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軍轉民之路:MAZ-543從「飛毛腿」飛彈發射車到重型吊車

2020-12-15 hawk26講武堂

MAZ-543是蘇聯研製的一款輪式運載平臺,它最著名的角色就是「飛毛腿」飛彈的運輸起豎發射車。

另外,S-300防空飛彈系統、「龍捲風」火箭炮等眾多武器系統,都採用了MAZ-543系列底盤。至今,白俄羅斯的明斯克汽車製造廠還在持續改進、生產該系列底盤,以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

MAZ-543誕生於1962年,在多年的不斷改進過程中,承載力從19噸增加到22噸。為了搭載各種重型武器裝備,駕駛艙分為左右兩個部分,左側為真正的駕駛艙,右側是載員艙,為了容納更多人員,這兩個小型艙室都是雙排布局。中央空間正好用於容納飛彈等裝備。有的MAZ-543因為特殊需要,取消了右側的載員艙。

為了充分利用MAZ-543底盤巨大的承載力,明斯克汽車製造廠研製了「克拉揚(Krayan)」吊車。克拉揚其實是吊車製造企業的名稱,這讓人想起了MAZ-543底盤的宿命,總是有人用搭載的武器裝備來稱呼它,卻很少提起它真實的名稱。這種吊車一經面世就引起了各方的關注,這主要因為它是採用了軍用底盤的民用起重機,很多民眾表示他們覺得這種搭配非常有趣。

克拉揚吊車有幾種改進型,起吊重量25噸的KS-5571和KS-5573。除裝備蘇軍之外,這種重型吊車還配備了西伯利亞和蘇聯當時的油田。蘇聯解體前夕,研製出了兩種重要的改進型:KS-5574,吊臂可伸長到32米;KS-6571,起吊重量達到了40噸。其後,又發展出多個改進型。

這是KS-6573,是KS-6573的改進型。這種吊車儘管起吊重量達到了40噸,但行駛速度非常慢,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採用了T-40拖拉機的發動機導致的動力不足。

由於MAZ-543重型底盤駕駛難度非常大,這對於軍用重型車輛來說並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可以培訓專門的駕駛員。對於民用車輛來說,這樣的訓練成本是沒有任何經濟效益的。儘管MAZ-543具有非常出色的越野性能,但作為一臺起重機,越野性能實在顯得有些多餘。

