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你和天才之間只差一種思維模式

2020-08-28 酒春茶

一個周末的晚上,我接到一位家長的電話,她情緒激動的質問我,為什麼數學題要搞那麼難,她孩子又哭又鬧不願意做數學作業,她很心疼。我哭笑不得,那是最日常的練習題啊。從教十幾年來,這種現象就一直困擾著我。不管我怎樣和藹可親,有的孩子就是討厭數學,甚至給家長說討厭數學老師。可有的孩子經常下課追問一些問題,還向我討要更有意思的題。同樣的內容,有的孩子及格都難,有的孩子經常滿分。

天才和凡人之間真的隔著鴻溝嗎?

《終身成長》告訴我們,那其實只是思維模式的差別。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人卡羅爾.德韋克,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威廉.蘭斯福德心理學教授,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的傑出學者,經常為《時代周刊》、《紐約時報》等撰寫文章。

《終身成長》是德韋克博士的代表作。坐鎮美國亞馬遜心理類暢銷榜10年,累計印量180萬冊。書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是受到思維模式的影響。作者用大量的例證為我們講解了固定型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模式,以及如何改變,用正確的思維模式走向真正的成功。

1. 固定型思維模式——成功的第一殺手

固定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因此這種人時時刻刻都在接受評估,過分關注評估的結果,認為天賦就是全部,當然也喜歡給別人貼標籤。他們認為被貼上「聰明」、「天才」的標籤就是成功,跟努力無關,如果被貼上否定標籤,則是因為無法靠天賦成功,努力是沒有用的。因此他們不喜歡學習,不接受挑戰,也就不能應對挫折。

在教育當中,老師和家長如果只關注能力,誇獎「你真聰明」,或者評價「她是個傻瓜」。這會使孩子們收到固定思維模式影響,接受了評價和標籤就是一切的想法,那結果也是相當糟糕,「聰明」標籤的孩子不會再努力,他們不願去挑戰更難的東西,那樣很可能不能證明他們「聰明」。而否定標籤的孩子會放棄學習,因為他們成績不好是因為「不聰明」。

在體育界,很多人相信天賦,一個人看起來有天賦,就不需要努力,所以有些運動員無法應對挫折,不能接受輸。

而在商界「人才至上」也是一種固定型思維模式,導致員工和領導者都努力表現得異常有才能,因此拒絕承認不足,不會去改正,最終毀掉了企業。

固定型思維模式在人際關係上不能接受別人的拒絕,因為那樣好像被陪審團貼上了「不招人喜歡的標籤」。

因此他們在兩性關係中不會去互相幫助解決問題,認為有問題就是缺陷。

校園暴力中的受害者和施暴者其實也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他們都認為有些人高等,有些人卑微,於是高等的人欺負卑微的人來證明強大,而卑微的人要通過復仇才能變成強者。

所以,固定型思維認為人的能力一成不變,那麼就造成,聰明的不用努力,不聰明的努力也白費,這自然對我們的人生發展起到非常糟糕的作用。自己失敗一次就憤怒崩潰,別人成功就嫉妒,因為他們認為才能天生的,沒法改變。這樣看來,社會上很多不良的情緒大多源於此,我的那位家長應該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2.成長型思維模式——改變人生的秘訣

這種思維模式認為,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的。即使人們在先天條件上有著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所以成長型思維模式會讓人願意學習,遇到挫折可以良性的應對,審視自己的不足,然後改進。成長思維模式者也欣賞天賦,但更崇尚努力,他們認為天才也要通過努力才能達到成功。體育界凡是成就輝煌的運動員,都有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他們有著神奇的冠軍思維——如果人更加努力,體育能力永遠可以更進一步。

同樣在學習中,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教師和家長更注重過程和成長的信息,在孩子取得成績時,誇獎的是他們的努力和好的方法。

