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西周:生於武王伐紂,死於幽王犬戎

2021-02-23 勺等

周武王伐紂之後,建立周朝,定都鎬京,歷史上叫做「西周」。

 

其實周武王之前還有個周文王,文王在位的時候,為周日後的強大奠定了基礎。但是文王沒有趕上好時光就去世了,他兒子武王把商朝推翻得這麼容易,除了商紂自己的內因之外,也受益於文王對武王的悉心栽培。

 

周朝地域廣袤,150萬平方公裡,人口據說上千萬。那比起同時期的希臘雅典,規模大了不止一個數量級,那時的歐洲國家叫城邦,一個城就是一個邦,人口沒多少。古希臘其中一個城邦斯巴達,所謂三百勇士,真的就是三百個人出徵打仗,這事放在咱們周朝不大可能,王宮裡太監也不止300個。

 

公元前九世紀,到周厲王的時候發生了國人暴動,厲王流放國外。厲王,很明顯就是批評型諡號,殺戮無辜曰厲。

內城叫城,外城叫郭。

南宋的文天祥《過金陵驛》中有這麼一句「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這麼一句話說明城和郭是一回事。在郭裡面有一個最大的就是首都。北宋範仲淹《嶽陽樓記》裡有一句:便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這裡的去國是指離開國都。

所以關於「中國」的概念在古代是有多重含義的,除了指首都,後來也泛指中原地區、因為首都也好,中原也好,都屬於中華文明的頂點,所以「中國」一詞還是代表文明水平高的地方。


具體內容可以點擊連結看來自《樞紐》作者施展的商周之變與「中國」概念。(或參考公眾號文章: 【中國史】商周之變與「中國」概念的誕生)

中國作為中華民族的代指,那是民國以後的事兒了。所以周朝住在城裡的人就是國人,國人暴動就是鎬京城裡的人暴動了。

 

暴動的起因是因為厲王重用「好專利」的榮夷公為執政的卿士。所謂「專利」就是獨佔山澤之利,獨佔天地間所生的百物。原來山澤是開放的,任何人可以進入山澤之中從事採集活動,採集山間的野物是那時的人民生活的必須,可這時候被榮夷公所謂的「專利」霸佔了。

 

不去發展生產而是聽信榮夷公的鬼話搞什麼「專利」,民怨沸騰,周厲王就派人監視謗者,「以告則殺之」。史書稱這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結果老百姓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起兵攻打這個無道的厲王,厲王不得已逃到了國外去了,後來客死在他鄉。

沒國王之後,周公、召公兩位大臣聯合執政,所謂的周召共和,公元前841年就是當時的共和元年。兩個大臣執政了若干年,周厲王的太子繼位,就是宣王,他是條好漢。

 

周宣王在位的時候,國家一度富強,這是周朝歷史上有名的宣王中興。可惜宣王一死,他的兒子幽王繼位。

幽,又不是一個好詞。幽王,動祭亂常曰幽,這幽王一繼位西周就走向滅亡了。

這個幽王就是歷史上那個著名的烽火戲諸侯的那位,這個頗喜歡看戲的人,寵幸了一位綠茶婊美女褒姒。這個褒姒從來也沒笑過,這幽王為了取悅她笑,就來搞點大動作,耍了最不能得罪的粗腿諸侯們,點了烽火臺,這是戰時呼叫各地諸侯前來救駕,結果卻是個狼來了的故事。

 

結果呢,後來狼真的來了!

寵幸褒姒也就算了,關鍵是他想立褒姒生的那個兒子為王,還要廢掉原太子。結果太子姥爺一急,便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就把犬戎給領來了。

中原民族這個名字很好聽,叫「華夏」,「華」是美麗的意思,「夏」就是大的意思,是個又大又美的民族。第一個又大又美的國家就叫夏朝,周圍都是蠻夷戎狄。蠻夷戎狄已經不是什麼好詞了,已經被你說得夠慘的了,還不夠慘?戎前面還要加個犬!

