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齊康院士及主要代表作品

2021-01-08 中國建築學會

 

 

       齊康1931 年生於中國江蘇1952 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建築系(現東南大學建築學院)1952 年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教研組主任、系主任,系黨總支書記,南京工學院副院長,建築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建築設計研究院總顧問等職。1965 年當選中國建築學會理事、常務理事,以後歷屆連任理事至今。自 1984 年起當選國務院三屆、四屆、五屆學位評議組成員,擔任土建組、建築學組召集人。1989 年起擔任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職務,1998 年起為該指導委員會顧問,1990 年被選為中國勘察設計大師(建築),1992 年起當選為全國政協第八屆、第九屆委員,1993 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5 年起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職務,1997 年被選為法國建築科學院外籍院士,2000 年獲得首屆梁思成建築獎,2004 年擔任全國博士後管委會專家組成員。現為大連理工大學建築系名譽系主任,先後受聘兼任華南理工大學、無錫輕工學院、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雲南理工大學等大學名譽教授,受聘兼任浙江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青島工學院教授。
 

1949年 ~ 1952年 南京大學 建築系 學士學位

2019年 中國國學中心(金獎) 榮獲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設計獎 一等獎

       在建築設計中,齊康繼承老師楊廷寶的長處,十分重視中國國情,注重  梅園新村周恩來故居整體環境,吸取並運用中西建築傳統經驗和手法,像五臺山體育館就以洗鍊凝重見長,又有所發展,表現得更為靈活。再如濟公院,藝術家從重建後的濟公院的多功能性和六個不同高程的臺地的實際情況出發,由拓樸關係構成濟公院群落,各單位建築主要依據其使用功能,順應地形而建,既無軸線,又無確定性方位,錯有致,給人以親切自然、亦廟亦宅之感。這是對中國傳統建築布局的逆反,各個單位建築的形象,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濟公落拓不羈的性格,具有濃鬱的鄉土特色。建成後,深受國內外遊客和專家贊。該設計在國際建築藝術研討會上受到了好評,獲榮1993中國建築師杯優秀獎。論文《天台濟公院的設計構思》獲建築設計優秀論文大獎。

 

 

 

       齊康參與設計的近200座建築裡,其中一件作品他竟前後花了20年時間,這也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因為曾有600多萬人參觀過,這就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齊康在一本書裡回憶:1984年秋,當我來到工地時,挖掘出的堆堆白骨刺得我眼睛發痛。兒時的回憶又浮現在我的腦海中。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軍先後佔領北平、天津,既而侵佔了上海,南京淪陷。60多年前恥辱的日子,觸發了齊康藝術創作的激情。

 

       齊康說:「第一反應就是表現當時的時代、情景、環境,以及中國人民的痛苦。之所以後來有母親像,是我把她定下來的,母親像在尋找自己的親人。這些事情是活生生地發生在那個歷史在那個歷史階段,不能遺忘。研究過二戰後紀念館表現的手法,也抄過不少圖,很快做起來了。當時市委書記叫張耀華,我記得他在醫院的時候,突然打個電話給我。他說,齊康同志,有沒有可能在這個場景上用紅顏色,鮮血的顏色刷上30萬,他的提議讓我得到一個啟發,我用建築的語言刻上中文、日文和英文,因為場地上不可能用血紅的顏色寫字,所以我就把它刻在牆上。當人們走進如同墓穴的陳列館,那一幅幅地獄般的畫面讓人震撼。從1984年到2002年共三期紀念館的設計費,齊康分文未取,他認為這是自己的義務。」
 

 

       「較發達地區城市化途徑和小城鎮技術經濟政策」獲建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鄉鎮綜合規劃設計方法」、「城鎮建築環境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城鎮環境設計」「現代城市設計理論及其方法」分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和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武夷山莊」、 「南京梅園周恩來紀念館」和南京雨花臺紀念館、碑等建築設計項目獲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金質獎二項、銀質獎一項、銅質獎二項。

       八十年代全國十大優秀建築藝術作品中就有兩件出自齊康教授之手,並分獲第2、3名,曾到法、日、瑞士、加拿大等國展覽。

       1999年被評為國家勘探設計大師(建築),2000年獲得中國首屆「梁思成建築獎」,名列榜首。2003年「現代城市設計理論及其方法」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著有論文「建築創作的社會構成」、「建築意識觀」、「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形態」等近百篇,發表《城市建築》等專著近20本。

