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武王伐紂

2021-03-02 昕啟點2020

我們一起領略《聲律啟蒙》的魅力和美

文 | 紫羅蘭    圖 | 原野

《武王伐紂》

哈嘍,家長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陪伴老師紫羅蘭。昕啟點在這裡開設《聲律啟蒙》系列讀物關聯欄目,每天為大家提供有趣、漲知識的有聲讀物,希望大家可以解放雙手,閉上眼睛,陪孩子一起,聆聽精彩的故事。今天,將帶領同學們透過幻想的折光,欣賞遠古發生的《中國神話故事》武王伐紂。

周王姬昌死後,他的第二個兒子姬發在豐京繼位,稱為武王,並將自己的父親西伯昌追稱為文王。

周武王拜姜尚為軍師,用對待父輩的禮儀尊重他。武王還團結自己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shì)等,使全國上下一條心,厲兵秣馬,積蓄力量,準備起兵滅商。數年後,武王率軍東進。但他沒有公開打出滅商的旗號,相反卻仍以商朝屬國的名義,讓軍隊在前面抬著自己父親的木牌位,大旗上書寫著西伯昌的名號,而自己也不稱王,只稱太子發。武王的這種做法,顯然是為了對當時的政治和軍事形勢進行一次虛實試探。武王的軍隊東進渡過黃河來到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果然許多商朝屬國的諸侯們紛紛趕來匯合,表示支持。但武王考慮到紂王在商朝還有一定的號召力,紂王的叔父比幹、兄弟箕子、微子等一批商朝的貴族大臣們還在竭力維護這個搖搖欲墜的政權,覺得滅紂的時機尚未成熟,因此,只在孟津進行了一次觀兵演習,與諸侯們聯絡了一下感情,便帶兵回到了豐京。這時的紂王(商朝最後一個國王叫紂,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興建寵麗的瓊樓瑤臺,整日「以酒為池,以肉為林」,和愛妃妲己以及貴族們宴飲酒池,為了滿足自己的享受,紂王就加重賦稅,使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百姓起來反抗,他就用重型鎮壓。他設置了「炮烙」酷刑,把反對他的人綁在燒得通紅的銅柱上活活烙死。紂王的昏庸暴虐更加變本加厲了。有天早晨,紂王在鹿臺上與妲己一起觀賞風景。此時正是隆冬天氣,他們看見遠處的淇水邊有一老一少兩個人正赤著腳在蹚水過河。前面的老人走得很快,好像不太怕冷,而後面的年輕人卻縮手縮腳,一副十分怕冷的樣子。為什麼年輕人反倒不如老年人?紂王覺得奇怪。妲己說,這是因為那老人的父母生他時很年輕,因此他的骨髓飽滿、精血旺盛;而這年輕人則相反,是一對老年夫婦所生,因此他的骨髓先天就不飽滿。紂王不信,就命武士立刻去將兩人抓來,當場砍開他們的腳脛骨看個究竟。還有一次,紂王為了與妲己打賭在鹿臺下路過的一個孕婦肚裡的孩子是男是女,又讓武士馬上剖開了她的肚子。大臣箕子見紂王實在鬧得不像話,進宮去勸諫。紂王一怒之下,下令將箕子剃了光頭,關到後宮做奴隸。比幹去為箕子說情,紂王竟命武士將他剖胸剜心,說是要看看他這個裝假正經的聖人到底長了幾個心眼。微子看到紂王實在無藥可救了,他不願親眼目睹商朝的滅亡,就帶著家眷逃離了朝歌,隱居起來了。周武王得知商朝王室的情況,知道紂王已經眾叛親離,商朝的氣數已盡,於是便正式出動了復仇大軍。武王的軍隊有兵車三百乘、精兵五萬人,由周武王和軍師姜尚統帥,一路向東進發。

周軍正在前進,忽然被兩個白髮蒼蒼的老人攔住了去路。武王和姜尚上前一問,才知道兩人一個叫伯夷,一個叫叔齊,是北方的孤竹國人,原是仰慕武王的德政前來投奔的,聽說周軍要去滅商,認為臣子不能犯上,因此要武王罷兵。姜尚見是兩個不識時務的迂老頭,便不和他們爭論,只叫士兵將他們拉開後,便命令軍隊繼續前進了。周軍於當年年底來到黃河邊。黃河正好封凍,大軍踏冰渡河,順利地抵達孟津。四方諸侯聞訊,也都紛紛帶了軍隊趕到孟津與周軍會師。第二年初,周軍的五萬精兵與號稱八百路諸侯的聯軍浩浩蕩蕩地繼續東進,二月上旬便抵達了朝歌附近的牧野(在今河南汲縣)。周武王在牧野與各路諸侯誓師。誓師大會上,武王歷數了紂王的暴政與罪狀,宣布自己是奉天命出師伐紂,同時規定了作戰的紀律——不準搶劫騷擾百姓,不許殺害俘虜,勇敢殺敵者有獎,臨陣逃脫或後退者處死。誓師以後,伐紂大軍便以高昂的士氣準備進攻朝歌。這時紂王才著慌起來,連忙組織軍隊抵抗。但朝歌的守城軍隊不多,他只好臨時抱佛腳,將城內的大批奴隸和前幾年與東夷的戰爭中抓來的俘虜統統武裝起來,開往前線。紂王親自率領這支號稱有七十萬人的雜牌軍,來到牧野與武王的聯軍對陣。兩軍在數量上雖然很懸殊:聯軍總共不超過十萬人,而紂王的商軍有七十萬,但聯軍精神抖擻、士氣旺盛,而紂王軍隊中的奴隸和俘虜則恨透了這個暴君,巴不得他失敗。更加可悲的是,紂王到這時還耍小聰明,他讓奴隸和俘虜們衝在前面,自己的士兵只在後面壓陣督戰。而武王嚴申不準殺害降者,以瓦解商軍。武王下令向商軍發起總攻擊。他先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即讓呂尚率領一部分精銳突擊部隊向商軍挑戰,以牽制迷惑敵人,並打亂其陣腳。於是,兩軍一接觸,戰場上便出現了戲劇性的場面——商軍中的奴隸和戰俘心向武王,這時便紛紛起義,調轉身去,舉著戈矛, 殺向紂王自己的軍隊。商軍的前隊倒戈,再加上周軍的勇猛衝殺,紂王的軍隊頓時潰不成軍。

