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思維CEO脫不花的魯莽定律:先搞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2021-02-22 粥左羅

這是粥左羅的第 453 期分享

作者 l 粥左羅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轉載請聯繫授權(微信ID:zzlloveutoo)

你好,我是粥左羅,這篇聊聊脫不花及其經典的魯莽定律。這篇文章我建議你精讀,而不是看看小標題然後瀏覽一下,因為它的精華更多的是需要你從這些故事經歷的細節中去感受去思考。每天精讀一篇值得花時間的長文,是我們一直倡導的,希望本文能給你很多啟發。2015年8月我進入新媒體行業,2016年5月20日註冊了個公眾號,兼職運營了一段時間,以失敗告終;2017年3月我重新啟動我的公眾號,兼職運營了一段時間,又以落敗告終。自2015年起,我一直夢想著能做出一個完全由自己說了算的公眾號,我手寫我心,只做自己相信的內容。經歷了兩次嘗試、兩次失敗,轉眼到了2018年的春節前,那是我內心最糾結的一段時間:當時我已向公司提出了離職,但離職之怎麼辦?要麼全職進行第三次做自己公眾號的嘗試,要麼重新入職一家新媒體公司繼續賺高薪。第一,沒了大平臺扶持我還行麼?第二,前兩次都失敗了,2018年顯然更難了,這樣情況下第三次我能成功麼?第三,我以一個知名新媒體講師的身份獨立出來全職做號,如果竟然失敗了,豈不是天大的笑話,我還有臉繼續教別人運營公眾號麼?那段時間我拿著本子寫寫畫畫,反覆推演「我到底該不該去做?能不能成?」,經常失眠到下半夜,焦慮得不行。你知道的,人一旦糾結起來是停不下來的。然後特別幸運的是2018年2月6號那天,對我記得特別清楚,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點開後被脫不花的一段話擊中了,她說:人生總有很多左右為難的事,如果你在做與不做之間糾結,那麼,不要反覆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贏。因為如果不做,這件事就永遠是停在腦中的「假想」,由於沒有真實的反饋,誘惑會越來越大,最終肯定會讓你後悔。而去做,就進入了一個嘗試、反饋、修正、推進的循環,最終至少有一半的概率能做成、不後悔。我馬上在電腦桌面上新建了個文件夾,名字就叫「幹出一個新世界」,然後新建個文檔,開始寫帳號規劃:名字、定位、簡介、冷啟動策略、核心增長邏輯....從糾結要不要幹,到直接開幹,一直走到今天,我沒有再停下,也不再糾結,雖然這個號還遠沒到達我想要的樣子,但我已經在靠近它的路上走了2年。你肯定不能說這個號走到今天,是因為脫不花的一句話,但你要明白:在人生的很多階段,我們都在等一句話,那句話到位了,發動機就打著火了。後來每當我因為一些決定糾結的時候,我就會回想起脫不花的魯莽定律,比如2018年8月反覆糾結要不要做知識星球社群的時候。很多人在人生的很多階段,本來都有能做成一些事的機會,結果在反覆推演和漫長的糾結中,讓時間溜走,讓機會變成別人的,最終讓自己後悔。反而很多做成事的人,在做那件事的時候,勝算可能並不如你,但人家敢想敢幹,就這麼幹成了。所以,做大事者不糾結,成大器者不磨嘰。那些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贏。魯莽定律,是脫不花38歲寫的,她說「38年親測有效」。我研究了一下脫不花的經歷,發現的確如此。很多人都知道脫不花是羅輯思維的聯合創始人兼CEO,但很多人不知道她的學歷不高,17歲就從高中輟學開始混社會了。1997年,17歲的脫不花可能還並不知道魯莽定律為何物,但她那時候已經足夠莽撞了。那年,脫不花被從家鄉送到北京突擊英語,準備去美國留學,然後光宗耀祖。結果來到北京一段時間後,她心野了,鬼迷心竅的認為花著父母的血汗錢讀書太不酷了。叛逆期的孩子有這種想法的很多,但要麼就是想想,要麼要去徵求父母意見被罵一頓後繼續乖乖上學,畢竟羅永浩爸媽那種家長是極少數。