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存活下來的倖存者:對衝基金風光的背後

2020-12-14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徐楊

人們眼中,對衝金基金經理們是一群神秘的人,能在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如同」嗜血的禿鷹」。我們再看看這群精英的收入,更能直接體會到普通人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在彭博公布的2019年億萬富翁指數對衝基金財富排名中,前8位收入均超10億美元,榜首收入達18億美元。

不過,最近在疫情之下這群精英們的資產也受到不小的打擊,據彭博數據顯示,全球只有13%的對衝基金在3月4月都實現了盈利,頂尖對衝基金橋水的旗艦對衝基金在一季度末下跌約20%,還有許多大型量化對衝基金也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巨額虧損,不由想到索羅斯說的一句話「自己只是存活下來的倖存者」。隨著被動投資的發展,有不少數據顯示近年對衝基金的資產在不斷流出。殘酷的資本市場中存到最後的才是贏家嗎?穿越牛熊的策略又是否存在?

在美國對衝基金的歷史很長,相比之下亞洲晚了40年才起步,而中國還處於初級階段,很多人對它的映像還停留在索羅斯90年代狙擊泰元英鎊時的神秘與兇狠,覺得它是擾亂市場的兇犯。本文就來談談對衝基金的發展與現狀,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01 瓊斯創立第一隻對衝基金

02 老虎基金:宏觀對衝基金時代

03 DE Shaw:量化對衝基金興起

04 長期資本公司:巨頭倒下

05 ETF:被動指數基金的發展

01

瓊斯創立第一隻對衝基金

對衝基金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溫斯洛·瓊斯(Alfred Winslow Jones,1900),沒有上過商學院,沒有計量金融學博士頭銜,也沒有在大摩、高盛裡受過啟蒙。相反他是一個關注國際形勢的社會學家,前美國駐德外交官。建立對衝基金的初衷還是為了和合伙人賺錢,有更多自由投身社會研究中。

瓊斯轉向金融業的契機在1949年3月,他在《財富》雜誌上發布了一篇文章《猜測的時髦》,用自己的社會學知識對「傳統的老套的猜測股市商場走勢的辦法」進行了批評,其中舉了個例子:「1946年夏天道瓊工業指數在5周內從205點下降到163點,造成市場小小的恐懼。但是在股市跌落之前,公司的運營狀況極好,甚至在跌落時也堅持了傑出的成績......」這也讓瓊斯發現了賺錢的機會。

瓊斯認為,市場由於投資者的心理預期變化,對股價的判斷往往有誤差,錢或許只是一串數字,但它能把市場中的貪婪、驚駭和妒忌都呈現出來,是大眾心理的反映,而這種波動中存在投資機會。《猜測》這篇文章發表時,瓊斯就已從《財富》雜誌辭職,建立了國際上首隻對衝基金:1949年,48歲的瓊斯籌集了10萬美元,在布羅德街一所寒酸的房間裡發行了首隻對衝基金,一種新投資架構誕生,並持續至今。

阿爾弗雷德·溫斯洛·瓊斯

圖片來源:網絡

對衝基金之前,大多專業投資者一般的做法是在股市行將上漲之前買入股市,而在股市即將跌落之前則將股市變現,持有現金。瓊斯對此進行了改善:當市場趨勢暗示牛市來臨時,加槓桿購買股市;而當熊市來臨,不只是將股票變現,還通過做空降低風險,即依據股價跌落的預期,向別的投資者借入股市並賣出,到時再以低價買入,這麼便可通過套期獲利。

加槓桿和做空,曾被認為是導致1929年股災原因之一。但相比之前,瓊斯強調了對風險的控制,即使沒有趨勢表明市場要跌落,也需要通過做空作為預防措施,「對衝」,通過管理並降低組合系統風險以應對金融市場變化。實際上1929年危機之後,金融行業並不景氣,沒多少本科生和研究生選金融專業,哈佛大學甚至將投資課排在中午,好給其他更受歡迎的課騰出教室,很多投資經理和資管公司都以保本為目的,而瓊斯的創新在於:通過投機的手段達到保值的目的,堅持有紀律的套期保值準則。

1952年,就在瓊斯創建基金3年後,一篇名為《投資組合挑選》的短文宣布了,這奠定了現代投資理論組合的基礎。作者哈裡·馬克威茨提出了兩個觀念:其一,投資的藝術不只是將收益最大化,而是將風險調整收益最大化;其二,投資者所承當的風險不只取決於他所持有的股票,還取決於股票之間的相關性。而瓊斯早已在實踐中遵循了這種理念:通過多個分散化投資降低風險。

在1961年給外部合伙人的招股闡明書中,瓊斯用一個例子解釋了他的理念。他假定有兩個投資者,每人給10萬美元,再假定他們同樣拿手選股,且對市場持樂觀態度:

第一個投資者,用傳統基金的方法投資,用8萬美元買他認為最佳的股市,剩餘2萬美元買無風險債券。第二個投資者,按瓊斯的辦法先借入10萬元,總金額達到20萬美元,用13萬買他看好的股市,賣空價值7萬美元的欠好的股市。這樣做,第二個投資者在做多時就有了組合多樣化的優勢:有13萬美元,他能夠買更大範圍的股票;這也使他有較低的持有風險:用價值7萬元美元的空頭對衝7萬美元的多頭,所以他的「淨持有」為6萬美元,而第一個投資者是8萬美元。這麼一來,對衝基金的投資者有了較低的擇股風險和較低的市場風險。當然前提是,能夠選準標的,了解其波動率,否則槓桿效應將大大擴大風險。

舉個例子,如果對衝基金投資認為一家鋼鐵公司相對於其他相對鋼鐵公司有著更好的成本、管理、人才等優勢,那麼對衝基金會通過買入該家鋼鐵公司,而賣空鋼鐵行業來進行投資組合。而傳統基金仍然需要通過觀察鋼鐵行業的發展、整個市場的所處位置等情況來判斷。

在這個例子中,對衝基金不需要去管整個鋼鐵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不需要去管鋼鐵行業整體的運作情況,甚至不需要去管現在是熊市或者牛市,基金公司唯一需要在意的就是,他們所選擇的公司比其他鋼鐵公司更好。

瓊斯還做出的一個創新是,依據業績對基金管理者進行分成,後來對衝基金的高業績自然造就了經理們的高收入。在這之前,華爾街經理的收入多來自客戶交易的佣金,不管這些交易符不符合客戶的利益。而瓊斯打破了這個形式,讓每個人都成為選股人。做空、保證金交易、策略交易、收績效費等特點逐漸被固定下來,成了後來對衝基金行業的標準。

當時的美股就像現在的A股,大多數人都自己炒股,散戶多,這也給了瓊斯在波動中通過對衝套利的優勢,瓊斯合夥基金在 1955 年至 1965 年間實現670% 的累計回報率,而排名第二的基金「只有」 350% 的回報。20世紀五六十時代,幾乎沒人了解瓊斯的投資做法,瓊斯也神秘地將合伙人控制在一定數量內。不過,當這種技巧被對手了解並仿照時,瓊斯開始逐漸喪失優勢。

1960年代初,美股迎來大牛市,很多經理將盲目加大槓桿,甚至激進地單邊做多。60年代末,由於石油危機、越戰,美國經濟形勢惡化,對衝基金經歷了一個低潮的時期,那些不注重風險的基金虧死無數,瓊斯所管理的資產也從 1960 年代的 1 億多美元縮減到1973 年的 3500 萬美元。

02

老虎基金:宏觀對衝基金時代

二戰後,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布雷頓森林體系動搖,國際貨幣波動加大,1971年8月15日,尼克森宣布美國將不再遵守用外國持有的美元兌換黃金的承諾(此前美國以1盎司黃金35美元的固定價格,向需要黃金的國家出售黃金)。與此同時,「金融衍生品之父」梅拉梅德抓住時機,推出了多個金融衍生品工具,包括國債期貨、歐洲美元期貨等,並於 1982年,推出了股指期貨。這大大增加了對衝策略中的多空工具,對衝基金開始復甦,並開啟了全球宏觀對衝時代。

1980年,羅伯遜創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全球宏觀對衝基金——老虎基金(TigerFund),1985年,他正確預測了持續了四年的美元兌歐洲貨幣和日元升值趨勢的結束,果斷做空美元,並大筆買入日元和歐洲貨幣的看漲期權,這種基於宏觀經濟學原則,分析不同國家經濟及政治環境進行對衝的做法,讓老虎基金賺得彭滿缽滿,在1980年至1986年平均回報為43%,累計回報超過850%。

索羅斯和他的量子基金也是宏觀策略基金的典型代表,狙擊英鎊,攻陷泰銖,閃擊香港,橫掃東南亞都是他的代表作。上世紀90年代初,德國統一後央行大幅提高銀行利率,德國馬克大幅升值。與此同時英國的經濟卻十分不景氣,但為了配合歐共體內的聯繫匯率,英國政府不得不人為抬高匯率以維持英鎊對馬克的匯價,這又導致英國經濟有進一步惡化的風險。1992年9月,索羅斯看準這一時機,大力做空英鎊,買入德國馬克。最終,英國政府的外匯儲備子彈不足,不得不宣布英鎊退出歐洲匯率體系,開始自由浮動。一個月內,英鎊下挫20%,索羅斯和量子基金從中獲利逾十億美元,一戰成名。

年輕時候的索羅斯

圖片來源:網絡

對衝基金因其盈利能力而受到推崇,但也因其對世界金融市場造成不穩定的影響備受指責。然而大佬們的預測也並不次次準確,過度自信常常使他們追尋風險。資本市場正是個充滿人性與變數的地方。

多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功,讓羅伯遜篤信自己的投資理念,重點投資了傳統經濟部門的「價值股」,沒想到在科技股的旋風中連連虧損;後來又錯誤賭注日元兌美元貶值,損失超過20億美元 ,投資者開始贖回資金,2000年3月,老虎基金關門。量子基金也在1998年的俄羅斯債務危機期間損失了20億美元,後又在網際網路泡沫中損失了30億美元。

