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語言與兒童大腦迴路

2020-12-25 魔法森林wonderland

最近在讀《父母的語言》這本書,水平有限就不拆書了,摘抄一些個人覺得比較精華的部分大家共勉。

與曼哈頓熱鬧的街道相似,每一條街道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而所有的這些街道共同構成了紐約市這樣有活力的複雜大都市。

我們大腦裡的每一個神經元的連接都有其意義,而複雜的網絡,即連接體,總體上決定了我們是誰,同時也是決定我們在科學研究、作詩或者制定籃球制勝策略等方面發揮個人優勢的關健因素。

神經元連接是從哪裡開始的呢?雖然遺傳學的作用不容低估,但科學表明小孩子早期的語言環境,即父母語言環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先天潛能的發揮。

「父母語言」的定義具有迷惑性,因為「父母語言」的神奇作用遠不止簡單的詞彙導人。根據父母對孩子說的詞彙量和父母對孩子說話的方式,父母語言會影響我們的數學、空間推理和讀寫能力的發揮,以及我們約束自身行為和應對壓力的能力,而且我們的毅力和道德品質也會受到影響。

同時,父母語言也是決定特定神經元迴路的優勢和持久性以及修剪其他神經元迴路的必要刺激因素。

我們所有人生來就具備某些優勢,也存在某些弱勢。即使是最好的語言環境也無法消除那些弱點,也不會在每一次努力過後就將我們推向最高水平。科學告訴我們的是,要發揮出我們的潛力,主要取決於我們出生後三年內大腦發育過程中的經歷。簡而言之,血統賜予我們的遺傳潛力會受到消減和破壞,或者有幸因為我們兒時所經歷的父母語言環境而被我們發揮出來。我認為所有的父母都應該知曉這一點。