       2004年獲中國建築學會舉行的首屆建築教育獎。近年來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建設新南京功臣」、「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江蘇省先進學科帶頭人」等多種榮譽稱號。

 

 

       建築師完全是藝術家也不可能。因為建築師是工程技術和藝術的一種結合,但它牽扯到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甚至於心理學、地理學等等的研究。你要在一個歷史階段、一個社會、一個地區蓋什麼樣的東西,規劃局批過去了,但在他的手下不知道批了多少可蓋不可看的東西。我總覺得沒有比提高全民的建築意識觀更重要的事兒了。這你我們皖南民居,老百姓都能自己蓋嘛,蓋得比你建築師還好呢。

       建築從我的思想來看,是非常複雜的一個東西,但我覺得它的藝術性,是由結構、技術、設備來共同體現的。畫畫,我一個人畫,你要看就看,不愛看就撕掉了。

       每一個城市都是有記憶、有坐標的。比如說一個遊子回到故鄉,他能依著某個建築找到以前的記憶。南京如果不是因為有中山陵、夫子廟等一些特色建築,也就不能區別於其他城市。而現在的城市建設就顯得太突飛猛進了,人在其中感覺很孤獨。他說,建築必須為人服務,以人為本,這一觀念必須貫徹到規劃和建設的每一步中,因為一個建築萬一建起來了,想把它拆除或炸掉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因而,建築師或者說城市建設者必須研究一個城市的自然特點和人文特點,建設有情感的城市。

 

 

       齊康院士指出中國現代建築的「三宗罪」,並直言現在中國的建築正逐漸「淪」為外國建築師的實驗品。

       第一宗:沒有經典。目前中國各地都在大興土木,形形色色的建築群好像雨後的春筍,但是真正稱得上經典的卻是鳳毛麟角。南京的夫子廟、雨花臺、總統府個個都稱得上是經典,花費的錢也不是很多。但是縱觀現在蓋起的棟棟高樓,真正能流傳下來,並能真正代表南京城市特色和歷史的微乎其微,而且花費的金額都不在少數。

       第二宗:崇洋媚外。隨著外來產品與觀念在我國的大行其道,目前中國在建築設計方面有股新的崇洋媚外的風氣。目前中國每年的建築總量非常巨大,而很多項目特別是重大項目往往都落入外國建築師的手中,自己的建築人才並沒有真正起到作用,這都是非常可怕的現象。可以說,中國已成了外國建築設計師的實驗場所。

       第三宗:規劃無序。目前,城市建設中各自為政的現象日益突出,一些城市的總規劃設計師往往就是這個市的書記、市長,沒有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他指出,建築設計對於專業的要求相當高,沒有專業知識做依託,根本設計不出一個像樣的作品。所以他強調,在城市建設規劃上要花大力氣去研究,而一些技術上的執行把關應該交由技術專家來做。

 

 

 

 

   武夷山莊歷經十年不斷擴建,始終貫穿既要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又要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堅持「宜散不易聚」、「宜土不宜洋」、「宜低不宜高」的設計原則;在手法上採用空間序列,隨步更異,隨景遊移,形成一組高低參錯、此起彼伏、上下穿插、水石巧施、遊廊四合的建築空間群落。

 

福建武夷山莊

設計人:齊康,賴聚奎,楊子伸,陳宗欽,楊德安,蔡冠麗

工程地點: 福建省武夷山風景區

工程規模:2580平方米

設計時間:1982-1983

建成時間:1983

合作單位:福建省建築設計研究院

獲獎情況:

1984年國家設計一等獎

建設部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福建省優秀工程一等獎

國家八十年代優秀建築創作十大作品第三名 

 

 

 

   紀念館區總體布局充分利用了自然水面和水中陸地,組織紀念性空間序列,創造出水天一色的視覺效果,體現出周總理偉大、光輝、親切的形象和博大的胸懷。

   紀念館將簡潔的錐形屋蓋、方臺體的基座、八角稜柱形的主體、4根11米高的方柱、三角形的大臺階這些基本形體抽象地組合在一起,表現了一種扭轉乾坤的力度,在形式感上追求建築的地方性、民族精神以及「永恆」這一主題的表達。