脫不花不同,想就幹,根本沒告訴家長,自己偷偷輟學在北京三裡屯找了份辦公室小妹的工作,月薪380元,就這麼開幹了。這樣做是對的錯的呢?我們不好說,脫不花也不會去糾結,她只是在接下來的人生裡,用一次又一次的「莽撞」連續證明了當年那個決定是對的。1997年脫不花打雜的那家小公司是做廣告代理的,那還是一個「不做總統就做廣告人」的時代。在一個野蠻生長的行業裡,必然會衝出一些「莽撞」的年輕人野蠻生長,脫不花成為了其一。當時中華民族園西門有個酒吧叫「廣告人沙龍」,每到周末晚上,都會有廣告圈的名人來做免費講座,脫不花經常去蹭聽。某個周末,脫不花在那裡聽了時任北京奧美總經理的湛國祥的講座,當天的主題是「如何做提案」,脫不花覺得「提案」這個詞高大上,是國際級廣告公司才做的事,她們用的詞都是「匯報」,那一天是脫不花這輩子第一次聽說有個詞叫「PPT」。莽撞是好的,湛國祥講完被聽眾團團圍住,還沒資格擁有名片的脫不花鼓足勇氣渾水摸魚鑽進人群裡拿到了湛國祥的一張名片。一個月後,脫不花所在的公司有幸接到一個大客戶邀請,去提案競標。當時對這個小公司來說,是個大機會,全公司開始討論。脫不花雖然是個打雜的,但聽著聽著很興奮就說了一句:為什麼跟我在講座上聽湛國祥老師講的不一樣呢?結果大家看了眼脫不花,雖然不耐煩但還是問了句:你說咋搞?若是一般人,也就這樣過去了。脫不花不是,她要回答你。但她不懂啊,不懂沒事,去搞懂啊。然後脫不花翻出了湛國祥的名片,對著名片上的電話號碼發了會兒呆,然後竟然咬著牙把電話撥過去了。脫不花又鼓起勇氣說:請轉告湛先生,我是在廣告人沙龍上聽過他講課的一名學生,我有些問題想要請教他,能否請他給我回個電話?這就是脫不花式做派:先幹起來,然後再一步一步逼近成功。結果過了一會兒,湛國祥真的撥過電話來了。脫不花說她接過來講了這輩子最二的一個電話:「湛先生湛先生,我是一個小朋友,一個月前我聽過您講如何做提案,現在我們有機會做提案了,可是我不知道怎麼做,請問您能幫幫我嗎?」沒想到,脫不花直接把湛國祥約出來了,而且是約的當天中午。定了地點,脫不花抱著尚未準備好的材料就跑去見湛國祥了。湛國祥看了說:內容再改來不及了,我建議在形式上下功夫。於是他給脫不花講了:怎麼用PPT這個軟體、到哪買投影膠片、怎麼製作和保膠片、應該用什麼樣的文件夾來裝膠片比較美觀等等。其實,哪是什麼內容來不及改了,形式也來不及了,因為那天晚上他們就要趕火車去見客戶了。不過這不是脫不花的作風,她竟然決定:幹!和湛國祥分開後,她就飛奔去買膠片等物料,然後再飛奔回辦公室做文件,經歷了印表機複印機各種卡紙事故,她竟然在同事必須去趕火車的最後時刻搞定了!然後在最後一分鐘,本來沒機會一起去的脫不花竟然突然被老闆指著鼻子說:整整一個晚上,她又張羅著把臥鋪之間的小桌子當投影機,模擬放膠片、換膠片以及準備各種臺詞。你看,本來整個事跟脫不花沒啥關係的,結果因為一次次的莽撞,她竟成了主力。最後的結果的呢?抱歉,提案沒有競標成功。魯莽定律的精髓是可以不成功,但要儘快驗證。不過沒事,羅胖2018年跨年演講時說了:所有的事到最後都是好事,如果不是,說明還沒到最後。第一,大項目沒拿下,但因為那個表現,那個客戶把後面的小項目直接給他們做,不用招標,合作完之後又持續合作了七個項目。第二,後來公司有個新業務,做培訓,因為見識了脫不花那次在提案上大大方方的講話,直接指定脫不花為項目負責人兼培訓師。脫不花說:我所負責的第一個客戶,組建的第一個團隊,合作的第一個媒體,寫的第一篇文章,培訓的第一個學員,賺的第一筆獎金,買的第一部手機,都源於此。先幹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如果你不開始幹,你腦子裡都是在論證「要不要幹」,而你一旦開幹後,你就開始了「怎麼幹好」的論證,同時你多幹一步就逼近了成功一步,因為問題都是在做事的過程中一個一個解決的,空想不解決任何問題。脫不花的第二個重要人生轉折點,同樣來源於一次莽撞經歷,這一次她用魯莽定律告訴我們:沒有天生完美的計劃,只有一流的執行力去讓一個計劃以完美告終。1998年的一天,脫不花路過一個酒店的會議室,發現裡面正在搞培訓,會場管理不嚴格,她就溜進去坐在最後面聽了起來。