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沒有天文望遠鏡,為什麼卻能以五行貼切地命名五顆行星?

2020-12-19 子夏故壇

五星是我國古人很早就用肉眼觀察到的五顆行星。這五顆行星最初分別稱為辰星、太白、熒惑、歲星、鎮星(或填星),後來又用五行概念命名這些行星,對應稱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其順序是按照距離太陽由近而遠排列的。地球也是太陽系行星之一,古人雖然觀察能力很強,但限於觀察手段單一,沒有先進的儀器,以及天文知識有限,還不可能認識到自己所處的地球也是一顆行星,而是把地球作為宇宙中心和人類立足點來觀察天文。所以不能認識到地球也是行星之一的原因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古人雖然沒有認識到地球也是太陽系一顆行星,但用五行概念命名五星卻不是隨意的,而是很「貼切」的,無意間已為地球預留了位置。我們知道,按照距離太陽由近而遠的排列順序,太陽系的行星分別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這裡暫且不論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不知你們注意到沒有,這種排列完全符合嚴格的五行逆行規律!也就是水生於金,金生於土(地球屬土),土生於火,火生於木,木生於水。這裡的土星是隱土,隱而不用,而地球是顯土,顯而為用。這也是完全符合五行規律的,五行規律中本身就有隱土和顯土的存在。在五行中,5是土之生數,10是土的成數,而10是滿數,數滿則隱,故5為土之生數,顯而為用;10是土之成數,隱而不用。

我們再看後天八卦。後天八卦是時間八卦,五行順行。《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後天八卦從震開始,其運行順序是震→巽→離→坤→兌→乾→坎→艮→震,如此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其中,震、巽屬木,離屬火,坤屬土,兌、乾屬金,坎屬水,艮屬土。這樣就形成後天八卦五行順行圖:

把後天八卦的五行運行順序倒著看,就是五行逆行的順序。我們把地球置於坤卦位置,把土星置於艮卦位置,其它諸星按五行之名對號入座,是不是完全符合五行逆行順序呢?所以古人這樣用五行命名五星,是再「貼切」不過了。

限於觀察手段有限,古人未發現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由於冥王星屬不屬於太陽系行星一直存在爭議,聽說現在已有定論,把冥王星從行星中開除了,這樣太陽系就確定有八顆行星了。如果我國古人知道這個知識,會不會用八卦來命名這八顆行星,從而使這八顆行星和五行八卦都統一起來呢?

