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與手足口病的區別(圖)

2020-12-25 搜狐網

  市衛生局近日發布的健康播報稱,本市正處於水痘高發期,報告病例為400餘例。夏季也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兩者都是「長痘痘」、可傳染的疾病,且侵襲對象也多為3歲以下嬰幼兒,如何區分兩者,很多家長並不清楚。

  「雖然水痘和手足口病患兒都會出現發燒現象,但它們之間有著很大區別。水痘皰疹是全身性的,個頭稍大且皮薄,有癢感;手足口病的疹子主要分布在手、腳及口腔,軀幹很少,個小且顏色更紅些,癢感不明顯。」北京兒童醫院感染管理科董麗娟主任提醒。

  水痘與手足口病的鑑別  水痘最主要的全身症狀

  一般遍及全身,最密集的部位則是前後胸、腹背部,此外,頭面部、頭皮上、腳底下,手指和手掌上也可出現.

  在發熱的同時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在幾小時後,痘疹就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  

一般為1到2周  手足口病

  在低熱的同時,還有流涕、厭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狀.

  口腔黏膜、手心、足趾背面、臀部皮膚,以及指、趾間的皺褶處.

  口腔黏膜上的皰疹,大約1-3mm大小,是散在分布的,皰破後即變成淺淺的糜爛、潰瘍,灼痛感很明顯;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現的一般是紅色斑丘疹或水皰,從幾個至幾十個不等.  

一般為7-10天  提醒家長

  無論是手足口病還是水痘,都屬於傳染性較強的疾病,所以,不管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上述的哪種症狀,都應馬上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就診時,最好選擇兒童專科醫院。

(責任編輯:樸珺)