 

江蘇淮安周恩來紀念館

設計人:齊康,張宏,孟建民,張鵬舉,仲德昆,齊昉

工程地點: 江蘇省淮安市

工程規模:3600平方米

設計時間:1989-1992

建成時間:1992

合作單位: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獲獎情況:

1993年國家優秀建築設計銅質獎

建設部優秀工程設計三等獎

江蘇省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立意構思突出以「中原之氣」為核心,借鑑傳統,針對地段特點採用有主有從的布局手法,取中外建築審美意識的精華,運用現代技術和材料,把多種功能簡潔和諧地糅合成整體,最終使河南博物院成為一座雄偉、壯觀、貫通古今、極富中原特色的現代博物院建築群。

河南博物院

設計人:齊康,鄭炘,王建國,張宏,李立,趙同祥,李秋海,劉愛華,張洪鈞,周本錕,陳國鈞,李傳澤

工程地點:河南省鄭州市

工程規模:78,800平方米

設計時間:1993-1998

建成時間:1998

合作單位:河南省建築設計研究院

獲獎情況:1999年河南省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15個8米X8米的方塊構成紀念觀的主體,局部通過旋轉、脫離、形式改變等轉化方式構成系統中空無的中心。界面的轉化將邊界剝離出來異化為獨立的牆體,並向外傾斜,略呈彎曲,並結合光線的運用。光與虛無賦予形式轉換以自然的詩意。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

設計人:齊康,黃印武,張彤,鄒式汀

工程地點:江蘇省泰州市

工程規模:2940平方米

設計時間:1998.9-1999.4

建成時間:1999.4

合作單位: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獲獎情況:

2000年建設部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

2000年江蘇省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2000年南京市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高低錯落的石牆面、寸草不生的卵石廣場、枯樹、形似墓冢的紀念館、近50米長的浮雕營造出沉悶、悲憤、荒涼和悽涼交織的場景,以強烈的紀念氛圍激起人們的正義、善良的感情,探求世界永久的和平,尋求人們走向的共同的友誼。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設計人:齊康,顧國強,鄭嘉寧,張宏,壽剛,朱雷

工程地點:江蘇省南京市

工程規模:4000平方米(一期)400(二期)

設計時間:1983-1985(一期)1995(二期)

建成時間:1995(一期)1997(二期)

合作單位: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獲獎情況:

1988年江蘇省優秀建築設計二等獎

國家八十年代優秀建築創作十大作品第二名

八十年代國家優秀環境藝術一等獎 

 

 

 

        「梁思成建築獎」是由中國建築學會主辦、國際建築師協會大力支持、面向世界引領國際建築方向的獎項,是授予建築師和建築學者的最高榮譽。

 

        梁思成建築獎以激勵建築師和建築學者的創新精神,繁榮建築創作,提高建築設計、理論研究和建築教育水平為宗旨。梁思成建築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中國建築學會於2000年創立並設立梁思成建築獎專項獎勵基金,以表彰、獎勵在建築界做出重大成績和卓越貢獻的傑出建築師、建築理論家和建築教育家。從2014年起,梁思成建築獎由中國建築學會獨立主辦。

 

        梁思成先生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師、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是中國建築歷史研究與中國現代建築教育體系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他是將西方現代建築學與城市規劃體系引入中國,並試圖在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技術背景下創立中國建築學體系的關鍵性人物,同時也是將中國建築與藝術成就系統地介紹到西方世界的中國學者。梁思成參與組建了中國建築學會,並擔任第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他致力於推動中國與國際建築界的學術交流,梁思成作為中國政府派遣的代表,參與了聯合國大廈等重要國際合作設計項目。梁思成的著作與研究成果在20世紀中葉以後,成為西方認識中國建築與藝術的重要橋梁。   

 

        梁思成建築獎得到了中國建築界的高度認可,極大地提高了建築界的影響力和建築師的知名度。從2016年開始,梁思成建築獎在世界範圍內展開評選活動,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設梁思成建築獎獲獎者兩名。獲獎者將獲得中國建築學會頒發的獲獎證書和獎牌,並獎勵每人10萬元人民幣。

