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正式發布三項國際標準 中國邁上腐蝕控制領域全局性引領地位
正式發布三項國際標準中國邁上腐蝕控制領域全局性引領地位
中國在國際腐蝕控制領域又一次具有裡程碑式創舉的重大事件,在全球範圍提出了中國方案,樹立了中國形象,貢獻了中國智慧。12月8日,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1月3日正式向全世界發布由中國主導、引領制定的ISO23123《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ISO23222《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風險評價》及ISO23221《管道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三項國際標準。
三項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國際標準均由中國自主研發提出,旨在保障現有腐蝕防護相關科技成果及標準能夠充分發揮出本身應有的或更好的效果,從根本上主動解決腐蝕問題,全面杜絕腐蝕不斷造成的安全、環境、資源等重大事故的發生。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名譽會長任振鐸認為,中國雖然取得了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標準引領的國際地位,實現了「彎道超車」,但作為國際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承擔國,中國只是剛剛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
目前,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制定了分三步走的「三十年規劃」,分別與「十四五」「2035年遠景目標」「2049年第二個百年目標」等國家戰略目標相呼應。「應該將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標準、主導標準列為強制性標準,並實施相關立法,以推動安全生產和綠色生產。」任振鐸表示。
防腐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腐蝕是人類社會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廣泛存在的問題,一方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極易引發安全、環境汙染等重大事故。可以說,腐蝕在地球上時刻都在發生,凡是使用材料的地方,都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腐蝕。據統計,全世界每年腐蝕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當年GDP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約為7000億到10000億美元,通過有效的防腐蝕技術和措施,每年至少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的腐蝕損失。由於腐蝕存在的普遍性、隱蔽性、依附性和其破環的漸進性、突發性潛伏於主體工程上的各個方面,實施作業控制分散存在主體工程的各個不同階段,並且由不同的人分別進行相應相關的作業、實施、執行,即便是一個點、一個針眼的腐蝕沒有按照標準得到應有控制或任何一個控制因素缺控、失控或控制不當,就有可能形成事故隱患,給主體工程造成較大的安全事故和經濟損失。
隨著腐蝕問題的越來越突出,防腐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防腐蝕已經逐漸擺脫過去作為功能性、附屬性的地位,而發展成為完整、獨立、系統的應用學科,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自成一體的理論基礎,但在實際應用中有越來越多的內容需要統一和規範。國際上,工業發達國家對腐蝕危害認識較早,制定了相應的法規和標準,達到阻止和控制腐蝕的目的。在我國,雖然在工業發展中已經注意到腐蝕危害的嚴重性,但由於防腐蝕在工業生產中處於輔助性、附屬性、服務性地位,其效益滯後、間接、隱性,因此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主要是缺少政策法規支持,標準化基礎工作相對薄弱,防腐蝕效益得不到最大發揮。
防腐蝕標準體系缺乏通用性
防腐蝕作為工業生產中的重要支撐技術,隨著工業生產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腐蝕源呈現多樣化、腐蝕程度深入化、腐蝕效應多元化等問題,這就要求防腐蝕在充分發揮阻止和控制腐蝕功能的基礎上延長防腐蝕壽命,提高防腐蝕效率,達到最佳防腐蝕效果,從而實現節約資源,提高能源效率,保護環境和安全的目標。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如何以標準作為抓手,充分發揮在行業轉型升級上的支撐、引領作用,將是防腐蝕標準化面臨的新問題。
為解決腐蝕給人類社會造成的各種危害,包括裝置設施損壞、人身傷亡、環境汙染、資源浪費等重大安全、環保、資源事故的發生,世界各國各行各業都從不同角度,針對不同腐蝕源進行了專題攻關,開發出了具有相對適應國民經濟發展需求的單項、一物降一物的、以防為主的科研成果以及相應的專業技術標準。
防腐蝕本身是一門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性邊緣學科,並不是單個行業、單一專業的問題,需要多行業、多專業、多學科的共同合作。事實上,由於防腐蝕涉及行業多,過去相關標準主要由與防腐蝕產品直接相關行業或腐蝕問題突出的行業或相關單位,根據自身生產和安全的需要,制定相關標準,防腐蝕往往只是作為性能要求之一在標準中體現,並沒有將防腐蝕作為獨立的標準化對象進行研究,因此沒有建立起統一、完整的防腐蝕標準體系,標準的制定主要是從行業需求的角度出發,缺乏通用性。
需要國家法規、政策、財政、機構各方面的支持
為了有效控制腐蝕,減少腐蝕損失,防範化解腐蝕風險,防控腐蝕汙染,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對國內外發生的類似事故和幾十年間經歷或處理過的3000多例因腐蝕引發的質量安全案件進行了反覆解剖、分析,並結合腐蝕行業100多年來的發展情況,應用經濟學、系統工程學等現代管理學說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理論研究、應用和標準化」創新成果。
「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理論研究、應用和標準化成果的提出,為中國在腐蝕控制領域的國際競爭中創造了『彎道超車』的難得機遇,但要把握住這個機遇,仍然需要深入研究、論證、碰撞,不斷完善,將這一跨學科的重大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產力,實現工程化、產業化。其中,最迫切的是參考國際通行做法,對多種設備強制實施陰極保護進行立法,而這離不開國家在法規、政策、財政、機構等各方面的支持。」任振鐸強調。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開始承擔全國防腐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認為有必要在防腐蝕領域成立一個新的技術委員會,以防腐蝕作為對象來開展標準化工作。2016年,國際標準化組織批准成立國際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並授權中國擔任秘書國。中國腐蝕控制行業由此一舉邁上腐蝕控制領域全局性的協調總攬、研究制定國際標準、建立共同語言的頂層國際引領地位,取得了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制高點。
國際標準化組織批准成立國際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表明全人類對解決腐蝕問題的認識有了一個突破性的重大飛躍,從以單一性、局部性的被動防腐蝕為主邁向了以主動在事前、事中、事後實施的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綜合性的全面控制為主的解決腐蝕問題的新時代;表明將長期分散在各行各業的附屬性、輔助性、服務性的腐蝕業上升到形成以「腐蝕控制」為統一綜合完整板塊的重要專業、行業或產業種類,確保實現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經濟、長期、綠色運行,在國民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
(文章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責任編輯:youna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