相關焦點

  • 手足口病易與這些病混淆
    手足口病易與這些病混淆主講人: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張 群 □兒科主任醫師 鄭意楠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水痘。水痘和手足口病雖然都是「長痘痘」,屬於可傳染疾病,侵襲對象也多為3歲以下嬰幼兒,且都會出現發燒現象,但兩者症狀的表現還是有區別的。水痘皰疹是全身性的,一般遍及全身,最密集的部位為前後胸、腹背部,頭面部、頭皮上、腳底下、手指和手掌上也可出現;發熱的同時或第二天,即可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幾小時後,痘疹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個頭稍大且皮薄,有癢感;一般病情會持續1~2周。
  • 肺炎、水痘、手足口等相關「自費疫苗」到底要不要打?家長別急...
    2,水痘疫苗 水痘為小兒最常見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具有高度的傳染性,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染的,常在幼兒園、學校等集體單位爆發。水痘可引起寶寶發熱及皮膚長水泡、膿泡,還可能造成原發性水痘肺炎、腦炎等併發症,很多幼兒園建議在入園前接種水痘疫苗。
  • 緊急提醒,水痘高峰期,已有學校全班停課,預防措施不可少!
    由於學校人口密度大、學生水痘疫苗覆蓋率低、教室通風不良是水痘在學生中傳播的主要原因。 兒童、青少年等易發病人群應積極預防,及時接種水痘疫苗! 什麼是水痘?
  • 尉氏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腮腺炎、手足口病、水痘和腹瀉4月要...
    近日,縣疾控中心提醒大家注意預防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和腹瀉病。 疾控預警提醒,4月天氣轉暖,氣溫升高,進入流行性腮腺炎的高發期。流行性腮腺炎起病大多較急,無前期症狀,患者主要為兒童和青少年,成年人也可見少數發病。預防此病,應注意日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集體單位,尤其是學校和幼託機構,應加強晨檢,及時發現和隔離病人。
  • 認識水痘,一起「戰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全身性丘疹、水皰、結痂為特徵。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易造成暴發流行,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 2.水痘的傳染性有多強?
  • 關於「手足口」病,我家寶寶親自經歷過。
    一早上就去看了,醫生說:這是手足口,還是輕微的,偶買噶@當時後悔死了是他奶奶,婆婆說其實我早看出來了,以為寶寶體抗力不錯 這個病是有傳染性的,寶寶貼了中藥貼藥還是沒見效果,果斷的換了一家,當時還有一點發燒,也是貼膏藥,用的是肛門退燒法。一兩天沒發燒過了。建議:小孩子傳染病一旦發現有,先隔絕不然不僅花錢又受罪。
  • 流感、水痘、手足口等春季傳染病,孩子得一次還會再得嗎?
    發病症狀起病突然,高熱(體溫高達39~40°C)、畏寒、頭痛、乏力、全身酸痛、鼻塞;嬰幼兒還會伴有嘔吐、腹瀉、高熱驚厥等症狀。發病症狀多數患兒起病突然,發熱,可伴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現斑丘疹,後轉為皰疹,疼痛明顯。護理方法對症處理,密切觀察,勤消毒預防交叉感染。
  • 反覆發燒流口水 手足口的姐妹病——皰疹性咽峽炎來了
    這個手足口的姐妹病,會讓孩子反覆高燒,流口水不吃東西,哭個不停。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兒科韓憲瑜醫生提醒,雖然該病的發病高峰在夏季,但現在已經悄悄潛入,而且來勢洶洶,「由於沒有特效抗病毒藥物,需要家長見招拆招,未患病的孩子做好隔離防護。」
  • 手足口、水痘進入高發期!寶寶身上各種「紅點點」如何鑑別應對?
    出疹特點多數寶寶突然起病,臨床表現主要是發燒,隨後會出現皮疹或皰疹,集中在手、腳和口腔周圍,因而得名。護理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一般為7-10天。水痘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於兒童,冬春季高發,容易在集體機構出現暴發。水痘雖在多數情況下症狀較輕,但得了水痘後會感到瘙癢不適,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引起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
  • 春天孩子小心猩紅熱,與水痘、風疹有區別?3個方法預防
    它與水痘等其它疾病又有什麼不一樣?能不能預防呢?一、什麼是猩紅熱?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猩紅熱。說到猩紅熱,很多家長可能會比較陌生,其實這種病發病初期與普通感冒很像,之後還會出皮疹,又很容易和水痘、風疹混淆。
  • 手足口病和水痘如何區分?水痘疫苗7個禁忌,手足口病傳染需重視
    初次接種水痘疫苗以後,約有98%的寶寶機體內可產生抗體,水痘的預防機率85%左右,對中、重度水痘的發病保護率達99%。少數人接種水痘疫苗且形成免疫後,還有可能會感染水痘,不過是比較輕微的症狀,多數情況不會引起發燒的症狀,也不會產生併發症。
  • 樹袋寶寶:寶寶手上突然長了小水泡,別擔心,不一定是手足口
    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手、足出現斑丘疹、皰疹,初起為斑丘疹,後轉變為皰疹,圓形或橢圓形,約3-7mm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為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
  • 關於做好特異體質學生、學生因病缺勤登記工作的通知
    各班主任: 為了加強學校對特異體質學生的關愛,保障特異體質學生生命安全,維護學校穩定,學校決定在2020年秋季新學期對在校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一次摸底調查,並要求大家在開學後,做好新冠肺炎、流感、肺結核、水痘、手足口等傳染病的防控工作以及學生因病缺勤追蹤工作,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一、特異體質調查(一)特異體質學生類型1、重大疾病學生
  • 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的區別
    這兩種疾病有共同點,也有區別,下面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病 原 體 】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腸病毒71型引起。【 治 療 方 法 】手足口病:大部份病症輕微的患者會在7-10天內自愈;目前並沒有藥物治療手足口病,沒有證據證明抗病毒藥物、中成藥、抗生素對治癒此病有效果,反而可能延長病程,加重病情。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長的用心照顧和陪伴。
  • 河南民權縣被指瞞報10個疑似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根據媒體提供的線索,日前衛生部工作組正式確認兩歲半的胡文豔死於手足口病,河南省沒有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說法被打破。雖然民權縣上報的數據稱沒有更多患兒死於手足口病,但記者根據多位知情人提供的線索經過調查發現,這種說法未必真實,目前記者已經找到了10個疑似手足口病的死亡病例。
  • 今夏手足口病爆發,家長如何正確識別手足口,怎樣甄別重症手足口
    手足口臨床表現:手足口病分為普通型和重型兩種,臨床上最多見的就是普通型。患病後常有平均2-10天潛伏期(即無任何症狀),之後逐漸出現臨床表現。普通型手足口,家長可突然發現孩子的口腔、或手足、臀部等處出現皰疹和小紅疹,大多不發熱,也有伴隨低熱,一般小於38℃。
  • 預防水痘 接種疫苗最有效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近日醫院門診前來就診的水痘患者也相應增多,以託幼兒童為主,這裡給家長們提個醒,發現孩子有出水痘的症狀,應及時就醫。當然,在水痘發生前如何預防,患水痘後如何護理以及了解水痘常識也至關重要。就此記者採訪了蘭州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副主任醫師張永花,詳細介紹關於水痘的各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