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獻血要get這些點:邊抽血邊輸血根本不可能

2020-12-14 環球網

原標題:科學用血獻血,你要get這些知識點

「20年前,做心臟手術個個都要輸血,現在,70%的手術不用輸血了。」6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專題發布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輸血科主任紀宏文在會上表示,獻血用血要遵循科學規律,一些老舊觀念不只患者要轉變,從業者也要轉變,並且要落實到切實有效的考核標準上。

6月14日,是第15個「世界獻血者日」。由於血液不能人工合成、不可替代、不能長期保存,被世界衛生組織界定為「戰略性稀缺資源」。在倡導「捐獻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能重來的生命」的同時,又該如何科學用血、安全用血,讓血液發揮治病救人的最大功效呢?還有哪些獻血用血的理念不科學、易被誤解呢?

血液不是營養品,是一種特殊藥品

人類的血液崇拜由來已久,從遠古時代開始,人們就將血液奉為聖品。一些老舊觀念讓不少人認為做完手術輸血越多越好,甚至還認為越多越有營養。

對於這樣的觀點,紀宏文明確回應,這是非常錯誤的。「越來越多的循證醫學證據和臨床實踐告訴我們,做一樣的手術,出血少、輸血少,甚至不輸血的患者在併發症上比輸血多的患者發病更少,前者恢復更快,長期生存率也相對高。」

紀宏文從生命科學的角度解釋說:「血液不是營養品,而是一種特殊的藥品。血液的本質在於它是包括紅細胞在內的活著的細胞,這些活著的細胞進入患者身體中去,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細胞移植的行為,外來細胞會與身體內的「土著」細胞發生反應,存在免疫反應風險,包括過敏、溶血等,嚴重的甚至能引發肺損傷。」

血輸得越多越好實際上是一個誤區,紀宏文說,早些年對輸血風險的認識很不夠,才會有這樣錯誤的認識。現代輸血的至高理念是提倡「科學、合理用血」,減少非必要輸血,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除自身疾病以外的風險,保障受血者的醫療安全。

「儘量不輸」是現代醫學的一個準則,指的是儘量不輸異體血液,但並不代表不治療,而是通過更細緻的醫療,用藥物或一些綜合措施幫助患者不需要輸血。

除了藥物治療外,自體輸血所仰仗的血液回收技術也逐步發展起來。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周長強介紹,通過健全臨床合理用血制度,推廣自體血回輸、微創手術等節約用血技術。近5年,我國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手術臺均用血量分別降低20%和30%、自體血回輸比例增長30%,不但節約了大量血液資源,而且降低了輸血不良事件,顯著提升了醫療安全水平。

一邊抽血一邊輸血,根本不可能

親人受傷大出血急需輸血救治,主角主動站出來挽起袖子表示要獻血,接受獻血後病人馬上好轉,期間甚至會出現一邊抽血一邊輸血的鏡頭,成功催出了觀眾們的眼淚。這是不少電視劇中常見的橋段。

事實上,獻血後直接把血液輸入患者體內的場景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發生。「採集、製備、檢測、供應,是採供血必經的4個步驟。」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劉江說。這意味著,醫院用血都是由血站統一採集並調配,未經檢測或檢測不合格的血液是不能向醫療機構提供的。

獻血前的初篩和獻血後的檢測都是對安全用血的保障,既包括對B肝、C肝病毒和轉氨酶的檢測等,也包括對血型的分型。

此外,為了減少病毒窗口期的感染風險,我國於2016年實現了血站血液篩查核酸檢測的全覆蓋。例如,愛滋病窗口期指的是從愛滋病病毒進入人體到從血液中發現抗體之間的時期,目前為20天左右,在這段時間內,利用抗體檢查難以發現病毒。而核酸檢測將愛滋病病毒的檢測窗口期縮短至11天,將B肝、C肝病毒的檢測窗口期分別由原來的50天、72天縮短到25天、59天。

檢測是為了保障用血安全,分類則是為了實現用血的高效。

資料顯示,我國全血使用量從1998年的100%下降到2016年的0.3%,成分製備率達到99.3%。劉江解釋:「實際上現在已經將成分輸血制度化。血液中心從無償獻血者處採到的是全血,但會把它分成三個成分,紅細胞、血漿、血小板,這樣一份血會分給不同的患者使用,發揮最大、最多的作用。」成分製備後,還會通過對血液的白細胞過濾、輻照、血漿病毒滅活等特殊處理以減少臨床輸血的副作用。

