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局獲悉,為解決長期以來鄉鎮一級環衛作業效果、標準差異較大,環衛作業不規範、隨意性較大等問題,重慶制定出臺了《鄉鎮環境衛生和農村生活垃圾收運作業管理標準》(以下簡稱《標準》)。
《標準》共14章,主體部分對鄉鎮清掃保潔,鄉鎮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與處理,鄉鎮環境衛生設施設備,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設施設備,環衛車輛,環衛車輛停車場,環衛人員休息場所,人員配備,應急管理和考核評價等11個方面提出了技術標準和管理要求。
《標準》針對不同的作業管理對象,從一般要求、質量要求、作業要求等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規範,詳細規定了作業完成後應達到的質量標準,對作業時間、作業頻次、作業流程、作業量等作了規範,對相關管理責任和要求進行了明晰。
《標準》具體有以下五大特色亮點。
亮點一:《標準》的制定出臺,屬於開創性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國內關於環衛作業管理的相關標準規範均針對城市環境衛生,一些省市出臺的涉及農村環境衛生管理的標準規範,主要針對容貌管理,以及環衛設施設備配置等內容,鄉鎮環衛作業管理和農村生活垃圾收運作業管理仍屬空白。我市這一《標準》的出臺,彌補了這一不足,在全國具有率先性。
亮點二:《標準》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標準》結合我市實際,合理區分作業對象,劃分不同作業等級,拉開層次、分級規範。比如,在鄉鎮清掃保潔中,將作業對象劃分為鄉鎮道路、公共場所、集貿市場、居民小區、鄉鎮水域等幾類不同作業對象,將鄉鎮道路再細化為3個不同道路等級,分別針對不同的作業對象進行要求規範,層級更加明晰,要求更加具體,方便環衛作業單位操作執行,也方便管理部門監管考評。
亮點三:《標準》創新提出鄉鎮道路清掃保潔勞動定額。《標準》參考城市道路清掃保潔勞動定額標準,對鄉鎮道路清掃保潔的具體作業頻次、作業流程和作業效果,明確了詳盡細緻的規定,從而為鄉鎮環衛購買市場化服務提供了相關依據和參考。
亮點四:《標準》探索提出集貿市場、鄉鎮水域的環衛作業管理標準。我市鄉鎮普遍存在周期性趕集(趕場),趕集日和非趕集日如何清掃保潔、如何清運垃圾、集貿市場是否衝洗作業,《標準》都做了相應規定。部分鄉鎮中存在河流、水庫等水域,《標準》對如何做好水域保潔也探索提出了一些規範要求。
亮點五:《標準》對農村生活垃圾收運提出詳細、較高規範要求。針對以前垃圾收運不及時、垃圾裝卸過程野蠻、運輸過程中垃圾拋冒滴漏等問題,《標準》從垃圾收運作業方式、作業流程、作業質量、作業效果進行規範,從而強化考核考評。比如,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頻次每三天不應少於1次,每周清理並運輸垃圾收集點內的生活垃圾不應少於2次等等。
此外,市城市管理局將繼續推進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標準規範體系建設,《鄉鎮環境衛生管理設施設備設置標準》《農村地區廚餘垃圾處置技術指導手冊》等標準規範已開始著手編制。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