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腹瀉 警惕「炎症性腸病」

2020-12-18 人民日報

配圖/青術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腸病日」,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啟動了「愛·常在」關注炎症性腸病全國高校傳播大賽,提升公眾對於炎症性腸病的認知,助力患者「不缺席人生『美』一刻」。

提起「炎症性腸病」,可能很多人會感到陌生,它曾被認為是「西方人的疾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此類胃腸道慢性、進行性、致殘性、破壞性炎症,以往在我國患病率很低,但近年來患病率呈現增加的趨勢。據估計,我國克羅恩病的患病率約為2.29/10萬人。那麼,炎症性腸病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目前具體的治療手段和預防措施有哪些?本報記者特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何為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

今年18歲的小吳,是一名大一學生,最近3個月反覆出現中下腹痛,每天5次~6次的排便,把他折騰壞了。最初他以為只是吃壞了肚子,吃了「消炎藥」、止瀉藥,也不見好轉。不僅體重下降了十餘斤,而且還吃什麼都吐,到醫院檢查確診為「克羅恩病」。

「由於對炎症性腸病的認識不夠,近半數的患者都會像小吳一樣不能早期被確診,導致耽誤治療、病情惡化。」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王化虹指出,炎症性腸病指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兩種疾病,其中克羅恩病是一種突發性腸道炎症性疾病,而潰瘍性結腸炎是結腸黏膜層和黏膜下層連續性炎症。

值得一提的是,克羅恩病可能影響到消化道的各個部分,累及整個腸壁,常常是跳躍性的病變;而潰瘍性結腸炎的影響常局限於結腸,炎症通常起始於直腸,並逐漸蔓延至整個結腸,只累及腸腔黏膜,引起炎症反應,形成細小的糜爛灶或潰瘍,從而導致出血、膿液和黏液。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吳慧麗研究炎症性腸病多年,她特別強調,潰瘍性結腸炎可見於各個年齡段,主要集中在30歲~50歲人群;克羅恩病的患者群雖然以15歲~35歲的青壯年為主,但兒童和老人也可患病。

「目前炎症性腸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環境、免疫、精神及情感、飲食結構的改變等因素有關,攜帶某些特殊基因的人群可能更容易患炎症性腸病。」吳慧麗說,炎症性腸病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無法根治,必須通過長期治療,才能保證病情不會進一步惡化。

早診早治可延緩疾病進程

「早期診斷、早期積極治療能夠有效阻止消化系統進一步損傷,避免併發症,降低疾病的復發率、住院率、手術率等,從而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吳慧麗表示。

與普通的腸道感染不同,炎症性腸病並不是由病原體感染導致的,但兩者有相同的臨床表現,導致診斷較為困難。相關文獻顯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的漏診率分別高達32.1%和60.9%。由於炎症性腸病常常表現為腹痛、腹瀉等症狀,不少患者甚至醫生都把它解釋為「慢性腸炎」。對於克羅恩病患者而言,如果發病位置處於迴腸末端,還容易與闌尾炎混淆,從而延誤診治。

「一般發生短暫性腹瀉不用太緊張,大多數是急性腸炎。」吳慧麗提醒患者,但當出現反覆腹瀉、血便超過6周、腹痛、體重莫名下降,甚至伴隨口腔潰瘍經久不愈、肛周膿腫等症狀時,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一定要去正規醫院消化內科進行詳細的疾病篩查,找出致瀉「源頭」並積極解決。否則,拖延下去可能會導致腸道梗阻或穿孔的嚴重併發症。

吳慧麗補充道,如果懷疑是炎症性腸病,往往需要進行病史回顧及全身徹底檢查作為診斷依據。結腸鏡檢查在直視下觀察病變,對該病的早期識別、病變特徵的判斷、病變範圍及嚴重程度的估計較為準確,且可取活檢,但只能觀察到迴腸末段。遇腸腔狹窄或腸粘連時觀察範圍會進一步受限,這時可結合X光、CT、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幫助排除其他疾病。確診後,需要定期進行內鏡和影像檢查,以評估病情。

 隨意停藥易引發反覆

「雖然炎症性腸病目前無法治癒,但大多數患者經過多種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基本可以控制,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王化虹說,炎症性腸病的傳統治療藥物包括氨基水楊酸類、糖皮質激素、免疫調節劑等。

具體以克羅恩病為例,柳氮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楊酸等氨基水楊酸類藥物通常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克羅恩病。糖皮質激素通常用於治療急性中度至重度克羅恩病,可在短期內幫助控制症狀,但需排除激素應用的禁忌。硫唑嘌呤、6-巰基嘌呤和甲氨蝶呤等免疫調節劑可抑制免疫系統,保持對疾病的緩解並減少糖皮質激素用量。在克羅恩病的治療中,抗菌藥通常用於治療小腸因狹窄、瘻管或既往手術引起的致病菌過度增生,還可用於治療其細菌性感染症狀,如膿腫等。