隨著人們對血液成分保存條件認識的加深,發現分成分保存是較於全血保存更有效的研究方法。「通過離心的物理方法,全血將會分層,最上面是血漿、中間是血小板、最下面是紅細胞。」紀宏文說,以前都是全血保存,用最適宜紅細胞的溫度(4攝氏度左右)保存,血小板就不管用了。現在分開保存:血漿凍起來保存、紅細胞4攝氏度保存、血小板22攝氏度保存,可以讓血液擁有更長的有效期。

有獻血資格,意味著你更陽光

「採血的針頭有火柴棍那麼粗,第一次看到是會有些害怕的。」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供血科副科長張偉東曾在採血車上工作,幫助過很多想獻血但又有疑問的人成功獻血。多年來,他堅持定期獻血,每年獻全血兩次,多次捐獻血小板。據他介紹,自己已累計捐獻血液近9000毫升,相當於已經將體內全部血液更換兩次。他坦言,要問獻血對身體健康有什麼好處,自己的感受不是很明顯,但是想到幫助了那麼多人,心裡就充滿陽光。

周長強也表示,獻血促進健康首先是心理上的,對身體上的促進主要是通過間接影響的方式。他以一個有22年獻血經驗的獻血者為例,該獻血者第一次去獻血時,發現身體不符合獻血的體檢標準,比如血紅蛋白低、血脂高等都是不符合獻血標準的。為了能夠獻血,他加強體育鍛鍊、限制不良習慣,三個月後身體符合了獻血條件並完成了獻血。之後,他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一直到50多歲,既沒有慢性病,也比同齡人顯得年輕。

除了一些定期獻血者,還有一類隨叫隨到的「熊貓血」獻血者。

據介紹,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2001年成立了稀有血型愛心之家,成員均為Rh陰性無償獻血者,目前已達2000餘人。當需要稀有血型時,愛心之家就會發布獻血召集令,成員都會全力相助,緊急獻血。「召集我們來獻血的話一定是有人急需,因此感覺自己身上多了一份責任——在和死神賽跑的愛心接力中我們不能缺席。」獻血者代表肖強表示,15年的獻血歷程中,他共獻全血21次7400毫升,捐獻成分血9次共16個單位。

雖然因體檢不合格而被拒絕獻血並不代表一個人的身體不健康,但擁有獻血的資格,則意味著你有健康的體魄和陽光的心靈。(記者 張佳星)

