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個產品需求的價值?

2020-12-1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作者結合自己的產品經驗,對如何評判產品需求是否有價值進行了梳理和總結,與大家分享。

每個產品都至少有一個核心需求來解決用戶某方面的需求,核心需求的價值越大產品存在的價值也就越大,能投入的資源也就越多。產品經理必須首先確定產品的核心需求,然後圍繞這個核心需求確定其非核心需求,非核心需求可以理解為為保障產品核心需求的使用,目的是配合核心需求更好的發揮整體的使用價值。所以如何判斷一個產品的需求的價值就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核心需求的價值和非核心需求的價值。

一、如何判斷一個產品核心需求是否有價值

核心需求決定了產品的戰略方向,如果一個產品的核心需求對用戶來說沒有使用價值,非核心需求做的再好,用戶不會去用,自然也就沒有價值。如何判斷一個產品的核心需求的價值呢?我思考了以下3個方面的判斷依據:

1. 是否能為目標用戶創造價值,而且能持續創造

一款好的產品往往能夠抓住人們最底層的原始欲望,持續不斷的讓其目標用戶獲得滿足感,這對目標用戶來講便創造了用戶價值。我們每天都要吃新鮮的蔬菜,當我們發現某款生鮮APP能夠買到優質新鮮,品種豐富,價格還比周邊超市便宜30%,10分鐘內就可以送菜到家,用戶吃了美味又健康的蔬菜,不但省錢方便而且心情愉悅身體健康,這款APP利用用戶貪小便宜的貪慾,解決了用戶吃菜這一基本生理需求,為用戶創造了價值。

2. 目標用戶群體數量大小

一個用戶有吃菜的需求只能叫需求,放大1千倍才能叫市場。目標用戶群體數量直接決定需求價值的大小。對於北上廣深這樣一線二線人口超過千萬級別的大城市,新鮮蔬菜的市場需求空間極大,從這個數據來看,這款生鮮APP好像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但是如果我告訴你,平時買菜的都是沒有智慧型手機使用習慣的老年人,老年人都去超市買菜,而經常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上班族、白領平時工作忙不做飯,點外賣,可能就是另一個結論。

3. 是否有盈利模式

任何一款產品如果想要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必須以實現商業價值為基礎,商業價值就是能夠盈利,也就是有能夠盈利的模式。實現用戶價值是途徑,終極目的還是要實現商業價值,但是如果產品無法實現用戶價值,商業價值也無從談起。如果一款產品不能盈利一味燒投資人的錢,用戶價值實現了,但是沒有實現商業價值,註定也不會長久。

二、如何判斷圍繞這個產品核心需求產生的非核心需求是否有價值

對於一款核心需求有真正價值的產品,也會伴隨一些非核心性需求,雖然不能直接帶來價值,但是它的存在可能會影響用戶使用核心需求,間接帶來價值。這樣的非核心需求也就有了價值,那如何判斷一款產品非核心需求的價值呢?我也思考了以下3個方面的判斷依據:

1. 非核心需求是否符合公司的發展戰略和價值觀

任何一個產品都有自己的核心戰略或者產品理念,它堅持什麼,抵制什麼,做什麼,不做什麼。所有產品設計都應該圍繞這個核心戰略方向來做。支付寶的產品理念就是讓所有人或組織都能自由交易,它的戰略定位就是一款支付工具,所以支付寶的產品設計都是圍繞這個理念來設計,我們使用的支付寶也是人與人、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自由交易。

社交本身是個有價值的需求,QQ、微信都是成熟的社交產品典範,但是社交對於支付寶來說就是個沒有太大價值的需求,支付沒必要以好友關係為前提,工具無法延伸出社交,所以支付寶註定做不成社交,但是公益這個需求就符合支付寶的戰略和價值觀,螞蟻森林作為支付寶的一個公益性非核心需求,獲得了全社會的一致好評,每天早上樂此不疲的搶能量,為荒蕪地區種樹做公益,還能一定程度上促進核心需求的數據增長,取得了雙贏。

2. 非核心需求是否對產品的核心需求有促進作用

有些產品非核心需求看似正確,實際與核心需求背道而馳,產品經理如果不全方位深入思考,很容易掉坑。一個奢侈品電商平臺的產品經理在設計平臺功能的時候,為了提高平臺訂單數據量,有人提出了模仿主流電商平臺做拼團功能,如果產品經理不能把握拼團功能是否符合奢侈品商品的定位而接招了,就會違背了奢侈品必須走高端路線這個原則,低價不是奢侈品,不但沒有促進作用反而還傷害了用戶。

