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娃聊天遭嫌棄?談話能力培養3核心3策略,輕鬆搞定孩子交流問題

2020-10-27 我在幼兒園溜達

聊天嘛,無處不在,對於那些不會聊天的孩子,嗯,一言難盡。得虧不是自己的孩子,不然早就大刑伺候上了,但也只能恨鐵不成鋼地翻個白眼。身為幼師的我,可能更多的是翻白眼;可身為家長的你,更多的就是恨鐵不成鋼了。

前幾天,我給我園小朋友組織一堂社會活動:《再見了,幼兒園》,在音樂、回憶短片等一系列的情感鋪墊後,我飽含深情地問:你們即將離開幼兒園,在這離別之際,你想和我園的老師和小夥伴們說些什麼呢?

我請了甜言蜜語能糊你一臉的皙皙妹打頭陣:老師們辛苦了!我永遠愛你們!比心給你們喲~嗯,這個頭算是開好了,我又陸續請了幾位小朋友,但一直沒有請,把手從頭舉到尾的子囈,但想到要來找我談話的子囈媽媽,我妥協了。

子囈興衝衝地站起來,然後像是意識到什麼似的,一臉茫然地盯著我,吞吞吐吐地,最終,也沒能吐出一句話來。我最怕這突來的沉默,也怕穎穎這顆定時炸彈:哈哈哈哈,她不會……說了一大堆,直到我強制叫停……

這是在幼兒園正式活動中,不會聊天的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不會聊天的小朋友也比比皆是。

之前,不少媽媽跟我聊起這個話題:我家孩子怕生,在路上遇到熟人或去別人家做客,讓孩子和別人打招呼,也不打,就躲在我們身後,縮在我們身邊;在小區玩的時候,也只站在其他小朋友旁邊看著。一點都不大方。

子囈、穎穎和這位媽媽孩子的行為,出現一次兩次也還好,如果每天都在上演,就很討人嫌了,媽媽口中這種唯唯諾諾的孩子,指不定,其他媽媽私下叫自己孩子離他遠點呢。

畢竟不少媽媽們想著:優秀的人際圈從娃娃抓起嘛,不然哪來的「7萬年收入,哭天搶地讀5萬幼兒園」事件呢?

這三個孩子討人嫌的聊天問題,分別對應的是孩子談話的三個核心能力,也就是說,孩子們在談話能力的某些方面有所欠缺和不足。

孩子談話學習的3大核心能力

1.【傾聽的能力】

(1)安靜地、集中注意地傾聽他人談話

(2)理解他人的談話內容

孩子得會聽,並且聽得懂。不要質疑我對傾聽能力的解釋,是這樣滴!你可能要說:這不是人都會嗎?那可不一定,案例中的子囈就存在傾聽能力較弱的問題。

子囈在活動中,注意力沒有集中在我的提問上,也就無法提取我問題裡的有效信息,自然答不出我的問題。但是表現欲爆棚的子囈,抓住了我提問的小尾巴「請舉手」,所以每次都瘋狂地舉手。

孩子們的傾聽能力有三個發展階段:

(1)初始階段:

在短時間內傾聽,注視談話對象;聽懂談話內容,並作出簡單的動作回應。

(2)穩定階段:

在較長時間內,集中注意地傾聽;能根據聲音特質,辨別談話對象;對談話內容作出:目光、表情、語言等方式的回應;理解較長的句子。

(3)拓展階段

關注談話內容中的細節;充分理解他人意思,初步聽懂話語中的隱含意義;對他人的談話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各個階段,孩子傾聽能力發展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初始階段更強調「集中注意地聽」,拓展階段則更注重「聽懂和發表意見」,但每個階段,孩子的傾聽能力的發展,都逃不過這幾個要素:注意傾聽的時長,注意傾聽的廣度,注意傾聽的反饋。

我來講人話~

注意傾聽的時長,是說:「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傾聽他人談話」的這種狀態,能保持多長時間。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帶跑,這是你早已知道的,所以孩子如何保持傾聽的這份注意力,就是能力了。

注意傾聽的廣度,是說:孩子能在他人的談話中提取多少有效信息。小朋友講了一個故事,有的小朋友能再次對故事情節進行複述,有的小朋友只能吐出主角的名字,這種差距給你帶來的傷害,不可謂不大,除非不是親生的……