相關焦點

  • 科學用血獻血,你要get這些知識點
    「20年前,做心臟手術個個都要輸血,現在,70%的手術不用輸血了。」6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專題發布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輸血科主任紀宏文在會上表示,獻血用血要遵循科學規律,一些老舊觀念不只患者要轉變,從業者也要轉變,並且要落實到切實有效的考核標準上。
  • 為什麼直系親屬不能直接輸血?夫妻間輸血也要注意
    影視劇中父母爭相為孩子輸血的鏡頭,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發生。醫生並不建議直系親屬間直接輸血,容易引發輸血相關性抗宿主病,一旦發生,死亡率90%以上。未生育前,也不建議丈夫給妻子輸血,否則可能引發新生兒溶血病。
  • 重度貧血貓咪需要輸血!很抱歉我的貓不能去獻血!貓咪血液常識!
    貓主人是從外地過來的,無親無故,我也很替他著急,替他的貓咪擔心,不過我的兩隻貓都不符合獻血的條件,體重一個6斤,一個7斤,喵醬雖然是7斤多了胖乎乎的,但他從小體弱多病,去醫院檢查抽血都好費勁,所以確實沒辦法幫到這個小病患了。只能發了消息給各路朋友,看看大家誰能伸出援手。
  • 闢謠丨 深圳獻血不用檢查?輸血得愛滋?這次真是空口造謠無底線…
    可能還有群眾不了解事情始末,下面來簡單回顧一下↓↓↓網民造謠並發出鄭重聲明:無論是首次獻血者還是多次甚至是上百次的獻血者,每次獻血都必須做初篩檢測,全血要經過扎左手無名指的檢測,機採需靜脈抽血進行檢測。
  • 深圳獻血不用檢查、輸血得愛滋?造謠者已落網
    深圳獻血不用檢查、輸血得愛滋?在這裡澄清下,無論是首次獻血者還是多次甚至是上百次的獻血者,每次獻血都必須做初篩檢測,全血要經過扎左手無名指的檢測,機採就要進行抽小血的檢測。這位造謠者必定是沒有獻過血的。@深圳市血液中心發出鄭重聲明:無論是首次獻血者還是多次甚至是上百次的獻血者,每次獻血都必須做初篩檢測,全血要經過扎左手無名指的檢測,機採需靜脈抽血進行檢測。
  • 網友稱深圳獻血不做檢測且輸血得愛滋,官方闢謠:必做初篩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昨天(4日),有網民發微博聲稱其在深圳多次獻血均未做血液檢查,造謠獻血站對獻血者不進行包括愛滋檢測在內的相關檢測,導致受血者感染愛滋,造成公眾恐慌。聲明全文如下——鄭重聲明對於微博帳戶名為「紫ZIYI」,在微博中發布深圳市血液中心在獻血前不做檢測及輸血得愛滋的消息,引發社會各界的熱議,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在此深圳市血液中心發出鄭重聲明:無論是首次獻血還是多次獻血,甚至是獻血上百次的獻血者
  • 為什麼無償獻血,輸血卻需要花錢?這回醫生說清楚了
    從最開始的只要申請就會有血,到申請臨床用血要主任籤字蓋章,再到嚴格到拿著當天的化驗單,確定化驗指標後才能發血……就算是這樣,有時候依然沒有血。特別是這段時期,由於大家都在隔離狀態,臨床用血更加緊張。每年獻血車都要開到醫院,醫院的醫護人員也都積極獻血,由於我得過結核,並且這兩年得了高血壓,已經不允許我獻血了。
  • 都說無償獻血,為什麼輸血要收費?獻血前,我們該注意些什麼?
    都說無償獻血,但是為什麼輸血要收費呢? 血怎麼能隨便獻呢?獻出去一點,是不是我就少了一點? 提及獻血,很多人心裡總會害怕、抗拒,但其實大量的醫學實踐和研究都表明,科學獻血有益身心健康。 生理上,適量獻血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人體的造血功能,心理上,獻血者在社會上會受到尊敬,同時也會因為幫助他人而感到開心。
  • 614世界獻血日丨關於獻血,我們需要知道這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規定血站採集血液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操作規程和制度,採血必須由具有採血資格的醫務人員進行,一次性採血器材用後必須銷毀,確保獻血者的身體健康。這些規程和制度從操作的層面保護獻血者不因獻血感染疾病和損害健康。
  • 每天2噸輸血100%來自本地獻血丨哈爾濱都誰在獻血?
    若以普通輸血每次400毫升計算,王秀波所捐獻的血量,至少能挽救140多人的健康和生命。過了一個月,她覺得身體並沒因獻血有什麼不好影響,反而犯困的毛病還真的減輕了許多,就這樣她又跑去獻血車要獻血,可是工作人員通知她下次的獻血時間還沒到。
  • 「社論」闢謠「多抽血」,更要關注獻血者的獲得感
    因為獻血者為「熊貓血」,血站工作人員在未經得同意的情況下多抽了100毫升?4月3日,湖南省郴州市衛健委對此闢謠,獻血當事人稱並未發布「獻血時被多抽」的相關言論,網絡相關文章系杜撰。郴州市中心血站也澄清稱:初篩階段無法檢測是否「熊貓血」。
