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生平存在一個疑問:耶穌是否是一位拿細耳人(Nazirite),發過拿細耳誓言?
在舊約聖經中,古代以色列的拿細耳人指的是那些發誓要過聖潔嚴謹生活的人。例如在《民數記》六章,上帝曉諭摩西:
「無論男女,若許了特別的願,就是拿細耳人的願,願意離俗歸耶和華,他就要遠離清酒烈酒,也不可喝任何清酒烈酒做的醋;不可喝任何葡萄汁,也不可吃鮮葡萄和幹葡萄。在一切離俗的日子,任何葡萄樹上所結的,甚至果核和果皮,都不可吃。」
「在他一切許願離俗的日子,不可用剃刀剃頭。在離俗歸耶和華的日子未滿之前,他要成為聖,要任由頭上的發綹生長。」
拿細耳人也禁止接觸死者。如果有人在他面前,因意外事故死亡或突然暴死,他就受了汙穢,所以他必須剔除全部頭髮。此外,他還需向聖殿獻上特別的獻祭。《士師記》中的參孫可以說是聖經中最出名的拿細耳人。
根據Chabad.org的說法,在猶太正典中,「拿細耳」一詞的意思是「分離」。然而,希伯來詞「「拿細耳」」也可以讀作「neizer」,意味「冠冕」。《民數記》6:6-7節解釋,拿細耳人不可靠近任何死屍,因為「他們頭上有離俗歸神的記號(冠冕)。」 而任何時候都可以放棄拿細耳誓言。放棄誓言通常會設定一個時間段,如果這沒有明確說明的話,則一般會假定為30天。
毫無疑問,耶穌正是為了救贖全人類而來到世間,成為分別為聖的器皿。然而,聖經中卻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他就是舊約中所說的拿細耳人。但是耶穌是來自拿撒勒(Nazareth),那裡的居民有時也被稱呼為拿細耳人(Nazirites)。
簡單回顧耶穌的生平,就可以發現,耶穌在傳道事工中曾經觸碰過死者,也喝過葡萄酒。最著名的例子記錄在《路加福音》七章,這裡提到耶穌曾經與包括「好酒之人」在內的幾個罪人一起進餐。另外,耶穌在迦拿婚禮上所行的第一個神跡也強調了這點,他將水變成了酒。
《路加福音》八章中,一個管會堂的人求耶穌趕到他家去,因為他的女兒即將病逝。這時他家人帶信過來,稱他女兒已經過世了,不必再麻煩耶穌趕過去了。儘管如此,耶穌堅持去到他家。他拉著女孩的手,命令她站起來,於是這個女孩立馬就活了過來。而一個拿細耳人是絕不會碰她。耶穌在告訴那些哀悼女孩之死的人時,稱「她不是死了,是睡著了」。基督教辯護研究事工團(Christian Apologeticsand Research Ministry)創始人兼主席的馬特·斯利克(MattSlick),在2016年的一篇文章中稱,耶穌在這裡是用了當時的一種慣用表達。
斯利克援引《但以理書》12:2的原話:「睡在地裡塵埃中的必有多人醒過來;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遠被憎惡的。」
斯利克總結稱:「按照《民數記》6:1-6的字面意思,我們可以看出耶穌不可能是拿細耳人,因為他飲酒並接觸死者。但因為他來自拿撒勒,所以他又算是拿細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