(圖片來自百度,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太陽系行星按照中國的「五行」來命名?
    我們可以看到距離太陽最近的五顆行星(除地球外)是以「五行」來命名的,這可能給人一種錯覺,為什麼八大行星中的五顆要按照我們的「五行」來命名哪?水星在我國古代又被稱為辰星,一般會和太陽同時出現,所以肉眼很難去觀看;金星在我國古代又被稱為啟明星或者長庚星,因為它們出現的時間來命名,古人可能也不太清楚這不同時間出現在不同地方的星星是同一顆行星;火星在我國古代稱為「熒惑星」,源自於:熒熒火光,離離亂惑。
  • 太陽系中除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這顆行星也能用肉眼觀察到
    夜空中天上會有很多星星,那些星星絕大多數和太陽一樣屬於恆星,除此之外還有星雲、星系、衛星及太陽系內的幾顆行星,運氣好的時候還能看到彗星及小行星。《史記》中有言:天有五星,地有五行。這是將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和天上的五顆行星配在了一起,從這句話中也能分析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是肉眼能夠看到的五顆行星。金星是比較容易觀察到的一顆行星,它是夜空中除月亮之外最亮的一顆星,有時候下午天還沒黑的時候就能夠在西邊附近看到一顆明亮的星星,那就是金星。有時候天亮之前金星也能夠較太陽更早地升起,所以金星在中國古代也叫啟明星。
  • 行星知多少: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命名
    八大行星中五個靠近太陽內側的行星,是古人憑藉肉眼就看得到的,所以古代不同的民族都用各自的語言給它們起了名字。比如中國就給他們起來好幾個不同的名字。水星在中國古代並不被稱為水星,而是「辰星」或「昏星」。金星在中國古代被稱為「太白」或「太白金星」。與水星一樣,金星也只能在清晨或者傍晚被觀測到,當金星在傍晚出現時,又叫「長庚」,在清晨出現時叫「啟明」。火星被稱為「熒惑」,取「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這與火星的視運動有關,火星在夜空中,有時向左運動,有時向右運動,情況複雜,令人困惑。
  • 有一個天文愛好者的粉絲,大概就是有顆自己名字的行星,流傳千古
    楊光宇,天文愛好者,從加拿大南下美國阿里桑那州尋找小行星,發現了一顆後來被編號為38821的小行星。小行星的發現者,有一項權力,可以為自己發現的星星命名。這位天文愛好者被林青霞在《窗外》中表現的魅力圈粉,把這顆星星命名為:林青霞。
  • 八大行星的英文名,原來都來自羅馬神話,木星的英文名最汙!
    其中,水木金火土因為能見度較高,所以人類很早就開始認識它們了,他們的名字才如此本土化,來自陰陽五行理論,那你知道這八大行星的英文名有啥含義嗎?水星Mercury,水星距離太陽最近,根據萬有引力定律,離太陽最近的天體跑得最快,所以古代的歐洲人將水星命名為Mercury,Mercury是羅馬神話中的信使之神,說白了就是跑腿之神,跑腿神之星沒毛病。
  • NASA發現多顆地球大小的系外類地行星!
    這三顆系外行星圍繞它們的小恆星旋轉,軌道時間分別為5.2天、7.8天和10.1天。與此同時,第二顆紅矮星被命名為K2-420,是所謂的類地行星的雙星。超級地球是我們地球的大行星表兄弟——行星的質量比地球高,但比像海王星這樣的氣態冰巨行星要低。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衛星發現了一顆褐矮星周圍的三顆系外行星。
  • 現在,全世界只有中國這一隻「眼睛」了|行星|阿雷西博|望遠鏡|天文...
    一夜之間,曾在人類天文探索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一筆,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的波多黎各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塌了。 一位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工作人員人此前表示,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若失去功能,那麼 全世界在天文探索領域,將只能依靠來自中國貴州的另一隻「大眼睛」,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 中國發現首顆太陽系外的行星,在67份提案中,選出了命名!
    然而由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也能傳出了好消息。今日這顆行星的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它最終獲得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望舒。其母恆星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羲和。據了解望舒原本的名字HD173416b是由數字和字母的構成組合,而如今的新名字寓意為,神話故事中的「為月亮駕車的女神」,頗有神話故事的意味。而其母恆星「羲和」的意思就是「太陽女神」。
  • 天文名詞中的文史知識
    天文名詞中的文史知識   一、太陽系中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是根據五行命名的。「海王星」是怎麼得名的?  1846年法國勒威耶和英國亞當斯根據天體力學理論推算出「海王星」的位置,後由德國天文學家伽勒用望遠鏡發現,並以希臘神話中的海神Neptune命名,中文譯作海王星。
  • 行星名字難記?根本分不清?現在有機會命名行星啦!