人們認識到,天才的投資家也有犯錯和失誤的時候,僅憑人類的定性分析,很難在複雜的市場中長期取勝。人的行為偏差,常會導致我們做出不理性的投資決策,無關你是普通人還是天才大佬(相關文章《虧損厭惡-投資失敗的罪魁禍首》)。

20世紀八九十年代,計算機科學和網際網路快速發展,1982年股指期貨上線,推動全球金融衍生品發展,做空工具不斷豐富,專家們開始把計算機技術運用在對衝基金當中,量化投資方式由此興起,它的最大的特點是強調紀律性,即克服投資者主觀情緒的影響。90年代,美國對衝基金從1968年的僅200家左右增長到3000家左右。

03

DE Shaw:量化對衝基金興起

量化對衝基金,從字面上理解包括量化和對衝兩大部分。量化即通過統計學、數學計算機等知識,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挖掘,構建數量化投資模型,然後嚴格按照這樣的策略指導投資。在數據挖掘整理能力捉襟見肘的普通投資者面前,量化投資就如在同石器時代武裝到牙齒的現代士兵。

20世紀90年代,一批量化投資研究學者獲得諾貝爾獎,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有美國經濟學家哈利·馬科維茨與史丹福大學教授威廉·夏普的【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哈佛商學院教授羅伯特·莫頓和史丹福大學教授邁倫·斯克爾斯創立和發展的【BS期權定價模型】。伴隨著衍生品發展和個人計算機的普及,這些複雜的量化理論有了實踐的可行性。通過量化手段進行對衝投資成為對衝基金的新寵。

哥倫比亞大學前計算機科學教授David Shaw創立的D.E. Shaw是量化對衝基金的先驅,他帶領的計算機革命改變了整個金融業,通過全面的數據挖掘和分析進行「量化投資」是D.E.Shaw的投資特色。D.E. Shaw最開始曾被人們視為一家古怪的公司,他們的第一個辦公室在與人頭竄動的華爾街相距甚遠的破舊街區上,裡面卻安置了兩臺昇陽電腦,這可是當時全世界運行速度最快、最精密的電腦系統,是極其罕見的高檔貨。

那時雖然也有基金經理通過數學公式來捕捉微小的價差,但David Shaw通過數學、計算機,把交易水平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層次。「他們準備低價買入、持有、高價賣出。區別在於:你想要抓到什麼。我們會使用計算機自動地大量做這種事。」 David Shaw曾對應聘者說。

David Shaw

圖片來源:網絡

David Shaw和他的對衝基金合伙人Donald Sussman和Peter Laventhol相信,找出能夠識別具備市場中性策略特徵,能夠跑贏同類的投資組合模型,而且還不用冒太多風險。市場中性類策略,即通過運用股指期貨等等金融工具,對衝掉市場本身的漲跌,把指數增強策略的超額收益轉化成絕對收益。DE Shaw一行人通過運用當時罕見的高頻交易技術,在華爾街橫空出世,利用市場的無效性剪市場的羊毛。

到現在30 年已過去,DE Shaw 從成立之初的2800萬美金規模膨脹到了500億美元,同時也從早期的股票套利進入到了其他領域,如不良債務和新興市場,還有跨金融的計算機化學領域。這之間唯一不變的就是它全面採用數據驅動的「量化」方法,相比之下量化投資的方式更有風險小、系統性、不情緒化的特點:

「我們的目標是找到金融市場可觀測性模糊的邊緣,這種模式非常微弱,以至於還沒有被其他量化研究員所利用。然後他們儘可能多地儲存這些信號,並系統地挖掘它們,直到它們耗盡——然後重複這個過程。從只有機器才能持續捕捉到的微小短暫的套利機會,到使用衛星地圖等另類數據,豐富公司的基本面數據、量化其商業模式,都是為了更好地了解一家公司的業績。」

對科學技術和先進理念的運用,根植在DE Shaw和員工的血液中。約1300名員工,其中包括80多名博士和25名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獎牌獲得者為DE Shaw的量化策略出謀劃策。D.E. Shaw新理念帶來的改變也不僅僅局限於對衝基金這一個領域。1990年加入D.E. Shaw的JeffBezos負責公司在線零售項目,如今是身價千億的電商巨頭亞馬遜老總;現在量化對衝巨頭之一Two sigma 的兩位創始人John Overdeck 與David Siege也曾是DE Shaw 的員工。

不過,儘管計算機擁有強有力的算法,但市場永遠在不斷變化,僅僅依靠機器基於歷史數據的計算並不總是對的。而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講,對衝基金的不透明、高門檻、高槓桿屬性是投資中的隱痛。

04

長期資本公司:巨頭倒下

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簡稱LTCM)是20世紀90年代對衝基金中的「巨星」,基金經理梅裡韋瑟(John Meriwether)曾被稱為「華爾街債券套利之父」,其合伙人從華爾街證券精英到諾貝爾獎得主莫頓和舒爾茨,再到美國政府要員前財政部長、美聯儲副主席莫裡斯等,全是行業頂配。LTCM創立於1994年,短短兩年規模就從12.5億美元融資額增長到總資產1400億美元,然而卻在1998年轟然倒下,短短150天資產淨值下降90%,創造了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對衝基金破產案例。

