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的故事家喻戶曉,歷史上真實的武王伐紂是怎樣的?

2020-12-22 蘇秦讀歷史

01

一部《封神演義》,讓武王伐紂的故事家喻戶曉。

託《封神演義》的福,紂王亡國暴君和妖后妲己狐狸精的形象深入人心,紂王在祭神儀式裡對女神女媧有非分之想,又被狐狸精妲己迷了心智,製造炮烙刑具,比幹剖心,造鹿臺,各種暴政和令人髮指的罪行,《封神演義》裡的紂王簡直就是天字第一號暴君,妲己就是典型的「紅顏禍水」的形象……

02

「武王伐紂」的戰爭也被描繪成了「神魔鬥法」,創造出一個絢麗的奇幻世界。

各個長相奇特的奇人,相互鬥法;哪吒不僅有三頭六臂,眼睛鼻子還能噴火;姜子牙隨便施個小法術,整個岐山都被冰凍了;雷震子天生有一上翅膀,撲騰幾下就能飛;楊戩不僅有三個眼睛,而且還是個金剛不壞之身;感覺大家是都有特異功能一樣,各種戰鬥中都有奇招異術,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還有各種無所不能的法寶和神奇變幻的陣法,每一種陣法都有神奇的力量。

一場商朝和周朝的大決戰,被描繪成神仙打架的場景,各路神仙紛紛登場,競相鬥法……

03

不過,這畢竟是小說裡的世界

但是歷史上真實的武王伐紂,規模沒有那麼大。

要說商周之間的決戰,那得從周人的崛起說起

周人的祖先是后稷,他是傳說中三皇五帝中,帝嚳的兒子,他的母親姜嫄(yuan)踩了巨人的腳印,生下了他,差不多是天選之子了;后稷擅長種糧食,是大禹最倚重的大臣;

到了商朝,后稷的後人公劉率眾遷徙到了現在的陝西岐山,過起了農耕的生活;到了商朝後期,古公亶(dan)父又率眾遷徙到了周原,可能是為了躲避戎族的侵襲吧。

這一時期是周發展的轉折點,周原物產豐盛,土地肥沃,周人在這裡經營農耕,修築城邑,他們還不斷的徵討周邊的戎族,向東向西擴大自己的地盤,此時的周,逐漸成了商朝較大的一方諸侯。

也正是到了這個時候,商周之間的關係才變得微妙起來;紂王為了震懾周人,殺了他們領頭的季歷,但是矛盾的是,商朝又不得不利用周來對付西邊的戎族,又把季歷的兒子姬昌封為「西伯侯」,他就是武王的老爹。從文王到武王,周的勢力進一步擴大,商周之間的矛盾已經表面化了。

這裡有幾件事很有意思

首先,文王被放了以後,在背地裡做善事,他這麼做實際就是不引起紂王的警覺,背地裡培養實力;其次,文王的幾次徵伐,表面看是增強了軍事實力,還有更重要的一層,打通了周往商朝都城朝歌的道路;還有就是給自己修建了天文臺,觀天象,其實就是給自己滅商的理由;

最後武王繼位後,檢閱部隊,在孟津會盟諸侯,據說是來了八百多個,諸侯都要求伐紂,武王說還不到時候;這些都說明,周要滅商,就是等一個時機,順帶試探一下商朝的反應,因為孟津其實離朝哥不遠。目的已經很明確了,只是說武王自己還沒有太大的把握。

孟津會盟

04

因為商朝軍隊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

當時商朝軍隊已經有戰車了,還都配備了青銅兵器,紂王曾多次發動戰爭,徵討四方諸侯;以戰養兵,軍隊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武王老父親文王,還和紂王在山西打過一仗,被打得大敗,周朝軍隊在戰鬥力上沒什麼優勢。

而且紂王雖然比較獨斷專行,又設置一些酷刑,但是也不是一無是處;

他在位期間多次徵伐,將商朝的疆域拓展到頂峰,他徵討東南夷,開發了淮河下遊和長江流域,將華夏民族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促進了當時黃河流域先進文明的傳播,功績是很大的,對歷史的影響也十分巨大。

而且紂王的罪行也沒有那麼多,發明了酷刑,專斷跋扈;顧頡剛先生有過考證,紂王的罪行起初只有八九條,也沒有傳說中那麼十惡不赦,紂王的罪行是隨著年代的發展,越積越多,說到底,後人給加上去的。