注意傾聽的反饋,是說:孩子在傾聽他人談話的過程中,或結束後,所作出的表情、動作、語言上的反饋。簡單的反饋是前兩種,我在講述山羊遇險情節時,小朋友作出驚慌的表情和捂嘴的動作。要求更高的是語言的反饋。

在這三個維度上,表現地越好的孩子,才是會聽、且聽懂的孩子。

2.【掌握並運用談話規則的能力】

(1)傾聽規則

(2)發言規則

談話不就是聽和說嘛,談話規則也就這樣被簡單粗暴地劃分成:傾聽規則和發言規則。

穎穎是沒有遵守發言規則,沒有在課堂發言中舉手示意,存在插話的嫌疑,帶有嘲笑意味的話語也不符合「文明用語」這一條。那位媽媽的孩子,是沒有運用談話規則加入到他人的談話中。

孩子們掌握並運用談話規則的能力也有三個階段:

(1)初始階段:

在提醒下認真傾聽、使用禮貌用語;發言時要示意;大方清晰地回答他人問題。

(2)穩定階段:

了解並運用舉手、請求等發言示意方法;輪流發言;根據發言場合,調整聲音大小和語氣;加入他人對話,發起熟人對話。

(3)拓展階段

主動使用禮貌用語;根據場合和對象,調整聲音大小、語氣、語速等;發起陌生人談話。

初始階段,強調孩子們對於顯性規則的掌握和運用:安靜地、雙目注視地傾聽,發言時進行示意;拓展階段則更注重孩子們,在交談場合中的應變能力;以及孩子們發起談話的能力。

誒,找話題也不容易,更別說和陌生人找話題了,我跟陌生人之間只有尷尬,也不知道這一條是為了什麼而存在的,不過,在這一點上,孩子們遠比我們優秀。

3.【掌握並運用談話策略的能力】

(1)參與、發起談話

(2)輔助談話

(3)主題談話

「參與、發起談話」之前有涉及,這裡就不贅述了。

想像一下:你娃面無表情、毫無波瀾地跟你說他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再想像一下:你娃眉飛色舞、手舞足蹈地跟你聊同樣的事情。

肯定是第二個場景,更讓你跟欣慰吧?而第二個場景裡,孩子在談話中所調動的表情、動作、情緒等,都是他在談話中所運用的輔助手段。還別說,真有第一個場景裡這種娃,起初我還誤會他穩重冷靜來著……

主題談話,就是:談話也有中心思想,求你別跑偏了,跑得人家都跟不上節奏。很多孩子聊天,跨度很大,從春天到南極的趕腳,一般來難道不是:從春天到夏天,從北極到南極嗎?。

掌握並運用談話策略的能力的三階段跟上:

(1)初始階段:

隨即參與他人談話中,藉助動作、表情、圖畫等方式輔助自己的表達;談話中更換主題。

(2)穩定階段

觀察、表達自己意見的方式主動參與他人談話中;提問、提議的方式發起談話;動作、表情、語氣等多種方式輔助表達;穩定的談話主題。

(3)拓展階段

與陌生人發起談話;採用解釋、補充等方式修補自己的表達;運用追問、重複、回憶的方式幫助他人理解;指定話題談話。

這三個階段在「參與、發起談話」、「輔助談話」和「主題談話」這三個方面分配得還挺均勻。你會不會質疑:孩子能達到拓展階段所描述的能力嗎?

我在沒入幼兒園坑之前,我也質疑;自從如此坑,我發現孩子是可以的。我們班皙皙就是,只要是她想辦的事、想拐騙的東西,就沒有她那張嘴辦不到的,這些策略她是用得溜溜的。

培養孩子談話能力的3大策略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你得抓緊孩子談話能力的培養吧?這是本是幼兒園老師組織談話活動的專業策略,不過也同樣適用於各位家長大大們~劃重點!

1.【創設積極的語言環境】

當你被屏蔽住六感七竅時,世界對你而言只剩「無話可說」四個字。同理,孩子只有處在豐富的環境中,才能感知,才有話題,才能聊天嘛。

創設積極的語言環境,意味著,你得多帶你娃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了,去某個郊外、村兒裡敞放一會,去科技館、畫展、博物館、圖書館薰陶一下,總之,就連去小區溜一會兒,也比在家強。

孩子有了豐富的經驗閱歷,才能吹牛逼不是?