結果就這幫很慘很慘的犬戎來把周朝給滅了,這是第一個被少數民族滅掉的華夏政權。當然後面還有,北宋、南宋都是,但第一個起表率作用的那就是西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的都城鎬京,周幽王身死國滅,西周滅亡。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這也就是說,西周的起止時間,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前後歷經275年,終告結束。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史一:幽王烽火戲諸侯,犬戎滅西周,莊公小霸
    春秋戰國時期,始於西周末年,結束於秦王政之統一,歷時549年。(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在這一期間,中華文明第一次碰撞出了最為絢麗的火花。影響之深遠,思想之深邃,歷代所不及也。從今天開始,小/編就為大家大略地描寫一下春秋戰國的歷史。若有錯誤,請各位不吝賜教。
  • 教科書關於「武王伐紂」的表述欠妥 | 短史記
    如果「共行天罰」之說缺乏依據,「武王伐紂」的真實原因又是什麼呢?在《左傳·僖公十九年》中,有一個重要的歷史事實被記錄了下來:「昔周飢,克殷而年豐」。據此,民國歷史學者張蔭麟,在其所著《中國史綱》中推測:「可見牧野之戰,也是周人掠奪糧食、競爭生存之戰。
  • 典故:武王伐紂
    文 | 紫羅蘭    圖 | 原野《武王伐紂》哈嘍,家長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陪伴老師紫羅蘭。今天,將帶領同學們透過幻想的折光,欣賞遠古發生的《中國神話故事》武王伐紂。這時的紂王(商朝最後一個國王叫紂,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興建寵麗的瓊樓瑤臺,整日「以酒為池,以肉為林」,和愛妃妲己以及貴族們宴飲酒池,為了滿足自己的享受,紂王就加重賦稅,使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百姓起來反抗,他就用重型鎮壓。他設置了「炮烙」酷刑,把反對他的人綁在燒得通紅的銅柱上活活烙死。紂王的昏庸暴虐更加變本加厲了。有天早晨,紂王在鹿臺上與妲己一起觀賞風景。
  • 西周伐紂後,紂王自焚,武王一年後也去世,你看後來又發生了什麼
    西周伐紂後,紂王自焚,武王一年後也去世,你看後來又發生了什麼 歷史上的周文王姬昌頗有賢名,治理得西岐井井有條,並且深得民心。 經過七年的牢獄之災,文王在河南安陽的羑裡城裡拘而演周易。回到西岐後,又在渭水河畔訪得高人姜子牙。
  • 西周滅亡真的是因為傾國傾城的褒姒嗎?
    自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公元前1045年),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西周曆時275年。對於西周滅亡的原因,大家一般會想到一個典故,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周幽王用虢石父為上卿,國人對此多有埋怨。因虢石父為人奸佞、喜歡阿諛奉承,幽王卻用這個人。幽王因寵幸褒姒,又廢黜了申後和太子。申侯(申後的兄弟)很生氣,聯合繒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進攻幽王。
  • 中國文物遺存最早的西周青銅器,是被稱為「武王徵商簋」的利簋
    ,在獲勝之後,身為有司的利得到周武王賞賜給他的金(即青銅),並以此鑄造了一件青銅簋,用來祭奠自己家族的祖先,於是人們稱之為利簋;西周利簋通高28釐米、口徑22釐米,重7.95千克,整體為侈口圓形,獸首雙耳垂珥、垂腹,圈足下為一個方形連鑄底座,器身及方座飾饕餮紋,方座平面四角飾蟬紋,器腹內底部鑄銘文4行32字,記載了甲子日清晨的武王徵商事件。
  • 西周建立之初,武王的兄弟們做了哪些事情
    武王伐商今天我們來講述周武王滅商,建立西周的歷史。周朝經歷了文王和武王的開疆時代,再經過周公一系列政策的穩固,最終建立了周八百年的基業。經武王滅殷之後,中華文明的版圖綰合了黃河東、西兩岸。 造就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更燦爛、更偉大的王朝——西周。
  • 武王伐紂,帝辛之後,世間再無人皇
    歷史書上記載,武王伐紂,皆因紂王無道,濫殺無辜,寵信奸佞,荒淫無度。周武王上承天意下應民心,興仁義之師,伐無道之君。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認同,甚至認為紂王不僅不是無道昏君,還是一代聖君,年輕有為。西周不過是紂王四處徵討之機,趁虛而入,取而代之,之後又將紂王汙名化。而在一些小說中,故事則更為精彩。最經典的當屬《封神演義》,一場人間戰爭,變成了神仙打架,高來高去。商朝沒做錯什麼,一直安享太平盛世六百餘年。到了紂王這一代依然是沒有腐朽敗落的跡象: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
  • 周朝君主世系圖,脈絡清晰明了,西周11代12王,東周21代25王