這個老師講的內容讓脫不花深受震撼,什麼戰略管理啊, 4P均衡發展啊...講完,她就衝上去找老師交流,想問老師下次在哪講,她再來聽。結果這個老師說他一般只給自己公司講,這次是因為給朋友幫忙,所以是第一次講公開課。一般人問到這只能作罷了,但脫不花竟然問:那麼如果我們也舉辦公開課,可不可以請您來講課?脫不花很激動,但她其實不知道怎麼做公開課,連場地都沒有。結果她一扭頭,發現一個酒店的工作人員在一旁,她直接爬過去打聽,那個工作人員就是負責出租場地的,脫不花就問人家租這麼一個場地要多少錢,對方一報價,下了她一跟頭「這老師確實高端,但我也租不起這個高的啊!」脫不花沒概念,愣愣的報了一個五分之一的價格。結果談到最後,對方同意了,只是說:「但是你要送給我5個免費聽課的名額!」就這樣脫不花竟然搞定了場地,然後又轉頭去找老師問講課費要多少。老師也愣了,因為從來沒有講過收費公開課。結果倆人合計半天,按脫不花的話說是:最終商定了一個今天看來低得令人髮指的講課費!這就是脫不花的魯莽定律,啥都沒有兩頭撬,一會兒功夫愣是搞定了場地和老師。你看,這才是最難的,如果脫不花首先想的是這個,解決不動,她就不做這公開課了,但魯莽定律就是:再難不怕,幹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脫不花在跑廣告業務時,跑腿兒去過央視廣告部送材料,「對,我見過企業家最密集的地方,就是央視廣告部」。於是她立刻抬腿跑去了央視西門,找到了替老闆跑腿兒時接觸國的廣告部行政秘書,嘰嘰咕咕半天,那個秘書給他廣告部主任的名片夾,讓她去複印一份,於是脫不花就有了一本企業名人通訊錄。真實奇葩。脫不花一個一個打電話,到實在不能不開班時,賣出去了十幾個座位,然後加上送給酒店工作人員的5個名額,開班那天坐了二十多個人。脫不花說:學員少,服務湊!於是她又是做主持活躍氣氛,又是做抽獎增加體驗,還評優秀學員讓大家開心,所以最後大家都很滿意。當時有位學員被脫不花評為優秀,獲得第二次免費聽課的獎勵,結果第二次那個學員又帶來十幾個高管來聽課,後面那個學員又請她帶著老師回企業做內訓,那家公司成了脫不花的大客戶。你回過頭來看,因為一次偷溜聽課,脫不花竟這樣莽撞的衝進了企業家培訓領域:01 那個講課的老師是高建華,後來先後擔任惠普中國的助理總裁、戰略總監,首席知識官,也是中國第一個CKO(首席知識官)。02 那個被評為優秀學員的高管是牛根生,他當時在伊利做副總裁,聽課後的第二年從伊利離職,然後創立蒙牛。創立蒙牛後的成功後,他專門找到脫不花表示感謝,並成為脫不花的重要客戶,合作了10年。脫不花人生中組織的第一次公開課,有完美的計劃麼?沒有,但她用一流的執行力執行了下來。脫不花的魯莽定律一定也融入到了羅輯思維這家公司,因為我記得有一次,羅振宇說了這麼一段話:做一件事,它到底靠不靠譜,你坐在家裡想是沒用的。我們的風格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主意出來大體覺得靠譜,先幹起來!回過頭來看脫不花的一些經歷,你會發現,她做的很多事情都並不簡單,而且以她那個節點過去的經驗來說,她可能並不會做。但她贏就贏在,很多時候她並沒有過多考慮「我會什麼?」,而更多的是考慮「我要什麼?」,因為「只要我想要,我可以去學」。魯莽定律背後是一條高手思維:我要做什麼,而不是我會做什麼。1995年,馬雲去美國。第一次看到網際網路,他摸到計算機時都不敢用力打鍵盤,生怕給人家搞壞了。馬雲感覺這個「網」太神奇了,輸入關鍵詞,就能連接一切。於是,他在美國的網上搜「中國啤酒」,結果一無所獲。這樣的結果讓馬雲很失望,他決定回國創辦一家公司,把網際網路帶到中國,把中國帶向世界,而那時中國還根本沒有在線業務。1999年,阿里在馬雲的家裡成立,雖然只有18個人,但他們想做的事情很大:用網際網路技術改變落後的商業行為。我每次看這些高手做事的方式,就很佩服,因為他們的思維總是跟常人不太一樣。普通人在規劃自己要做什麼時,之所以老是糾結、不去行動,是因為他們總是上下打量自己一番:我會這個,不會那個。