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說讀書無用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2020-12-19 網易新聞

01

身邊不少人有這樣的想法,「讀書有什麼用?」

山村裡飛出金鳳凰,全村羨慕嫉妒恨,風光無限,最後金鳳凰變蝸牛,背著小房子負重前行。

還不如早早出來打工,奮鬥幾年,自己當老闆,有房有車有存款。

讀書有什麼用!

浪費青春,浪費學費。

我曾經也是這麼想的。

十年寒窗苦讀,工作後收入不高,能維持溫飽。

自由戀愛找了個窮大學生,一個幾百塊錢的戒指就裸婚了,沒房沒車,沒婚禮沒蜜月。

想著窮不可怕,人品好,潛力股,未來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

哪成想,潛力股只是個白日夢,窩在小廠清閒沒壓力,六年不敢挪窩,拿著三千塊錢的工資,還挺知足。

眼裡看不見優秀的人,跟混日子的同事一比,心裡反而生出自豪感。

再攤上好吃懶做、自私無理還脾氣火爆的公婆,理直氣壯閒在老家,守著幾間土坯房、幾畝地,曬太陽聊天。

於是從生孩子開始,我就女人變女超人,精神煥發變精神煥散。

白天強打精神上班,晚上洗衣做飯、帶孩子。

恍惚之間,便老了十歲,臉色暗黃,還腰間盤突出。

靠著我工資和生孩子之前的積蓄,買房還貸、養孩子,勉強維持生活。

那個所謂的「潛力股」自己握著工資卡,夠自己開銷,很知足,理直氣壯一句沒錢,開銷都落我身上。

一年幾個節日能給我幾百塊錢,對他而言,那已經是對我很大的賞賜了。

而老家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女孩子,我們在寒窗苦讀的時候,人家在打工玩耍,幾年後由父母開始張羅婚事,千挑萬選,找了個如意郎君,在縣城生活,一樣脫離農村。

沒有房貸,沒有工作壓力,睡到自然醒,兩手不沾油,生了兒子那就是全家的功臣,孩子有年輕的婆婆照顧,打撲克、逛街,瀟灑得很。

一對比,我滿滿的都是傷害,十年寒窗全白費,心碎一地。



02

慢慢地,我看到了差別。

一個初中同學,一直以為她嫁了個好人家,在自家開的店裡幫忙做事,靠逛街和繡十字繡打發時間,一家人一起出去玩,照片上笑容滿面。

我一直是羨慕她的。

有次聽她自己講,其實她很怕老公,她老公瞪一下眼睛,臉一沉,她都不敢說一個字。

有次吃飯,突然間,她老公站起來甩了她一個耳光,把她直接從凳子上打到地上,然後把筷子啪一聲拍在桌子上,罵了一句髒話轉身走了,孩子們都在旁邊,嚇得不敢吭聲,她爬起來默默的吃飯。

我問什麼事發這麼大脾氣,她說是因為她老公想買拐了幾個彎的朋友的舊汽車,因為很便宜,她怕有什麼問題,提醒他別著急買,她老公覺得傷了自尊,「我傻呀,有問題我能買嗎」,然後一巴掌就過來了。

我聽完瞬間覺得很悲哀,衣食無憂,不用辛苦上班,代價就是沒地位,沒尊嚴。

她不覺得是家暴,打一巴掌不算什麼大事,而且只是偶爾,周邊哪個男人沒甩過女人耳光。

我忽然想起一句話,人和人最大的差別是思維。

而唯一能改變思維的,只有讀書。

我想起幾年前,當他冷漠地對我講:

哪個女人不生孩子,哪個女人生完孩子不缺覺,腰酸背痛不都這樣嗎。

我瞬間停止哭泣,沒有怨恨,沒有憤怒,平靜的說,「離婚吧」。

他很激動,「離就離,誰怕誰」。

半年後,他似乎清醒了,以為我鬧脾氣,道歉認錯就行了,說:「別鬧了,復婚吧,孩子還小。」

我冷笑。

我不在乎你窮,但我在乎你心安理得的窮,我不在乎你情商低,但我在乎你冷漠。

這一刻,我忽然覺得十年寒窗沒有白費,讀書給我獨自養活自己和孩子的能力,不需要依靠男人。讀書更給了我分辨善惡的能力,和面對渣男時轉身離去的勇氣。

如果我沒有讀書,今天的我會是什麼樣,能像那位同學那樣已是幸運。

或者因為沒有生兒子,受盡婆家的欺辱。

老公理直氣壯的出軌,氣憤地指責我,「有本事給老子生兒子呀,生不出兒子還敢來管老子」,然後一頓拳打腳踢。

很有可能我的父母也覺得理虧,因為我確實沒有生出兒子。

然後我孤立無援,走投無路,自殘自殺。

或者高中談戀愛後成績一落千丈,然後中途退學,早早的結婚生子。

幾年後,徹底淪為農村婦女,拉扯著兩三個孩子,養著幾隻雞和一群鴨子,管理一個菜園。

老公在外打工,吃喝玩樂,滿臉嫌棄的指責,「吃我的,穿我的,啥事不幹,帶個孩子還嫌累。」

然後無處宣洩的苦悶,化為一腔怨恨,看著一身泥巴的孩子,啪啪兩耳光扇過去。然後感嘆命運的不公。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讀書能讓你擺脫父輩的影響,放下重男輕女的思想包袱。

讀書能讓你在困難中依然充滿希望,讀書能讓你看到更廣闊的天地。



03

讀書能讓你在子女的教育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不急功近利,不拔苗助長,給孩子愛和自由。

因為正如紀伯倫的詩所言。

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求的兒女。

他們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因你們而來,儘管他們在你們的身邊,卻並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他們,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建造房舍蔭蔽他們的身體,但不是他們的心靈,因為他們的心靈棲息於明日之屋,即使在夢中,你們也無緣造訪。

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歌唱祖國》幕後獻聲的楊沛宜,其父在2014年寫給她的一封信《示兒且自我明志》,讓眾人看到楊父對讀書的重視和育人先育心的思想。

正是在楊父的教導下,楊沛宜開啟了學霸模式。

比如當選過美國總統的歐巴馬,童年曾跟隨母親在印尼生活過,那時他母親每周一到周五,凌晨四點起床,教他三個小時英文,之後送他去當地學校,然後再去上班。

歐巴馬坦言母親早期的教育對他影響很大。而且母親要求他為人誠實、有主見,這都讓他受益匪淺。

一個在麻將聲中長大的孩子,是無法靜下心來學習的。

一個父親一邊帶著孩子在遊戲中廝殺打鬥,一邊卻批評孩子不愛學習,這不是笑話嗎。

單位有次評選五好家庭,很多家庭都是丈夫常年在外工作,妻子一人含辛茹苦,照顧生病的老人,撫養幼小的孩子,還要兼顧繁重的工作。

或者不顧腰疼感冒,主動免費加班,以健康的代價拼業績。

只有一個家庭例外,沒有動人的事跡,普通的父慈子孝、敬老愛幼、熱愛工作,但是一張照片卻觸動了我。

那是一家三口圍坐在書桌前看書的照片,沒有誇張的笑容,沒有幸福的淚水,只有寧靜和諧。

很多年過去了,我記不清他們的臉,但那種感覺卻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裡。

每當我給孩子講故事時,燈下孩子眼裡閃爍的光和嘴角微微的笑意,我便明白,讀書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家的幸福和溫暖的記憶。

