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承載著革命先輩們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這個寒假,絡繹不絕的青少年懷著對英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緬懷之情來到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在講解員的引導下,積極參與「看一次專題展覽、聽一個烈士故事、觀一部紅色電影、為烈士獻一支花、誦讀一篇烈士詩文」等特色活動,在探索學習中追尋英烈足跡,在實踐活動中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感悟紅色革命文化的強大魅力。
2019年2月2日,杭州市採荷中學711中隊「夢之翼假日小隊」來到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接受人生洗禮。
半天的假日小隊活動短暫卻意義重大,紀念館生動活潑的宣傳教育方式讓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氣概,增進了學生們對紅色革命文化的認同感。
下面是該小隊王欣頤同學的活動感想——
《參觀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感想》
王欣頤
今天我們「夢之翼假日小隊」一行六人,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了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這裡是英烈長息之地,陵園內松柏環抱、綠蔭滿園、安靜莊嚴,宛若我們今天參觀烈士陵園的心情——肅穆、感動。
烈士,一個讓人敬佩又感動的詞語。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似乎已經遺忘了這個詞語,美好而安逸的生活讓我們心中很少有激情。但這次的參觀,讓我們的血液再次沸騰。
大家在烈士紀念館前的國旗下行了莊嚴的少先隊禮,在烈士紀念碑前我們一行隊員分別由湯納川朗誦了徐錫麟的《出塞》、我和趙瑞敏朗誦了秋瑾的《如此江山》、方辰和徐懿宸朗誦了《紅毛刀歌》,最後由陳一睿講解了徐錫麟的生平以及英勇事跡。
最後大家一起參觀了紀念館,館內分7個展廳,陳列了浙江自辛亥革命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近350位革命烈士的事跡。通過1000餘張照片、400多件文物,及雕塑、沙盤、油畫、電影、錄像等表現手法,向觀眾展現了革命烈士悲壯、動人的事跡。
參觀中,讓我印象深刻的革命烈士有張秋人,張秋人是浙江諸暨牌頭鎮人,他曾去衡陽任湖南省立第三師範英文教員,向學生宣傳革命,發展了一批黨、團員。1928年2月8日,張秋人突遭提審,法官問他姓名和年齡,他便怒目圓睜、厲聲喝道:「老子張秋人!」隨即抓起硯臺向法官擲去,並一腳踢翻案桌。當日遇害。1931年,毛澤東同志在瑞金回憶說:「張秋人是個好同志、好黨員、很有能力、很會宣傳、很有群眾基礎、可惜他犧牲得太早了。」當年在獄中失學青年薛暮橋,在張秋人教育啟發下,發憤學習,後來成為著名經濟學家。他以十分崇敬心情,緬懷「監獄大學」教師時說:「張秋人同志同我們永別了,但他為黨勤奮學習精神,永遠銘記在我的心裡。」
另外一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女革命烈士――秋瑾。她是紹興人,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1905年參加光復會,同年秋天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回國創辦《中國女報》。1907年接任大通學堂督辦,組織光復軍,自任光復軍協領,與徐錫麟等共籌浙皖起義。事洩被捕,同年7月15日就義於紹興。
烈士們已經離開了我們,解讀他們,只能通過一塊塊碑文,一幕幕介紹。參觀完紀念館,我仿佛接受了人生的洗禮。此次活動升華了我們的精神世界,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們的英雄氣概,深切體驗到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
無數的革命先烈們,您好!我們獻出最真誠的景仰,我們會用一生向你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