所以對於一些雖然做了牛逼但很難的事,我們總是想想而已,並沒有準備去做,因為我們覺得「我不懂啊,我不會啊」。牛人在規劃自己要做什麼時,不太會局限在心裡想「現在會什麼懂什麼」上,他們更多的是思考:我要不要做這個。只要回答為「是」,他們便著手去做,不懂不會沒關係,我可以一步一步去解決。如果把1995年摸到計算機的換成我們,我們多半會覺得:哇,這東西太神奇了,等咱們中國也這樣了就爽了。我們不懂,於是90%的人不敢去想,10%敢想的人裡估計大多也在一番糾結後不敢去做,敢想又敢做的人能有1%就不錯了。馬雲也不懂,他英語教師出身,更不懂技術,但他只要回答「我要不要做?」就是了。就像我的知識星球社群裡,好多人說看到別人寫文章很好,但不太懂怎麼寫,不知道怎麼邁出第一步,所以就一直糾結,糾結半年後,別說一篇好文章,連一篇爛文章都沒寫過。高手的思維是,我就回答「我要不要開始寫作?」,只要回答是,那就不用管你現在會不會,你開始一步一步解決就好了。任何一個難題出現時,總會伴隨著一個答案的誕生,你要做的就是去把那個答案找出來。假如在2012年時,你也想做一個打車軟體。你可能會想,我對技術一竅不通啊,甚至我找技術團隊來做,我都不知道怎麼講,我也無法判斷對方是不是可以,所以對我們來說,通常是放棄。滴滴的創始人是程維,阿里銷售出身,同樣對技術一竅不通。但他來北京出差,因為幾次堵車和打不到車的經歷耽誤了自己談生意後,就萌生了他要做這件事的想法。不懂去學,去找人聊,去找懂的人來做。當然他不懂,也踩了很多坑。最初他找的給他做APP的團隊,好像是山東的一個特山寨的團隊,技術不好,拿了他一筆錢,做出來的軟體水的一比。但沒關係,這都是過程,只要程維在心裡對做這件事的回答是確定的,踩幾個坑沒關係,那他就繼續做。甚至不懂技術,他找了一個不太行的CTO,還給了不少股份。後來發現不行後,他在公司沒多少錢時拿出大量現金買回了那個CTO的股份,讓他退出了。就這樣一個一個的解決問題。這種思維的局限性,我也有,寫出來也是不停的提醒自己,很多時候你只要告訴自己要不要去做那件事就好了,要,就著手去一步一步做,而不是:我不太會不太懂這個,然後就一直糾結不去做。90%的情況下,先幹起來都是穩賺不虧的,而90%的情況下,光想不幹是穩賠的,因為你耗掉的時間和精力不會給你任何回報。好了,如果你認真讀到這裡,恭喜你,我們又一起完成了一次學習,希望在今後的日子裡,每當你面臨一些重要決定反覆糾結時,你會想起這篇文章,從而讓自己更好的抓住一些機會。如果你覺得有用,記得點一下好看,分享一下,我相信一定也有人就像2018年2月6號那天一樣,在等一句話,給他的發動機打著火。

-END-

如果你還想成長

一套系統的成長模型

會讓你找到努力的方向、改進的方向

這門我打磨了6個月的個人成長課

相關焦點

  • 羅輯思維CEO脫不花的魯莽定律:先做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從糾結要不要幹,到直接開幹,一直走到今天,我沒有再停下,也不再糾結,雖然這個號還遠沒到達我想要的樣子,但我已經在靠近它的路上走了一年。你肯定不能說這個號走到今天,是因為脫不花的一句話,但你要明白:在人生的很多階段,我們都在等一句話,那句話到位了,發動機就打著火了。
  • 得到CEO脫不花的魯莽定律:先搞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魯莽定律是得到CEO脫不花獨創的: 先搞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魯莽定律的另一種表達: 【人生總有很多左右為難的事,如果你在做與不做之間糾結,那麼,不要反覆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贏。
  • 得到CEO的魯莽定律:先搞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這就是脫不花式做派:先幹起來,然後再一步一步逼近成功。結果過了一會兒,湛國祥真的撥過電話來了。脫不花說她接過來講了這輩子最二的一個電話:「湛先生湛先生,我是一個小朋友,一個月前我聽過您講如何做提案,現在我們有機會做提案了,可是我不知道怎麼做,請問您能幫幫我嗎?」沒想到,脫不花直接把湛國祥約出來了,而且是約的當天中午。