2.【聚焦孩子談話的活動】

聊天的發生頻率很高,聊天的內容很廣泛,但如果你不聚焦時間和主題,這些談話,就只會是談話,不會產生較高的教育價值。

妍妍媽媽是醫生,大家都知道醫生很忙,但是她跟我說,無論她多忙,她每天都會跟妍妍談論一個話題:你今天開心嗎?為什麼?

這個問題很老套,但是妍妍媽媽說,她堅持了這麼多年,收穫很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孩子對於事件的描述,事情因果的闡述越來越清晰,還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這就是一種在固定時間,進行的固定主題談話,這種談話對孩子和媽媽們都是一種有價值的活動。

固定時間,是因為「儀式感」,儀式感讓孩子和你,把這個談話區別於「今天天氣怎麼樣?」「你今天早上吃的什麼?」這種話題,讓你和孩子更加地慎重對待這件事情。

固定主題,是因為你和孩子在這一主題上有所需求,有的聚焦學習內容,有的聚焦行為習慣的養成,有的聚焦情緒情感。

3.【激發、推進孩子的談話】

談話是談話多方圍繞談話主題多循環信息交流的過程。如何讓孩子在這主題之中,而不在主題外游離?如何推進談話主題的深入,讓孩子習得更多的東西?

提問,提問是激發談話熱情,推進談話深度的萬金油。但你也別小看了「提問」一詞,「教師提問」是教育研究中很大的一個研究內容來著。

在談話活動中,你可以用到的提問方式有六種:回憶性問題,聚合性問題,發散性問題,評價問題,觀察問題和解釋性問題。

回憶性問題,往往是只有一個答案的那種問題,比如說時間、地點、人物等具體的事物信息。這種問題就很適合讓幼兒複述繪本故事,講述自己的經歷。

聚合性問題,就是「找異同」的這種問題,科學探究類的學習活動中就很實用,例如:水裡的大蒜和土裡的大蒜,生長情況有什麼不一樣?

發散性問題,即要求孩子預測和推理的問題,這類問題在科學猜測環節和語言故事續編環節,也是大有用處呀。

觀察問題,這類問題是我最嫌棄的問題,但是又不得不問:聽完、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感受?我總在擔心孩子聽不懂我的這個問題。

評價問題,也就是對他人觀點的反饋:你是否贊同?為什麼?這類問題對孩子價值觀和思維邏輯就有著較高的要求了。從這個問題中,你能很容易辨別出:這是否是個會思考、有主意的孩子?

解釋性問題,即要求孩子解釋自己的觀點,你認為是這樣的,那為什麼呢?這是孩子對自我思考邏輯的二次呈現,第一次是腦子裡過一遍,但輸出為語言的話,對孩子的能力要求則更高一些。

都有這麼多提問方法的,請不要上來就問你娃:「是不是?對不對?」這種傻瓜問題了,高大上的問題是不只一種答案的問題,矮小下的問題就是那些永遠只有一個答案的問題。請你再問完矮小下的問題之後,趕緊問高大上的問題。

最後,一句話劃句號:所有的教育,都是需要你深謀遠慮的,談話中的教育也不例外。

參考文獻:

[1] 周兢.幼兒語言教育與活動指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ENG-

如果你覺得,

文章✅ 點讚、評論、關注都OK~

文章❎ 評論區等你來懟~

我是,上班4小時,加班8小時的幼師豆,,要不一起溜會兒?我挺稀罕你的。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3-6歲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實現人際交流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很重要,是一個人思想的外在表現。兒童期是發展口語的最佳期,抓緊這個時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是發展智力,發展口頭、書面表達能力、理解知識能力的前提,將受益終生。
  • 睡眠也有倒退期,四個月寶媽要注意,3招輕鬆搞定「小麻煩」
    所以,娃的睡眠問題必須改正。如果改?其實,也沒那麼難,只需要掌握3點,保證輕鬆破解「睡眠倒退期」的「魔咒」,大人孩子都能睡得好。1.睡眠前奏要做好哄寶寶睡覺前,寶媽可以給娃聽聽輕音樂、讀讀小故事,下載一些浪漫的英語散文等等。
  • 如何讓娃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入園前做幾件事,輕鬆培養乖孩子
    ,還容易遭老師嫌棄。2、培養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幼兒園是寶寶步入集體生活的第一步,溝通表達能力是適應群體的關鍵3、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幼兒園孩子眾多,老師不能全程緊盯娃的一舉一動,稍不留神可能出現安全事故,比如碰傷、磕傷、觸電、摔傷等等,父母應該提前教會孩子辨別危險,不要觸摸插頭插座,遠離尖尖銳物品,不爬高處等等。
  • 提高孩子的溝通交流能力,這些遊戲可以幫助你
    很多家長擔心自己孩子的社交能力,怕孩子不會和人溝通交流,被同齡人孤立;同時又覺得很無力,孩子的性格內向,不擅與人溝通,好像天生就這樣,也不知道要如何改善。其實,溝通交流和識字、畫畫一樣,也是一種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的能力。只要通過學習,並加以長期的練習,是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的。
  • 有3種家長,很容易被孩子嫌棄,看看你在其中嗎?
    在家庭教育裡,很多人認為,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但其實,如何做優秀的家長,才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有3種家長,很容易被孩子嫌棄,看看你在其中嗎?1、攀比型家長家長見面聊天,聊的大多是孩子。聊著聊著,自然會比較起來。家長間的較量,籌碼就是子女。
  • 爸爸給娃起名「初墨」,自認文雅,卻遭妻子嫌棄:你是認真的嗎?
    所以很多父母都會千方百計地為孩子選名字,他們希望這個名字可以給孩子帶來好的運氣。但名字和姓需要相輔相成,如果只考慮一個因素,很可能會鬧出笑話。爸爸給娃起名「初墨」,自認文雅,卻遭妻子嫌棄:你是認真的嗎?熊先生非常喜歡孩子,前段時間,妻子為自己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小公主」,這可把他高興壞了,不久就成功地淪為了「女兒奴」。
  • 孩子毛病多難管?或許是家長這3個舉動,讓娃變成「問題兒童」
    孩子在小的時候,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本來就不好,家長總是糾正他們的錯誤,很容易讓孩子變得沒自信,特別是有些家長糾正孩子的語言錯誤,不注重場合,讓孩子覺得沒有面子。3、在外人面前吝嗇對孩子的誇讚有些家長在與別人聊天的時候,提到自己的孩子
  • 李玫瑾坦言:娃若從小有3個「壞習慣」,父母先別急著嫌棄他
    娃若從小有3個「壞習慣」,父母先別急著嫌棄他,你應該為他感到高興!原來,根據孩子從小的習慣表現,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孩子的智商。但是,很多家長卻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甚至還會批評孩子。同事雯雯是一個沒有多少經驗的媽媽,平時也不知道怎麼帶孩子才好。
  • 孩子吃飯難?從「強餵」到「自主進食」,爸媽學會這3招輕鬆搞定
    孩子吃飯難?從「強餵」到「自主進食」,爸媽學會這3招輕鬆搞定孩子身體健康的前提就是要好好吃飯。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吃飯是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能夠自主進食,擁有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是每一個媽媽所期盼的。
  •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興趣輕鬆搞定英語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少兒英語>正文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興趣輕鬆搞定英語 2012-08-03 10:48 來源:新浪教育