LTCM基於所羅門時期的策略,它相信市場是趨於理性、可預測的,市場波動是正態分布的,波動會回歸平均值。交易主要通過數學模型及電腦精密的計算,來預測和發現市場不正常的價格,其主要在固定收益中對衝套利,債券利率套利本身利潤空間不大,就加上了高槓桿,一般至少25:1以上。在他們熟悉的債券利率市場裡,這種策略為他們帶來豐厚的回報。基金成立頭幾年業績十分突出:1994年19.9%、1995年42.8%、1996年40.8%。但相信市場趨於理性與高槓桿的策略、精英中的精英們對自己的交易模型篤定,加上運作的不透明,在無形中聚集了風險。

LTCM在運作上非常隱秘,對倉位和操作方法嚴格保密,對經濟和模型泛泛而談,還設置了三年的基金封閉期,以保證缺乏耐心的投資者在市場出現短暫不利擾動的時候撤資。不過當時LTCM正如日中天,沒有人關心他們到底在做什麼,投資者們只想得到如期而至的高額利潤。55家銀行曾向LTCM授信,更不知道繼續借錢給LTCM的風險有多大。

債券套利的豐厚利潤吸引了競爭對手的模仿與參與,導致利差縮小,LTCM獲利的機會降低了(這也是為什麼對衝基金相對都不會有很大規模,小規模基金才能有較低的市場衝擊成本下抓住利潤機會,撿漏套利)。漸漸地它開始離開自己的熟悉的專業的領域,進軍股票套利、互換、波動率交易和全球市場。股票套利比債券套利風險更高,其利差從4-10%不等。

LTCM合伙人之一 Victor Haghani試圖從相關個股中尋找成對股票交易機會,另一明星交易員Larry Hilibrand則開始押注企業併購,創造並最終拉窄股票之間的利差,他還在自己的數千萬身價之外,又額外貸款2400萬美元投入LTCM。兩人對這些交易都採用槓桿極高的頭寸。一度,LTCM在美國和歐洲市場每一個百分點的波動上就有4000萬美元的押注。它開始投資巴西債券、俄羅斯債券和丹麥抵押貸款、將資金投入新的市場。然而人算機器算不如天算,有時風險的爆發只差一根導火線。

1997年7月,亞洲金融危機從泰國席捲而出,國際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可靠性產生懷疑紛紛撤資避險,形成連鎖反應,俄羅斯也在其中。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俄羅斯接連經歷由三次金融大風波構成的金融危機,兩屆政府垮臺,甚至波及全球。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俄羅斯人在搶購日用品

圖片來源:網絡

而當時LTCM根據模型測試認為:發展中國家債券和美國政府債券之間利率相差過大;發展中國家債券利率將逐漸恢復穩定,二者之間差距會縮小。LTCM和很多大機構和投機者覺得機會來了,趁機大量收購俄羅斯債券。他們覺得,真正出問題時別的國家還是會跟以往一樣兜底,然後危機就會過去,債券價格又會上漲,這樣就可以穩穩賺上一大筆。

誰也沒有想到小概率事件真的發生了。1998年8月17日,超級大國俄羅斯宣布債務違約。亞洲金融危機持續發散波及全球市場,股市和債市波動性持續增加,息差擴大,投資者紛紛從發展中市場撤資,轉而持有美國德國等風險小、質量高的債券品種。跟LTCM資產相似的所羅門債券套利部門也開始大甩賣,加劇LTCM資產價值下跌。

LTCM在俄羅斯市場有很大的份額,日損失過億,又因為有極高的槓桿,一出手更會造成市場價格大跌,形成惡性循環。1998年5月到9月,LTCM巨額虧損 43億美元,華爾街其它投行也趁火打劫,提前甩賣自己帳上的類似資產。市場流動性開始衰竭,LTCM從此走上破產的道路。9 月23 日,美聯儲出面組織安排,以 MerrillLynch、J.P.Morgan為首的15家國際性金融機構注資37.25億美元購買LTCM 90% 的股權,共同「瓜分」了 LTCM。

很久過後,巴菲特這麼評價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他們的高管16 個人加起來有三四百年的證券經驗,他們的智商,隨便從哪個公司挑出16個人出來,哪怕是微軟都沒辦法比,結果卻破產了,真是讓人感慨。他們太依賴數學了,以為知道了一隻股票的貝塔係數,就知道了這隻股票的風險。要我說,貝塔係數和股票的風險根本是八竿子打不著。

精英們的模型能夠計算出小數點後面的N個數字,卻沒能算出市場中人的因素,沒能預測出市場參與者在極端態勢下的情緒恐慌。LTCM使用的如BS期權模型策略,都是只在市場正常的情況下才起作用,市場或許是理性的,但他們並沒有足夠的資本金等到它回歸理性了。

LTCM的倒下更讓後來者從中得到反思:無論多麼精確、多麼可靠的數學模型,都需要人的判斷作為最終的決策工具,需要我們至始至終敬畏市場。量化對衝基金並不就是數學家或程式設計師的舞臺,量化是種手段,是種工具,在海量數據中它能提高我們的效率與計算精度,但並不能替代人腦的判斷。

