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君主世系圖,脈絡清晰明了,西周11代12王,東周21代25王

2020-12-14 大明號地圖

西周王朝始於公元前1046年的武王伐紂,至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共11代12王。

在西周王朝由初創走向鞏固的過程中,周公旦居功至偉。成王幼齡即位,其叔父周公旦毅然決然地承擔起鞏固新政權的重任,首先討滅了叛亂的「三監」和紂王之子武庚(「三監」是武王之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封在原商朝王畿之地以監視武庚舉動),後揮師東徵,接連擊敗了淮夷、徐、奄及蒲姑等殷商盟友,至此,西周王朝在全國的統治才得到了完整的實現。王朝鞏固後,周公旦將其子伯禽分封到曲阜,建立魯國;封召公姬奭shì到薊地,建立燕國;封弟弟康叔到殷商故墟,建立衛國。對未參加叛亂的殷商遺民,則採取懷柔政策,將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分封到商丘,建立宋國,繼續治理原商王朝遺留下來的老百姓。這樣,西周王朝的全新政治秩序基本建立起來了。

西周王朝的發展是與其對周邊「夷狄」地區的拓展與經營密不可分的。東方的統稱作「夷」,如居住在山東和淮河流域的萊夷、淮夷;南方的稱作「蠻」,如分布在川蜀和漢水流域的「群蠻」和「百濮」;西方的稱作「戎」,如居住今甘陝和內蒙一帶的犬戎、鬼方;北方的則為「狄」,主要有肅慎、東胡及山戎等,居住在今山西和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

周王朝在建立之初,與眾夷狄關係尚且緩和,周王以各少數民族貢納方物或新任天子繼位時前來朝覲的方式維繫著中央王朝對地方民族勢力的統屬體制。如南方荊楚需貢納祭祀時篩酒的苞茅(盛產於荊山一帶的茅草,用於濾去酒中的渣滓),肅慎則交納一定的弓箭和弩。

成王后,周王朝逐漸加強了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營和控制。康王西伐鬼方,僅一次戰鬥就斬殺了將近五千之眾,俘獲更是高達一萬三千人。昭王則數次南徵荊楚,雖斬獲頗豐,鑄器銘功,維護了天下共主的權威和王朝的秩序,但卻薨於漢水,南巡不歸。此處的荊楚並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羋姓楚國,而是楚蠻,因為此時的羋姓楚國僅僅是方圓五十餘裡的荒僻小國。而穆王更是將周王朝的開疆拓土推向了頂峰,徵討犬戎,俘獲五個犬戎之王,並迫使他們西遷至今甘肅平涼以東,穆王的巡遊遠徵乃窮兵黷武之策,不僅激化了中央王朝與各少數民族間的關係,而且致使朝政鬆弛,周王朝開始由盛轉衰,難怪有人對周穆王的評價是「不恤國事,不樂臣妾,肆意遠遊」。

自穆王之孫懿王開始,周王朝國勢日益衰微,王權不振,諸侯已有不來朝覲者,楚君熊渠更是肆無忌憚,竟然敢僭越封自己的三個兒子為王。而周王對邊疆地區的控制亦逐漸喪失,戎狄交侵,暴虐中原,天子軍隊屢遭敗績,此種困窘局面的形成,與統治者自身有莫大關係。他們驕奢淫逸,不顧先王制定的律令肆意妄為,其中厲王為杜絕百姓議論他的過失竟擅行殺戮,致使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路上遇見只是相互遞眼色而已),終遭受了國人群起圍攻,自己客死異地的報應。而周幽王更是摒棄嫡長子繼承制,廢黜申後及其所生太子宜臼,另立寵妃褒姒之子伯服為儲君,此舉直接招致太子宜臼的母家申侯,聯合繒侯和屢為邊患的犬戎攻破鎬京,殺幽王及太子伯服,而褒姒則被當做戰利品被犬戎虜走。公元前770年,被擁立為王的宜臼在晉、秦、鄭等國諸侯的支持下遷都成周。平王東遷,標誌著東周時代的開啟。

東周的歷史,前期是諸侯爭霸,後期是大國兼併及走向統一。東遷後的諸王已喪失了對各地諸侯的實際號令權,諸侯國君已不再向周天子納貢、朝覲和述職,「禮樂徵伐自天子出」的社會政治秩序被徹底打破。東周初期,王室所擁有的土地,雖然東不到滎陽,西不過潼關,但尚有六百多平方裡。然或是賞賜諸侯,或是被武力侵吞,至春秋後期,周王室只得侷促在成周附近百餘平方裡的地方。如周襄王為獎勵晉文公重耳率勤王之師平定其弟姬帶的叛亂,賜予晉國河內陽樊之地,即今河南省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區域。