「皆倒兵以戰,以開武王」。武王乘勢以「大卒(主力)衝馳帝紂師」,猛烈衝殺敵軍。於是商軍十幾萬之眾頃刻土崩瓦解。還未來得及關閉城門,周軍已潮水般衝了進來。紂王見大勢盡去,在幾個親信的保護下於當天晚上倉惶逃回朝歌,登上鹿臺點火自焚而死。周軍乘勝進擊,攻佔朝歌,滅亡商朝。爾後,武王分兵四出,徵伐商朝各地諸侯,肅清殷商殘餘勢力,商朝就此滅亡。周武王滅紂以後,在離豐京二十五裡外的灃水東岸,建造了一座氣勢宏偉的新都,定名為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宣布自己為天子,並尊他的祖宗古公父為太王,祖父季歷為王季,父親西伯昌為文王。從此便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的西周時期。

溫馨提示:     下一節   詩詞欣賞  李清照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

微信號:xinqidian_xqd2020   陪伴老師:ziluolan_xqd2020

註:如本編纂涉及版權等相關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妥善處理。

相關焦點

  • 教科書關於「武王伐紂」的表述欠妥 | 短史記
    ,在第4課《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中講到「武王伐紂」這段歷史時,是這樣說的:「商紂王……對外徵伐,耗費國力,同時修築豪華宮殿,對百姓徵收繁重的賦稅,還施用酷刑,殘害人民。」伐紂的具體時間仍存爭議近代以來,學者們對於武王伐紂年代的推論,多達44種,其中最早的說法是前1127年,最晚的是前1018年,前後相差約100年。教科書中說武王伐紂發生於「前1046年」,使用的是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成果。
  • 西周伐紂後,紂王自焚,武王一年後也去世,你看後來又發生了什麼
    西周伐紂後,紂王自焚,武王一年後也去世,你看後來又發生了什麼 歷史上的周文王姬昌頗有賢名,治理得西岐井井有條,並且深得民心。 經過七年的牢獄之災,文王在河南安陽的羑裡城裡拘而演周易。回到西岐後,又在渭水河畔訪得高人姜子牙。
  • 封神榜的故事家喻戶曉,歷史上真實的武王伐紂是怎樣的?
    01一部《封神演義》,讓武王伐紂的故事家喻戶曉。各種暴政和令人髮指的罪行,《封神演義》裡的紂王簡直就是天字第一號暴君,妲己就是典型的「紅顏禍水」的形象……02「武王伐紂03不過,這畢竟是小說裡的世界但是歷史上真實的武王伐紂
  • 武王伐紂只是一個騙局,掩蓋在歷史下的真相如何呢?
    再來說標榜正義的"武王伐紂",看似順應天道為國為民,其實終究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慾。商紂王劇照帝辛暴行未必真實,或許是後世臆測杜撰商紂王的本名其實是帝辛,人們之所以稱他為"商紂王",只是為了表達貶低羞辱之意。按照輩分排位來說,帝辛是帝乙的小兒子,但他出生前母親被封為王后,所以比其他人的身份都要尊貴得多。
  • 歷史上武王伐紂是真的嗎?西岐和朝歌又是現如今的什麼地方?
    由於封神演義的影響,提起來西岐可能就會想起來武王伐紂的故事了。歷史上確實有武王伐紂這件事情,但是和封神演義中說的並不是一回事。殷紂王絕非昏君,周武王也沒有那麼多神仙相護。就連姜太公姜尚也是存在爭議的,因為姜尚是七十多歲才出山相助周文王的,而在那個時期七十歲多半是要入土為安了,不可能成為王佐之才的。
  • 武王伐紂,帝辛之後,世間再無人皇
    歷史書上記載,武王伐紂,皆因紂王無道,濫殺無辜,寵信奸佞,荒淫無度。周武王上承天意下應民心,興仁義之師,伐無道之君。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認同,甚至認為紂王不僅不是無道昏君,還是一代聖君,年輕有為。
  • 學習歷史的二個層次之武王伐紂、三監之亂
    那就是,或來源於初中、高中歷史課本,隻言片語的縮寫;或來源於改編的電影電視連續劇中的宮鬥、權謀、愛情;或來源於耳熟能詳的典故、戲文。3、 武王伐紂以後,商朝就直接滅亡了嗎?商王朝最後一任王叫「帝辛」,周武王在其生前稱呼他是「商王受」。
  • 夏商周黃帝後裔,王權爭奪激烈「武王伐紂」商湯建國到商紂自焚