MAZ-543的底盤承載力還有冗餘,也就是說,克拉揚吊車如果進一步改進,起吊重量可以達到50噸甚至更高。不過糟糕的操作體驗,讓人們放棄了對它的改進計劃。毫無疑問,MAZ-543是蘇聯最具標誌性的重型車輛之一,而對於克拉揚吊車來說,這絕對不是該型號最出色的改進型,顯然只是一種臨時的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海灣戰爭記憶:大戰「飛毛腿」的美國「愛國者」防空飛彈
    這種當時非常先進的防空飛彈,因為能夠攔截伊拉克發射的「飛毛腿」飛彈,而名聲大噪。當時所有人都知道「愛國者」大戰「飛毛腿」。儘管事後的數據證明,「愛國者」飛彈的攔截成功率其實並不高,但得益於戰時的宣傳和媒體的鼓吹,這種飛彈一度被神話。
  • 飛彈發射時反作用力大嗎?發射車是多次使用,還是一次性的?
    發射筒後蓋並非封閉,而是採用吹破式設計,高速氣流沿預製破碎線將後蓋吹破,將高溫燃氣流排導到筒外。前蓋會提前打開,為飛彈讓路,或採用穿破是直接頂破。飛彈發射筒由鋁合金、玻璃纖維、碳纖維等材料製成,從材料上也能看出它不像炮管那樣承壓。筒內壓力不大,只存在高溫尾焰衝刷、燒蝕問題。
  • 美國拉攏失敗後,蘇聯「飛彈之父」摔進燃料池,10秒變成一灘血水
    在戈爾涅夫的主導下,他們剖析了德國的V-2飛彈,並且以此研發出了大名鼎鼎的飛毛腿飛彈。飛毛腿飛彈至今還在某些國家服役飛毛腿飛彈北約代號SS-1,從名字上來看就可以知道,飛毛腿飛彈是蘇聯第一款大規模被研發應用的彈道飛彈,而這款飛彈也正是出自戈爾涅夫之手。
  • 韓媒:朝鮮今再試射反艦飛彈 欲提升對美韓艦艇打擊能力
    參考消息網6月8日報導韓媒稱,據韓國聯合參謀本部(聯參)8日消息,朝鮮當日早晨在江原道元山一帶朝半島東部海域發射多枚疑似短程地對艦彈道飛彈的飛行物,聯參知情後立刻向總統文在寅進行了匯報。據韓聯社6月8日報導,韓聯參表示,朝鮮發射的飛彈飛行約200公裡,韓美正在進行進一步分析。
  • 可怕的航母殺手,光榮級重型飛彈巡洋艦,滿載排水12000噸
    光榮級重型飛彈巡洋艦可以說是蘇聯海軍工程事業的巔峰作品之一,其研發定型與上個世紀70年代,擁有龐大的噸位和兇猛的火力,能夠為蘇聯海軍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持,有效的摧毀對手的水面艦艇,甚至威脅到美軍的航母。
  • 戰鬥機如何發射飛彈?發射過程繁瑣 和電影大不相同
    筆者則將其中的一部分總結如下:空空飛彈的發射: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空空飛彈發射的過程不外乎兩個:鎖定目標,然後飛行員按下發射按鈕即發射。但事實上,空空飛彈尤其是中距攔射彈,發射過程尤其是發射前的準備過程往往相當繁瑣。
  • 二級軍士長尹國榮:精準吊裝「巨無霸」飛彈
    銀白色彈體保溫車打開,幾十米長的飛彈「巨無霸」緩緩推出,在微弱的燈光下發出墨綠色的光澤。巨型吊車、公路運輸車迅速停靠到位,一場吊裝大戲即將上演。然而,天公不作美。突然而至的一場大雨,給微光條件下的轉載平添幾分難度。雨幕中,只聽一聲哨響,發動機發出巨大的轟鳴。
  • 美國「誠實約翰」核火箭,飛彈不行火箭來湊,還有個不要命的小弟
    雖然美國在洲際飛彈上發展不錯,但在50年代短程彈道飛彈發展卻不那麼給力,沒有拿出如「飛毛腿」飛彈這樣的武器系統, 因此發展「誠實約翰」多少有點救急的意思,先解決有無問題。發射時需要車首大致對準目標方向,再進行微調瞄準。火箭射程在5.5~24.8千米之間,這樣的射程已經是在用核武器拼刺刀了。裝備歷史「誠實約翰」被率先部署到歐洲地區,用來應對可能出現的裝甲大戰,之後是美國陸軍。法軍因為本國的戰術飛彈項目啟動太遲,為了建立完整的核威懾能力,也購買了一些。
  • 臺灣嘉義大馬路上驚現飛彈發射車!臺媒:這是在進行「聯合防空作戰...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東堯】「馬路上見飛彈呈預備姿勢……」綜合臺灣親綠媒體「三立新聞網」、《聯合報》29日報導,有島內民眾29日在嘉義市民生南路附近發現了馬路上停著兩輛飛彈(發射)車,發射裝置還呈60度角,疑似在做發射準備。有民眾將有關畫面拍下並上傳網絡後引發討論,島內網民都在猜測到底這是哪種飛彈。
  • 直-9發射鷹擊-9反艦飛彈聊勝於無?打飛彈艇這可是必備的
    直-9發射鷹擊-9反艦飛彈,有人說這玩意兒聊勝於無?話可不能這樣講,這可絕不是聊勝於無,打飛彈艇那是必備的,不然被人悄悄摸過來偷襲,防不勝防啊。要知道我們的傳統就是勤儉持家。原因就是054甚至056都能上直九呀,其實,這畫面改個說法就好理解了: "直-9發射鷹擊-9反艇飛彈!"說段往事——伊拉克戰爭期間,15艘伊拉克快速巡邏艇企圖偷襲,從英國軍艦上起飛的"大山貓"直升機,用"海上大鷗"飛彈向伊拉克快艇編隊發起攻擊。