春秋時期的周天子仍是諸侯認可的天下共主,那些勢力強大的諸侯國常高舉尊王攘夷、尊崇周室的旗號行爭霸之實,而霸主地位的確定也往往需得到周天子的認可。如公元前651年的齊桓公葵丘會盟,周襄王遣使參加,盟約亦規定諸侯不得在分封卿大夫採邑後不向周王報告;而晉文公重耳的踐土會盟,襄王更是親自赴會,賜命晉文公為「候伯」,即諸侯之長。但到了大國兼併的戰國時代,周天子的威望已消耗殆盡,尤其是戰國諸雄們紛紛僭越稱王后,更變得可有可無了。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相互承認對方為王,是為「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更出現「五國相王」活動,即韓、趙、魏、燕、中山五國相互承認對方為王。如此戰國諸雄們已同周王平起平坐,周王室的覆滅即將到來。公元前256年,周赧王薨逝,秦昭襄王遷九鼎,佔王畿,滅東周。

相關焦點

  • 封建禮樂話西周(一)——西周帝王世系表
    72.1黃炎結盟奠定華夏根基周朝自公元前1046年至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約791年,分為"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王朝,周朝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是中華從奴隸制方國部落聯盟國家向封建王朝過渡的關鍵王朝。因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在政體模式和王室影響力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所以筆者將"西周"和"東周"分為兩個專輯分別講述。
  • 秦國先滅東周,為何還再滅西周?
    不過有些小夥伴們就產生疑惑,為何電視劇開始,先有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又有秦異人,也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攻滅東周? 按照咱們歷史上所學,明明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而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明明《大秦賦》發生在東周,西周早就滅亡許久,為何秦國先滅東周,後來再滅西周呢?
  • 《大秦賦》中,秦國滅掉西周,又滅東周,東西周為何會同時存在?
    然而,很不幸,秦昭襄王竟然直接攻打王畿,滅掉了西周國;七年後,秦莊襄王再一次攻打東周,東周滅亡。很多觀眾不禁疑惑:西周和東周應該是先後存在的,怎麼會同時存在呢,是不是編劇搞錯了?筆者很負責地告訴大家:《大秦賦》這部劇的質量我不評價,但關於東西周的問題,編劇真沒搞錯!不僅沒搞錯,而且還很專業!
  • 周朝為什麼能存在近八百年?從西周說到東周,一文讀懂前後緣由
    武王克商,推翻紂王,建立周朝,從西周的興盛,到東周的衰弱,周王朝歷經近八百年的山河變化與興衰,於公元前249年,被秦國所滅 ,周朝從此結束。周朝是我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朝代,長達800年之久,那麼為何周朝能存在近八百年?今天,我們從西周說到東周,一文讀懂前後緣由,一起來看看吧。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想必很多網友看到「心急如焚的東周君,也就是東周最後一位天子周赧王」這句話時,心情很複雜......面對網友的批評和建議,筆者接受,是要補一下課,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周赧王、東周君、西周君、周朝、西周國 、東周國這些到底該如何區分。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君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周赧王、東周君、西周君、周朝、西周國 、東周國這些到底該如何區分。而不是將自己的記憶點僅停留在教科書上的那個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看到東周君為保留宗室血脈投降秦國,就想當然以為這個東周君就是周朝最後一位君主周赧王。
  • 《大秦賦》中的西周、東周是怎麼回事?看了這篇就全明白了
    中學歷史課本裡教的、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東周、西周,是指東周王朝和西周王朝,當然西周王朝在前、東周王朝在後,具體說周王室建都豐鎬時期就是西周王朝,等到犬戎破鎬京,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的周朝,歷史上就叫它東周王朝了。而《大秦賦》裡所說的東周和西周,則是指東周王朝在東周王畿內分封的兩個小諸侯國,即東周國和西周國,中國古代朝和國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大家一定能明白。
  • 西周、西周國,東周、東周國,到底怎麼區分?
    中國古代歷史上,周朝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朝代,特別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文獻記載少,時間跨度長,紀年也不清楚,分封諸侯國又特別多。周王室叫宗周或成周,有些分封的諸侯國也叫「周」,以至於史學家們為了區分它們,用了不同的稱呼來進行分別,比如西周國、東周國。
  • 《大秦賦》一對活寶:西周君與東周君,為何周朝同時有兩個君?
    公元前256年,西周君認為秦國到處徵伐,破壞了當初周朝分封天下的正常秩序,於是舉天子之旗,聯絡東方六國,集50萬大軍合縱攻秦。大軍包圍秦之伊闕,秦國形勢危急。然而,秦昭襄王舉重若輕,他根本不救伊闕,也不理會西周君及六國聯軍,而是令嬴異人與嬴摎帶兵直取西周君老巢洛陽。
  • 周朝的先祖不知道生父是誰?周朝的國號原來是是這般意思
