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那麼有些孩子已經完全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但是有些孩子卻隨著在幼兒園的時間越來越長,也開始暴露出一些問題了。
有這樣一個小朋友,今年剛上幼兒園,有一天這個小朋友的媽媽就在這個群裡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我家寶寶吃飯怎麼樣?她回來說她沒吃完飯。」
然後這個老師就回復這位家長說:寶寶吃飯還可以,但就是有的時候吃得太慢了。別的小朋友都吃完了,她還沒有吃完。而我們要進行別的了,就不讓他吃了。
而後老師又補充說:「(家長)在家還是要給孩子養成好習慣,幼兒園是有作息時間的,不可能讓孩子吃一個小時。」
其實孩子吃飯慢這個問題並不是個例。甚至有些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還不會自己吃飯,需要別人餵飯。
那麼這樣其實不僅會給幼兒園老師帶來負擔,因為老師不可能圍著孩子一個人轉,同時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好,就進入到了幼兒園,孩子看到周圍小夥伴都可以自己吃飯,可以在合理的時間內吃完飯,只有自己是不一樣的,孩子也會感覺到自己格格格不入。再加上小孩子也很容易被嘲笑。
孩子正處在性格養成的關鍵期,那麼孩子如果融入不到環境當中,對孩子的性格也會從產生 很大的影響。這是心理層面的,還有健康方面的,孩子總是吃不飽飯,孩子的腸胃會受到影響,孩子的營養也會跟不上。
其實不僅僅是吃飯這件事情,還有上廁所,如果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還沒有一些基礎的自理能力,其實孩子對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健康都沒有好處。
所以說,對於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還是應該儘早培養好,不要等到孩子要上幼兒園了,提前一個月才想起來培養,這樣家長容易焦慮,孩子也會更有壓力。
還是應該提前一年,半年就從生活中的小事當中一點點的去培養,用更輕鬆的方式去培養,這樣家長和孩子時間都充裕,家長和孩子都不會焦慮。
那麼應該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自理能力呢?
1、從小養成習慣,用餐時間不超過30分鐘
如果孩子從小就需要被追著餵飯,邊看電視邊吃飯,一吃飯就吃很久,那麼對孩子的腸胃沒有好處,同時也會讓孩子吃飯拖拉養成壞習慣。
所以在吃飯的時候應該就是吃飯,沒有電視、沒有ipad,就只是吃飯,讓孩子專注在吃飯這件事情當中,那麼孩子自然吃飯就會有效率很多。
當然,前提是家長也要成為一個好榜樣,不要在吃飯的時候眼睛始終盯著手機。吃飯的氛圍要愉快融洽,帶著負面情緒,孩子也很難好好吃飯。
2、採用遊戲化的方式逐步培養孩子自理好習慣
很多時候,跟小孩子講道理是最沒用的,因為孩子根本理解不了,很好用的一個方式就是把要教給孩子的東西遊戲化,這樣孩子才樂意去完成。
無論是自己乖乖吃飯,還是飯前洗手,吃飯的時候不亂撥,甚至是上幼兒園如何和小朋友交流,這些都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逐漸去了解,去在潛移默化中學會。
3、採用繪本的方式
採用繪本和做遊戲是有異曲同工之處的,都是讓孩子在完成這個動作中體會到愉悅感。孩子天生就有模仿能力而且樂於去模仿,所以很容易就模仿繪本中的小主人公 養成好習慣。
而且看繪本還能幫助孩子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這也是額外的好處。
今日提問:你是怎麼讓孩子乖乖吃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