 

        梁思成建築獎的候選人應致力於促進建築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對建築文化的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其建築設計代表作品能得到國際建築界的普遍認可並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其建築學術成就,對建築學研究和建築教育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

 

相關焦點

  • 首屆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張錦秋院士及主要代表作品
    1994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梁思成建築獎以激勵建築師和建築學者的創新精神,繁榮建築創作,提高建築設計、理論研究和建築教育水平為宗旨。梁思成建築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中國建築學會於2000年創立並設立梁思成建築獎專項獎勵基金,以表彰、獎勵在建築界做出重大成績和卓越貢獻的傑出建築師、建築理論家和建築教育家。
  • 首屆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關肇鄴院士及主要代表作品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0年被授予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並獲得首屆"梁思成建築獎"、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九屆(建築領域第三次)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著有《關肇鄴選集1956-2001》、《關肇鄴選集2002-2010》。
  • 第二屆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彭一剛院士及主要代表作品
    1995年10月當選為中科院院士。曾受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人事部博士後專家組成員、全國政協第八、第九屆委員。彭一剛教授在進行理論研究的同時,積極進行建築創作實踐,為創造具有時代性、民族性、科學性的建築風格做出了貢獻,並被授予國家勘測設計大師。於2002年獲建築界最高獎項——梁思成建築獎,於2006年獲中國建築教育獎。
  • 齊康--第一屆梁思成建築獎獲獎者
    1999年被評為中國國家勘探設計大師(建築),2000年獲得中國首屆「梁思成建築獎」,名列榜首。2004年獲中國建築學會舉行的首屆建築教育獎。近年來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建設新南京功臣」、「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江蘇省先進學科帶頭人」等多種榮譽稱號。
  • 齊康院士紅色建築藝術展暨畫展在寧舉辦
    6月15日,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由東南大學主辦,該校建築學院和建築研究所承辦的「齊康院士紅色建築藝術大型展覽暨齊康院士畫展」,在南京科學會堂隆重展出。
  • 兩院公布新院士名單 6人出自東南大學
    東南大學校友、深圳建築設計研究總院總建築師孟建民同時當選該學部院士,兩人系本科、碩士同學,均師從東南大學齊康院士。同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5年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宣益民、常青、黃如三位東南大學校友當選。王建國、孟建民、常青三位新當選院士均出自東南大學建築學科。至此,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已擁有齊康、鍾訓正、程泰寧、王建國四位院士,東南大學擁有的全職院士數量也增為13位。
  • SEU人物 | 齊康:用建築譜寫永不消失的「城市記憶」
    他曾經總結自己「這一生是『四個一百』的寫照:設計了一百件作品,培養了一百個學生,發表了一百篇論文,被批鬥了一百次。」雖然他是在年近半百時才開始建築設計創作之路,但由他主持和參與設計的作品已經超過200項,主要建築作品130餘項,這些作品獲得的各類設計獎項超過70項。
  • 「八一勳章」獲得者馬偉明院士做客清華電機系「景德講壇」首講
    「八一勳章」獲得者馬偉明院士做客清華電機系「景德講壇」首講清華新聞網4月1日電 3月28日上午,清華大學電機系「景德講壇」第一講在西主樓217報告廳舉行。電機系校友、「八一勳章」獲得者馬偉明院士受邀作了題為「搶抓電磁能時代發展先機」的專題報告。
  • 梁思成「最委屈」的設計
