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南沙指揮員:建島礁為改善守島官兵生活

2020-12-18 搜狐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對於熟悉南沙島礁情況的人來說,島礁建設主要是為了改善守島官兵基本生活需求。

  「如果沒有南海島礁守衛的親歷,是不知道對島礁建設的渴望程度!」南沙守備部隊某部一名指揮員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三代高腳屋的酸苦辣我都經歷過。比如說第一代高腳屋其實就是礁盤上搭起來的簡易房,待在裡面熱得讓人抓狂,逼得官兵不得不在高腳屋下面懸掛吊床休息,可那又讓後背和全身骨關節遭受水汽的蒸熬,最後人人得關節炎。就算到了第三代高腳屋,因為面積有限,許多時候往往一個島礁只是一幢單體的建築,所以官兵們的巡邏就不得不行走在礁盤的海水中,危險始終伴隨左右。加上這些島礁的面積實在有限,駐守軍人的精神壓力異常大,甚至連駐軍帶去的狗都因為不堪寂寞而發狂。相比之下,目視距離可見的南海多國佔領軍十多年來從來沒有停止過島礁的建設,不僅將侵佔的中國南海島礁建成軍事堡壘,一些島礁還成了收納平民居住的海上花園,進一步增強它們聲索南海島礁的權重。所以,我們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在我們島礁上只有高腳屋的時候,多數侵佔我南海的外國駐軍都已經有了可以起降不同型號軍機的機場,所以,我們南海島礁建設不是快了、步子大了,而是太慢、欠帳太多!」這名指揮員激動地對《環球時報》說。

  對於中國在南海「填海造陸」的行為,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曾表示,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方在這些島礁上進行的建設和設施維護以及開展的各種活動,都是正當的,也是主權國家所擁有的權利。

  【環球時報駐美國、日本、德國特約記者 諶莊流 藍雅歌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邱永崢 鄭一真 陳一】

news.sohu.com false 環球時報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11/5212565.html report 864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對於熟悉南沙島礁情況的人來說,島礁建設主要是為了改善守島官兵基本生活需求。「如果沒有南海島礁守衛的親歷,是不知道對島礁建設的渴望程度!」南沙