    大家都知道周朝是我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了,可是大家有沒有想到過,為什麼周朝會取國號叫周呢?為什麼不用其它字或者君王的姓氏來作為國號呢?之後大家就熟悉了,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32代37王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階段。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河南洛陽,以平王東遷為界,以前的11代12王為「西周」,以後的21代25王為東周。在西周時王室強大,周天子於名於實,是當時天下的共主。而東周則不一樣,當時王室衰敗,諸侯專政,周天子名存實亡。而周朝之所以能夠一步步崛起,擊敗商超一統天下。
  • 以「周」為國號的政權:西周、東周、北周、武周、後周
    1.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華夏族奴隸制王朝。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0年。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周朝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
  • 中國歷史上的周朝近800年,為何會稱為西周、東周還有春秋戰國
    周朝在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從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率領盟軍在牧野打敗商紂王軍隊(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商紂王在鹿臺自焚,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公元前256年被秦國軍事欺壓,又在國內欠下巨債的周赧王姬延終於憂憤而亡,成為周王朝最後一位周天子,至此周王朝覆滅,公元前249年秦國的莊襄王滅掉最後的東周國
  • 戰國七雄為何沒人敢動周王室,東周國和西周國又是怎麼回事呢
    本來只有巴掌大點地盤的周王室,又為何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呢?周王室能夠苟延殘喘的存活這麼久,主要有三個原因。其一,是因為周朝的禮法制度。周朝自周武王滅商建立,到最後被秦所滅,歷時長達800年。周朝所建立的禮法制度早已刻入到所有人的骨子裡,影響著人們的一言一行。
  • 《大秦賦》中呂不韋滅掉的東周國是東周王朝嗎?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討紂王,在西岐建立西周,一統天下。一直到周厲王時代周朝開始由盛轉衰。連年戰亂,周人苦不堪言。在公元前841年還爆發國人暴動,周厲王躲到山西霍縣避難。後又傳到周幽王,周幽王被犬戎殺死。
  • 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一生到底有多憋屈?
    事件的起因是西周公國內的一次內亂,西周威公去世之後,其子姬代繼位,即西周惠公,其弟弟公子根發動叛亂,在趙成侯和韓懿侯的有意幹涉下,周顯王將周王室最後的王畿之地封公子根於鞏,東周公國正式建立。東周公國建立之後,周王室實際上已經沒有了土地,不得不寄居在東周公國內。周赧王繼位之後就面臨這樣一個局面。
  • 《大秦賦》背後的故事,戰國時為何還有東周和西周之分?
    後世為解讀周朝歷史,以前771年「平王東遷」為節點,將周朝分為了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其中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秦軍攻取韓國的陽城、負黍,西周文公姬咎恐懼之下遂以周赧王姬延的名義,號召山東六國合縱伐秦,結果只有楚、燕兩國派軍,結果無疾而終。同年,秦國循著東周大軍發揮路線,連下韓國陽城、負黍兩城,直逼東周都城洛邑,西周君跑到秦國,叩頭認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萬人口都獻給秦昭襄王。
  • 作為周朝最後一個周天子,周赧王的一生究竟有多憋屈?
    事件的起因是西周公國內的一次內亂,西周威公去世之後,其子姬代繼位,即西周惠公,其弟弟公子根發動叛亂,在趙成侯和韓懿侯的有意幹涉下,周顯王將周王室最後的王畿之地封公子根於鞏,東周公國正式建立。 東周公國建立之後,周王室實際上已經沒有了土地,不得不寄居在東周公國內。周赧王繼位之後就面臨這樣一個局面。
  • 秦國滅周之後,周朝最後一任天子周赧王是何待遇?
    周朝最後一任天子周赧(nǎn)王,在公元前256年,也就是秦昭襄王時期就已經掛了,談不上什麼待遇。周赧王是周朝的最後一任天子,周赧王的地位相當於「吉祥物」一般尷尬。當時各大諸侯王之中,秦昭襄王一家獨大,周赧王在秦昭襄王的庇護下安安穩穩的過完了前半輩子,但是不甘心屈人之下的周赧王非要作死,居然聽楚國的話,去聯合東部的各大諸侯王攻打秦國。天啊,楚國能信嗎?
  • 《大秦賦》中東、西周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後來都怎麼滅亡
    一、戰國時期的周王室進入戰國時期以後,東周王朝更加衰弱,其實際上的意義和作用,只保存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裡。春秋、戰國之際,社會政治面貌變化很大,特別是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更是具有廣泛而深遠影響的重大事件。
  • 【帝王紹運圖】期末在即,跟著小編複習歷史!
    據說黃裳當時繪圖有八幅,這八幅圖是:太極圖、三才本性圖、皇帝王伯學術圖、九流學術圖、天文圖、地理圖、帝王紹運圖、百官圖。幾十年之後被王致遠在四川得到其中四幅帶來蘇州。《帝王紹運圖》上部以圖表形式分左、中、右三路列出帝王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