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是我國古人很早就用肉眼觀察到的五顆行星。這五顆行星最初分別稱為辰星、太白、熒惑、歲星、鎮星(或填星),後來又用五行概念命名這些行星,對應稱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其順序是按照距離太陽由近而遠排列的。地球也是太陽系行星之一,古人雖然觀察能力很強,但限於觀察手段單一,沒有先進的儀器,以及天文知識有限,還不可能認識到自己所處的地球也是一顆行星,而是把地球作為宇宙中心和人類立足點來觀察天文。所以不能認識到地球也是行星之一的原因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古人雖然沒有認識到地球也是太陽系一顆行星,但用五行概念命名五星卻不是隨意的,而是很「貼切」的,無意間已為地球預留了位置。我們知道,按照距離太陽由近而遠的排列順序,太陽系的行星分別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這裡暫且不論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不知你們注意到沒有,這種排列完全符合嚴格的五行逆行規律!也就是水生於金,金生於土(地球屬土),土生於火,火生於木,木生於水。這裡的土星是隱土,隱而不用,而地球是顯土,顯而為用。這也是完全符合五行規律的,五行規律中本身就有隱土和顯土的存在。在五行中,5是土之生數,10是土的成數,而10是滿數,數滿則隱,故5為土之生數,顯而為用;10是土之成數,隱而不用。
我們再看後天八卦。後天八卦是時間八卦,五行順行。《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後天八卦從震開始,其運行順序是震→巽→離→坤→兌→乾→坎→艮→震,如此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其中,震、巽屬木,離屬火,坤屬土,兌、乾屬金,坎屬水,艮屬土。這樣就形成後天八卦五行順行圖:
把後天八卦的五行運行順序倒著看,就是五行逆行的順序。我們把地球置於坤卦位置,把土星置於艮卦位置,其它諸星按五行之名對號入座,是不是完全符合五行逆行順序呢?所以古人這樣用五行命名五星,是再「貼切」不過了。
限於觀察手段有限,古人未發現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由於冥王星屬不屬於太陽系行星一直存在爭議,聽說現在已有定論,把冥王星從行星中開除了,這樣太陽系就確定有八顆行星了。如果我國古人知道這個知識,會不會用八卦來命名這八顆行星,從而使這八顆行星和五行八卦都統一起來呢?
(圖片來自百度,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