除了上述藥物治療,還可使用生物製劑靶向藥物來控制由疾病引起的機體炎症反應。中國《炎症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2)指出,對於有2個或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適合在開始治療時就考慮予以早期積極治療,比如使用生物製劑和(或)免疫製劑。這些高危因素包括:首次治療即需要激素;發病年輕(

「這個病的治療是漫長的、持續終生的,患者是否積極配合醫生根據症狀合理選擇合適的措施,直接決定了治療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質量。而目前患者在治療上常見的誤區是,在發病期積極治療,一旦病情緩解就自行停藥。」王化虹特別強調,症狀控制後仍需要堅持用藥維持治療,切不可隨意停止用藥,減量或者停藥需要由專科醫師指導,以降低因病情反覆發作而出現各種併發症的概率。

王化虹、吳慧麗均表示,預防炎症性腸病,健康飲食是關鍵,不應暴飲暴食,尤其是要少吃冰箱內長時間放置的食物,堅持規律生活,避免熬夜,戒菸戒酒等。若已患上炎症性腸病,膳食要保證熱量、易消化、高蛋白、低纖維、低糖少油,適量水果,營養均衡,忌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心態平和,積極樂觀。

(來源:中國醫藥報)

相關焦點

  • 反覆腹瀉、腹痛要當心炎症性腸病!
    消化系統的問題有多種,有從胃腸道感染引起的短期痛痛到類似於炎症性腸病(IBD)引起的長期病痛等。 「什麼是炎症性腸病?」 舉個臨床病例讓大家了解一下。 最近小王因為腹瀉「撓破了頭」,在家附近的醫院看了多次,用過止瀉藥,也沒見好轉。
  • 長期腹痛、腹瀉,你可能得了炎症性腸病
    當出現腹痛持續時間長,緩解困難,甚至伴有反覆發作的腹瀉時,我們就要警惕一種嚴重的慢性消化道疾病——炎症性腸病了。近年來,炎症性腸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並呈現年輕化發展態勢,熬夜、疲勞、西化飲食等均可誘發炎症性腸病,已逐漸成為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圖片來源於網絡炎症性腸病是什麼?
  • 炎症性腸病年輕化 漏診率高須警惕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8月16日報導:隨著大眾飲食結構、生活環境等因素的變化,炎症性腸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也逐年增加。2012版《炎症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顯示,炎症性腸病是北美和歐洲的常見病,我國雖尚無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學資料,但近十多年來該病就診人數呈逐步增加趨勢則非常明顯,炎症性腸病在我國已成為消化系統的常見病。
  • 連續4~6周腹瀉 小心患炎症性腸病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呂小平教授指出,我國炎症性腸病的患病率在增加,且大部分為青年患者,其典型症狀是反覆腹瀉、血便,久拖不治,炎症性腸病不僅會影響生活質量,還會增加癌變的概率。因此,對待炎症性腸病,早診斷早治療尤為重要。
  • 炎症性腸病年輕化趨勢 漏診率高須要提高警惕
    8月16日報導:隨著大眾飲食結構、生活環境等因素的變化,炎症性腸病的發病率和患病率也逐年增加。2012版《炎症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顯示,炎症性腸病是北美和歐洲的常見病,我國雖尚無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學資料,但近十多年來該病就診人數呈逐步增加趨勢則非常明顯,炎症性腸病在我國已成為消化系統的常見病。
  • 長期腹痛、腹瀉,你可能得了炎症性腸病!
    活動旨在喚起高校學生對於飽受炎症性腸病困擾的青年群體的關注,並鼓勵學生創意設計並開發傳播作品,提升公眾對於炎症性腸病的認知,給予患者群體更多關愛與支持。炎症性腸病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通常由腸道免疫系統異常引起。炎症性腸病(IBD)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克羅恩病(CD)和未定型的結腸炎。
  • 糞便移植或對炎症性腸病有效
    ■廖木興/圖 專家:仍不是臨床使用方法 炎症性腸病
  • 世界炎症性腸病日:炎症性腸病多發年輕人 及時發現儘早治療
    專家表示,炎症性腸病是一種病因不清,難以治癒的慢性腸道疾病,早期診斷、提高生活質量尤為重要。但其早期症狀與闌尾炎等胃腸常見疾病相似,極易誤診。什麼是炎症性腸病炎症性腸病簡稱IBD(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是一種特殊的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克羅恩病以及潰瘍性結腸炎是歸屬於炎症性腸病(IBD)最主要的兩種疾病。
  • ...潰瘍性結腸炎|炎症性腸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基因|兒童|-健康界
    近年來,我國兒童炎症性腸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而且炎症性腸病比較複雜,其診斷和治療均存在相應困難,不易治癒,且易反覆發作。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第八病區主任劉周陽醫生為大家講解「幹細胞移植治療早髮型炎症性腸病」。如果有疑問或者觀看講座視頻可以文末留言或者私信。
