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易與這些病混淆
主講人: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張 群 □兒科主任醫師 鄭意楠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臨床上,以發熱、手足口臀等部位皮疹為主要特徵,初始症狀為低熱、食慾減退並常伴咽痛。每年4~7月為手足口病高發期,9~11月出現一個次高峰。但手足口病不是兒童專屬,近年來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呈明顯上升趨勢,考慮發病和免疫力低下有關。絕大多數成人得手足口病之後,僅出現手心、腳心的皮疹,不會伴有其他明顯症狀。也有一部分成人的症狀比較明顯,出現發燒,甚至全身軀幹部出現皮疹。
手足口病容易與以下疾病相混淆:
皰疹性咽峽炎。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感冒,多由柯薩奇病毒引起,通過手、口接觸傳染。在門診,每100個感冒患者中,就有5~10個可能患皰疹性咽峽炎。但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染性比手足口病小得多,若孩子的手和腳心都沒有皰疹,一般不會是手足口病,不必過分恐慌。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僅僅出現在口腔內,大多數手足口病患兒先是嗓子裡有皰疹,後發展到手腳心,少部分患者可長在手腳背,並伴有發燒。另外,咽峽炎雖然可能合併細菌感染,但不會出現腦炎等併發症。也就是說,幾乎不會出現重症、發生生命危險。手足口病的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若病情發展迅速,可導致死亡。
水痘。水痘和手足口病雖然都是「長痘痘」,屬於可傳染疾病,侵襲對象也多為3歲以下嬰幼兒,且都會出現發燒現象,但兩者症狀的表現還是有區別的。水痘皰疹是全身性的,一般遍及全身,最密集的部位為前後胸、腹背部,頭面部、頭皮上、腳底下、手指和手掌上也可出現;發熱的同時或第二天,即可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幾小時後,痘疹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個頭稍大且皮薄,有癢感;一般病情會持續1~2周。手足口病的疹子主要分布在手、腳及口腔,軀幹很少,個小且顏色更紅,癢感不明顯。出現低熱的同時,還有流涕、厭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狀,一般病情會持續7~10天。無論是手足口病還是水痘,都屬於傳染性較強的疾病,所以,不管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上述的哪種症狀,都應馬上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口腔潰瘍。手足口病一般都是發燒加固定部位的皰疹,比如在手心、腳心、臀部、肛周出現丘疹和皰疹,口腔出現皰疹或潰瘍。有的人所有部位都有症狀,有的人可能只是其中一個部位有症狀。口腔潰瘍是日常最易患的一種口腔黏膜疾病,尤其是1~6歲兒童發病率較高,多發生在舌部、頰部、軟硬顎、前庭溝、上下唇內側等處。
該如何預防手足口病?兒童應遠離感染源,勤洗手、勤消毒,室內多通風,切斷感染途徑。同時,補充營養,適量攝入維生素C,提高免疫力。對於已經確診為手足口病的兒童,要儘量減少外出,以免傳染他人。家裡免疫力低下的成人也要注意和患兒隔離,以免被傳染。飲食上,多吃些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比如牛奶、米粥、果汁等,少量多次,不要給孩子吃辛辣、甜膩或油炸食品,多吃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