    5個月後,當地政府低價劃撥昆明城西北124畝土地給聯大籌建校舍,校長梅貽琦便聘請建築家梁思成設計校舍。此後兩個月,梁思成對設計稿進行一遍又一遍、一稿又一稿的調整和修改,校舍從高樓(三層磚木結構)、到矮樓(二層)、到平房,磚牆變成了土牆,青瓦屋頂變成了鐵皮、茅草屋頂……當設計稿改到第五遍時,梁思成忍無可忍,衝進校長辦公室,大喊道:「改!改!改!還要我怎麼改?!」
  • 2020傑裡科爵士獎獲得者俞孔堅作品欣賞
    James Hayter表示,俞孔堅教授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景觀設計師之一,設計作品、巡講與教育活動極大影響了專業人士、學生以及廣大民眾,積極改變了人們對景觀設計行業的認知。在演講中,他從成長背景、求學經歷、設計案例等方面,詳細介紹了自己的主要學術觀點,分享了自己對景觀設計學科的獨特理解。
  • 重要的是得體,不是豪華與新奇 ——訪中國工程院院士關肇鄴
    在對清華校園作出卓越貢獻的建築家中,論時間跨度之長、作品數量之盛、規劃籌謀之妙、設計淬冶之精,關肇鄴院士堪稱厥功至偉。1948年,關肇鄴因聽了一場梁思成先生題為《中國建築的特徵》的演講,放棄了燕京大學一年的學歷,正式轉入清華大學建築系開始學習。從此,他在水木清華園裡的建築生涯開始了。1952年,關肇鄴畢業留校任教。
  • 世界六大建築獎,含金量絕對高!
    ,每個獎項都代表了建築界的最高榮譽,沒有過硬的技術想入圍都難!金磚獎的評委選拔標準主要有兩個:公正正直,差異性。各單項的評選包括在這個行業表現出色的建築師/規劃師/建築公司。阿卡漢獎阿卡汗建築獎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建築獎項之一,由阿卡汗四世於1977年創立,每3年評選一次。阿卡汗建築獎的宗旨是增進公眾對伊斯蘭教文化的了解,鼓勵優秀的建築設計和規劃。
  • 首屆南開大學科學研究獎重大成就獎獲得者羅宗強——認真超脫的...
    6月30日,南開大學首屆科學研究獎頒發。我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著名學者、文學院教授羅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獲得首屆南開大學科學研究獎重大成就獎。該獎授予為學校科研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科研工作者,其在專業領域內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取得國際領先的高水平創新性研究成果,產生重大學術貢獻或社會經濟效益。
  • 2020年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獎開始申報
    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獎是一項由亞洲建築師協會設立的年度大獎,旨在表彰亞洲建築師的優秀建築作品,鼓勵傳承亞洲精神,推動亞洲建築環境的提升,增進建築和建築師在亞洲各國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2020年亞洲建協建築獎僅接受在線申報,亞洲建築師協會負責受理申報工作。
  • 梁思成等人拍攝的300張老照片首次...
    以梁思成為代表的營造學社緣何調查川康古建?560張照片如何機緣巧合終得面世?80年前的小城以怎樣的方式濃縮著古老中國的文脈?1939、1941年,梁思成、劉致平等中國營造學社成員在川康古建築考察中,為四川小城廣漢留下了560張建築老照片。
  • 魏敦山院士:和京劇臉譜一樣,每個建築都有自己的性格
    魏敦山 中國工程院院士、梁思成建築獎獲獎者、華東建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資深總建築師 2000年12月,魏敦山獲首屆「梁思成建築獎」,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上世紀80年代,設計埃及開羅國際會議中心時,我有一個理念,要尊重埃及當地的文化、歷史和風格,比如建築的拱門,都是帶有伊斯蘭的風格,我們不能強加中式的。」當年施工期,魏敦山每年有幾個月的時間,常駐在埃及開羅,根據最初設計和施工情況修改設計圖紙。
  • 預告|建築大師梁思成夫婦設計的西南聯大校舍,為何是茅草屋頂的...
    比如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黃昆、劉東生、葉篤正,「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郭永懷、陳芳允、屠守鍔、朱光亞、鄧稼先、王希季等,近百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都曾是這裡的學生。說到這,您可能要問了,這排茅草房究竟是什麼地方?
  • 鍾南山院士榮獲愛丁堡大學首屆「Being Edinburgh」傑出校友獎!
    恭喜鍾南山院士奪得愛丁堡大學首屆「Being Edinburgh」傑出校友獎!歷時三十八天,愛丁堡大學2020年度「Being Edinburgh(愛丁堡人物)」傑出校友獎評選結果終於出來了。鍾南山院士以超過90%愛丁堡大學校友及師生的支持率,成為首屆「Being Edinburgh」愛丁堡傑出校友獎的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