3. 非核心需求滿足的是目標用戶中的多數還是少數

一個看似正確的非核心需求,如果滿足是目標用戶中的多數,毫無疑問是有價值的,但是如果滿足的僅僅是目標用戶中的少數,即使這個需求在當時的環境下可能不會被實現,但不代表以後也不會,我們要以文檔的形式記錄下來,利用業餘時間反覆思考,不斷打磨,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將它實現。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不完善的思考,需求對於產品經理是永恆的話題,後期還會繼續完善。

 

本文由 @答案回歸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如何從網際網路產品的角度,判斷一個藝人網紅的商業價值?
    在這個人人都能成名15秒的時代,如何判斷一個藝人網紅的商業價值?來看看作者運用「SSPF」理論從網際網路產品運營的角度來判斷如何運營好一個網紅或藝人。其實,這麼多新鮮的「網紅產品」絡繹不絕的上架到市場上,作為一個網際網路從業者,你怎麼來判斷這個產品是否值得入手?怎麼運營好一個「網紅產品」?作為一個做過近5年的網際網路娛樂營銷的新媒體人,今天我就運用「SSPF」理論來給大家講一下如何從網際網路產品運營的角度來判斷如何運營好一個網紅或藝人。
  • 面試官是如何判斷一個產品經理的能力?
    根據與不同領域、不同公司面試官的溝通,筆者總結了四種他們是如何判斷一個產品經理能力的答案?另外一塊就是工作的推動也需要產品靠溝通去完成,項目管理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在於溝通機制的建立,讓信息及時傳達。判斷能力判斷能力是一個產品對未來的判斷能力。這一項能力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和宏觀的思考,才能在沒有任何可參考坐標的時候完成對即將要走的方向進行判斷。
  • 判斷需求的正確性——需求相對論
    問題在於,如何提升自己的「最大值」,怎麼樣才能形成自己的成功案例。做正確的事遠勝於把事情做正確現代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指出,「做正確的事,遠比正確的做事重要」。什麼意思呢?做一個正確的需求,帶來的價值,遠勝於將一個需求做正確,前者是策略,後者只是執行。
  • 產品經理如何處理定製需求?
    編輯導讀:產品經理每天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需求,其中包括來自客戶的定製需求。產品經理應該如何處理定製需求呢?本文將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根據不同顆粒度的描述,會影響該需求是否符合產品規劃的判斷
  • 產品新人如何入門:需求分析
    從本期開始,我們會細數各個階段的種種,在產品的各個階段,我們需要做什麼?怎麼做?其中的酸甜苦辣如何應對?以確保產品質量和效果。本期討論圍繞「產品的源頭——需求分析「展開,本篇涵蓋了需求的定義、用戶分析、需求獲取、需求評估、需求管理幾個方面。
  • 需求價值與優先級
    或者在需要澄清需求價值時,我們要回答哪些問題後,才算講清楚了需求價值,又如何做需求的優先級排序。首先,我們需要對原始需求進行分析,明確該需求解決了誰的什麼問題。即目標用戶是誰,提出需求的動機是什麼,該需求能解決目標用戶的什麼問題。當我知道了需求的目標用戶和問題之後,問自己幾個問題:與我的產品相關嗎?
  • 騰訊產品法則:從需求分析到需求管理,做產品需求最全的方法都在這了
    各位同學大家好,很高興大家來到饅頭商學院聽我的分享,今天我想分享的主題是需求是怎樣煉成的?通過接下來的課程大家可以了解到什麼是需求,如何獲取評估需求,如何定義需求的優先級,以及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管理我們的產品需求。在開始講網際網路產品需求分析與管理之前,我們要首先明確什麼是需求!
  • 如何將一個複雜的業務,從頭拆解轉化成產品需求?
    當一個產品經理接到一個複雜且自己完全陌生的需求時,要怎麼將一個複雜的業務,從頭拆解轉化成產品需求?本文主要講解該如何拆解,一起來看看~業務導向型產品,每個功能背後都隱藏著複雜的業務邏輯,作為此類產品的產品經理,當接到一個複雜且自己完全陌生的需求時,如何一步步拆解搞清楚它裡面隱藏的邏輯和細節規則,並成功轉化成產品功能和輸出清晰的產品文檔?
  • 產品管理:需求分析的進階