05

商朝和周朝的大決戰是在牧野

牧野之戰實際是奇襲,而且規模不大,主要是打了商朝一個措手不及;商朝有個最致命的一點:都城內沒有城牆,從後來的殷墟考古發掘發現,城內沒有任何防禦用的城牆,只有一條與洹水相連的壕溝;商朝是將安全寄託攻勢,忽略了防禦,這樣的後果就是,一旦戰爭失敗,國都就很危險了。

牧野之戰就是典型的例子

周武王得知商朝的主力部隊全都去打東夷了,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趕緊率軍出徵,奇兵突襲,商朝軍隊的主力全都去徵討東夷了,都城內又沒有防禦設施,主力部隊來不及回援,只能硬拼;

而且此時的商朝軍隊是臨時組建的奴隸和囚徒,這些東夷的俘虜不可能為紂王賣命,陣前倒戈,商朝軍隊就這麼崩潰了,商紂王看到大勢已去,選擇了自焚。

牧野之戰

如果商朝注重防禦,築城堅守,等待援軍;牧野之戰的結果還真不一定。

06

商朝的滅亡也不是因為一個紂王,最多只能說,紂王輸了牧野之戰;

商朝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奴隸、平民和商王之間的矛盾;王權與貴族利益的矛盾;連連徵戰,商朝和各屬國的矛盾,商朝最後就是因為東夷的俘虜不願意賣命,臨陣倒戈,導致全面的潰敗;商人很喜愛喝酒,飲酒的風氣很盛,導致統治階級只會飲酒享樂,生活腐敗,矛盾加深;

牧野之戰雖然是導致商朝滅亡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主要的原因。畢竟商朝已經經營了600多年了,也不太可能因為一場戰爭失利就亡了。

牧野之戰實際是兩個國家的爭霸戰,一次王朝的更迭,權利交替。

07

牧野一戰,武王自己也覺得勝利有些出乎意料,靠的是戰略奇襲取勝,當然佔領了商朝都城朝哥,並不代表取得了天下,後來也是遭到了商朝殘部的強烈抵抗,最後周公東徵才徹底平定。