湧起的量化投資策略

量化選股:把一些經驗標準量化,藉助科學的手段來幫助投資者選擇股票;量化擇時:通過對眾多指標的數量化分析,研判出未來的市場走勢,並進行相應的買賣操作。

不過對衝基金的量化對衝時代並沒有終結,相反,更多的量化策略被發明和運用,通過量化手段選股,通過量化擇時等策略不斷湧現,如上圖所示。

我們耳熟能詳的有數學家詹姆斯·西蒙斯的文藝復興科技公司,運用軍事密碼技術和數學理論發現市場價格波動規律的「黑匣子」;約翰·鮑爾森的鮑爾森公司,動用美國最大的房產抵押貸款資料庫,並僱專人研究房貸違約率走勢用於投資回報率更高的次貸產品;雷·達裡奧的橋水公司,結合量化和傳統分析在商品期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構建了橫跨各個資產類別的多策略對衝基金;肯·格裡芬的城堡對衝基金,通過程序化交易可轉換債套利組合賺的第一桶金後,創造了以做市商身份開展期權業務的對衝基金先例等等。

資料來源:展恒基金網

按策略類型劃分,規模最大的分別是股票、相對價值、宏觀策略, 2019Q2 規模佔比依次為 30%、19%、14%;按財務槓桿看,較高的策略依次為相對價值、宏觀、多策略,2019Q2 槓桿依次為 6.0、4.5、2.5 倍,流動性是高槓桿的命門。中泰證券《非銀金融行業對衝基金「槓桿」研究》

華爾街數十年來清一色的西裝領帶也不再一統天下,牛仔褲和T恤隨處可見。在創辦早期,D.E. Shaw的下單規模在紐交所中的總交易量中大約能佔到2%左右。後來在D.E. Shaw和其他此後不斷湧現出來的量化基金影響下,紐交所被迫開啟了自動化進程。根據摩根大通銀行2017年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紐約證券交易所90%以上的交易來自量化/程序化交易,僅剩下不到10%的交易是傳統選股交易。

這也引出了一個讓我們深思的問題:能做量化/程序化的投資者基本都是機構或十分專業的研究者,現在美國市場中主要都是專業的機構投資,相比之下中國股市大部分是中小投資者,據統計我國個人帳戶的數量佔97%,金融機構只佔1%,個人帳戶的資金量佔50%,金融機構佔33%,恐慌中更加容易形成羊群效應,個人的知識和工具有限,不免落為被收割的韭菜,而隨著中國逐漸開放金融市場的國際大門,越來越多的機構進入,其中不乏名聲赫赫的對衝基金們,「散戶們」如何活下來?(相關文章《期貨的前世今生》)

05

ETF:被動指數基金髮展

上世紀80年代到2008年金融危機,是對衝基金最風光的時候,金融全球化、自由化,金融工具創新並發展。但如很多事物一樣,風光的背後都有另一面。我們可能驚嘆於對衝基金的高收入、精英們的雷厲風行,但我們也要看到對衝基金的背後。有研究表明,對衝基金歷史上表現好於市場,這是典型的「survival bias」,即倖存者偏差現象。對衝基金平均年齡3-8年,超過10年的不多。突發事件很容易讓量化對衝基金受傷,2月文藝復興狂跌7%,Winton基金在新冠肺炎引發的拋售中損失了近9%。正如索羅斯說的,自己成功僅僅是「倖存下來的存活者」。

對衝基金通過主動挖掘市場的超額收益獲利,這提高了市場效率,但能長期穩定的獲得超額收益的對衝基金其實鳳毛麟角。如今越來越多的資金追逐同樣的趨勢或策略,破壞了alpha,發現超額收益在美國市場上越來越難。在最近十年,很多主動管理的對衝基金大幅跑輸了被動的指數基金。時間的長河中,能夠戰勝市場的投資管理人並不多。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有超過4,000家對衝基金被清算。

全球對衝基金數量及管理規模變化趨勢

數據時間:2000 年至 2019年第三季度

資料來源:The Eurekahedge Report March 2020

自金融危機以來,對衝基金業績下滑,也一直承受著成本壓力。2019年,對衝基金再次出現了近年最大的淨贖回。高盛的一項研究顯示,預計2020年,對衝基金的淨流出將達到200億美元左右。報告稱,大部分資金流出預計將來自養老基金、捐贈基金和家族理財辦公室。

2008年巴菲特曾和一個叫ProtegePartners的對衝基金FOF打賭,看誰在十年後的收益更多。最終的結果是巴菲特選擇的標普500指數ETF在十年中獲得了7.1%的年化收益率,而Protege Partners選擇的五隻對衝基金僅僅獲得2.2%年化收益率。

ETF是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國外絕大多數ETF是指數基金, ETF指數基金代表一籃子標的的所有權在2008年次貸危機中,全球共同基金淨銷售額為-2567億美元,是自有匯總統計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歷史性倒退,除了一些做空基金,唯一實現資金淨流入的基金品種是ETF。2008年其淨銷售為正的1875億美元,幾乎不受危機影響(同期全球證券市場平均下跌42%,其僅規模微縮10.8%)。

