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臺灣一寶」蝨目魚不妨改名可雙贏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大公報:「臺灣一寶」蝨目魚不妨改名可雙贏

  中新網3月2日電 香港《大公報》2日刊文說,物美價廉的蝨目魚在臺灣島內被視為一寶,但倘若因名字之故而得不到消費者的青睞,未免可惜。臺灣漁民不妨考慮改名的建議,既有助於開拓銷路,又可加深大陸消費者對島內漁產的認識,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漢字是一種有趣的文字,看到字形就可大概猜到字義:以「山」為偏旁的字多與山相關,如峰、峽;以「蟲」以偏旁的字則讓人聯想到昆蟲一類的小動物,如蝶、蠅。因此,漢字被稱為象形文字,但「以形衍義」在日常生活中也容易鬧出笑話和產生誤解。

  去年來自臺灣的蝨目魚首次大批量登陸銷售。不少消費者一看到「蝨目」這個名字就皺眉頭,不禁聯想到吸血蝨子,因而對蝨目魚也就失去了胃口。

  有句俗話叫「不怕生壞命,就怕起錯名」,消費者認識一種商品或品牌,多從它的名字開始,如果名字不吉利、不順口、不好記,不但不能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還惹人生厭。第一印象不佳,遑論繼續了解商品的特性和功能,更不可能產生購買的欲望了。據說,日本知名汽車集團豐田為了開拓中國市場,在汽車品牌名字上花了不少功夫。例如,豐田在中國南部有一款「佳美」車,銷量很好,但為了顧及中國不同地區的語言發音,也忍痛改名為「凱美瑞」,結果改名後,這款車在中國的銷路更上一層樓。可見,蝨目魚改名,是一種營銷策略。

  到底蝨目魚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奇怪的名字?島內版本不一,眾說紛紜。有人說是當年鄭成功到臺灣時,老百姓獻上此魚作為貢品,鄭成功用濃濃的泉州腔問:「什麼魚?」「什麼」聽起來像「蝨目」,百姓便以此為魚名。

  另一說是連橫在臺灣通史中記載,臺南沿海養殖「麻薩末」魚,其名為原住民語。不管這些說法是否真實,可以肯定的是,臺灣養殖蝨目魚已有相當長一段歷史了。流傳至今,這種魚也有了不少別名,如安平魚、牛奶魚等,相較於本名,這些別名似乎更符合大陸消費者的「口味」:「安平」讓人想到平安;「牛奶」更妙,營養豐富。其實,蝨目魚的營養價值本來就很高,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高蛋白質,低脂肪,低熱量,而且肉質鮮美,煮法多樣。最重要的是,價格相宜。在大陸每條蝨目魚的售價大約10元人民幣。

  物美價廉的蝨目魚在島內被視為一寶,但倘若因名字之故而得不到消費者的青睞,未免可惜。臺灣漁民不妨考慮改名的建議,既有助於開拓銷路,又可加深消費者對島內漁產的認識,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朱穗怡)