  • 魯莽定律:先搞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2 魯莽定律:先搞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魯莽定律,是脫不花38歲寫的,她說「38脫不花又鼓起勇氣說:請轉告湛先生,我是在廣告人沙龍上聽過他講課的一名學生,我有些問題想要請教他,能否請他給我回個電話?這就是脫不花式做派:先幹起來,然後再一步一步逼近成功。結果過了一會兒,湛國祥真的撥過電話來了。
  • 魯莽定律:先搞起來,你就成功了
    魯莽定律,是脫不花38歲寫的,她說「38年親測有效」。我研究了一下脫不花的經歷,發現的確如此。 很多人都知道脫不花是羅輯思維的聯合創始人兼CEO,但很多人不知道她的學歷不高,17歲就從高中輟學開始混社會了。 1997年,17歲的脫不花可能還並不知道魯莽定律為何物,但她那時候已經足夠莽撞了。
  • 脫不花:17歲輟學,19歲當董事長,羅輯思維CEO的江湖法則
    李叫獸說:「任何商業成功的關鍵,都是要有持續性地創造並提供差異化價值的能力,但絕大多數年輕人,他都一直在想如何變得更優秀,同樣的考試我如何考得比別人高,同樣的崗位和工作我如何比別人超一分。但是這就像跟那些超市比誰價格低一樣,這樣做本質上你是沒有辦法創造超額利潤的。」在做辦公室小妹期間,脫不花做了一件事。
  • 高手思維:真正驅動你變強的,是痛苦
    - 03 -魯莽定律:先搞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擁有了痛苦,克服了恐懼,你還需要一個能力——執行力。為此,我在這裡分享一個定律:魯莽定律(註:這裡的魯莽是指不前瞻後顧)人生總有很多左右為難的事,如果你在做與不做之間糾結,那麼,不要反覆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贏。因為如果不做,這件事就永遠是停在腦中的「假想」,由於沒有真實的反饋,誘惑會越來越大,最終肯定會讓你後悔。
  • 羅輯思維籌備上市 羅振宇的羅輯思維欲科創板上市
    10月16日上午消息,根據北京證監局官網更新的輔導企業信息,披露了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羅輯思維)的上市輔導情況。羅輯思維創始人為財經媒體人羅振宇,公司旗下產品有得到App。根據上市輔導相關文件顯示,羅輯思維將選擇在科創板上市,中金公司擔任輔導機構。目前,羅輯思維方面對於上市情況暫無回應。
  • 梁寧:真正驅動你變強的,是痛苦
    3魯莽定律:先搞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1.先搞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擁有了痛苦,克服了恐懼,你還需要一個能力——執行力。為此,我在這裡分享一個定律:魯莽定律(註:這裡的魯莽是指不前瞻後顧) 魯莽定律,是脫不花38歲寫的,她說: 人生總有很多左右為難的事,如果你在做與不做之間糾結,那麼,不要反覆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贏。
  • 真正驅使你變強的,是痛苦
    魯莽定律:先搞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1.先搞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擁有了痛苦,克服了恐懼,你還需要一個能力——執行力。為此,我在這裡分享一個定律:魯莽定律(註:這裡的魯莽是指不前瞻後顧) 魯莽定律,是脫不花38歲寫的,她說: 人生總有很多左右為難的事,如果你在做與不做之間糾結,那麼,不要反覆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贏。