通常而言,指數基金以減小跟蹤誤差為目的,使投資組合的變動趨勢與標的指數相一致,以取得與標的指數大致相同的收益率。相比對衝基金動輒百萬起的高門檻、高槓桿和不透明操作,指數基金這種被動投資方式具有資產透明、流通性強、成本低、分散風險等特點,既可作為投資產品也可作為資產配置工具,它開始迅速走進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的視野。(相關文章《百年證交所》)

1996至今美國ETF規模及構成(十億美元)

資料來源:ICI,申萬宏源研究

來看看中國的情況。A股市場上真正具有對衝意義的基金,是從2010年推出股指期貨才出現的,其歷史到現在還很短,量化交易也是在這時走入了中國廣大投資人的視野。2014年2月7日中國證監會開放私募基金註冊備案制後,中國對衝基金公司才可以通過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的方式成立,發行自己的對衝基金產品。

目前中國內地可以被稱為對衝基金的基金公司估計大約為700家(2019年),部分公司是從陽光私募轉型而來,部分公司是海歸回國創辦的。這些對衝基金公司的產品分布在股市多/空頭策略、市場中性策略、宏觀策略、CTA、事件驅動策略、相對價值策略等。

與美國這樣的發達市場相比,國內對衝基金的一些策略受到限制,但在中國市場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很多對衝基金策略獲得了在發達市場無法比擬的盈利機會,因為其中存在許多市場非有效性。也因為如此,在國內市場的參與者中,不僅有本土成長的基金經理,還有一大批若干年前在美國和全球金融市場馳騁的基金經理,當然還有很多無知無畏的中小投資者們。

量化交易方面,據上交所數據,2017年滬市A股程序化交易者數量(其中機構投資者佔比71%)已回升至前期高位,且交易活躍度高,發展潛力較大。何波(2019)提到,規模較大的私募,由於具有交易策略多樣性、交易市場廣泛性、交易品種複雜性等特點,對程序化交易的需求顯得尤為迫切。量化私募管理人是國內程序化交易的重要參與者,相對於國際領先量化基金,目前國內頭部的量化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大都在100~200億元之間。

對於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投資中最重要的事是防範風險,要找到合適自己的投資方式,尤其遇上黑天鵝時,很多人或許就像長期資本公司一樣,再也沒有時間和資金等到驚慌失措的市場回歸理性了。你想賺取資本市場的紅利,定投大盤指數ETF或優選行業ETF都是個不錯的選擇,股神巴菲特多次公開發言說,一般人買標普500指數基金就可以了。(目前美國ETF的費率大多落在0~1%的區間內。)除了股票指數基金以外,還可以通過被動跟蹤其他全球大類資產的ETF進行全球資產配置,使投資組合獲得比單純投資股票更高的夏普比率。(相關文章《老虎全球配季報》)

對衝基金有另一個名字叫避險基金,終其本質,是利用價差來規避風險,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衝基金採用了各種交易手段對衝,換位、套期、高槓桿等來賺取巨額利潤,這些概念逐漸超出了傳統的防止風險、保障收益的範疇。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對衝基金是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複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不過對衝基金中包含的智慧卻能讓人回味很久。

人們在生活中使用對衝思想,早在金融市場之前就有了,如醋去魚腥:魚有鮮味又有腥味,而醋含有乙酸,能夠中和掉魚腥味來源胺類物質,最後只留下鮮味。而使用對衝策略,可以剝離或降低投資組合的系統風險,使得投資組合無論在市場上漲或下跌時均有機會獲取正收益。所以很多人覺得的對衝基金是「嗜血的禿鷹」是有偏頗的,對衝基金是一種投資方式而不是投機方式,同時它也有效地提高了市場的效率。

現在市場上投被動型指數基金的人越來越多,即通過複製指數持倉跟蹤指數獲得收益,被動投資的低費率讓對衝基金面臨成本壓力,資金擁擠和策略擬合幹擾了超額收益的發現,有人會擔心,對衝基金和量化策略要飽和了?並不如此。更簡單、更容易理解的線性策略產生的Alpha逐漸消失,但更新、更複雜的策略,如非線性、基於機器學習的新策略將產生更高的Alpha。海量的新數據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測試Alpha的機會,量化投資會繼續向更細分的領域推進。在指數基金覆蓋不到很多地方需要主動管理型的對衝基金經理們去挖掘,尤其在新興市場,仍有很多待發展和創新的地方。

隨著大數據時代來臨,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神經網絡等技術得到飛躍式發展,AI 策略開始在金融界流行

資料來源:華泰證券《穩中求勝:對衝基金的前世今生》

頂尖的對衝基金平臺裡精英薈萃,高收入高收益,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能吸引我們的視線。但哪怕再厲害的天才,也會因為人的行為偏差犯錯誤。James Cordier,《期權出售指南》的作者,交易20年少有失誤,但由於過於自信自己的判斷,2018年他裸賣空美國天然氣看漲期權,無任何對衝保護,沒想到冬季氣溫低於預期,美國天然氣期貨價格一度暴漲20%,James Cordier含淚宣告爆倉破產的視頻無不讓人印象深刻。大佬都難以避免的問題,更不說普通投資者們了。