PS. 本文摘自《父母的語言》第四章

相關焦點

  • 父母「3T語言」是兒童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
    兒童龐大神經系統 人一出生就有一千億條神經元,腦大約有140億的腦細胞,且都有能轉化成諸多潛力的可能性;尤其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三歲,大腦每一秒都會產生700~1000條額外的類神經連接,構成了極為複雜的腦迴路,就如同橫縱合理有序連接的高速公路,影響著大腦的所有功能,所以沒有類神經連接這些神經元,這眾多神經元毫無意義。
  •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通過遊戲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正如基礎薄弱會損害房屋的質量和強度一樣,生命早期的不良經歷也會損害大腦的結構,負面影響會持續到成年。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先跟著童芽小編來簡單了解一下「腦結構」。大腦迴路經過反覆的使用得到了加強,在這發展過程中一個主要的因素是孩子與父母或其他照顧者之間的互動。如果沒有及時的照料,或者反應不可靠或不合適,那麼大腦的結構將無法按預期形成,這可能導致學習和行為上的差異。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會發展韌性或克服重大逆境的能力,而有些孩子則沒有。
  • 《父母的語言》讀書筆記一
    《父母的語言》讀書筆記一1、人類的大腦是唯一在出生後還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歲前。三歲前,大腦會發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這三年裡,使大腦建立神經連接的條件是什麼呢?是語言,具體來說,是父母的語言。2、「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並不是他們家境富有,或者報了多少課外班,而是他們一出生,就能夠在語言豐富、積極正面的環境中薰陶。
  • 血清素會影響大腦功能和大腦迴路
    美國凱斯西保留地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研發出了首個用於描述血清素在大腦發育與結構方面所具有的作用的完整模型。據了解,血清素又名5-羥色胺,是對於大腦發育和結構以及神經迴路運轉具有重要作用的神經調質。
  • 《父母的語言》段落節選
    今天為大家分享《父母的語言》第三章精彩段落。
  • 語境思維——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著孩子的大腦
    這個數字的背後,蘊含著一個科學事實: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著孩子的大腦。本文將向大家介紹一種有效幫助父母建立與孩子之間語言環境「語境思維」,並未大家詳細論證,父母的語言,為何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人們普遍認為,父母的性格、品德,父母關係,親子關係,才是對孩子影響至深的因素,但是,我們都忽略了一點,父母如何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大腦發育難道不是受到父母雙方DNA的影響嗎?天才兒童難道不是天生就該如此嗎?
  • 《父母的語言》(讀書摘抄)
    4.語言質量很重要,原因是語言質量能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各式各樣的詞彙。語言的數量推動著語言的質量,父母說得越多,詞彙量就越豐富。 5.大腦和人體其它器官相比,是那麼的與眾不同。一個人即使是出生後,他的大腦都還處在不斷的發育中。
  • 哈佛早期兒童發展的科學研究(1)——大腦結構和發展
    當神經元受到的刺激越多,大腦裡的樹突也越發茂密,並於更多神經元的軸突取得聯繫,構成了龐大且複雜的信息接收和傳遞的神經迴路與神經網絡。當神經迴路網絡不斷擴大的同時,大腦功能也隨之更加完備。Nelson (2000),哈佛兒童發展中心)如圖,這是一條粗略的人類大腦發展的時間線。兒童的大腦發展從出生前就已經開始了。黃線(感官通路-視聽知覺)、藍線(語言)以及紅線(更高級的認知功能)分別顯示了兒童在出生後的大約第3-7個月、第7-11個月,以及1歲左右,其相應的大腦功能區域的神經元連接出現頂峰發展期。
  • 【領軍讀書會】《父母的語言》第一期——3000萬詞彙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
    本期圖書《父母的語言:3000萬詞彙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我們將分兩期、每期二十分鐘的時間與大家分享:第一期:我們將從「緣分」、「3000萬詞彙」、「神經可塑性」三個方面探討父母的語言對早期兒童性格、思維等方面養成的重要性。第二期:我們主要從「3T原則法」、「重視父母的語言,融入育兒文化」兩個方面講述塑造孩子學習思維的具體方法。
  • 讓父母的語言成就更優秀的孩子
    還有人說,父母語言裡塑造著未來孩子的樣子,科學嗎?最近在國際上流行這樣一個數據:3000萬詞彙量,父母在孩子最初的三、四年時間日常生活中能夠有3000萬詞彙量的交流,那麼孩子可以長成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成為「別人家中的孩子」。
  • 父母說:嬰兒語言可刺激大腦
    核心提示:初生嬰兒的父母,很喜歡跟他們的子女,有一句沒一句的「un-gu-gu」、「bu-be-bu」的說話,這些話在旁人眼中看似毫無意義,但原來對嬰兒的大腦發育有實際幫助。   初生嬰兒的父母,很喜歡跟他們的子女,有一句沒一句的「un-gu-gu」、「bu-be-bu」的說話,這些話在旁人眼中看似毫無意義,但原來對嬰兒的大腦發育有實際幫助。
  • 《父母的語言》告訴我們一點,父母可能沒注意
    《父母的語言:3000萬詞彙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一書裡或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父母在孩子成長中可能忽視了一個問題,即父母的語言對孩子的意義。但是大腦不一樣,它依賴於所遇到的事情,會非常迅速的錯綜複雜的生長,在出生後幾年裡,形成腦迴路,並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學習與成就。正因為這個可以後續生長的大腦,孩子的發展就存在無限可能性。在書中,作者認為父母為孩子提供的早期語言環境很重要,孩子擁有詞彙豐富的語言環境,更有利於成長型大腦的發育。
  • 心理學踢貓效應:父母不要對孩子語言暴力了,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導讀:心理學踢貓效應:父母不要對孩子語言暴力了,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心理學踢貓效應:父母不要對孩子語言暴力了,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3000萬詞彙差距」理論——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著孩子的大腦
    研究本身是控制變量找關聯的結果,最終差距出現了,說明至少在相關性上,讓孩子在學齡前多聽取多的有效詞彙,對塑造孩子的大腦是有幫助的。說完這些,接下來讓我們回歸「語境思維」的話題,父母該如何做來幫助構建語境思維呢?
  • 孩子大腦發育要經歷3次「發育高峰期」,建議父母為孩子抓住一次
    ,他在《兒童的專注力訓練方法》一書中,將兒童大腦的發育周期分為3個階段,其中,3歲、7歲和10歲是關鍵的轉折點。父母要用正確的方法激活孩子大腦的潛能,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能力。4~7歲:習慣培養期這個階段,孩子的腦細胞數量逐漸到達高峰,然後進入一個 「修剪期」,這時候腦細胞會有所減少,增幅趨於平緩,開始建立大腦信息傳導迴路
  • 《父母的語言》:三歲前,它可以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這種差距對孩子非常重要,互動增加了語言的複雜性,複雜性需要大腦去處理,從而促進大腦進行發育。研究顯示:家庭條件並不影響孩子學習的好壞,早期語言環境才是影響孩子學習能力的關鍵。孩子感受到語言越多,學習能力越好。
  • 大腦的語言功能
    如果利用盲人點字法來進行閱讀,你就會利用到大腦頂部的感覺皮層,如果你聽別人在閱讀,你就會用到距離耳朵不遠的聽覺皮質,因此大腦的語言功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同時大腦的語言功能又是可以相對定位的。•語言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關鍵特徵之一•語言不但是一種聲音,而是由聲音、手勢、符號組成的用於交流的系統•全世界有一萬多種語言•兒童在各種文化環境下獲取語言的方式很相似•多數人認為語言這個創造性系統是人類所獨有的
  • 父母的語言將直接塑造孩子的大腦
    父母的語言將直接塑造孩子的大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歲看到老的真相是什麼?父母的語言將直接塑造孩子的大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大腦發育的黃金五年》:從腦科學角度解讀,什麼才是更好的教育
    她從感覺、運動技能、社交、情緒、語言、記憶、智力等多個維度講述了人類大腦的運作模式,以及如何做才能夠有效開發大腦潛能。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埃裡克.坎德爾都曾極力推薦過這本書。而我對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專業」。相信很多中國父母都讀過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
  • 對3歲前兒童智力開發 語言輸入最重要 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嗎?
    0~3歲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對大腦神經系統的開發和利用是重中之,豐富的環境會給大腦神經系統提供有力的刺激,進而使兒童的大腦形成固定的神經迴路,促進各種潛能得到開發和完善。持續的語言輸出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只需要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注意細節和豐富程度,以及對語言輸出這個行動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