讀書能讓你捨得讓孩子拿著一百塊錢新買的飛機,交換小夥伴十塊錢的小鹿,因為你知道,友情和快樂比一百塊錢貴很多,很多。

讀書能讓你拒絕孩子拿走別人一塊錢的小球,因為你知道品德從無小事。

讀書能讓你看見遠山飛出幾隻白色的鳥時,自然而然的吟出「一行白鷺上青天」。

相關焦點

  • 後來那些讀書無用論的人怎麼樣了
    有人高考失利,有人荒廢高考,後來有人去了清北,有人去了本科,有人去了專科,原來的我們還可以平等坐在一起學習,後來我們變成了漸行漸遠的平行線。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終於你們都畢業了,人家有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事業,年薪百萬,而你無處可尋,無處可落,曾經在一起胡吃海喝的也散了,你們最後的還是被現實分在了不同的階級。
  • 讀書無用論有多可怕:那些不讀書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讀書無用論有多可怕:那些不讀書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為什麼我要努力讀書?讀書有什麼用啊?村裡的其他人都蓋了房子,我們家還是土培房,因為其他的孩子或因為學業不好、或因為家庭裡讀書費用太大就早早輟學打工了,有的做父母的竟說「我一個字不認識,在外面工地上每天掙三四百。」後來,我們村子裡就我一個人大學畢業了,也有了算是體面的工作,直到現在成家立業。
  • 大學階段經常讀書的人,跟不經常讀書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大學階段經常讀書的人,跟不經常讀書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多的將從物質層面的追求轉移到精神層面上的追求中去,如果說接受知識最有效而且成本最低的方式的話,讀書可以說是一個首選,而作為大學生來講,首先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大學校園裡面,有足夠的時間可供自己讀書學習,也許有人認為依舊奉行那句讀書無用論,那麼一起來看看在大學階段,讀書的人,跟不讀書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 鼓吹讀書無用論的那些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有用?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會在一些地方聽到一些人說:「讀書有什麼用啊!你看看那隔壁的那誰誰,初中都沒上完......」巴拉巴拉一大堆,似乎所有理由都在他們這邊了。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細思之,恐怖至極。而在09年的棄考事件,更是讓人無法想像。
  • 當年說讀書無用的人,為什麼現在都在努力供孩子讀書?
    多年前那些說讀書有什麼用的人,現在都在全力供自己的孩子讀書。社會現實總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我們必須尊重社會運行中的規則。在中國,讀書其實包含了兩種含義。一是從讀書本意上引申的「學習」;而是從教育上引申的「高考」。我們只聽過讀書無用論,卻少有聽到學習無用論。大部分持讀書無用論的人,所指的都是讀書高考無用論,再說的確切一點就是「上了大學沒卵用,行行都能出狀元」。
  • 說讀書無用的,幾乎都是這一類人,你還相信?
    讀書,一直都是人的一生當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讀書是為了增長自己的見識,開闊自己的視野,當我們有機會時,能夠自己思考並且做出選擇。我一直覺得讀書最大的意義,就是能夠有選擇的能力。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鼓吹讀書無用,就算是大學畢業,依舊找不到好工作。
  • 那些跟隨韓寒、Bill Gates早年輟學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而如今14年過去了,有人說她後來出去打工了,有人說她重返校園,上了技校,漂泊在外,總之我們很少再聽到她的消息。輟學罷考=成功?國外史丹福大學教育學教授、青少年中心研究年輕人如何成為企業家的威廉·戴蒙,勸戒國外學習蓋茨退學創業者說:「很多企業家是靠他們在大學或商學院的教育來成就事業的,而那些不是如此的、少數的有名的例外,因為他們統統都已經有了豐富的人際網絡,而這多半也都來自於他們的家庭。」
  • 「那些中途退學的人怎麼樣了」
    」微博今天有一條熱搜,「那些中途退學的人怎麼樣了」。我想起一個人。此處還是原汁原味的聲明:文中主人公「小顧」的故事,我親身經歷,原型絕對真實,如有雷同,歡迎對號入座。我後來想起來,在她找我玩之前,她確實和很多其他小朋友也好過,可是後來都像躲瘟疫一樣躲著她。無論她說的是真是假,我都決定和她保持距離。後來,我看到她依然積極的向其他人示好,可是再沒有誰願意接下她的橄欖枝。四年級下學期的期末考試,她沒來。
  • 讀書與不讀書的差別是什麼?那些抱怨讀書苦的人後來如何?
    讀書與不讀書的差別是什麼?那些抱怨讀書苦的人後來如何?讀書似乎是現在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的時候,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很好。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是會抱怨自己讀書有多麼的辛苦,於是就開始不好好讀書。然後他們就會認為反正讀完書也是需要去打工的,那麼讀不讀書就沒有那麼多的所謂了。但是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讀書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這隻有經歷之後才能曉得。那麼如今那些抱怨讀書苦的人現在都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一看。讀書首先是能改變我們的起居,擁有知識的人自然就擁有了視野。