【編輯:丁文蕾】

相關焦點

  • 臺灣「第一魚」蝨目魚「登陸」大陸後改名為「狀元魚」
    會議透露,今年開始列入ECFA早收清單的蝨目魚,關稅稅率降為零,這意味著臺灣蝨目魚將在大陸獲得更多商機。而就在不久前,關於蝨目魚是否改名也曾引發了一陣不小的「風波」。為了消除大陸消費者對這一名稱的不良聯想,在這次會議上也正式公布,此次蝨目魚進軍大陸市場,將定名「狀元魚」。蝨目魚的名字從何而來,改名又會對業者產生怎樣的影響?
  • 評論:蝨目魚奪「狀元」 一舉數得
    評論:蝨目魚奪「狀元」 一舉數得 2012年03月14日 10:23 來源:東南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蝨目魚「遊」進大陸 期待養殖分工合作(圖)
    在島內,漁業不僅滿足臺灣人消費需求並提供就業機會,也成為其出口創匯的重要支柱。     在臺灣所有漁業產品中,蝨目魚是最有代表性的食用魚種,有「臺灣第一魚」之稱。尤其在南臺灣地區,蝨目魚更是臺灣民眾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美味。
  • 臺灣蝨目魚之「殤」
    而沒有了與大陸的契作,有些漁民轉養臺灣鯛,但沒想到臺灣鯛價格也崩盤,再回頭養蝨目魚,可惜價格又已經不好了。王文宗哀嘆,單純的商機已慘被政治操作破壞殆盡。  為幫助臺灣漁業發展,促進兩岸經濟交流,早在2011年,大陸方面與臺南市蝨目魚養殖協會籤訂契作合約,除第一年300萬臺斤(1臺斤=600克)外,其餘每年臺灣向大陸輸出約360萬臺斤蝨目魚。而隨著臺灣政黨輪替,兩岸關係逐漸轉冷,臺南蝨目魚與大陸契作已於去年喊停。
  • 在臺灣的美食料理中「蝨目魚」與「烏魚子」是不可缺少菜品.
    蝨目魚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食用魚種之一,素有「臺灣家魚」,「臺灣第一魚」之稱,已有300多年的養殖歷史,在臺灣南部,是很多漁民多年來的主要生計來源之一。在臺灣蝨目魚有好多別名,安平魚、國姓魚、牛奶魚等等,臺灣南部沿海養殖很多,肉質細嫩、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等營養,蝨目魚幾乎全身都可以食用,魚頭可以清蒸、可滷;魚肚可煮湯、乾煎;魚骨可以煮湯;魚內臟煎煮皆可,真的是全身是寶。
  • 海關「零關稅」 臺灣蝨目魚「登陸」受歡迎
    海關「零關稅」 臺灣蝨目魚「登陸」受歡迎2014-05-06 10:06     來源:你好臺灣網     編輯:孟雅詩  你好臺灣網廈門5月6日消息 (記者 郭婕妤 通訊員 張冬鋒)「你們看,生產線上的這些蝨目魚非常新鮮,多虧了海關提供的關稅優惠和通關便利,讓蝨目魚可以第一時間進行加工,極大保證了我們產品的品質
  • 一條蝨目魚「遊」出合作大市場
    集團董事長陳振魁說:「這是一條神奇的魚,它從臺灣登陸東山,再銷往海內外,背後的故事充滿了濃濃的兩岸情、閩臺緣。」  第一家「吃螃蟹」的企業  臺灣島的臺南、高雄很適合蝨目魚生長,產量頗高。因其味美肉細,營養價值高,且整條魚幾乎可以百分之百利用,倍受消費者喜愛,故有「狀元魚」和「臺灣第一魚」之譽。
  • 「臺灣第一魚」蝨目魚登陸蘇州
    來源: 新華網蘇州頻道  素有「臺灣第一魚」之稱的蝨目魚正式「遊進」華東地區。昨天下午,在首站蘇州舉行的「臺灣第一魚———蝨目魚美食發布會」上,蝨目魚在大陸地區被正式命名為「狀元魚」。國臺辦副主任鄭立中專程趕來祝賀。一個美食發布會,為何會引起國臺辦領導的興趣?
  • 請鄭成功推銷蝨目魚
    蝨目魚在幾經波折之後改稱為「狀元魚」,並以「臺灣第一魚」名號促銷蘇州和上海。     商品銷售除了物美價廉、精品名牌或老字號口碑,如果能添加一些名人傳說和文化典故,通常會有額外的商機。     我偶好附庸風雅,因此也在這些事項上花了不少銀兩。
  • 人民日報:剁椒蝨目魚
    近日,在福建平潭的兩岸關係研討會上,擺上晚宴餐桌的剁椒蝨目魚,讓很多人眼睛為之一亮。   對與會者來說,學甲蝨目魚並不陌生。2011年上海水產集團契作(即協議)採購臺南學甲蝨目魚,是當年兩岸交流交往的大事。可惜,蝨目魚在上海遭遇水土不服,出現滯銷。
