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金流量表的正表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產生的收入和增值稅銷項稅額+應收帳款本期減少額(期初餘額-期末餘額)+應收票據本期減少額(期初餘額-期末餘額)+預收帳款本期增加額(期末餘額-期初餘額)±特殊調整業務。然而在實務操作中,公式中的應收帳款有時取自科目餘額,有時又取自資產負債表中的項目餘額,在兩種不同情況下應對壞帳準備的計提、轉回、核銷和收回加以區別對待。
一、原因分析及公式調整
應收帳款取值科目餘額時,公式中的假設前提是「應收帳款」科目餘額的減少會增加經營活動收到的現金:
⑴當壞帳準備相關業務不影響現金流量的增減變動時,只要不影響「應收帳款」科目餘額就不必進行調整,反之則調整;
⑵當壞帳準備相關業務引起現金流量的增減變動時,若同時也影響「應收帳款」科目餘額則應考慮兩方面影響的相互抵消作用,若不影響則有必要進行調整。應收帳款取值報表項目餘額時同理。具體分析如下:
⒈應收帳款取值科目餘額而非報表中的項目餘額
此時,本期計提或轉回多提的壞帳準備既不影響現金流量變動,也不影響「應收帳款」科目餘額,故不需調整;本期核銷的壞帳不影響現金流量變動,但會使「應收帳款」科目餘額減少,故作減項調整;本期收回已核銷的壞帳會產生現金流入,但不影響「應收帳款」科目餘額,故作加項調整,於是: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產生的收入和增值稅銷項稅額+應收帳款科目餘額本期減少額+應收票據本期減少額+預收帳款本期增加額+本期收回已核銷的壞帳-本期核銷的壞帳±其他特殊調整業務。
⒉應收帳款取值報表項目餘額(即應收帳款淨額)
此時,本期計提壞帳準備不影響現金流量變動但會使應收帳款淨額減少,故作減項調整;本期轉回多提的壞帳準備不影響現金流量變動,但會使應收帳款淨額增加,故作為加項調整;本期核銷的壞帳既不影響現金流量的增減變化,也不影響應收帳款淨額,不需要調整;本期收回已核銷的壞帳會產生現金流入,同時使應收帳款淨額減少,兩方面影響相抵(應收帳款淨額的減少對應了事實上的現金流入,實現了公式中的假設前提),也不需要調整。於是: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產生的收入和增值稅銷項稅額+應收帳款報表項目餘額本期減少額+應收票據本期減少額+預收帳款本期增加額+本期轉回多提的壞帳準備-本期計提的壞帳準備±其他特殊調整業務。
二、結論及案例說明
從表面看,兩種情況下對壞帳準備的處理正好相反,第一種情況下只調整壞帳準備的核銷和收回,第二種情況下則只調整壞帳準備的計提和轉回,但實際上兩種處理方法的結果是一樣的,現舉例說明如下:
【例】甲公司2009年主營業務收入為4500萬元,銷項稅發生額為765萬元,資產負債表中應收帳款年初數為700萬元,年末數為660萬元,應收票據年初數為120萬元,年末數為150萬元,預收帳款年初數為89萬元,年末數為66萬元。本年不帶息應收票據貼現息為5萬元,壞帳準備年初餘額為35萬元,年末餘額為72萬元,本年收回上年已核銷的壞帳4萬元。
方法1: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產生的收入和增值稅銷項稅額(4500+765)+「應收帳款」科目餘額本期減少額[(700+35)-(660+72)]+應收票據本期減少額(120-150)+預收帳款本期增加額(66-89)+本期收回已核銷的壞帳4-本期核銷的壞帳0-其他特殊調整業務5=5214(萬元)。
方法2: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產生的收入和增值稅銷項稅額(4500+765)+應收帳款報表項目餘額本期減少額(700-660)+應收票據本期減少額(120-150)+預收帳款本期增加額(66-89)+本期轉回多提的壞帳準備0-本期計提的壞帳準備[72-(35+4)]-其他特殊調整業務5=521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