相關焦點

  • 封神榜中的重要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封神榜》是《封神演義》的俗稱,明代許仲琳創作的長篇小說,根據小說內容,近年來翻拍了各種版本的電視劇、電影、動畫片等,甚至有遊戲公司開發了網路遊戲,當你沉醉於劇中情節及沉迷於遊戲快感中時,你是否靜下心來去挖掘裡面的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觀看電視劇、電影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從中學習知識,也是自我升華的過程。
  • 武王伐紂只是一個騙局,掩蓋在歷史下的真相如何呢?
    因為《封神榜》的故事太過於深入人心,商紂王的名號也漸漸變得家喻戶曉,但人們對他的評價從來不是明君,而是寵幸妲己、濫用私刑的暴君。其實,商紂王雖然是亡國之君,但絕對沒有影視劇中那麼不堪,至於那些殘忍的"事跡",很可能是後世杜撰而來不可盡信。再來說標榜正義的"武王伐紂",看似順應天道為國為民,其實終究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慾。
  • 歷史上真實的紂王什麼樣?封神榜告訴了我們一個假的紂王
    其中,因明清時期《封神榜》等小說演義的渲染,紂王形象已經超越了夏桀,成為歷史上第一昏君。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紂王昏庸嗎?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如果從古文獻的記載來看,《尚書》、《呂氏春秋》和《史記》均把紂王數落的一無是處。其中記載紂王的罪名有:濫用酷刑、貪圖享樂、寵幸妲己、耗費民力、殘害忠良等5個方面。
  • 在《封神榜》裡面,紂王殘暴不仁,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在90年代,一部神話劇《封神榜》的家喻戶曉,讓很多人都知道了武王伐紂替天行道,還有狐狸精妲己禍亂朝廷,然而,神話畢竟是神話,世上也不可能真的有狐狸精,那麼歷史上的紂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歷史上武王伐紂是真的嗎?西岐和朝歌又是現如今的什麼地方?
    由於封神演義的影響,提起來西岐可能就會想起來武王伐紂的故事了。歷史上確實有武王伐紂這件事情,但是和封神演義中說的並不是一回事。殷紂王絕非昏君,周武王也沒有那麼多神仙相護。就連姜太公姜尚也是存在爭議的,因為姜尚是七十多歲才出山相助周文王的,而在那個時期七十歲多半是要入土為安了,不可能成為王佐之才的。
  • 武王伐紂,帝辛之後,世間再無人皇
    歷史書上記載,武王伐紂,皆因紂王無道,濫殺無辜,寵信奸佞,荒淫無度。周武王上承天意下應民心,興仁義之師,伐無道之君。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認同,甚至認為紂王不僅不是無道昏君,還是一代聖君,年輕有為。而在一些小說中,故事則更為精彩。最經典的當屬《封神演義》,一場人間戰爭,變成了神仙打架,高來高去。商朝沒做錯什麼,一直安享太平盛世六百餘年。到了紂王這一代依然是沒有腐朽敗落的跡象: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賓服。
  • 封神榜上有仙名:他在伐紂之路上敗仗連連最後還被商紂王斬於馬下
    就這樣南方二百路諸侯的負責人就變成了鄂崇禹的兒子鄂順,當周武王姬發舉旗造反的時候,他也響應起兵反商。在武王伐紂的路上,有一個「三山關」伐紂大軍在這關口被阻攔了很久,其實在《封神演義》中因為周武王姬發算是第一個造反的,因此商紂王先是命令「三山關」的兵馬攻打西岐,剛開始的魔家四將就率領兵馬攻打過西岐這鄂順領兵與其遭遇了,被打的打敗而逃,後來魔家四將被黃天化幹掉了,後來「三山關」來了個鄧九公出兵討伐西岐,姜子牙和哪吒楊戩他們剛開始都被打的大敗,鄂順不用說也是敗戰連連,等到鄧九公因其女兒鄧玉嬋下嫁給了土行孫被勸降後
  • 《封神榜》影視劇,第四經典,第六宏大,第七雷人,而它太血腥!
    封神演義《封神演義》是明朝許仲琳寫的一部著古代著名神魔小說,又被稱作《武王伐紂外史》《商周列國全傳》,以姜子牙輔佐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事實為大背景,描寫了以玉虛宮元始天尊為首的闡教與以碧遊宮通天教主為首的截教等諸仙鬥智鬥勇
  • 典故:武王伐紂
    昕啟點在這裡開設《聲律啟蒙》系列讀物關聯欄目,每天為大家提供有趣、漲知識的有聲讀物,希望大家可以解放雙手,閉上眼睛,陪孩子一起,聆聽精彩的故事。今天,將帶領同學們透過幻想的折光,欣賞遠古發生的《中國神話故事》武王伐紂。
  • 封神榜中暗藏的細節,封神之後無自由,紂王是世上最後一位人皇
    封神榜的小說或者影視劇相信大家多少都有過接觸,對與封神裡面的故事都能說得上來幾個,比如哪吒鬧海等。可是大家對封神榜中暗藏的一些細節並不是很清楚,那麼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封神榜中暗藏的一些細節吧。一封神榜上神仙無自由封神這一詞聽起來很好能夠上天做神仙,可實際上是當時很多散仙是不願意被封神的,因為一旦上了封神榜被封神之後,就再沒有自由了!1當時的神仙分為兩種,一種是散仙所謂的散仙是自由自在沒有官職也不受天庭的約束。
  • 《封神榜》中紂王的歷史評價多高?紂王之後,再無人皇!