  • 臺灣「第一魚」蝨目魚成功「登陸」
    臺灣「第一魚」蝨目魚成功「登陸」 2012年03月09日 0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兩岸合作開發蝨目魚 整魚100%利用行銷全球
    蝨目魚故有「狀元魚」和「臺灣第一魚」之譽。2011年臺灣蝨目魚首次進入上海市場,但因名稱有個「蝨」字,不免讓消費者聯想到「蝨子」,所以,蝨目魚在大陸市場銷售的情況並不佳。  2012年3月8日,「臺灣第一魚蝨目魚美食發布會」在江蘇蘇州舉行,蝨目魚在大陸市場正式定名為「狀元魚」。
  • 兩岸企業合作開發臺灣蝨目魚
    原標題:兩岸企業合作開發臺灣蝨目魚  近日,在東山檢驗檢疫局和東山海關工作人員的現場監管下,6個貨櫃、132噸的臺灣蝨目魚順利運抵東海岸公共保稅庫。這是素有「臺灣第一魚」之稱的蝨目魚,首次大批量「登陸」海峽西岸。   蝨目魚俗稱「臺灣第一魚」,屬於ECFA清單內品種。
  • 臺南蝨目魚養殖協會到成都市新津縣參訪交流
    4月21日,臺南蝨目魚養殖協會理事長王文宗一行赴成都市新津縣參觀回訪,考察四川得益綠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並就漁業合作項目等進行交流。此前,成都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會長杜誠斌曾於去年12月21日率團赴臺參訪,與臺南蝨目魚養殖協會籤訂了友好合作協議。成都新津縣臺辦主任覃文明、成都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會長杜誠斌等陪同考察。
  • 海魁水產集團將領銜兩岸企業在臺灣成立蝨目魚加工廠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據海魁水產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海魁水產集團將聯手臺灣學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京泰實業有限公司、大潤發公司在臺南市學甲區宅子港段合資投建蝨目魚加工廠(即臺灣華聯水產有限公司建設項目),建成後可加工蝨目魚系列產品,包括魚肚、魚丸、魚頭、魚鬆、魚鱗膠原蛋白等產品。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74億元人民幣,將於今年7月動工,預計明年8月實現投產。
  • 臺灣蝨目魚登「陸」定名「狀元魚」
    新華網南京3月8日電(記者 秦華江)「臺灣第一魚 蝨目魚美食發布會」8日下午在蘇州舉行。會上,上海水產集團、禎祥食品、學甲食品三家主辦企業推介了臺灣蝨目魚系列產品。同時,為更好地推介蝨目魚,其在大陸市場正式定名為「狀元魚」。
  • 河南採購一批臺灣蝨目魚製品
    本報臺灣訊 作為「中原情·一家親」經貿文化交流活動的一項內容,6月14日上午,河南省供銷社與臺灣學甲食品公司在臺南學甲鎮舉行蝨目魚製品採購籤約儀式。副省長趙建才出席。
  • 臺灣漁民成功培育出黃金色蝨目魚 訂購者踴躍
    臺灣漁民成功培育出黃金色蝨目魚
  • 被譽為「臺灣第一魚」的蝨目魚「遊入」上海市場
    新華網上海9月28日電(記者李榮)記者從28日開幕的上海國際水產精品展獲悉,素有「臺灣第一魚」之稱的蝨目魚將首次大規模「遊入」上海市場。
  • 零關稅臺灣蝨目魚 在東山深加工後來廈門
    廈門晚報訊(文/圖 翁華鴻 張冬鋒 劉歡歡)「你們看,生產線上的這些蝨目魚非常新鮮。如今,蝨目魚可以第一時間進行加工。」「雖然大陸也有一些蝨目魚收購點,卻沒有專業化的深加工流水線。加上這種魚肉橫刺較多,市場一直很難打開。」陳振魁董事長介紹說,2013年他們就開始探索上馬蝨目魚深加工項目,力爭填補這一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