  • 無償獻血≠免費輸血?獻血好不好?一站式獻血、輸血掃盲大課堂
    我:「只要有人去就行,不需要血型匹配。現在是抵扣制,你們獻血多少,他們就能提供多少O型血,我們管這種方式叫互助。」家屬:「那直接在醫院血庫獻血嗎?」我:「不不不,咱們醫院血庫不負責採血,得去移動獻血車獻血。」
  • 無償獻血的注意事項
    《2020//輸血的故事》說實話我自己是從來沒有獻過血,那有的人可能要問了,那你怎麼有無償獻血的文章寫出來?真實性有待考證吧……這就要從幾天前的說起了,那天我正好要去市區辦點事情,而我弟弟,他也要去見一位感情很好的高中同學,於是我們約好同行。
  • 輸血科醫生忠告:不要等血庫告急了才獻血,無償獻血應該常態化
    所以無償獻血也不能趕著媒體呼籲的節拍去捐獻,平時有時間了,身體狀態正常,就應該科學規律的去參與——365天,讓血不斷!這才是理想化的臨床供血狀態。在醫院工作,我們醫院每年基本都會組織大家獻兩次全血;而我作為一名輸血科醫生,每年則會根據臨床用血的緊缺程度獻十次左右的成分血。每次去血站捐獻血小板,總能遇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他們是固定獻血者,每年最多的捐獻二十四次、四十多個治療量。
  • 「用血大戶」:「有了獻血證 輸血不花錢」
    外地輸血後回廣州報銷  據記者了解,多數患兒家長在了解到廣州的免費用血規定後,都選擇在廣州獻血,以保障直系親屬每月報銷輸血費用。  「有人不肯獻血,也有人不符合獻血條件,知道花錢可以買到獻血證,他們就去辦『假證』。」
  • 雙胞胎獻血79次 無償獻血需要注意什麼
    無償獻血,這通常是指獻血者在不收取任何的酬勞下,通過供血機構獻出自己的血。無償獻血和有償獻血比較,無償獻血的血液通過檢查後進行獻血更加有保證。有意願獻血的朋友可以前往當地的獻血機構或者是醫院進行獻血。
  • 挽袖獻血後直接輸血?盤點電視劇中常見獻血誤區
    無償獻血是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崇高行為,但很多人受電視劇影響對無償獻血存有誤區。今天,為大家盤點電視劇中常見的獻血誤區。01. 挽袖獻血後直接輸血?《獻血法》規定:「血站對採集的血液必須進行檢測,未經檢測或者檢測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醫療機構提供。」為確保輸血的安全性,避免經血液傳播各種傳染性疾病,每袋血液在檢測B肝、C肝、愛滋、梅毒、轉氨酶等項目時,必須同時使用不同廠家或批號試劑,由不同操作者對同一標本進行檢測,兩次檢測結果均合格,其血液才能供應給臨床。02.
  • 關於獻血 你一直錯誤認識的4個流行常識
    我們要感謝所有曾經獻過血的人們,因為這需要善良和勇氣。捐獻血液的輸血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儘管這個程序對許多人來說都很熟悉,但捐獻血液的過程卻被不同的流言和猜想所包圍著。流言1:捐獻血液對健康有害在成年人體內平均循環約4000毫升血液,並且獻血量不超過500毫升的限制。科學證明,這種量的周期性損失不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此外,它教導身體快速恢復血液儲備。這可以在創傷或疾病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沒有人不受它們的影響。研究證實,由於捐贈血液,會使得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的風險降低。
  • 關於獻血,你需要知道這些!
    前幾天,鍾南山院士呼籲:獻出一份血,傳遞一份愛,溫暖每顆心,請加入到無償獻血行動中來!不少人認為無償獻血是一件很平常又助人為樂的事,但也有人對獻血持有懷疑態度,對獻血是否影響身體健康存在疑慮和認識上的誤區。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科學地解讀這些傳言及科普相關知識,打消大家的疑慮。
  • 獻血對健康有影響?世界獻血日,來了解這些...
    注意了,血站不會將血液成分按照獻血者的年齡加以區分,就是說你在輸血的時候,壓根不知道這袋血漿是不是來自年輕人!況且,更不提倡給缺乏適應症的患者輸血。輸血有風險,應用須謹慎。男性體重≥50公斤,女性體重≥45公斤,獻血者需要身體健康,有傳染性肝炎、結核、心臟病、精神病等患者禁止獻血。此外,對於血液安全存在高危險行為的,如嗜毒品者不應獻血。婦女月經期及前後三天,妊娠期及流產後未滿六個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滿一年者暫不能獻血(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18467-2011)。獻血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