    《封神榜》講述的是商朝與西周更迭期間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從商紂王帝辛在女媧廟中一首詩引發禍端,到闡教眾人順應天命助武王伐紂,最後滅商封神的故事。而主角之一的商王帝辛是一個好戰且喜歡美人的殘暴君主,現代的一些影視劇中,紂王被塑造的可以說是惡貫滿盈,但是歷史上有一句話卻是對紂王的評價極高:紂王之後,再無人皇!也就是說,紂王算的上是歷史上最後一位人皇,後世皇帝跟他比不了。商王帝辛,是黃帝後裔,與伏羲女媧並稱天地人三皇,而商王則是人皇。
  • 西周伐紂後,紂王自焚,武王一年後也去世,你看後來又發生了什麼
    西周伐紂後,紂王自焚,武王一年後也去世,你看後來又發生了什麼 歷史上的周文王姬昌頗有賢名,治理得西岐井井有條,並且深得民心。 經過七年的牢獄之災,文王在河南安陽的羑裡城裡拘而演周易。回到西岐後,又在渭水河畔訪得高人姜子牙。
  • 教科書關於「武王伐紂」的表述欠妥 | 短史記
    ,在第4課《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中講到「武王伐紂」這段歷史時,是這樣說的:「商紂王……對外徵伐,耗費國力,同時修築豪華宮殿,對百姓徵收繁重的賦稅,還施用酷刑,殘害人民。」如果「共行天罰」之說缺乏依據,「武王伐紂」的真實原因又是什麼呢?在《左傳·僖公十九年》中,有一個重要的歷史事實被記錄了下來:「昔周飢,克殷而年豐」。據此,民國歷史學者張蔭麟,在其所著《中國史綱》中推測:「可見牧野之戰,也是周人掠奪糧食、競爭生存之戰。
  • 90版《封神榜》因尺度過大被刪減,網友:放到現在看都臉紅
    但是在其之後的神話史詩《封神演義》裡,以《西遊記》的各路神仙為整體框架,來為我們譜寫了一件令人心馳神往的神仙故事。《封神演義》作為一部家喻戶曉的古典小說,當然和四大名著一樣已經被改編成電視劇的形式登上了大熒幕,其中我們能說上來的就有好多部,例如《鳳鳴岐山》《武王伐紂》《封神英雄榜》等等,但是要說好評不斷,並且家喻戶曉的當屬90版《封神榜》了,他是由傅藝偉,湯鎮宗所主演,雖然這部劇是最先拍攝的版本,當時的技術也是很落後的,但是它所表現出來的卻是非常好的,受到了廣大網友們的一致好評
  • 《封神榜》裡面的武成王和歷史當中的黃飛虎,二者有關係嗎?
    呂海峰 話說,如果我們提起《封神榜》中的黃飛虎,相信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他與歷史當中的真實人物——黃飛虎是同一個人嗎?陣亡後魂魄進入封神榜,當周軍推翻商朝後,姜子牙歸國封神,其被封為「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之神,總管天地人間吉兇禍福,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是中國民間崇拜的東嶽大帝,舊時皮革業所信奉的行業神祇之一。 然而,神話終歸是神話,現實當中的黃飛虎又是何許人也呢?事實上,在我國的歷史遺傳中有著2個真實的記載。
  • 封神榜中紂王為啥是天喜星,其實很簡單,專業對口才是王道!
    看過封神榜最後封神大典的我們肯定是知道的,最後無惡不作的紂王居然也被封了神,而且還是在北鬥七星星系裡面的天喜星。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做天喜星,那就是主管因緣和桃花運的一個職位,是不是我們很難想像居然這樣的一個帝王能被分配到這樣的一個職位,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一下。
  • 姜子牙封神時,紂王被封為了「天喜星」,這崗位是幹啥的?
    《封神演義》這部小說,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它是以武王伐紂為時代背景,編寫的一部神魔小說。在小說中,闡、截二教因為立場不同,展開大戰。最終,截教落敗,大部分弟子身死道消,而闡教弟子則入選封神榜。但世事無絕對,封神這件事,本就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與通天教主三位大佬商議好的。
  • 陳浩民版《封神榜》大火,他飾演雷震子被誇演技,卸了妝沒人認識
    說起封神榜的故事相信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據傳《封神演義》這本書是由明代許仲琳(有爭議)創作的長篇小說,裡面著重描寫了武王伐紂的故事,在歷史的基礎上又摻雜了很多天馬行空的想像,後來封神榜的故事就慢慢流傳了下來,這一故事也被翻拍過好幾次,其中比較有名的一個版本就是2001年在TVB首播的由陳浩民
  • 《封神榜》播出三十年,主演有的獨身享受生活,有的海外發展事業
    大家可曾還記得這首90版神話劇《封神榜》的主題曲《神的傳說》。歲月悠悠,當年會跟著電視一起哼唱這首主題歌的觀眾,應該都已經老大不小了。」1990年,大型古裝歷史神話劇《封神榜》開播,這是一部由內地與臺灣以及香港共同合作拍攝的經典電視劇。該劇一經播出,就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受到觀眾們的一致好評和喜愛。
  • 《封神演義》的作者到底是誰?
    電影中黑眼圈、大牙縫、不屑一顧的哪吒形象讓人印象深刻,網友們開始熱議哪吒在小說《封神演義》中的原型形象與電影中的不同。  魯迅等學者認為,這部家喻戶曉的明代神魔小說,作者正是明代鐘山腳下的應天府(今南京市)人許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