對於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風起雲湧的資本市場中優先要保護好自己,所謂成為「存活下來的倖存者」。要學會選擇合適自己的、看得懂的投資產品,投資ETF和進行資產配置都是很好的選擇。最後,多學習,少投機,堅持可靠的投資理念和系統性的投資框架,投資人才能戰勝自己天生的缺陷,才能在投資的長跑中勝出。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對衝基金從寒冷中崛起
    這家公司主要在前蘇聯國家和東歐國家進行操作,它還在蒙古國市場進行投資,旗下還有兩家私募基金公司專注于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投資。  滙豐銀行根據截止到2017年2月中旬的數據顯示,該對衝基金公司是2017年表現第二好的對衝基金公司,在今年的不到兩個月時間,投資回報率已經達到8.43%。火鳥對衝基金在滙豐銀行2016年的投資回報率是42.27%,位列當年排行榜第六。
  • 對衝基金中的基金——對衝母基金資產配置策略
    前言對衝基金的基金,就是專門投資於對衝基金的母基金,英文叫做Fund of Hedge Fund(以下簡稱FoHF)。區別於投資於股、債、商品、另類投資等所有大類資產的母基金,對衝基金母基金的投資標的則是所有的對衝基金。這些子基金本身策略的是非常靈活多樣的,股票、債券、商品、衍生品都會涉及,因此管理一系列的對衝基金投資組合,同樣也可以達到全球資產配置的目的。
  • 對衝基金到底是什麼:細數對衝基金的七種武器
    宏觀對衝基金經常在對宏觀經濟和金融環境分析的基礎上直接對股市、債券、外匯和大宗商品進行操作,主要是做些方向性(directional)的交易,比較少做對衝和套利。  宏觀對衝基金的特色是它們一般只操作流動性最好的金融產品,而且一般不頻繁交易,持有時間會很長。因此它們有最大的容量(capacity),即有能力管理很多錢。
  • 對衝基金的七種武器
    宏觀對衝基金經常在對宏觀經濟和金融環境分析的基礎上直接對股市、債券、外匯和大宗商品進行操作,主要是做些方向性(directional)的交易,比較少做對衝和套利。宏觀對衝基金的特色是它們一般只操作流動性最好的金融產品,而且一般不頻繁交易,持有時間會很長。因此它們有最大的容量(capacity),即有能力管理很多錢。
  • 常春藤資產榮獲亞洲對衝基金年度大獎
    近日,全球權威對衝基金研究機構EurekaHedge發布了《2020年亞洲對衝基金大獎》榜單,對業內表現卓越的對衝基金進行了表彰和祝賀。常春藤資產旗下美元基金IvyRock China Focus Fund不僅榮獲 「年度大中華區最佳對衝基金獎」,還分別獲得「最佳亞洲對衝基金」和「最佳亞洲多空股票基金」提名,專業管理能力再度贏得國際認可。
  • 每當金融行情不給力時,總有人說對衝基金,究竟對衝基金是什麼?
    一般在看財經文章時,偶爾會看到「對衝基金」,尤其是金融市場行情不給力時,會有更多人討論對衝基金,那麼,對衝基金究竟是什麼?顧名思義,對衝基金是一種具有對衝作用的基金類型,在知悉什麼叫對衝基金之前,我們還得明白何為「對衝」?換言之,懂了對衝,才能更便於理解什麼叫對衝基金。
  • 對衝基金的那點事
    來源:格隆匯在利潤的誘惑下,許多人冒著高風險闖進了對衝基金的世界。作者 | 貓仔來源 | IPO那點事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對衝基金,英文全稱叫做Hedge Fund,意為「風險對衝過的基金」。是指匯集多個投資人的資金,作為投資基金的一種形式,對衝基金採用各種交易手段進行對衝 、換位、套頭 、套期 來賺取巨額利潤。
  • 美國格林威治 對衝基金的傳奇之地 集中了超過500家的對衝基金公司
    在矽谷,有神一樣存在的獨角獸公司,在格林威治,有傳說中才聽過的千億美元級對衝基金大鱷。這就是格林威治,世界對衝基金之都。格林威治小鎮佔地面積只有174平方公裡,是康乃狄克州的一個小鎮。但不凡的是,這座小鎮裡卻集中了超過500家的對衝基金公司,其掌握的財富規模更是驚人,僅BridgeWater這一家公司就控制著1500億美元的資金規模。
  • 美國稅務局盯上了世界最成功對衝基金
    美國稅務局盯上了世界最成功對衝基金 華爾街見聞 2019-04-15 17:17:55
  • 全球對衝基金髮展現狀及啟示
    本文經期貨日報授權發布  多元化資產配置的需求將新的資金推入了這個行業  對衝基金是什麼  很顯然,「對衝基金」這個詞對國內投資人來說不是新鮮事物,但追溯對衝概念的起源倒頗費一番周章。Jones後來被稱為「對衝基金之父」。  其實,SEC曾經在2003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對衝基金沒有準確的法律上或通用的定義。因此,一般我們將具有複雜投資手段(特別是採用衍生品)、槓桿、追求絕對收益、向有限投資人募集、相對不透明等特徵的專業投資基金稱之為對衝基金,而多空對衝並非對衝基金的典型特徵。
  • 【對衝基金2018年下跌近6% 市場動蕩打亂基金經理步伐】去年對衝...