  • 《絕密543》中的肖佔武原型---國寶級戰神嶽振華
    (劇照肖佔武)東方衛視熱播的大劇《絕密543》完美收官,這部在真實的歷史基礎上創作出來的電視劇,再現了我國首支代號「543」地空飛彈部隊的英雄傳奇。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地空飛彈擊落敵機的人,認識飛彈不到一年,就開創了世界防空史上的先河。他又是全世界擊落U2高空偵察機最多的人,被稱為「U-2終結者」,震驚西方世界,引發全球關注。他率隊發明的近快戰法打破了蘇聯傳統飛彈發射模式和方法,逼近人體極限,破解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對抗武器,獲得了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成果一等獎。
  • 《絕密543》將迎收官高潮 學霸陳維涵成解謎關鍵
    「楊碩」成空軍制勝秘密武器 陳維涵戲內戲外皆學霸作為高炮技術處金主任口中的「金疙瘩」,演員陳維涵活靈活現地再現了一位蘇聯留學歸來的地空飛彈專家該有的專業狀態。理論儲備充足,勤於鑽研,機智大膽等人物特點都被陳維涵過硬的演技立體地呈現出來。劇中「楊工」通過縝密的監聽工作,率先發現了只要我軍制導雷達一打開,即能被敵軍預警系統捕捉到的重大技術漏洞。
  • 飛彈車真的是發射完飛彈就一次性報廢嗎?價格太昂貴,絕對捨不得
    大家都知道,洲際飛彈在運載和發射的過程中,都得有一輛運載車來輔助運行!那麼一般運載飛彈的運載車在發射完洲際飛彈以後真的就報廢了嗎?如果說飛彈車發射一次就報廢了,那麼就不能叫飛彈車了,應該叫一次性飛彈車,就像一次性筷子一樣。
  • 重型吊車都上場了 國內外那些你意想不到的婚車盤點
    該車隊由6輛重型吊車組成,陣容既奇葩又豪華。新郎說他想辦一個不一樣的婚禮去迎娶新娘。因為新郎平時工作在吊車上,所以他想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來迎娶最愛的人。所以他抽調了4輛吊車,又特意從廠家借了2輛全新吊車,作為婚車之用。4輛50噸吊車,加上2輛25噸吊車,組成6輛吊車的車隊,寓意「六六大順」。他表示,儘管寶馬,奔馳價值不菲,相比之下,他們的吊車一點都不掉價,以50噸吊車為例,一輛價值都在160萬以上。
  • 中國三代重型軍用卡車揭曉,衝破外國技術封鎖的枷鎖
    雖然軍用重卡不能直接殺敵,但它的作用極其重要:它與一般車輛相比,可以在實戰環境中牽引重型火炮等主要壓制武器,也是實戰中大型飛彈、通信器材、雷達等核心作戰設備的運載平臺。沒有了軍用重卡,諸多關鍵性的作戰設備將無法機動到作戰地點。
  • 東風41飛彈發射全過程要耗資多少?具體如何計算?
    自中國的東風-41公開亮相後,不少人都十分好奇它的數據,尤其是發射成本,若是要發射一枚東風-41洲際飛彈,發射全過程將會耗費多少資金呢?白楊M,在2003年進行第一批次的生產的時候,六枚的報價是50億盧布,按照當時的匯率換算成美元是一枚2500萬,當然,這個價格僅僅包括了飛彈彈體和火箭發動機本身,算上其他部分的話,要製造一枚白楊M需要的資金是1.5億美元,除了飛彈本體之外,發射的各種設備和配套裝置也要花錢,大概又是2億美元左右的支出,換句話說,如今需要3.5億美金才能發射一枚白楊M,換算成人民幣也就是25億。
  • 復活的「奧卡」飛彈,美國防不勝防,國防部嚇傻眼
    戰場上,「伊斯坎德爾」飛彈不需要偵察衛星或航空兵的支援。它可以從目標實地照片和戰地偵察兵那裡接收目標指令,隨後啟動發射裝置,發射第一枚飛彈,相隔不到一分鐘再發射第二枚。發射後「伊斯坎德爾」發射裝置會在幾分鐘內偽裝起來並迅速撤離,即使敵方測出飛彈發射地點,也很難摧毀。俄設計師表示,「伊斯坎德爾」系統根據不同的作戰需求改造升級潛力巨大,能在今後50年內保持領先優勢。
  • 左新民:來自「絕密543」的老兵
    「那天是1965年1月10日21時左右,我所在的技術保障三連接到任務提前進行飛彈組裝。把組裝好的飛彈轉給二連,用於發射。後來傳來消息,說打中了。」左新民大手一揮,「你是不知道當時多激動啊,大家又喊又跳地慶祝。這架偵察機的飛行員也被從草垛裡活捉。」士兵們的狂歡,和當時的軍事背景有關。1958年之前,我國還沒有地空飛彈部隊來護衛領空安全。
  • 飛彈發射車現身街頭,蔡英文在嚇唬誰?
    導讀:臺灣媒體報導,在10月29日當天,有人在路上看到飛彈車疑似做發射準備。這個消息嚇壞了一眾人,以為兩岸要開戰,後來才明白是臺灣軍部第四季戰備周的例行訓練,對於此事不少網友表示不可理解。一個安全的地方會每天都有軍人在路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