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上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畢竟在這之前他們一直在大人的羽翼下成長,吃喝拉撒都得到了無微不至的照顧。
但進入幼兒園就不一樣了,不僅要學會適應集體生活,還要學會在沒有媽媽陪伴的時間獨立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當然啦,孩子茫然家長更焦慮,即便有監控也不放心,總是捧著手機盯著看。
在論壇上看見一個帖子,這位寶媽發現孩子上幼兒園後總說吃不飽,一回家就翻箱倒櫃找零食,於是在群裡問了老師這個問題:女兒回家說只喝了幾口湯。
見狀,其他有疑問的家長也跟著問了自家寶寶的吃飯問題,看樣子沒吃完飯的情況不少見。
老師的回應來了,大概意思是:孩子吃飯速度慢,落後於大多數孩子,不可能讓她吃一個小時,大家等著,為了不影響學習進度和規定只能如此,這是在家沒有養成好習慣。
乍一聽老師的話有些直接,但大部分家長都表示理解,認為孩子吃飯慢是自己的問題,不能怪老師,改掉這個壞毛病才對。
幼兒園本來就是集體生活,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已經不少了,時間短是學校不夠人性化,但這麼久還吃不完,就是孩子的習慣問題了,不能因此拖大家的進度。
再者,孩子吃一個小時的飯,飯菜也早就涼了,吃下去也對腸胃不好。
孩子吃飯太慢,家長一味著急是沒用的,不如找找原因。
一般而言,孩子在幼兒園吃飯慢,大多是上學前沒有養成好習慣,比如給他玩具或電子產品邊玩邊吃,家長追喂,這樣吃飯速度自然會慢。
此外,還可能是寶媽在家給孩子吃的食物太過精細,導致在幼兒園吃普通食物時咀嚼起來有些困難,或者是使用餐具不夠熟練。
最後,如果以上因素都排除了,還要考慮是否孩子心情不好或挑食。
這種情況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雙管齊下養成好習慣,且家長的任務更重一些。
1、少食多餐或少盛多添
孩子也是有畏難心理的,如果一開始就盛滿滿一碗飯,他看到的瞬間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默認自己吃不完,變得拖拖拉拉。
少盛多添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讓孩子輕輕鬆鬆地吃好多次,不僅能增加孩子的食慾,越吃越香,還能有效提高吃飯速度。
2、吃不完就餓著
很多孩子有恃無恐,覺得只要自己想吃飯就可以一直吃,因此磨磨蹭蹭的。
這時寶媽可以制定規則,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還沒吃完,就要停止,即便喊餓也不要立馬給他吃。
重複幾次後,孩子就會明白,不快點吃飯就會餓肚子,而肚子餓得咕咕叫是種非常痛苦的體驗。
3、飲食習慣培養好
在幼兒園吃飯慢,大多是在家就沒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寶媽要謹記,飯前不許給孩子吃零食,吃得太慢要收走碗筷,吃飯時不許看動畫片、玩玩具等等。
一開始執行可能阻礙重重,但千萬不能放棄,跟孩子耐心地講道理,並且採取一些獎懲機制,孩子就會慢慢適應了。
4、讓孩子自己吃飯
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飽飢的感覺他們也懂得。
只是很多家長看孩子吃飯太慢,心裡著急,又怕孩子吃不飽,就追著滿地亂跑的孩子餵飯。這樣反而幫倒忙,孩子會感覺吃飯被強迫,缺乏享受感。
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將來上幼兒園才不會挨餓。
孩子吃飯太慢家長要重視起來,及時糾正不良飲食習慣,提高吃飯速度,對孩子、家長、老師都好。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