  • 我們該如何反擊「讀書無用論」?
    讀書到底有沒有用,答案是絕對是有用的。為什麼會有「讀書無用論」呢?我們首先引用一句名言:不要對一件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的說沒意義——袁朗。有不少大學畢業十幾年後的人,看到曾經成績不如自己的小學同學或者其他學歷不如自己或者畢業學校不如自己的人,掙得工資比自己多,就開始怨天尤人,叫嚷讀書無用。
  • 美食端上桌,說什麼也不吃,你身邊那些挑食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美食端上桌,說什麼也不吃,你身邊那些挑食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隨著美食文化的大力發展,各種各樣的美食也是層出不窮讓人一時不知如何選擇,也有很多人的嘴巴變得越來越「刁」了,不光是對佐料,就連一些美食都難以下咽。
  • 我為什麼反駁讀書無用論
    讀書無用論大概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年輕的時候辛辛苦苦的讀書,最後進入社會取得的經濟效益還不如不怎麼讀書的人多,換句話說就是上了這麼多年學,才掙那麼點錢,所以說最後就覺得讀書無用。第二個方面就是,讀書讀了這麼多年,最後長大了書中大部分的知識都給忘了,那麼我讀書幹嘛呢?
  • 讀書無用?小心讓人笑掉了大牙
    「讀書無用論」的沉渣泛起改革開放初期,下海經商的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當他們發現,辛辛苦苦上十幾年學,還不如做個小買賣賺錢多的時候,就有人又開始提出「讀書無用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當部分人發現明星、生意人,不用讀多少書,就可以過上讓人羨慕的生活的時候,「讀書無用論」開始甚囂塵上、沉渣泛起。
  • 為什麼「學歷無用」、「讀書無用」之類的論調一直存在?
    真正沒讀過什麼書的人反而不會宣揚這種論調,一來是因為他們缺少傳播的介質,二來是因為他們往往對自己沒能有讀書的機會,或者沒能好好珍惜讀書的機會而追悔莫及。我認識一些沒有讀書但是人生得意的人,他們經常對自己沒有文化而頗感遺憾甚至是悔恨,他們往往相信如果當初多讀書,現在一定會更好。而至於那些因為好運又或者其他原因一夜暴富的人,他們中的部分人得意忘形而宣稱讀書無用,不值一駁。
  • 高考仍然是最好方式,讀書無用論,多是吃不到葡萄的人說酸
    上學無用論,在孩子學習不好的家長圈裡,特別的適用。有一次和一個家長交談她孩子的學習情況,她很愁自己的大兒子,學習成績不好,連最差的高中都考不上,她說從上小學開始,就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可是孩子就是學習不好,現在她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小女兒身上,可是她又說了一句話,上學也不一定有用,學習不好就不好吧。
  • 別總說讀書無用那是你不會讀書
    因為教師節網上有活動就買了三本書,被同事看到後一臉無奈又略帶鄙視的說:「你又買書了!有什麼用啊浪費錢!」我也是無奈一笑,已經習慣了這個場景都懶得去反駁什麼。但我覺得讀書真的是有用的。其實在中國人骨子裡沒有人是真的否認讀書對於我們的益處,古今都是如此。
  • 當年相信「讀書無用」的人現在怎麼樣了,這個例子說明了一切
    在相關文章下面,重器君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評論,但其中一條格外發人深省的評論:白領們996就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工地上那麼多建築工人工作工作時間、勞動強度比程式設計師強多了為什麼沒人關注?這個網友還為當年深信「讀書無用論」,沒好好讀讀而懊悔不已。在過去幾十年裡,急劇轉型的社會釋放出大量的機會,一大批學歷不高,但是閱歷豐富、腦子靈活、膽子大、敢闖敢拼的人抓住這次機遇走上人生巔峰。
  • 別再相信讀書無用論,拼命讀書是大多數人的捷徑
    大家都這麼說,「三人成虎」而已。讀書無用?那也許只是個人的職業選擇,但他們代表的是國內最高學府,他們的選擇不被世人理解與接受,自然而然就被當成了讀書無用最生動的例子。其實我們反過來想,那兩位同學,如果他們不是自願選擇去賣豬肉和當保安,他們的人生還有沒有其他選擇呢?答案是:有的,他們有太多的選擇,可以說這個社會到處都可以接納他們,但是作為不讀書的你,又有多少個選擇呢?學歷到底重不重要?或許只有碰了壁才會知道!
  • 讀書真的無用嗎
    讀書真的無用嗎最近十幾年,「讀書無用論」在農村社會和城市普通市民中很有市場,在網絡上也經常沉滓泛起,興起網民大討論。一些人聽了也暈頭轉向了。我剛懂事起,我的父母就告訴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有出息;老師也說,高考不是農村孩子的唯一出路,但卻是農村孩子的最好出路!通過讀書走出了農村,去看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
  • 《知否》一句話打臉,「讀書無用論」禍害多少人
    明蘭反駁「讀書無用論」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下同)明蘭的解釋帶著特定的時代印記。「如果讀書無用,為什麼天下男子,都要去科考,難道是閒得慌?2教育讓人有格局目光長遠人生一大半的憂慮,都在讀書太少,想得太多。如明蘭所說,上學堂,可以不讓女子囿於閨中小事。時間花在正處,自然沒啥時間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