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響鞭健身:什麼毛病都好了 市民有意見:常被「噼噼啪啪」聲吵醒

2020-12-23 東方網

  中國江蘇網11月23日訊 晨練的方式多種多樣,太極、廣場舞都是比較普遍的健身運動。不過每天清晨,南京鄭和公園都會出現這樣一群特別的健身老人,他們手中甩著重達四五斤的皮鞭,鐵索,揮舞扭動抽出啪啪的巨響聲,不亞於鞭炮,這種響鞭是近年來南京開始出現的一種健身運動。不過有不少住在附近市民反映,響鞭的聲音經常吵得他們睡不著覺,也有人擔心鞭子威力大範圍廣,會不會傷及路人。

  A最高齡甩鞭老人79歲「甩鞭健身,什麼毛病都好了」

  昨日早晨8點左右,記者來到鄭和公園,廣場上已經有不少人在跳舞耍劍。這時一位60多歲的老師傅來到廣場西側擺開架勢,掏出一條長鞭揮舞起來,「啪」的一聲巨響引得不少人注意,無論從視覺還是聽覺都讓人十分震撼。記者走近發現,這些鞭子2米多長,類似馬鞭,上面約2米長的部分都是鐵鏈,末梢拴了一尺長的布擰的繩子。這響聲就是鞭子急速反向揮動,自身接觸發出的響聲。

  老師傅告訴記者,他今年65了,退休後就開始了響鞭運動,響鞭對身體很有好處,他們耍玩的鞭子最輕的也有1斤半,甩動起來肩、頸、腰部,全身都要動起來,很好的鍛鍊了頸椎,「你們年輕人缺乏鍛鍊,頸椎都不好,甩甩鞭子就放鬆了。」據老師傅說,他原來剛退休時,挺著啤酒肚,血壓也高,現在身體什麼毛病都沒有。一起響鞭的十幾位老人,歲數最大的79了,身體都很硬朗。

  B愛好者從河南帶來了響鞭南京甩鞭運動從鄭和公園發展起來

  一位在場練習甩鞭的市民告訴記者,南京的甩鞭運動就是從鄭和公園發展起來的。「你看那位是李師傅,就是他和另一位師傅教大家的。現在這裡響鞭的隊伍已經20多個人了。」據了解,李師傅的老家是河南的,響鞭運動在那裡比較普遍,有一年從老家回來,李師傅就帶回了一條鞭子,在公園耍玩。看李師傅70多歲了,身體很硬朗,精神頭十足,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退休的老師傅,大家紛紛向李師傅請教,於是隊伍就逐漸壯大了。

  記者看到,擺在地下的10來條鞭子中,有的是馬鞭式的,有的是鐵鏈製成的。李師傅告訴記者,開始可以用輕一些的,等玩得熟悉了,可以看鍛鍊的承受力改用重的。「你看這條,5斤6兩呢!」記者了解到,響鞭用的鞭子對長度是有一些要求的,太長了不夠靈活,太短太輕的又沒有鍛鍊的效果。如果喜歡這項運動的話,一些體育用品店還有網上都能買到。

  C路過的人總是好奇想甩兩下子晨練的市民表示鞭子又吵又危險

  由於響鞭甩起來巨大的聲音很引人注意,每天早上總有不少路過的市民上前圍觀。記者在採訪時,有兩位來寧打工的小夥子就上前虛心請教起來,「這個很有意思啊,怎麼甩呀?」李師傅也很大方的給他們講解起來,「你看,先在頭頂把鞭子甩圓嘍,提到11點鐘方向的時候,一平拉。」小夥子悟性很高,沒10分鐘,老師傅們就誇讚,「有點意思了!」沒舞幾下小夥子就開始脫外套了,「胳膊都舒展開了真舒服!」不遠處,3位穿著西裝的男士也停下匆匆的腳步,饒有興趣的看著。

  不過現場也有不少居民對甩鞭相當忌憚,經過時互相拽著加速離開,不遠處一對坐在石凳上圍觀的老夫妻也一直面露懼色。「畢竟鞭子那麼粗重,萬一滑手了很危險。」「鞭子甩起來範圍五六米那麼大,誰能保證不會碰到人呢?」幾位在附近晨練的市民也向記者表示,鞭子又吵又危險,他們平時都離得遠遠的。

