客赴臺旅遊,是陸客赴臺最旺的年代,當年的十一假期平均每天來臺人數都超過1萬人次,甚至超過1.5萬人次,自由行人數略多於團客。
  • 赴臺自由行暫停2月後,臺灣旅遊業還好嗎?
    陸客大縮減的衝擊從9月開始顯現威力,據臺灣交通部觀光局初步統計,今年8月陸客來臺人數平均每日尚有5,300餘人,9月到19日止平均每日僅910人,較上月驟減逾八成,創開放陸客來臺觀光11年以來最低紀錄。 臺灣海峽兩岸旅行發展協會理事長姚大光估計,到今年底,大陸自由行遊客加上團客人數,總共應該會減少100萬人次。
  • 陸客赴臺遭技術性刁難?臺「移民署」:「統戰」背景最易被拒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24日報導,臺灣一名每年接待10個以上大陸參訪團的社團負責人表示,去年5月20日至今,申請大陸遊客入境遭「移民署」技術刁難、補件,被拒的申請件數暴增六至七成,受此影響,大陸減少參訪團赴臺。
  • 陸客赴臺遭技術性刁難?臺"移民署":"統戰"背景最易被拒
    ,臺灣一名每年接待10個以上大陸參訪團的社團負責人表示,去年5月20日至今,申請大陸遊客入境遭「移民署」技術刁難、補件,被拒的申請件數暴增六至七成,受此影響,大陸減少參訪團赴臺。臺當局「移民署」對此表示,未聽聞上述情事,但有官員不否認,目前對申請來臺的大陸人士的旅遊目的「定義嚴謹化」。  報導指,臺當局「移民署」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受理陸客來臺申請,對審查參訪目的比過去嚴格,例如當事人有統戰部或招商局的背景,最容易被拒絕。「5·20」之前,一般都是先讓大陸人士入臺,然後再考察其在臺言行。現在則是在聯合審查時就先「掛掉」。
  • 臺"移民署":將對罹難陸客家屬採取隨到隨受理方式
    對此,臺灣「內政部移民署」稍早表示,將針對不幸罹難陸客家屬採取「隨到隨受理」方式。據報導,陸客團在桃園發生嚴重死亡車禍,臺灣「移民署」稍早提出3點協處作為,首先,對於不幸罹難之陸客家屬,移民署將採取「隨到隨受理」方式處理來臺證申辦事宜,另外,臺「移民署」桃園、松山機場國境隊會有專人引導陸客家屬出關事宜
  • 陸客赴臺自由行熱銷行程:放天燈採水果 夜宿海生館
    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臺聯合會秘書長許高慶說,陸客自由行是兩岸觀光的趨勢,新增10個城市效益大,預估陸客自由行可增加1/3的業務量;同時大陸團體旅遊申請來臺「塞件」壓力,也減輕2、3成,盼5年後陸客來臺辦證可簡化如臺胞證,「一人一證遊臺灣」。
  • 首批大陸客赴臺自由行啟動 預計今早10時抵臺北
    陸客自由行今日上路  廈門團搶頭香 今早10時抵臺北  陸客自由行今日啟動,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到昨日為止,申請人數291人,已經發證人數278人,31至40歲最踴躍。據「移民署」估算,28日啟動首日三地首發團成員共約250人赴臺自由行,第一批見證歷史、搶得抵臺頭香的將是靠著地利優勢、以「小三通」赴臺的廈門首發團旅客。有趣的是,當天會有兩批廈門陸客分搭不同航班飛抵松山,表訂時間只差五5鍾,誰能搶得先機要看當天誰飛得快,預計首披28日上午10點15分抵達臺北松山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