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女三歲八個月了,平時喜歡求抱,有時玩著玩著就會跑到我跟前要我抱抱她,抱一下就很知足,然後又屁顛屁顛地回去玩。
我媽覺得孩子那麼大了,沒有必要抱了,覺得我太溺愛孩子了,還說這樣下去會慣壞孩子。我不以為然,覺得一個三歲多的孩子想要抱抱是正常的。
平時閨女在家想做什麼事我都會儘量去滿足她,比如想玩水,我拿個盆子裝水給她玩,自己站在一旁看著她玩得到處都是,臉上樂開花,歡笑聲不斷,弄溼了衣服換了就是,弄溼了地板閨女也會一起收拾。家裡的老人也說,我太慣孩子了,孩子玩水就應該制止,而不應該這樣去滿足孩子……
其實,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並不會慣壞孩子,毫無底線滿足孩子毫無原則哄騙孩子才會。
親子教育實踐家汪培珽曾在《孩子知道你愛他嗎》一書中說過:真正的愛,不會寵壞孩子!因為真正的愛,只會讓孩子更好,讓孩子的人生充滿更多幸福的光彩。
而什麼才是真正的愛?這是每一位父母都要好好學習的育兒知識點,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有原則的愛。所謂有原則的愛就是該滿足的及時滿足,該說不的堅決拒絕。孩子的正常需求,其實是可以儘量去滿足的。只要不觸及原則問題,不影響到他人不傷害自己的,我覺得滿足孩子的需求是有必要的。
是人都會有需求,孩子不管是想玩還是想做什麼,需求本身都沒有錯。孩子想抱一會,那是一種心理需求,她覺得抱抱這個行為可以給她帶來安全感,可以給她帶來愉悅,這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又不是時刻都要抱著,就抱一下下一點也不過分。
如果孩子會走路了,去哪裡都不肯自己走,出門就要全程抱著,這個需求顯然有些過分,當然不能滿足。這就是原則問題,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沒有問題,但要無條件無底線去滿足孩子的欲望那就是溺愛。
我見過有的老人帶孩子,孩子一哭,只要能夠哄好孩子的,幾乎沒有任何原則可講,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只要不哭了一切都好說,這就是赤裸裸的溺愛。
真正的愛是建立在一定規則之下的,並非泛濫一般的存在,否則就不是愛了,而變成了害。
2.愛不要物質化。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愛,常常只體現在物質層面的,以為把最好的物質留給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吃的穿的用的,從來不吝嗇。
我有個親戚也這樣,常常自己都不捨得花錢的地方,只要孩子想要會竭盡全力滿足,平時動不動帶孩子去高級飯店吃飯,給孩子買奢侈的東西,還花大錢去給孩子拉關係進好的學校,以為付出了這麼多就是愛孩子的表現。
讓人失望的是,父母付出了這麼多孩子並不領情,親子關係一直都很糟糕,孩子不但不感激父母的付出,還多次表示不願和父母住在一起,寧願去孤兒院也不想待在父母身邊。
原來,這個親戚對孩子的愛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上,還常常用自以為是的好來對待孩子,從來不去關心孩子本身需要什麼。
平時孩子一不聽話就挨打挨罵,十二年來孩子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一和父母鬧彆扭就想斷絕親子關係。
有一次,孩子和我哭訴說父母太物質化了,從來不關心過自己,只知道給予物質上的東西,凡事喜歡用物質來衡量。
對孩子的愛,如果太物質化,孩子很難感受得到父母真正的愛。在這個物質充足的時代裡,沒有孩子是缺乏物質的,給得太多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現實生活中,偏偏就有很多父母喜歡把對孩子的愛物質化。孩子考試獲得高分了,要什麼買什麼,孩子表現好了,多貴重的禮物都會捨得給。
當物質獎勵已成為了習慣,孩子做事的動力都建立在了對物質的渴求上,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仿佛都是為了獲得某種物質而去努力。
殊不知,人對物質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從小就被物質所激勵的孩子,長大後做事往往都會以物質利益為主,為了達到某種物質利益的目的,會不擇手段地去謀求,哪怕做了傷人害已的事也在所不惜。
孩子的成長雖然離不開物質層面的需求,但適可而止,對孩子的愛,不能無限物質化,否則很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多關注孩子的精神需求,孩子的人格才會更加健全,身心健康勝於一切。
3.儘量讓孩子自由成長,不過度保護。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如果被過度保護,成長環境猶如在溫室裡一樣,這棵樹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
只有在自然環境下自由成長的樹苗,才會更加充滿活力,成長過程不受限於各種條條框框,根基才會更加發達,吸收到的營養會更加全面,最終才能茁壯成長。
養孩子如種樹,我們不能處處壓制孩子,應該儘量放手讓孩子自由學習和探索世界,可以適當引導,但不要凡事掌控。
被大人掌控太多的孩子,往往活得很壓抑,凡事都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做起事來常常被動有加,自己的命運也難以自己把握,人生難以開闊。
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別讓孩子過得那麼憋屈,該放手就放手,別假借愛的名義來禁錮孩子成長的步伐。
4.尊重孩子,讓愛有邊界。孩子的事儘量讓孩子自己做主,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過是有緣遇見孩子並陪她走一段罷了。
孩子從來就不是我們的附屬品,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有我們的人生要過,孩子也有孩子的生命軌跡要走,再愛孩子,也不能凡事幹涉孩子的想法和決定。
我們不能替孩子過人生,孩子的事儘量還給孩子來做主,你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經驗來給孩子提建議,但不要用自己的想法來左右孩子的命運。
真正的愛,是一種理解,是一種寬容,是一種懂得,更是一種尊重。缺乏邊界的愛,往往會讓人窒息,讓人無所適從,也讓人痛苦不堪。
不想慣壞孩子,就要學會科學而恰到好處地愛孩子,希望你是一個有原則懂尊重孩子的父母,在育兒的路上,我們先育己,只有自己不斷成長,你才能跟得上孩子成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