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批發市場檢測中心升級後面積更大、設備更先進。
福州新聞網5月13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文 葉義斌/攝)農產品批發市場在「菜籃子」工程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記者13日從市商務局獲悉,經過兩年多的籌備和建設,下月底前,被列為全國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試點的海峽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將完成相關項目建設。屆時,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約10種鮮活農產品批發價將便宜一成左右。
整個工程
計劃6月底前竣工
海峽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是我省最大的農副產品綜合批發交易市場,總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建有蔬菜、果品、副食品、畜禽屠宰場、肉類冷凍品等5大專業批發市場。2015年,該中心被列為全國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第二批建設試點。
走進海峽蔬菜批發市場檢測中心,多通道農藥殘留量快速檢測儀、氣相色譜檢測儀等先進檢測設備琳琅滿目,工作人員正忙著給蔬菜樣品「體檢」,取樣、放入試管、加緩衝液靜置沉澱、取樣品液、加入顯色劑和酶、裝進比色皿、放入檢測儀器,10多分鐘後,「體檢」結果便出爐了。
「升級改造後,檢測中心面積增至400平方米,配備了多種先進檢測儀器設備和實驗室設施,還引進了實驗室管理和技術人才,有效地把好市場農產品質量關。」公益性批發市場實施主體福州民天實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去年9月實行新溯源機制以來,蔬菜批發市場樣本檢測量從原來日隨機抽檢500批次增至日均1500批次。
蔬菜批發市場檢測中心的提檔升級只是我市公益性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一方面。根據方案要求,我市公益性市場升級改造工作涉及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升級、信息化建設、消防安保系統升級改造、市場公共基礎設施升級等四大方面內容。截至目前,已有10個項目峻工並完成驗收,包括農殘檢測設備採購、副食品市場消防系統修復、物流中心監控系統等。
禽畜定點屠宰配送中心及附屬設施工程也是公益性市場建設的一個項目,目前正在加快推進。「工程主要滿足提升品質要求,進行一些小包裝和精品處理。」上述負責人介紹,整個工程計劃6月底前竣工。
提供平價
或微利公共服務
得益於軟硬體方面的升級改造,我市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和拓展。去年,海峽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實現交易額約120億元,蔬菜批發市場在全省率先建立「批批檢測」「一品一碼」制度,初步實現了全程可追溯的電子化閉環管理,有效杜絕農產品從非正規渠道進入和流出市場。「通過無線手持終端,買賣雙方可隨時隨地刷卡交易,就地列印可追溯交易憑據。」蔬菜批發市場相關負責人說。
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指政府以股權投入方式參與建設改造,提供平價或微利公共服務,滿足社會公共利益,其公益性功能主要體現在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促進食品安全、推動綠色環保等方面。
「此次我市實施的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項目,計劃投資1.2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億元,還有2000萬元為企業自籌。整個項目要求6月底前建成。」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商務部印發的《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標準(試行)》,試點公益性市場建成後,將建立應急響應機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市場內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10種左右鮮活農產品,批發價格也將低於當地物價主管部門監測價格的10%左右。
為推進項目建設,我市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協調解決項目推進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強化督查,市商務局工作人員每個月都實地檢查新竣工項目運行情況,察看在建項目工地,核實項目推進和專項資金使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