    存在即合理,需求分析的存在得益於兩大背景:背景一、需求已經成為網際網路/軟體產品/服務的代名詞。產品經理只要談到產品,需求二字絕不離口。用戶需求是產品/服務的最初出發點,還原原質化需求(Material RT),產品經理應該本著尊重事實的原則看待每一個需求。需求位列用戶體驗五要素的第一層:戰略/需求層,強調了越早接觸需求、越早理解需求。
  • 從需求到功能——淘寶首頁的導購價值
    第二步,對這些用戶做價值判斷,排列出用戶優先級。這很簡單,顯然是「買家」最重要。第三步,判斷「買家」這個用戶群體的粒度,是否足夠細,如果夠細,到此為止,如果不夠,回到第一步再細分。在這個步驟裡,「買家」還需要細分。當然,分法很多,我們最終採取了一種很常見的分法——按照用戶對產品的熟悉程度,分為新手、中間用戶、專家。
  • 亞馬遜賣家如何判斷一款產品的市場容量?
    淡季也是選品季,都說亞馬遜三分靠運營,七分靠選品,九十靠買家爸爸,那賣家在選品前必須做的一件事肯定就是分析一個產品的市場容量以及它的競爭力。 亞馬遜賣家該從哪些維度進行判斷呢?這就是小黑今天想說的。
  • 產品經理:需求排序大法
    作為產品經理,每天都會面對一大堆需求,時間和人力有限,只能給每個需求排序,決定先後順序。本文從三個方面,用兩種方法決定需求的先後順序,希望對你有幫助。每個產品都有一堆永遠做不完的堆積如山的需求,每個團隊都感覺人不夠用。怎麼辦?產品經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決定優先級先後順序。決定需求的先後順序有兩種方法:定性評估法和定量計算法。
  • B端產品需求管理:以教研系統為例
    編輯導讀:在產品經理的工作中,需求管理無疑是最核心的工作內容之一,但如何做好這項工作呢?本文作者作為B端產品經理,以教研系統為例,分享自己是如何進行需求管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後臺產品不像C端產品,它面向的往往都是企業內部人員,以教研系統為例。
  • 你是這樣判斷食品價值的麼?選購食品不能忽略產品品類和配料表
    在消費過程中,依據產品價值來判斷產品價格是公認規則,而在實際的消費過程中,由於許多消費者產品價值判斷知識的缺失,他們往往是根據自己的期望價格區間和偏頗的價值判斷依據來購買的。01價值判斷誤區常見的價值判斷誤區有哪些呢?1.品牌就是產品價值。
  • 產品價值下的UX設計
    主要將從兩個方面探討產品價值下的UX設計:UX設計溝通 ——知其染知其所以然;當UX設計參與到一個產品中時。UX設計溝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只有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在UX設計中溝通力MAX,高效率高質量服務於產品工作。1.
  • 感知價值:如何讓用戶購買你的產品?
    一、用戶購買的其實是「感知價值」用戶究竟為什麼要購買你的產品?想像一下,我們自己去購買一個物品,是因為什麼?是因為喜歡嗎?有實用價值嗎?顏值高嗎?價格便宜嗎?還是被騙了?……其實,用戶購買的是「感知價值」,而不是「價值」。
  • 產品技能樹之需求分析(二)
    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上篇文章:產品技能樹之需求分析(一)本篇文章主要是需求分析和需求取捨,需求分析是針對單條需求的分析和挖掘,需求取捨是如何在眾多需求中進行取捨。一、需求分析提到需求分析小夥伴們可能聽過很多方法,這裡僅列舉兩個自己平時會用的方法。
  • 需求性質:如何正確響應用戶需求
    忌諱盲從滿足用戶需求,是作為產品經理的基礎能力,這一點在任何一個團隊都是值得肯定的,我們通過滿足用戶的需求來實現自我價值,從而為團隊,為企業創造價值,可現實總是比較複雜的,許多生活中的事情無法用 0 和 1 來正確的詮釋,編碼世界比真實生活要簡單的多,不是 0 就是 1 。
  • 運營人如何解析需求,準確反饋給產品經理?
    運營人工作中的一部分就是將需求反饋給產品經理,並確保需求能夠解決當前問題。那麼如何讓產品經理正確理解我們要的需求是什麼樣的、達到什麼效果呢?筆者有兩個思路——準確理解需求&準確表達需求。由於目前自己主要從事供給運營方面的工作,主要是配合地麵團隊,協助商戶,共同賦能我們的核心業務。
  • 如何評估產品內容的價值?
    本文將對此兩種方法做一個簡要的總結,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產品內容價值的綜合評分法1 確定關鍵數據指標評估產品內容價值的第一步,是要確定關鍵的數據指標,在本案例中,素材作品的主要關鍵數據指標就是:瀏覽量,轉化率(付費下載量/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