  公園禁鞭

  市民意見大:老人一驚一乍都神經衰弱了 公園豎起「禁止甩鞭子」告示牌

  記者了解到,這項響鞭運動也帶來不少看不見的影響。近日有不少網友在網上發帖表示,家住在鄭和公園附近,想睡懶覺時經常會被「噼噼啪啪」的鞭子聲吵醒。「老人精神本身就不如年輕人,響鞭聲太大,老人們聽得一驚一乍的都神經衰弱了。」加上鄭和公園廣場就在馬路邊上,附近還有一所小學,上班上學的人來人往,看上去確實讓人膽戰心驚。還有很多家長擔心鞭子會傷到孩子,也在網上呼籲能夠請這項運動遠離鄭和公園。而公園也因此豎起了一塊「禁止甩鞭子」的告示牌,不過影響甚微。公園的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他們也曾經試圖驅趕這些玩響鞭的人,但是因為沒有什麼執法權,對於不配合的人也沒有辦法,只能提醒他們注意安全。

  甩鞭人無奈沒場地 除了公園,沒別的合適的場地了

  記者注意到,鄭和公園廣場面積並不大,響鞭隊伍雖然人多,但也只是兩三個一批,大家換著練,倒也和諧。不僅如此,練響鞭的師傅們互相也會幫忙看著,一旦附近有人太過靠近,他們就會提醒,等行人過去,或者再挪動一點,保證足夠的安全距離。而周圍一起晨練的人也與他們相處較為和諧,市民施先生就表示能夠體諒,城市用地那麼緊張,公共場所,大家各有鍛鍊方式,可以理解。但是若是地方允許,能有專門的地方,當然更好。