  • 肚子痛、反覆腹瀉...當心炎症性腸病!又到每年高發期,注意6點護健康~
    腸道息肉就像身體裡的一枚「定時炸彈」,如果在息肉腺瘤階段就將其「切除」,能有效防止腸癌,因此如果出現以上症狀,一定要提高警惕。顴骨、舌頭髮紅,同時伴有腹痛、腹瀉、發熱、體重下降、腹部包塊等問題,可能預示炎症性腸病,18~30歲和70~80歲為高發年齡段。
  • 【直播】腹脹腹洩,警惕炎症性腸病丨1月6日,專家教你如何診斷
    【直播】腹脹腹洩,警惕炎症性腸病丨1月6日,專家教你如何診斷 2021-01-04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以為就是簡單的拉肚子,其實是炎症性腸病
    患者一個月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腹瀉,大便2~3次/日,偶有腹痛,無明顯粘液膿血。腸鏡檢查提示:末端迴腸至乙狀結腸,散在深大潰瘍,相互融合,呈匐行性並沿腸管縱軸走形,有假息肉樣結節形成,可見黏膜橋。考慮:炎症性腸病(克羅恩病?)。病理結果:(橫結腸、降結腸)黏膜急慢性炎伴少量肉芽腫性病變,結合臨床可符合Crohn病。
  • 讓安倍二度辭職的炎症性腸病,有癌變可能
    原來炎症性腸病是有相當機率癌變的鄒鴻志教授表示,炎症性腸病是一種涵蓋了潰瘍性結腸炎(安倍罹患的疾病)、克羅恩病(這個病也非常難治)的非特異性慢性腸道炎性疾病。罹患了這種疾病後,患者的症狀、體貌是非常明顯的。腹痛、腹瀉、便血而且體型一般消瘦。該疾病好發於青年群體,安倍就是在青年階段開始發病,迄今與疾病對抗了超過40年歷史。
  • 炎症性腸病分類有哪幾種?
    炎症性腸病(IBD)是原因不明的一組非特異性慢性胃腸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認為可能與基因、免疫系統及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有關係。炎症性腸病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和未定型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於大腸和直腸,炎症僅累及腸壁的內層,通常起始於直腸和末端結腸,但可連續瀰漫至整個結腸。
  • 炎症性腸病營養護理(下)—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CD)屬炎症性腸病(IBD),多於青壯年時期發病,我國克羅恩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它是一種慢性、易復發的非特異性腸道炎症,可累計消化道的每一部分,多見於末端迴腸、結腸,直腸亦可累及,受累腸段呈節段性分布。 01 臨床表現
  • 百餘大咖攜手制定炎症性腸病行業診療共識
    經常腹痛、反覆腹瀉、粘液血便,嚴重時一天要上七八次廁所,只能吃流食,偶爾吃錯東西還可能導致腸穿孔、滲漏……這樣磨人的日常,34歲的小蔡(化名)已經承受了6年,「將這個病當作了生活的一部分,可能要和它抗爭一輩子
  • 普通腸炎和炎症性腸病分不清楚?8招教你快速識別,別耽擱治療了
    炎症性腸病包括各種的腸道炎症疾病,可累及身體多個器官如眼睛、口腔和心臟等。但炎症性腸病往往和普通腸炎混淆在一起,難以判斷,從而錯失最佳的治療時間,該如何識別這兩種不同的疾病呢。如何識別炎症性腸病和普通腸炎?
  • 炎症性腸病有幾種疾病?治療原則是什麼?從根源上了解更容易!
    導語:炎症性腸病是指到現在為止還不知道病因的炎症性腸病,多認為這種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變化、臨床表現及抗生素、益生菌治療有一定效果。認為這種病發病很可能與細胞免疫異常有關係,有科學證明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細胞免疫異常、變態反應等等,但至今沒有找出致病的細菌、病毒或者真菌。
  • 門診安排|中大醫院炎症性腸病專病門診開診
    12月3日起,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炎症性腸病專病門診開診,該門診具體時間為每周三下午,地點在中大醫院本部門診七樓,坐診專家是中大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陳洪主任醫師。陳洪,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委員、江蘇省醫學會消化分會炎症性腸病(IBD)學組核心成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IBD專委會常委、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IBD專家委員會委員、吳階平醫學基金會IBD聯盟成員,愛在延長IBD基金會(CCCF)註冊醫生。對胃腸道疑難疾病的診治具有豐富經驗,擅長處理各種慢性腹痛/腹瀉(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等疾病以及消化內鏡診療操作。
  • 陳旻湖:常被誤診為胃腸炎,炎症性腸病是怎樣一種疾病?
    今天推出第51期:《陳旻湖:常被誤診為胃腸炎,炎症性腸病是怎樣一種疾病?》。 【視頻】陳旻湖: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是一種腸道慢性、潰瘍性的炎症,包括兩個疾病,一個是潰瘍性結腸炎,另外一個就是克羅恩病。 兩者在臨床表現、預後、治療(各方面),有一些相同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主要累及到青少年,以十幾歲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的青少年為主要的一個發病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