  • 衍生品市場卻被山寨橫行:你先搞起來就成功了一半
    為什麼說先幹起來你就能成功一半?如果你不開始幹,你腦子裡都是在論證「要不要幹」,包括從你有了這個想法起就一直在鬥爭到底要不要幹,到底行不行,而你一旦開幹後,你就開始了「怎麼幹好」的論證,同時你多幹一步就逼近了成功一步,因為問題都是在做事的過程中一個一個解決的,空想不解決任何問題。
  • 脫不花|17歲輟學,19歲當董事長,她未辜負這個時代給女性的機會
    邏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曾這樣評價她:如果沒有她,邏輯思維很難運轉起來。她就是邏輯思維CEO李天田,江湖人稱「脫不花」。公司上下動員起來,不眠不休準備資料,脫不花作為一個底層打工小妹,也興奮得團團轉,只是幫不上忙。看著忙碌的同事,她心底有一個疑問:咦,為什麼跟我在講座上聽湛詳國老師講的不一樣呢?同事反問她:你說咋搞?呃,不知道呀。
  • 羅輯思維CEO脫不花萬字長文自述:我的職業生涯,從17歲北漂開始
    作者 l 脫不花 編輯 l 粥左羅 你好,我是粥左羅,今天分享給你這篇我最喜歡的文章之一。 這篇文章我之前發過,你可能看過一遍了,沒事,可以再看一篇,我都看了不下三遍了,依然有很大收穫。 脫不花,你可能很熟悉。
  • 從羅輯思維到得到 App,羅振宇一直都在打破常規
    傳統媒體出身的老羅,可曾想過自己先移動網際網路浪潮的知識付費領域呼風喚雨?也可曾想自己一個app就能盈利破億呢?他可能做夢也未曾想到。因為他也想過每日講講課也能日收過萬的生活是那麼的和諧安逸,但是歲月磨平不了他的銳利,年齡打不死這個中年老男人,或許是因為實現年少輕狂的那段夢想,也或許是因為想打破那個「誰說文人不會經商」的束縛。
  • 被盜版圖書逼急了 羅輯思維CEO炮轟淘寶打擊不力
    據媒體報導,近日羅輯思維CEO脫不花在網絡炮轟淘寶打擊盜版不力,她表示淘寶處理盜版流程有點荒唐,打假成本過高,對盜版圖書打擊不力。據悉,羅輯思維從4月初就開始對網絡上盜版書籍銷售商家進行投訴,但數次投訴均無果而終。
  • 90分鐘、8000箱,羅輯思維圖書包的前情後事-虎嗅網
    原本我曾經打算在網絡書店和微店都放,想法很簡單,微店先開售,只賣5000套,剩下的在噹噹或者京東銷售,要把影響力輻射到傳統渠道,這對羅輯思維也是一件好事,不止影響羅輯思維的關注者。羅胖覺得不必,在單一微店渠道即可。我當時並不認同,不過回去以後,我想明白了。如果要分渠道,那禮包的內容的形式都應該有所區別。如果沒有區別,渠道之分只是自說自話。
  • ...之後馬東推新品《好好說話》,與羅輯思維合作,CEO居然是胡漸彪!
    首頁 > 點評 > 關鍵詞 > 奇葩最新資訊 > 正文 《奇葩說》之後馬東推新品《好好說話》,與羅輯思維合作,CEO居然是胡漸彪!
  • 羅輯思維將衝擊IPO:羅振宇其實一直在為此做準備
    他發微博稱:「羅輯思維還是個初創公司,目前還是先做好產品、伺候好用戶才是一切的重心。」 那麼,一直以「服務於用戶,先不上市的」羅胖為什麼在現在又決定上市? 或許,他和羅輯思維一直在做著準備,就像他自己曾經說的那樣「作為創業公司,說沒有上市的願景,我自己都不信。」 而現在,已經準備好了。
  • 朋友說:人生的成功有五個「定律」,你認同嗎?
    五個「定律」,是朋友成功的秘訣,看看你認同不?文/芨芨草我只聽說成功有規律可循,可是朋友卻告訴我,成功是有定律的。就如他以前,想自己做點事,但是家人老是不同意。他耳根子軟,經不起別人一說,就動搖了,所以這事幹不成,那事也幹不成。後來,他終於自己下定了決心,堅定自己的立場,就是想去做快餐生意。家人不幫忙,他就招人。這回誰勸也不住。慢慢地,生意竟然好了起來。家裡人看到他果然能做成一點事,都轉變了態度,過來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