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學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四史」學習教育情景課。上海交通大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全體成員在兩位主講嘉賓的帶領下走進上海交通大學校園,體驗校園內一座座凝結著紅色基因的紀念碑、建築物承載的深厚底蘊,重溫交通大學的黨史、校史;回顧其第一個黨團支部的建立歷史,舉行了上海交通大學第一個黨團支部紀念碑奠基儀式;在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會會議上圍繞「四史」學習教育工作推進情況、校園紅色資源挖掘工作等議題進行研討交流。
此次「四史」學習教育情景課分為「源起南洋」「民主堡壘」「改革先鋒」三個篇章。上海交通大學校史編委會秘書長毛杏雲、上海交通大學檔案文博管理中心副主任歐七斤帶領上海交通大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全體成員漫步校園,從南洋公學界碑、石磙,辛亥革命英烈白毓崑紀念碑底座,到「與日俱進」碑,五卅英烈紀念柱,史霄雯穆漢祥烈士墓,英烈群雕,再到百年校慶裡程碑,一座座凝結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建築風物,見證著上海交通大學的建校歷史、艱苦卓絕的辦學歷程和不變的紅色初心。這一路走來,大家從「源起南洋」中感受交大歷史的厚重,在「民主堡壘」中追憶交大愛國主義革命傳統的光輝篇章,而交大人在「與日俱進」精神品格的感召下,始終傳承著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血脈力量,歷經「篳路藍縷」,亦勇為「改革先鋒」。
在即將迎來建黨100周年之際,此次情景課回顧了上海交通大學第一個黨團支部的建立歷史。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黨成立後重視在青年學生中開展宣傳和發展組織,馬克思主義悄然進入交大校園,給接受過五四運動洗禮的知識青年們帶來了思想的指南。1925年底,在中共上海區委和徐家匯獨立支部的領導下,上海交通大學(時名南洋大學)成立中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青年團支部。第一個黨組織成立之後,交大愛國師生在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奮鬥不息,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幸福,為共產主義事業不斷譜寫新篇章。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新校史館準備以油畫形式,再現第一個黨團組織成立情況與交大愛國師生的革命精神。
上海交通大學未來計劃在校園設立交通大學第一個黨團支部紀念碑,以此紀念交大黨組織在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崢嶸發展史中點燃的星星之火,銘記交大師生投身民族救亡的堅定足跡,並將其打造為紅色基因挖掘工程中「行走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環節之一,激勵廣大師生不忘歷史、與日俱進。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共同為上海交通大學第一個黨團支部紀念碑的選址揭牌,並與活動出席人員合影留念。紀念碑奠基儀式由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顧鋒主持。
隨後召開的中共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會會議圍繞「四史」學習教育工作推進情況、校園紅色資源挖掘工作等議題進行了研討交流。據了解,上海交通大學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四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精心組織「四史」學習教育;抓住重要節點、利用豐富資源、創新方式方法、分類施策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努力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四史」學習教育成果,並突出重點,推進落實一批「四史」工程,將「四史」學習教育落到實處。(查建國 夏立 陳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