    用IAU的話來說,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創造對我們在宇宙中地位的認識,並思考地球將如何潛在地被另一個星球上的文明所感知」。當然,這是一個崇高的目標,但這場競賽確實有實際目的。天文學家在過去的三十年裡發現了近4,000顆系外行星,然而幾乎所有這些行星都被笨拙的科學命名所困,例如這三個:KMT-2017-BLG-1146Lb, OGLE-2013-BLG-0132Lb, 和2MASS J19383260+4603591 b。IAU是處理這些問題的統治機構,同時它正在發起這項新運動來紀念其成立100周年。
  • 銀河系恆星數千億顆,為什麼發現的行星只有幾千顆,哪種更多?
    有人問:已觀測到的恆星有數千萬顆,但行星只有數千顆,為何都說行星更多?系外行星構想圖已經發現的系外行星有數千顆,沒有發現的還有很多很多。所謂系外行星,不是指銀河系外行星,而是指太陽系外行星。但為什麼迄今發現的系外行星還只有幾千顆呢?這是因為行星相比恆星來說,實在是太小了。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太陽系所有行星、矮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等天體加起來,質量只有太陽的0.14%,其中最大的行星~木星,質量只有太陽的0.1%,我們地球質量只有太陽的0.0003%。
  • 「天文望遠鏡界」新添中國「FAST」
    中新社貴州平塘7月3日電 題:「天文望遠鏡界」新添中國「FAST」作者 張素 黃蕾瑾距今400年前,一架口徑為4.2釐米、長約1.2米的天文望遠鏡在歐洲問世。憑著探索宇宙的這扇「窗」,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觀測到月球環形山、太陽黑子、木星衛星等。
  • 太陽系中最小行星與最大行星是誰?
    最大的行星:木星木星,攝於2018年7月27日(世界標準時間)到目前為止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在質量和體積上都超過了其他所有行星。木星的質量是地球的318倍,而它的直徑14萬千米,是地球直徑的11倍。
  • 【中國新聞網】「天文望遠鏡界」新添中國「FAST」
    據介紹,FAST旨在實現大天區面積、高精度的天文觀測,其科學目標包括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觀測脈衝星、探測星際分子、搜索可能的星際通訊信號等,其應用目標是在日地環境研究、搜尋地外文明、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等國家重大需求方面發揮作用。圖為7月2日航拍安裝完成前夕的「天眼」。 中新社記者 賀俊怡 攝  距今400年前,一架口徑為4.2釐米、長約1.2米的天文望遠鏡在歐洲問世。
  • 中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寓意是什麼?
    近20年來,天文學家已發現了圍繞其他恆星旋轉的4000多顆太陽系外行星系統(exoplanet),其中有些行星與地球較為相似,可能適於地外生命的生存乃至文明的繁衍。各種類型的天體都需要有國際統一的名稱或編號以便於人們的辨認和研究。當新的系外行星被發現時,天文學家給予其一個數字+字母構成的編號名稱,一般是在其母恆星編號後加b,c,d,e……來表示。
  • 在地球上,能肉眼看到的太陽系大行星有哪些?
    在地球上,有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可以很明顯地用肉眼看見,所以在七大行星中,也就只有這五顆行星在中國古代有名字,但是由於距離地球實在太遠,只有利用天文望遠鏡才能看到這五顆行星的細節。在1610年,伽利略把他發明的望遠鏡對準土星,意外地發現土星長有兩隻「耳朵」,伽利略以為這是土星兩邊凸出來的東西,並把看到的圖像記錄了下來:然而過幾年後,土星的「耳朵」突然消失了,這讓伽利略感到非常吃驚,但是他又無法解釋其中的原因;現在我們知道,伽利略在望遠鏡中看到的實際上是土星環,當土星環側面對著地球時就好像消失了一般
  • 業餘天文愛好者再獲殊榮 名字被命名小行星(圖)
    據悉,這是為表彰蘇州籍青年陳韜在業餘天文界作出的卓越貢獻由外國專家直接提出命名的,一起命名的與中國有關的還有「李四光星」、「許智宏星」等4顆小行星。陳韜是蘇州盤門景區的一個普通管理人員,也是一名執著的業餘天文愛好者,去年他就因與人合作發現「陳-高彗星」轟動天文界。上網意外發現命名消息昨天下午,記者在陳韜工作的蘇州盤門景區找到了他。
  • 為什麼稱之為水星?如何觀測太陽系最近的行星?
    當我們朝最靠近太陽的行星——水星看的時候,我們也就是朝太陽的方向看。需要牢記的是不要直接看太陽。若用望遠鏡看水星,則可以選擇水星在其軌道上處於太陽一側或另一側離太陽最遠(大距)時並在日出前或日落後搜尋到它。天文曆書會告訴你,這個所謂的「大距」究竟是在太陽的西邊(右邊)還是東邊(左邊)。若是在西邊,則可以在清晨觀測;若是在東邊,則可以在黃昏觀測。
  • 怎麼給行星起名字呢?古人認為五行元素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
    你有沒有想過水、金、火、木、土、天、海、冥王星這些大行星、矮行星還有小行星的名字背後到底有什麼規律呢?今天和大家來聊的是怎麼給行星起名字。說到行星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太陽系的大行星,尤其是金、木、水、火、土。為啥叫金木水火土呢?
  • 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是觀測天體的重要手段,可以毫不誇大地說,沒有望遠鏡的誕生和發展,就沒有現代天文學。隨著望遠鏡在各方面性能的改進和提高,天文學也正經歷著巨大的飛躍,迅速推進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