    西周王朝始於公元前1046年的武王伐紂,至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共11代12王。在西周王朝由初創走向鞏固的過程中,周公旦居功至偉。成王幼齡即位,其叔父周公旦毅然決然地承擔起鞏固新政權的重任,首先討滅了叛亂的「三監」和紂王之子武庚(「三監」是武王之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封在原商朝王畿之地以監視武庚舉動),後揮師東徵,接連擊敗了淮夷、徐、奄及蒲姑等殷商盟友,至此,西周王朝在全國的統治才得到了完整的實現。王朝鞏固後,周公旦將其子伯禽分封到曲阜,建立魯國;封召公姬奭shì到薊地,建立燕國;封弟弟康叔到殷商故墟,建立衛國。
  • 東、西周時期出現的公爵諸侯國的來源分析
    西周自武王伐紂以後,周武王對伐紂有功的人進行了分封,按照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的原則,周初共封71國。其後,部分國家因為各種原因消失,比如三監之亂而被取消的管、蔡、霍三國;也有部分國家是在後期才出現的,比如春秋時期稱霸一時的宋國就是後來才封的。
  • 烽火戲諸侯真假考證:到底是平王造反還是幽王自取滅亡?
    犬戎助平王殺父,是友而非敵。——《國史大綱》《國史大綱》裡面記載犬戎幫助平王弒父,而《周本紀》記載是周幽王自取滅亡,那麼「烽火戲諸侯」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歷史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是仍舊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我們可以從蛛絲馬跡中尋找真相。首先就是周朝有沒有烽火臺?《周本紀》記載: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但是時至今日考古都沒有發現周代的烽火臺。
  • 軍史:千古《詩經》載戰史,西戎北狄鬧春秋
    中華民族的文字史始於黃帝軒轅氏,黃帝為眾多部落公推的共主,傳說在黃帝以前還有一個炎帝神農氏,所以在習慣上中華兒女又自稱為炎黃子孫。俗話說,三皇五帝賓天去,辛苦忙碌後世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由眾多民族,包括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統稱華夏諸族,各民族共同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民族史和華夏文化。
  • 中國古代歷史事件排序·三國以前
    禹建立夏朝後將天下劃分為九州(青州、兗州、冀州、雍州、豫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即禹貢九州,「九州」後來成為古代天下代名詞,如電視劇《九州縹緲錄》,其中「九州」就是指古代天下(2)大禹劃為九州之後築了幾個大鼎,在鼎上記錄了各個州的山川地貌與珍奇怪獸,將鼎陳列在宮門之外,從此鼎象徵國家和權力,故在中國古代
  • 武王伐紂只是一個騙局,掩蓋在歷史下的真相如何呢?
    再來說標榜正義的"武王伐紂",看似順應天道為國為民,其實終究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慾。商紂王劇照帝辛暴行未必真實,或許是後世臆測杜撰商紂王的本名其實是帝辛,人們之所以稱他為"商紂王",只是為了表達貶低羞辱之意。按照輩分排位來說,帝辛是帝乙的小兒子,但他出生前母親被封為王后,所以比其他人的身份都要尊貴得多。
  • 周朝建立後,幫助武王伐紂的神仙都哪去了?
    周分為西周和東周,以周平王遷都洛邑為分界線。東周又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以「三家分晉」為分水嶺。周朝和商朝的祖先是兄弟,都是黃帝的曾孫帝嚳的兒子,一個叫「棄」一個叫「契」。經過多年的發展,到了古公亶父的時候,更是開始鋪橋搭路、建立房舍,國力越發壯大。
  • 仁仁讀史記:周公旦死後,從周成王到周幽王,周朝是如何衰落的
    康王通告天下諸侯,向他們多次宣告文王、武王的業績,並寫下了《康誥》。在成王和康王的治理下,天下安寧,一切刑罰都放置一邊,四十年不曾使用。康王讓畢公寫命令書,讓民眾分別村落居住,劃定周都郊外的境界,作為周都的屏衛,為此寫下《畢命》,記載了畢公寫命令書這件事。
  • 學習歷史的二個層次之武王伐紂、三監之亂
    註:高一歷史課本(必修1)之原文     一、第一個層次——初高中歷史書上所闡述     公元前1046年,武王聯合各地勢力,組成強大的政治聯盟,與商軍在牧野決戰,商軍倒戈,周軍佔領商都,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 西周古國——虢國,一個尚武的民族,典故「唇亡齒寒」來自這裡
    歷史上的虢國較為複雜,因為它有東西南北四虢,據古文獻記載,武王定天下後,大封諸侯,虢仲封於西虢,在今陝西寶雞市陳倉區虢鎮;虢叔封於東虢,今河南滎陽西北一帶。虢仲和虢叔都是周文王的弟弟,武王將兩位叔叔封在周王畿一東一西,像兩扇翅膀一樣守衛著周王畿,用意顯然。東西兩虢國君世代都在王室服務,深受天子的信任。到西周晚期,西虢東遷到河南三門峽市陝州區,史稱南虢,也就是說西南兩虢實為一虢。
  • 夏商周黃帝後裔,王權爭奪激烈「武王伐紂」商湯建國到商紂自焚
    夏桀窮途末路,率少數殘部倉皇逃奔南巢(安徽壽縣南後被商軍追上俘獲,放逐在這裡,不久病死於此地。夏王朝宣告滅亡。一個新的強盛的統治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朝建立了起來。從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