相關焦點

  • 南薰礁是南沙環境最惡劣的島礁,到底有多惡劣?駐島官兵辛苦了!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南沙群島中氣候條件最惡劣的島礁南薰礁。從地圖中可以看到,南薰礁位於我國南沙美濟島、渚碧島 永暑島三大基地戰略區域中心位置,南薰礁可對美濟島、渚碧島、永暑島三大基地起到拱衛作用,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南薰礁行政上屬海南省三沙市管轄,是南沙鄭和群礁西南端的幹出礁盤,有南北兩個珊瑚礁體組成。
  • 南沙守備部隊官兵試穿新型熱區島礁作戰服裝
    近日,海軍後勤部採購供應局 組織南沙守備部隊官兵 試穿新型熱區島礁作戰服裝 海軍小哥哥的 「戰鬥力指數」「帥氣指數」 又提高了! 新型熱區島礁戰服裝 針對南沙島礁高溫、高溼、高鹽的 環境特點研製設計 ta到底有什麼強大的功效呢?
  • 中國駐南沙群島各礁部隊戰鬥力不斷提升
    蔣偉烈說,「各礁工作、生活條件和裝備逐年改善,更讓我們欣喜的是,軍事訓練水平和部隊戰鬥力不斷提升。」  3月23日至25日,正在南海進行遠海訓練的中國海軍南海艦隊編隊對南沙群島各礁進行了巡視。編隊指揮員蔣偉烈與編隊其他成員登礁巡視,察看守礁部隊戰備訓練、裝備維護、後勤管理等方面的情況,並慰問守礁官兵。  南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群島中面積最大、島嶼最多的一組群島。
  • 我國在南沙群島有人駐守的8個島礁建設如何?衛星圖一探究竟
    圖文 / 呆丸刺史在我國南沙群島,散布著230多個島嶼、沙洲和暗礁,但露出水面的只有11個島嶼、5個沙洲和20個礁。眾所周知,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但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一直覬覦南海島礁,特別是南沙群島不少島礁被周邊國家非法竊據。
  • 組圖:南沙守島守礁部隊的昨日與今天
    原標題:組圖:南沙守島守礁部隊的昨日與今天守礁初期,換班補給物資都靠官兵肩扛手提運上高腳屋。  原標題:組圖:南沙守島守礁部隊的昨日與今天守礁初期,官兵在塑料盒裡種菜。  原標題:組圖:南沙守島守礁部隊的昨日與今天守礁初期,換班補給小艇經常在礁盤擱淺,守礁官兵齊心協力推艇上礁,把補給物資運上高腳屋。
  • 中國駐南海三代高腳屋曝光:從木屋變海上堡壘
    近日,軍方公開海軍南沙守島礁部隊三代高腳屋對比圖。條件改善明顯。第一代高腳屋,補給困難、生活條件異常簡陋。第二代高腳屋,居住環境得到改善,但補給仍然很困難。圖為南沙第一代高腳屋,守礁初期換班補給物資都靠官兵肩扛手提。
  • 越開越豔的南沙太陽花:南沙守礁27年崢嶸歲月(圖集)
    隨著南沙群島填海工程的穩步推進,南沙永暑島(又稱永暑礁)的面積也隨之迅速增長,並在今年10月後取代太平島,成為我國南沙群島的第一大島。而就在10月17日,永暑島第110批守礁官兵與前來換防的第111批守礁官兵舉行交接儀式,標誌著南沙新一批守礁任務正式開始。
  • 在南海上駐島、守島,最需要的是什麼?
    一座座島礁星羅棋布,猶如一顆顆珍珠,鑲嵌在碧波之上。登海島、逛沙灘、吹海風……行走在這些島嶼,感受著南海島礁悄然發生的嬗變,也品味著南海人特有的情懷。「在南海上駐島、守島,最需要的就是情懷。」三沙海事局局長鄒先芝說。2015年底任現職的她,經常帶領隊伍衝鋒在南海執法維權一線。
  • 南沙群島又雙叒叕刷屏 這裡現在變成啥樣了?
    此外,從應急救援的角度來講,南沙島礁可以作為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立足點,對於在南海建立突發公共安全體系意義重大。總結而言,建設南海島礁利國、利民、利軍,也是對國際社會負責任的表示。  島上的衣食住行如何?  上述建設成果來之不易,從地理上看,南沙島礁地處赤道邊緣,高鹽、高溼、高溫的環境讓這裡一度被視為「海上生命禁區」。
  • 半月補給一次、回營登"百步梯"……長門巖島有這樣一群守島官兵
    指導員趙鑫說,他守島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島上的生活雖然苦了一些,但一代一代的守島官兵,像島上的耐冬花一樣,深深紮根在石縫中,創造性地開展生活生產,他們硬是從本無耕地的孤島上開墾出不到一畝面積的土地。建起了一個小菜棚,又建了一個豬舍,養了兩頭小豬。記者注意到,由於海島上全是巖石,官兵們開墾出來的菜地,全部是從海島的巖石縫裡一點點摳出來的。
  • 家國40年,我(家)的故事 | 四守南沙永暑礁
