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伐紂之後,建立周朝,定都鎬京,歷史上叫做「西周」。
其實周武王之前還有個周文王,文王在位的時候,為周日後的強大奠定了基礎。但是文王沒有趕上好時光就去世了,他兒子武王把商朝推翻得這麼容易,除了商紂自己的內因之外,也受益於文王對武王的悉心栽培。
周朝地域廣袤,150萬平方公裡,人口據說上千萬。那比起同時期的希臘雅典,規模大了不止一個數量級,那時的歐洲國家叫城邦,一個城就是一個邦,人口沒多少。古希臘其中一個城邦斯巴達,所謂三百勇士,真的就是三百個人出徵打仗,這事放在咱們周朝不大可能,王宮裡太監也不止300個。
公元前九世紀,到周厲王的時候發生了國人暴動,厲王流放國外。厲王,很明顯就是批評型諡號,殺戮無辜曰厲。
內城叫城,外城叫郭。
南宋的文天祥《過金陵驛》中有這麼一句「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這麼一句話說明城和郭是一回事。在郭裡面有一個最大的就是首都。北宋範仲淹《嶽陽樓記》裡有一句:便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這裡的去國是指離開國都。
所以關於「中國」的概念在古代是有多重含義的,除了指首都,後來也泛指中原地區、因為首都也好,中原也好,都屬於中華文明的頂點,所以「中國」一詞還是代表文明水平高的地方。
具體內容可以點擊連結看來自《樞紐》作者施展的商周之變與「中國」概念。(或參考公眾號文章: 【中國史】商周之變與「中國」概念的誕生)
中國作為中華民族的代指,那是民國以後的事兒了。所以周朝住在城裡的人就是國人,國人暴動就是鎬京城裡的人暴動了。
暴動的起因是因為厲王重用「好專利」的榮夷公為執政的卿士。所謂「專利」就是獨佔山澤之利,獨佔天地間所生的百物。原來山澤是開放的,任何人可以進入山澤之中從事採集活動,採集山間的野物是那時的人民生活的必須,可這時候被榮夷公所謂的「專利」霸佔了。
不去發展生產而是聽信榮夷公的鬼話搞什麼「專利」,民怨沸騰,周厲王就派人監視謗者,「以告則殺之」。史書稱這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結果老百姓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起兵攻打這個無道的厲王,厲王不得已逃到了國外去了,後來客死在他鄉。
沒國王之後,周公、召公兩位大臣聯合執政,所謂的周召共和,公元前841年就是當時的共和元年。兩個大臣執政了若干年,周厲王的太子繼位,就是宣王,他是條好漢。
周宣王在位的時候,國家一度富強,這是周朝歷史上有名的宣王中興。可惜宣王一死,他的兒子幽王繼位。
幽,又不是一個好詞。幽王,動祭亂常曰幽,這幽王一繼位西周就走向滅亡了。
這個幽王就是歷史上那個著名的烽火戲諸侯的那位,這個頗喜歡看戲的人,寵幸了一位綠茶婊美女褒姒。這個褒姒從來也沒笑過,這幽王為了取悅她笑,就來搞點大動作,耍了最不能得罪的粗腿諸侯們,點了烽火臺,這是戰時呼叫各地諸侯前來救駕,結果卻是個狼來了的故事。
結果呢,後來狼真的來了!
寵幸褒姒也就算了,關鍵是他想立褒姒生的那個兒子為王,還要廢掉原太子。結果太子姥爺一急,便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就把犬戎給領來了。
中原民族這個名字很好聽,叫「華夏」,「華」是美麗的意思,「夏」就是大的意思,是個又大又美的民族。第一個又大又美的國家就叫夏朝,周圍都是蠻夷戎狄。蠻夷戎狄已經不是什麼好詞了,已經被你說得夠慘的了,還不夠慘?戎前面還要加個犬!
結果就這幫很慘很慘的犬戎來把周朝給滅了,這是第一個被少數民族滅掉的華夏政權。當然後面還有,北宋、南宋都是,但第一個起表率作用的那就是西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的都城鎬京,周幽王身死國滅,西周滅亡。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這也就是說,西周的起止時間,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前後歷經275年,終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