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木魚給大家分享了在行情中保持存在感的重要性,既是因為要呵護投資心理,也是為了不錯過可能的行情。木魚努力把其中的邏輯和思考講清楚,得到了廣大粉絲們的歡迎。
1月4日還給想保持存在的朋友祭出了寬基+大消費和大科技ETF+晶片ETF的兩套大招,正常來講按這個組合配置今天輕鬆4、5個點。但是,有些朋友還是錯過了,因為,,,短線入場猶豫。
今天繼續和大家不嚴肅地討論一個實際問題,如果你準備短線在場內買一隻ETF基金,你到底什麼時候買?木魚用多年實踐的經驗配合大數據技術告訴你,很可能你的一系列折騰做作在大多數時候都是瞎折騰。
我們首先要講一個道理,如果你短線看好一隻ETF基金或是股票,你追求的其實是這個品種的短期動量(Momentum),木魚當年的MBA論文就是這個研究方向(也許你能在知網找到)。動量你可以理解為一種慣性,如果你跑步跑得飛快,你要停下來也要衝出去很遠,但動量最終會被阻力減弱。對於短線投資也是如此,短線某隻ETF啟動時都是帶著慣性,也可以說是一種短線趨勢。
那麼動量帶來的動能通常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就如同我們開車鬆開了油門一樣,車會滑行到沒有了速度為止。短線投資的動量,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變弱,因此儘快入場往往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對的。
昨晚指出的515000,低開後動量飛起。
昨晚談到的晶片,低開後動量飛起。
其實如果你看看最後上漲了的交易日,大多數情況下,就是動量最足的開盤入場就基本是低位,更重要的是,不會錯失機會。開盤時間,就是短線機會最顯著的時候,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低開,那是最好的。但是,還有一個原則:不追高。
我們不喜歡上面這種情況,高開很多,然後砸下來套死人。因此,如果你開盤要去入場,你需要給你自己定一個可以忍受的溢價範圍。通常股票0.55%以內效果最佳,ETF 0.3%以內,超過這個比例,你的成本增加了後,動量獲得就不經濟了。
也有朋友也說,我們應該審時度勢,在盤中低點入場這樣風險更低。
當然,確實也有不少盤中低位機會。但一是很短你未必有機會,二是你成本預期實際上往往上是上一日收盤價,開盤交易其實已經滿足預期了。如果你盤中沒抓到而錯失配置機會,可能得不償失。
短線如此,中線更是必然。
木魚告訴你四個邏輯:
1、 ETF價格波動規律比股票穩定。現在就是市值千億的股票也有可能因為主力的情緒產生較大的日內波動,理論上有低吸機會。但是代表了一攬子龍頭股的ETF,波動性小很多,價值規律反倒強大很多。因此「盤中低吸」,在大多數時候不成立;
2、 大多數投資者缺乏把握分時級別機會的能力。很多朋友其實被所謂「老師」用N年前的技朮忽悠,在市場有效性很強的情況下,30/60分鐘級別規律早已打破,現在誰還在教你看這個一定是銼到家的落後分子。而就算分時有規律,有誰有時間盯著看,市場裡天才比例不到1%!
3、 科學大數據表明,開盤半小時就是配置成功率最高的時間段。木魚早在兩年前已經用全市場大數據計算過買賣時機的問題,開盤半小時就是機會最大的時刻,55%以上有效滿足統計規律。換句話說,你如果覺得這隻ETF或股票要漲,你肯定覺得第一個小時比第二個小時上漲概率要大,你需要等麼。
4、 少折騰=賺錢。反派死於話多,散戶死於折騰。對於價值規律更穩定的ETF投資來說,你需要的是配置理念而非精細化的盈利計較。你沒有按計劃完成配置比你沒按最低價買到ETF更失敗!折騰=增加操作難度+增加操作錯誤,想想!
上面四大邏輯也是建立在簡單的大多數情況下可用的基礎之上。說起來簡單,木魚可是用了很久時間加數據測算才有了明悟,後來發現有一個老美專門寫了論文證明開盤買股票和盤中任何時間精挑細選沒有區別,甚至更好。但是,我們也需要辯證地看待一些問題,什麼情況下需要盤中選擇?
1、 沒有強配置需求,有優化配置需求。也就是說你如果覺得現價不滿意,你本來就是說不到某個價格不入場,那麼確實可以等著,甚至提前委託好,買不到也無所謂。而對於本來就準備現價布局的朋友來說,糾結很難有成功率。
2、 天才不願意與普通人為伍。
-總結-
我們做投資,很多時候需要化繁為簡,看穿紛亂條件下的本質核心。木魚每當朋友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想著如何找到簡單易懂的方法讓我們在大多數情況下做正確的選擇。上一篇<市場高位,要不要追漲入場?科學配置ETF基金能減少你的糾結>,就是應時而生,而本篇則是希望幫助朋友們把最後一公裡的障礙多少清除一些,開朗一點!
喜歡木魚的,別忘記關注讚賞,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加圈,一方面是獲得更直接的信息和交流,一方面也是能讓木魚團隊走得更遠。記住:不要叫木魚「老師」,我們是理性投資理念的傳播者!
【相關文章】
投資人工智慧ETF基金 =?你可能需要看得透徹一些
三隻科技ETF基金表現分歧加大!龍頭和基本面誰是重心?
4隻主流軍工ETF基金,為何它獨領風騷?兩大因素要留意
姍姍來遲的食品ETF是否會是香餑餑?工具價值大於投資價值
光伏ETF基金上市了!投資之前要搞清楚兩大問題,木魚深度分析
集智能和汽車於一身!這隻新ETF基金是否會是應時代而生的寵兒
三大醫藥類ETF基金為何近期表現大不同?其實有些東西變了
印象ETF基金之一:2021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消費品種可能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