    在傳統史學敘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窮兵黷武、重刑厚斂、拒諫飾非,是與夏桀並稱「桀紂」的典型暴君,終致眾叛親離、身死國滅,相關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雞司晨等。後世就此存在爭議。二月甲子(廿七日)早,武王在牧野作牧誓,衝殺當即得勝。昏,周佔有商都,殷王紂自焚死,俘殷臣一百人。
  • 【中國史】西周:生於武王伐紂,死於幽王犬戎
    周武王伐紂之後,建立周朝,定都鎬京,歷史上叫做「西周」。
  • 封神榜上有仙名:他在伐紂之路上敗仗連連最後還被商紂王斬於馬下
    就這樣南方二百路諸侯的負責人就變成了鄂崇禹的兒子鄂順,當周武王姬發舉旗造反的時候,他也響應起兵反商。在武王伐紂的路上,有一個「三山關」伐紂大軍在這關口被阻攔了很久,其實在《封神演義》中因為周武王姬發算是第一個造反的,因此商紂王先是命令「三山關」的兵馬攻打西岐,剛開始的魔家四將就率領兵馬攻打過西岐這鄂順領兵與其遭遇了,被打的打敗而逃,後來魔家四將被黃天化幹掉了,後來「三山關」來了個鄧九公出兵討伐西岐,姜子牙和哪吒楊戩他們剛開始都被打的大敗,鄂順不用說也是敗戰連連,等到鄧九公因其女兒鄧玉嬋下嫁給了土行孫被勸降後
  • 西周建立之初,武王的兄弟們做了哪些事情
    由此可知武王伐紂的軍隊人數是五萬人左右,周以小邦伐滅大國,必定是傾舉國之力抽調的精銳之師,千裡東徵,五萬人要去伐滅「大邦殷」(《尚書·顧命》)這樣一個龐大的王朝,無論如何都不能算多。我們再來看看伐紂的行軍路線,周師從鎬京出發,沿著渭水河谷向東進發,抵達渭河和黃河的交匯口潼關,再進入桃林塞,之後進入崤函古道,經過陝縣——澠池,出崤函古道之後抵達洛陽,再轉而向北到達黃河南岸的盟津渡口。
  • 周朝建立後,幫助武王伐紂的神仙都哪去了?
    後來紂王殘暴,盡失民心,在武王姬發的帶領下,八百諸侯國一路高歌猛進,於牧野大敗紂王的七十萬大軍。當時紂王的軍隊包括:普通士兵、奴隸以及從犬戎等部落抓回來的俘虜,大多都不願意為極端暴虐的紂王賣命,臨陣倒戈的大有所在,否則諸侯國聯軍能不能贏還是個未知數,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大概就這意思吧。
  • 中國文物遺存最早的西周青銅器,是被稱為「武王徵商簋」的利簋
    七鼎六簋在周朝禮制中簋和鼎與老百姓無緣,而且如果違反禮制越級使用,就會有「問鼎之嫌」,當時的簋也常用其主人的名字來命名,如主人名為利,則其所擁有的簋就會被稱為利簋;在商周時期,擔任有司的利曾經作為將軍跟隨周武王一起參加徵商伐紂
  • 帝辛殺了武王哥哥伯邑考,帝乙還殺了武王爺爺,兩家早已仇深似海
    古公亶父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最寵愛的是小兒子季歷,季歷就是武王姬發的爺爺,也就是文王姬昌的父親。牧野之戰姬發繼承了父親的遺願。成功帶領周人趁著帝辛主力徵伐東夷之時,一舉攻破了朝歌,國讎家恨總算得報。
  • 重慶小學生常見歷史典故
    重慶小學生常見歷史典故   1、大約四千七百多年前,軒轅(即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之後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為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又稱為「炎黃子孫」。
  • 中國經典歷史四個典故
    02周公吐哺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採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他曾兩次輔佐武王伐紂,武王崩,又輔佐成王攝政,制禮樂,天下大治。據說他「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成為禮賢下士、求才若渴的典範。
  • 太極拳與八極拳的典故
    古人對文王與武王的崇拜,達到了頂禮膜拜的程度,高度評價文王和武王在治國安邦中所採用的政策和手段,而這些治國謀略的制定者與實施者就是周文王與周武王。     2、詩句中的「太極」和「八極」兩個詞源於古代文化 「太極」和「八極」一詞早於武術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太極」一詞更早於「八極」一詞數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