    【對衝基金2018年下跌近6% 市場動蕩打亂基金經理步伐】去年對衝基金虧損5.7%,基金經理在押注波動率方面舉步維艱,並且受到政治不確定性的影響。根據初步數據,12月單月對衝基金下跌1.9%。2018年是這個行業有史以來最糟糕的年份之一。許多經理人不僅沒有賺錢,反而還跑輸大盤。波動率的回升對基金經理構成挑戰。
  • 對衝基金在加倉什麼,減倉什麼?
    對衝基金持股最多的股票輕而易舉超過了今年的市場表現,從2020年初到上周末的回報率為32% 。相比之下,同期標普500指數的漲幅約為12% 。高盛(Goldman Sachs)的一項分析顯示,這20個百分點的業績優勢,是對衝基金自2001年以來表現最好的一次。
  • 定量定性相結合篩選量化對衝基金
    2019年末,華夏、富國、景順長城、海富通、德邦、申萬菱信旗下量化對衝基金獲批,這是繼2016年1月21日華泰柏瑞量化對衝基金獲批,時隔逾35個月後,首次有基金公司拿到批文,其後銀華、長信、萬家等多家基金公司也陸續上報量化對衝產品。
  • 【瑞銀對衝基金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押注】瑞銀對衝基金部門O』Connor...
    2020-07-17 05:51:49來源:FX168 【瑞銀對衝基金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押注】瑞銀對衝基金部門O』Connor首席投資官Kevin Russell表示,中國的中小型科技股是全球絕佳的投資機會之一,並稱「今年把該基金的中國敞口從10%增加到14%,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個數字一兩年內接近20%也不奇怪。」
  • 中泰金融:疫情之下 美國對衝基金的「槓桿」風險有多大?
    3、對衝基金潛在風險及傳染性是最大的:對衝基金規模8.3萬億美元,以高槓桿、靈活多樣的、複雜的交易策略,對市場 「追漲殺跌」。對衝基金是的「加槓桿」的機制及測算。1、對衝基金獲得槓桿的方式有兩種。對衝基金總槓桿提升(2019Q2為3.8、2015年初為3.0),而同期財務槓桿是下降的,背後原因是對衝基金加大衍生品槓桿;2、交易策略趨同會放大市場波動:高位下跌初期,壓力是最大。風險平價策略以及各類波動率目標策略的趨同交易,在市場急跌、波動率跳升時,大規模降槓桿,放大市場波動。3、大幅下降後,未來下跌的動能是會減弱的。
  • 盡調過200家私募機構後,我是這樣挑選基金的……
    第二則是諾貝爾基金它的一個大概是從80-90年代之後的一個配置一個情況,基本上是以定製化的指數為主,權益比例是超過50%的,比如用的MSCI指數定製,然後有25%的是對衝基金指數。我其實寫過一篇文章,海外的對衝基金其實就是我們的私募基金,他們的第一個對衝基金在49年。
  • 比特幣跑贏全球排名前五的基金經理管理的對衝基金
    根據彭博社(Bloomberg)的最新研究,排名前五位的對衝基金經理人均收入估計超過10億美元。在促成這五位對衝基金經理人成功的十大投資項目中,有Facebook公司和阿里巴巴等科技股。儘管去年對這些基金經理來說是成功的一年,但如果他們投資於加密貨幣,他們的業績可能會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 讀《富可敵國:對衝基金與新精英的崛起》-虎嗅網
    和所有別的對衝基金一樣,瓊斯的對衝基金有四個特點,瓊斯將這四個特點加以組合,產生了特殊的效果。首先,有績效費:瓊斯將公司利潤的 1/5截留下來分給他和他的團隊,從而大大激勵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其次,瓊斯盡力避免條條框框以保持根據市場變化選用投資方式的靈活性。
  • 對衝基金是如何使用另類數據的?
    在投資行業,大家普遍認為另類數據是一種新出現的數據類型,但事實上,另類數據的「新」只是對於投資行業的,這是因為它在初期被沉澱下來的目的並非為了服務投資者,而是為了實際業務的需要而產生的。 這樣的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產生出對公司、行業甚至宏觀經濟都能起到一定監測作用的數據集。
  • 量化對衝基金是什麼?適合新手做嗎?
    在美國,對衝基金並不算是小眾產品,很多大型機構和養老金產品都是對衝基金的投資者,量化對衝基金具備了大數據和金融對衝穩健策略為前提,很多投資者希望用它來抵禦風險,達到穩定收益的目的。算法和模型是量化對衝基金的關鍵所在,可以說用量化的分析手段進行對衝操作的基金,就是量化對衝基金,在效率與紀律等方面都有較大優勢。嚴格來看,量化對衝基金在國內的發展還不算成熟,基礎還比較薄弱,而且涉及到統計學、數學、金融、計算機等領域的專業知識,深究起來比較複雜,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具有一定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