    生活空間擴大到30多平方米了,但酷熱難耐,白天太陽直射到鐵皮牆上,就和蒸桑拿一樣。第二代高腳屋被我叫成「海上鋼亭子」。那時我收不到家信,看不到報紙、電視,打不通電話。戰士們心情煩躁的時候,就反覆看上礁時帶來的書籍。每到夜晚,官兵們坐在小板凳上,伴著滿天星光,一邊面對著輕熱的海風,一邊跟著書的作者去經風歷雨,探尋人生的真諦。滄海孤礁上,有了書籍陪伴,生活少了一份寂寞。
  • 西沙守島官兵側記:生活有「料」,戰備繁忙
    中新社三沙永興島1月23日電 題:西沙守島官兵側記:生活有「料」,戰備繁忙  作者 蔣濤 高毅  春節前夕,中新社記者登上海南三沙市永興島,遇上一群前來島上探親的軍嫂。  「春節期間能和老公團聚很高興。」軍嫂楊佩佩告訴記者,上次登島探親還是2011年,結婚4年多,這樣的機會很是難得。
  • 我國南沙群島駐守島礁全部開通手機服務
    對南沙守礁官兵來說,今年的中秋節將格外溫馨,他們可以通過手機問候親人,共敘相思。記者今天下午從軍民合建南沙群島移動通信基站竣工驗收儀式上獲悉,我國南沙群島海軍官兵駐守的島礁全部開通手機服務。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海軍政治委員劉曉江,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董事長王建宙、黨委書記奚國華等出席驗收儀式。
  • 揭秘南沙守礁戰士生活:遇船隻騷擾幾天不能睡覺
    資料圖:中國南沙赤瓜礁守島戰士高溫高鹽高溼多颱風,是南沙群島的氣候特徵。素有「太陽海」之稱的南沙,距離赤道只有幾個緯度線,環境條件十分艱苦。中午最熱時,礁堡內的溫度可以高達60攝氏度。渚碧礁守礁戰士盧永蘭說,吹海風成了家常便飯,即使穿著體能服,仍能感覺全身溼熱難耐,不少官兵久而久之形成了關節炎、腰肌勞損和膽結石等疾病。滄海孤礁,以礁為家。
  • 南沙守礁者
    如果說前兩代高腳屋只是為了在茫茫大海中有個「落腳」之處,那第三代礁堡,則更注重適合居住和其他各種生活條件的提高。一頓普通的晚餐,在永暑礁食堂飯桌上,是標準的四葷兩素,外加一個蘋果。對於陸地上的人來說,這樣的夥食再普通不過。可是在南沙島礁,多年以來,每到守礁後期,這樣的待遇只能是一種奢求---由於儲存條件所限,南沙守礁官兵無法吃上帶葉蔬菜,連土豆、洋蔥也很快腐爛。
  • 守島人,集合!!
    ——守島人守島人,他們的生活並不單調誰不嚮往豪華都市,霓虹閃爍守島人說:艱苦不怕苦,勤勞建家園雖然海島環境惡劣官兵們常年又以孤獨與艱苦為伴守島人說:人少情不少,軍民心貼心愛島一家人,守島一連兵島上蔬菜稀缺官兵將自己種的蔬菜與老百姓分享幫助孤寡老人打掃院舍為居民義務巡診
  • 47名高中生體驗守島官兵的生活
    東方網8月2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昨天上午9時,一場特殊的出徵儀式在上海市人民英雄紀念塔廣場舉行,上海青少年國防教育訓練營首批47名營員身著迷彩服,從黃浦江畔啟程,奔赴東海前哨部隊實地踏訪,體驗守島官兵的一線生活。
  • 3.14海戰紀念日,請為這兩位將軍刷屏
    1988年3月14日,中國海軍在南沙赤瓜礁海域,用一場「碾壓式」的勝利痛擊來犯越軍,收復6座島礁。這一戰改變了解放軍在南沙沒有一兵一卒的狀況,並將我國海疆的實際控制範圍向南延伸了近500公裡。531艦官兵奪下敵艦國旗▼簡單地說,3.14一戰穩住了中國在南沙海域的存在。
  • 守島一條心 建島一家人——記新中國第一批西沙人守島建島的事跡
    1959年3月,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工委、辦事處成立,32歲的黃亞俊,奉命赴西沙,擔任西沙人民武裝部負責人,主管一個武裝民兵基幹連,成為西沙第一批守島建島者。他在西沙守島建島十年,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西沙。他對西沙懷有深厚的感情。在西沙守島建島中發生的每件事,都歷歷在目,記憶深刻,難以忘懷。
  • 南沙守島官兵換了四代高腳屋,用行動捍衛著祖國主權
    在祖國美麗富饒的南沙有一支英雄部隊30年前的「314」海戰他們為維護祖國神聖主權而戰在這片高溫高溼高鹽的礁盤上南沙官兵以青春為筆,用熱血作墨書寫了屬於他們的南沙精神——「太陽花」湧現了大批英雄楷模——龔允衝: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先後36次赴南沙,守礁14次,累計守礁達7年半,創下了一次守礁長達758天的記錄,被稱為「南沙守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