  提起禁止響鞭的告示牌,老師傅們也很鬱悶。他們說,公園方幾次來幹涉,理由是佔用地方而且擾民,不讓在這兒響鞭。「公園地方有限,周圍有不少違建佔用了很多鍛鍊的地方,他們卻不管,我們合理晨練卻遭到禁止。」記者了解到,他們響鞭的時間是每天上午8點到10點,10點左右就都陸陸續續離開了。經記者打聽,南京除了鄭和公園,玄武湖、月牙湖公園也都有響鞭者,作為晨練,老人們也只能選擇在公園,別的沒什麼合適的場地了。他們也向記者表示,會儘量注意安全,或者推遲時間,將影響減至最小。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公園內甩鞭惹爭議,問題該怎麼改善
    藍靛廠路南側,人大附小往西,有一座口袋公園,周邊居民喜歡,卻叫不上名字,在某些電子地圖上,標註名為藍靛廠公園,近兩年來,從荒地到公園的變化周邊居民直說可喜。至近期,周邊居民反映,公園多個供人休息、健身的小廣場被「鞭類運動」愛好者佔據,甩響鞭、抽陀螺,這些運動方式引起大家的不滿。
  • 藍靛廠公園內甩鞭惹爭議,產生噪音有危險,這類問題該怎麼改善?
    藍靛廠路南側,人大附小往西,有一座口袋公園,周邊居民喜歡,卻叫不上名字,在某些電子地圖上,標註名為藍靛廠公園,近兩年來,從荒地到公園的變化周邊居民直說可喜。至近期,周邊居民反映,公園多個供人休息、健身的小廣場被「鞭類運動」愛好者佔據,甩響鞭、抽陀螺,這些運動方式引起大家的不滿。
  • 王立華鞭聲響亮
    霍永祥範雲閣  「啪啪啪啪……」每天上午,在肇東市人民公園廣場,總會傳出類似鞭炮響的清脆聲音。走近仔細瞧,原來是20多名老年人正在舞動「麒麟鞭」,在空中甩出優美的弧線,清脆的鞭聲穿透樹林,吸引眾多群眾前來觀看,拿起手機紛紛拍照。
  • 深度|健身用上「十八般兵刃」,有個性還是缺公共意識?
    藍靛廠路南側,人大附小往西,有一座口袋公園,周邊居民喜歡,卻叫不上名字,在某些電子地圖上,標註名為藍靛廠公園,近兩年來,從荒地到公園的變化周邊居民直說可喜。至近期,周邊居民反映,公園多個供人休息、健身的小廣場被「鞭類運動」愛好者佔據,甩響鞭、抽陀螺,這些運動方式引起大家的不滿。橫向對比,近期類似情況本市還有不少,受影響的居民向市民服務熱線12345頻頻反映。
  • 市民訴說:西安城市運動公園管理不規範
    北郊市民反映:西安城市運動公園東側廣場長期甩鞭子,影響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甩鞭子的噪音遠遠超出規定的標準,應在市區內禁止,城市運動公園管理處未按西安市噪音管理規定執行,允許規定時間內甩鞭子,造成不但在規定時間外長期存在甩鞭子現象,也給城市管理部門提供無法有效監管的理由,請相關部門核查
  • 老人清晨甩鞭健身 噪音達79分貝擾民被投訴
    法制晚報訊 近日,家住九棵樹附近的市民趙先生反映,居住區附近早晨甩鞭噪音擾民的現象頻繁。記者發現,這種現象在通州區不少公共場所均存在。測量發現,甩鞭過程中能發出近80分貝的噪音。  昨天早晨6點30分,記者來到九棵樹地鐵站附近探訪,青年公館門前的小廣場上有一位老人正在甩鞭,距離這個小廣場最近的居民樓僅有幾十米。  「這種鞭子聲音非常響亮,抽一下,幾百米外都能聽得清清楚楚。」趙先生說,「每天不到6點半就開始,像放炮一樣。大早晨的就被吵醒了。」「現在我愛人嚴重失眠,孩子早晨被吵醒就哭鬧。」家住附近的陳女士也很無奈。
  • 八月十五甩響鞕甩響鞭
    漚個五六天撈出來曬乾,剝下麻皮,熬母親用小搓子擰成粗細不一的繩子,做響鞭的主要原料就有了。有了繩子後 ,再將麻繩擰成圪挺的。編圪停的需要4根粗細一樣的繩,分別對摺,八個繩頭循環伸進別的繩子對摺的縫隙當中,向兩側編織,直至編織很長。然後,由粗到細將圪挺的擰成兩丈來長如長蛇般的繩索。把粗的一頭固定在一根約一尺長、二指粗的牛荊棍上,鞭子基本上就做成了。
  • 抽陀螺甩響鞭噪聲超標也在整治之列
    原標題:抽陀螺甩響鞭噪聲超標也在整治之列本報訊(記者 郭欣)即日起至7月底,西安市將開展噪聲汙染專項整治。如果你被大功率音響發出的聲音所困擾,或者被甩響鞭、抽陀螺的聲音嚇到,現在起可以向相關部門投訴了。
  • 鎮江體育公園設計方案徵求市民意見
    原標題:體育公園設計方案徵求市民意見 市區老體育場將改建成市民體育公園,成為鬧市區的一處休閒健身的好去處。記者12日從市規劃局得知,為滿足我市體育事業發展需要,豐富市民體育健身生活,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市體育運動學校搬遷至市體育會展中心,原址改造成健康路全民健身中心(市民體育公園)。
  • 擊掌甩鞭燙背 老人鍛鍊盡顯「十八般武藝」(組圖)
    每天上午8時許,在南寧市人民公園內的一個小山坡上,都會響起這「十六字訣」的誦讀聲,聞之如百人合唱,聲音洪亮且連綿不絕,時間一般會持續一個小時左右。原來,這是上百位老人在山坡林子裡習練擊掌操,其擊掌聲和誦讀聲威「震」四方,煞為壯觀。
  • 上海建市民身邊的場地,大寧公園的市民健身長廊成「打卡點」
    2020年,市體育局、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印發《上海市公園綠地市民健身體育設施管理辦法》,進一步深化城市「體綠結合」,充分拓展公園綠地公共服務功能,大力推進市民身邊的體育設施建設工作。10月初,由靜安區體育局與大寧集團合作建設大寧公園市民健身長廊正式投入使用,受到市民廣泛歡迎和好評,已成為市民健身休閒的熱門「打卡地」。