  • 突破英語詞彙+閱讀策略與技巧,培養原版娃|天使爸暑假黑馬營招募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全能的小孩,了解自己孩子的優勢,揚長平短,激勵並深度挖掘,利用好暑假的時間設定目標,重點培養與突破1-2項核心能力,是智慧父母的選擇!首先是選擇了一條與其他孩子不同的英語學習的快車道——「浸潤式母語學習法」,大量的原版音頻的輸入與原版繪本、書籍的泛讀與精讀結合是提高英語核心能力的關鍵。其次孩子們在英語學習上抓住了一些突破的時間點,利用假期特別是暑假集中進行能力的提升和突破。閱讀能力是英語的核心能力,既可以覆蓋應試體系的各種考試,同時又能培養邏輯分析和思維能力。
  • 孩子是社交型學習者|家長們,你平時經常會跟孩子聊天嗎?
    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忙於工作或少言寡語,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很少,在一個語言匱乏不夠豐富的環境裡,孩子很難學會很好地表達。潛移默化的力量遠比說教來得潤物細無聲。「聊天式溝通」對於孩子的成長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越要和孩子聊天,這樣才能了解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 改變孩子"在家橫,外面慫",只需這3招,便輕鬆搞定
    改變孩子&34;,只需這幾招,便輕鬆搞定這個周末的時候帶著小孩到小區裡玩耍,有很多的小孩子在一塊玩耍,然後就和幾個孩子的媽媽在一塊聊天。不一會,來了一個小男生,來到之後就直接把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小火車給搶走了,本來幾個家長都擔心孩子會發生打鬧,結果那孩子只是在那靜靜的看著搶他玩具的小男孩,就連一句都沒有說。
  • 孩子被霸凌欺負怎麼辦?這3條育兒策略,培養小孩「不好惹」能力
    如果說「他打了你,那你就打回去呀」,而小孩則回覆你「我打了他,他又打我更大力更疼了,該怎麼辦?」簡單兩句話,足讓家長語塞,問題繼續循環,無法完美解決。「孩子被欺負」這問題上,與其說用「欺壓回饋給欺負別人的小孩,直接打回去」,不如把孩子培養出讓人覺得「不好惹」的能力與氣質,把孩子的膽子壯大,遇事不慌,大膽開朗,遇到挫折也不容易退縮,面對霸凌者也不會縱容,反抗回去。
  • 優童計劃:6~12歲孩子的成長規律與教養策略(3)
    策略2:多鼓勵孩子獨立和嘗試,讓孩子體驗成功,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策略3: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互動,多與同伴交流。策略4: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策略1:父母應重視孩子情緒調節能力的培養,多鼓勵孩子進行自我情緒調節。
  • 孩子不喜歡和別人交流,並非是自閉症,家長要主動加入聊天
    原本以為兩個孩子會在一起玩耍,卻發現閨蜜的兒子在房間內安靜地擺動玩具。吃飯時,她的兒子也始終沒有開口說話,對於女兒的各種談話,他也毫無反應。&34;我詢問閨蜜。&34;我輕聲對她提到&34;三字,她不停搖頭,表示孩子沒有心理問題。
  • 孩子有無邏輯思維能力,這3個差距明顯!娃3歲開始就要培養
    很多父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而頭疼,明明自己孩子比別人孩子更努力,成績依然不理想。很多時候,其實拉開孩子成績差距的,往往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區別,但很多家長卻不重視。而邏輯思維能力,父母應該從孩子3歲就開始培養。那孩子有無邏輯思維能力,有什麼差距呢?
  • 抓住這3點教孩子,娃的英語能力至少超過同齡人2年
    她常說,在輔導娃學習的過程中,娃的發音更好,不是她教孩子,而是孩子在教她。但是在孩子的英語學習上,她比大多數的父母做對了三件事。雖然英語多大年齡都能學,但是3歲前是最好的影響階段,3歲前先啟蒙,等他能坐的住了,3-7歲開始學習,這個時期很重要,能讓孩子把英語學的像母語一樣自然地道。這個階段的孩子辨音能力強、記憶力高,最重要的是沒有沉重的學習負擔。學英語在他眼裡就像吃飯、堆積木一樣簡單好玩,只要抓住這個時段讓孩子產生興趣,以後的英語學習也會更容易接受。
  • 孩子內向不善表達?4個理念、3個方法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內向者的溝通聖經》一書中提到:因為內向者注重深度甚於廣度,並且擅長傾聽,孩子們可以在這項傾聽優勢的基礎上,展開談話了解到別真正的興趣。 雖說,內向者也是有些許優勢,但身為父母,難免擔心孩子被「內向」這個標籤給耽誤了。我家曉曉也是一個內向的孩子,不喜歡與人交流。
  • 聊天高手常用的說話技巧,教你輕鬆和人聊天,避免無話可說的尷尬
    有人做過數據調查,每天有1萬多人通過搜尋引擎搜索「社交聊天」這個詞。什麼意思?意思是大家都缺少聊天溝通的技巧,有些人會有點怕溝通,但沒關係,只要掌握了下面的一些技巧,就可以逐漸變得會溝通。這種聊天方法可以用在戀愛中,比如網上和女生聊天,約會等等,也可以用在任何場合的交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