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名詞中的文史知識
一、太陽系中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是根據五行命名的。「海王星」是怎麼得名的?
1846年法國勒威耶和英國亞當斯根據天體力學理論推算出「海王星」的位置,後由德國天文學家伽勒用望遠鏡發現,並以希臘神話中的海神Neptune命名,中文譯作海王星。在希臘神話中,Neptune是宙斯的哥哥,地位僅次於宙斯。他與宙斯一同戰勝父親之後,兄弟倆分割世界,他負責掌管海洋,成為海神。
二、我國古代測量天體位置的儀器稱「渾儀」,又叫「渾天儀」。「渾天」的含義是什麼?
「渾天」本是古代關於天體的一種學說。此學說認為,天地的形狀渾圓如鳥蛋,大地被天包裹著,就像蛋殼裡的蛋黃一樣。天有南北兩極,日月星辰繞著兩極極軸旋轉。三國吳王蕃《渾天說》:曰渾天,「言其形體渾渾如也」。
三、古人認為彗星的出現是災異的象徵。它何以稱「彗星」?
彗星是繞著太陽旋轉的一種天體,通常在背著太陽的一面拖著一條掃帚狀的長尾巴,所以又稱「掃帚星」。「彗」的本義即「掃帚」。《說文》:「彗,掃帚也。」
四、天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而遠的次序計為第七顆。它是如何得名的呢?
天王星是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在1781年發現的。赫歇爾決定把它命名為「喬治之星」或「喬治三世」,以紀念他科學研究的贊助人喬治三世,但此名稱在英國以外並不受歡迎。天文學家傑羅姆·拉朗德建議將這顆行星稱為「赫歇爾」,以尊崇它的發現者。德國天文學家約翰·波得建議用希臘神話的Uranus命名,這個建議被普遍接受。Uranus是希臘神話中的天空之神,中文譯作「天王星」。
五、《西遊記》中有位星神——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其實就是金星,「太白」二字的含義是什麼?
金星傍晚位於西方,按五行學說西方色白,所以稱「太白」。也有人說,金星是地球上肉眼可見的最明亮的行星,所以稱「太白」。
六、冥王星本來被看作太陽系中的行星,按離太陽由近而遠的次序計為第九顆,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006年8月24日投票決定,不再將冥王星視為行星,而將其列入「矮行星」。冥王星為何得名?
1930年,美國科學家湯博根據前人的計算拍攝了兩張照片,在這兩張照片上發現了一個移動的小點,冥王星從而被發現。為它取一個什麼名字呢?美國決定公開徵集。一個女孩取的Pluto得到科學家們的一致贊成。因為Pluto是羅馬神話中的地府之神,而冥王星位於太陽系邊緣,溫度很低,情形和陰森森的地府中的Pluto相似。日本人首先譯為「冥王星」,隨後中國及其他多個使用漢字的亞洲國家也採用了這個譯名。
七、唐太宗李世民曾在玄武門發動政變。「玄武門」的「玄武」是什麼意思呢?
「玄武」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總稱,包括鬥、牛、女、虛、危、室、壁諸星,其排列形狀如龜。在五行學說中,北方色玄,故曰玄。龜有鱗甲,象徵威武,故曰武。後來凡是處於北方的事物也多稱玄武。「玄武門」在長安太極宮的北門,故稱「玄武門」。
八、蘇東坡《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有「西北望,射天狼」的名句,「天狼」是星名。此星何以稱「天狼」?
天狼是天空中非常明亮的恆星,在我國古代,它被認為是天上的惡星,象徵貪殘,故名「天狼」。《楚辭·九歌·東君》:「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王逸註:「天狼,星名,以喻貪殘。」後世以「天狼」比喻殘暴的侵略者。
九、舊時把考中狀元稱作「科場點魁」,說來也和天文有關。「點魁」的含義是什麼?
魁,本指「食勺」。《說文》:「魁,羹鬥也。」後又藉以指北鬥星的第一星,即天樞。再後來「魁」被用以指「首領」,進一步引申指「首選」「第一名」。「點魁」指考第一名。古時迷信還以「魁」為主宰文運的神。科舉時代把「魁」字拆成「鬼」「鬥」,塑造鬼舉足踢鬥之形,以表示文運之兆,此曰「魁星踢鬥」。這也可能是科場好用「魁」字的原因。
十、為測量地球方位而假設的北南方向的線,叫子午線。1884年國際會議決定用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子午儀中心的線為本初子午線。「子午線」因何得名?
古人以「子」指正北,以「午」指正南。「子午」即南北。「子午線」就是通常所說的標示南北方向的經線。
(據《咬文嚼字》2009年第8期 立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