  • 承德市:森林公園成市民休閒健身好去處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一日之際在於晨,早上6 點,市民李陽就換上運動服出發了。「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就更加注重鍛鍊身體了,畢竟健康最重要嘛。」「市區這些森林公園建成後,大家再也不用擠到山莊裡晨練了,離我家最近的佟山公園,步行幾分鐘就到了,特方便!」李陽說,自從佟山公園建成後,這裡就成了她晨練的好去處。每天清晨,佟山公園熱鬧非凡,打太極的、跳舞的、舞劍的,公園裡扎堆兒晨練的市民一撥接一撥。
  •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綠道巨龍搭起市民休閒健身路
    群山環抱的嶄新健身步道、獨具特色的木棧長廊、鋪裝平整的青砂石路面……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新修的鐘家山登山健身步道讓朋友們刮目相看,「山美了水美了,空氣還好!今後這個地方我們真的要常來玩。」  這裡就是成都天府綠道打造的「城市綠心」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中的一段。
  • 市民模仿「五禽戲」爬行健身引熱議 醫生:確實有效果(圖)
    市民在爬行鍛鍊現在的晨練方式可謂五花八門,有打太極的,有舞劍甩鞭的,有扭秧歌、跳廣場舞的。可昨天早晨,大河報記者在鄭州市商城遺址公園看到了這樣鍛鍊的一群人——他們彎腰弓背,在地上爬來爬去,引來不少人圍觀。
  • 古人燒竹子聽聲取樂,如何讓爆竹的聲音更加響脆,古人有三個秘密
    放鞭炮和吃餃子、貼春聯一樣,都是華夏民族過年離不開的方式。可是您知道嗎?古人過年燃爆竹,並不是放鞭炮,而是燒真的竹子,小編講完了這句話,估計至少有70%的讀者,都會嗤之以鼻,古人的爆竹就是燒竹子,這個誰都知道,小編你就不能說點新鮮的東西嗎?小編是萬能的,新鮮的東西有很多,今天就給您小小的揭秘一下,古人如何將爆竹的聲音「燒」得更響脆,而且這三個秘密,絕對不是沒有經歷過的人所能知道的。
  • 北嶺山森林公園煥然一新 健身休憩廣場滿足市民需求
    公園環境煥然一新。新增健身器材。  大眾網青島·海報新聞12月14日訊(記者 蔣甜)隨著市北區自2016年以來,市北區高度重視北嶺山森林公園。今天,青島市人大2018年「環保世紀行」宣傳報導組來到北嶺山森林公園,北嶺山森林公園煥然一新,增加植被覆蓋,修繕基礎設施,增加健身休憩廣場,滿足了市民的需求。   今天上午,青島市人大2018年「環保世紀行」宣傳報導組來到北嶺山森林公園。嶺山森林公園建園後,綠化苗木一直以原有本土樹種為主,例如刺槐、黑松等苗木。由於山體土層較為稀薄,導致綠化覆蓋率較低,分布不均,且綠化效果較差。
  • 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綠道巨龍搭起市民休閒健身路
    群山環抱的嶄新健身步道、獨具特色的木棧長廊、鋪裝平整的青砂石路面……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新修的鐘家山登山健身步道讓朋友們刮目相看,「山美了水美了,空氣還好!今後這個地方我們真的要常來玩。」  這裡就是成都天府綠道打造的「城市綠心」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中的一段。
  • 魯迅公園徵詢市民意見
    今年7月初,魯迅公園將啟動修舊如舊的改造工程,是否修復沙濾水飲水設備,重新向遊客供應直飲水?能否尋找到當年的沙濾水龍頭?所有這一切,園方今起將通過本報徵求遊客意見。公園南大門粗重的水泥門柱、鑄鐵大門、大坡頂建築、英式大石橋及公園裡的沙濾水飲水器均為公共租界的工部局所建造,如今基本都保留完好,成為了公園的歷史景觀,是中國城市公園發展的見證。  其中,沙濾水飲水器建於1929年,正好與本報同齡。
  • 去公園健身應注意什麼?專家:運動量要循序漸進
    隨著疫情的逐步好轉,成都的桂溪生態公園、錦城湖公園、江家藝苑、青龍湖等綠道公園已經有序開放。各公園也採取了限流、測體溫、定時消殺等措施,為了給市民提供健康的場所。一年之計在於春,健身亦是如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市民想到公園出遊踏青、健康運動,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 古城西安特色鍛鍊方式引關注:鞭子一響出健康
    這個甩鞭的姿勢好美!圍觀的健身者、行人都發出稱讚聲。在邊上還有幾位拿著小一號的鞭子,在抽打著地上的陀螺,陀螺大小不一,同樣吸引著不少人圍觀。  「一般是早晨6點和晚上18點開始練習,早晨鍛鍊的人比較多,為了安全,也為了不影響別人鍛鍊,我們大多都在晚上來這裡甩鞭子」。甩鞭子者稱,他們是通過這種方式來鍛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