老師們會給孩子創造自信的學習氛圍,也就是「我會來教你」,而不是「讓我來評判你」。同時,設立高標準,向每一個學生表達關懷,「挑戰和培育」是他們的基本教育法,讓學生們明白,學校和老師的存在,是為了幫助他們開拓思維,所以當非常頑劣的學生被告知你可以通過學習變得聰明後,也發生了神奇的變化,變得非常勤奮。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運動員更是創造了許多讓人不敢相信的傳奇。喬丹在高中時就被校隊淘汰了,但是母親鼓勵他好好訓練。於是他認真訓練,不斷彌補自己的弱點,甚至在輸掉比賽後練習幾個小時的投球,終於在艱苦的訓練中變成人們眼中的「天才」。還有很多優秀的運動員都是在不斷的失敗中,不斷修正自己,才得以不斷提高。做了幾年物理復健之後的世界冠軍,身材矮小的傳奇球星,比比皆是。

正因為成長型思維模式看重的是努力和成長,因此有很多優秀的運動員都是非常看重團隊協作的,一個遊泳冠軍背後是幾十人的共同努力。

這一點在發展良好的企業裡也是非常明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領導者相信潛能和發展潛能,他們會去聽去跟工人討論問題,帶領大家一起一起奮鬥。

3.改變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建立在相信變化的基礎上,因此改變思維模式就是讓人們找到運用自己能力的途徑。

首先,我們要體察自己的內心獨白,是否過分在意評價,也喜歡給別人評價?面對挫折,我們是反思改進還是一蹶不振?

體察到自己有固定型思維模式不用吃驚,平靜的接受他,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固定型思維模式。有些人還有兩種思維模式偶爾交替出現的情況。坦誠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才能有所改變。

其次,我們要觀察,什麼時候你會出現固定型思維模式?是在你自己擅長的事情失敗時憤怒?還是在別人取得好成績時嫉妒?找到這些點,把它們想像成一個虛擬的人物來教育它。其實也就是找到關鍵點,跟自己對話。比如告訴自己,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是想一想哪裡沒做好,試著改正,下一次一定會更好的。

同時注意幾點,要承認:沒有人是完美的。當事情遇到挫折,一定是哪裡出現問題,把它及時糾正就好了,任何事都不是突然變壞的。

在實際中,為自己制定一個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計劃,可以從具體的計劃開始,比如想想自己要去做的某件事,要面對的某個問題,設想如何實行它。這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一定要學習一些控制自己的策略,並反覆練習,才會成功。比如想減肥時,做好計劃,並扔掉甜甜圈;生氣時離開屋子,寫出來具體是什麼讓你生氣,平靜後溝通你的問題。

當然,改變不會自己持續,思維模式的轉變不是一點小動作就完成的,成長需要足夠的時間、努力與互相幫助,因此我們要擁有正確的思維模式,是要逐漸的去學習維持成長型思維的方法,不斷的練習。

作者在最後還寫了一段話深情的鼓勵大家「改變也許艱難,但我從未見誰說過不值得」。而我讀了這本書之後,也是重重的被點醒了,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那麼在意輸贏卻不能成功,為什麼很機靈的孩子不愛學習,為什麼相愛的戀人會反目成仇,這一切都是因為那些人是固定思維模式的人。而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不僅能不斷的取得成功,還能將生活處理的非常好,比如屢創輝煌的體育明星,事業家庭雙豐收的職場麗人,化腐朽為神奇的教育家。如果你也想把自己的人生經營得更好,那麼建議你來看看這本書,讓我們一起《終身成長》。


相關焦點

  • 《終身成長》:成長型思維模式,助你走上成功之路
    這讓我想起最近在讀的卡羅爾·德韋克寫的《終身成長》裡的固定思維模式。很多人對什麼是思維模式可能不太了解,也不知道自己屬於哪一類思維模式,卡羅爾·德韋克教授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想在成長道路上更快地發展,思維模式起著關鍵的作用。而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快速成長的秘密武器。
  • 《終身成長》告訴你,不同思維方式,決定不同的人生走向
    小時候讀書時,老師常常誇那些成績優秀的孩子聰明,或者說是塊學習的料,而對成績不好的學生說,天生就如此,怎麼學也學不好,過了幾年後,那些被貼上標籤的學生,好的依然好,差的依然差,而卻有那麼些個同學,在小學時墊底,在高中時突飛猛進,相反的也有小學很優秀的學生到初高中一落千丈,一直不知其解。在讀了《終身成長》這本書後,終於讓我解開了這個迷底。
  • 一個人的聰明與否只體現在他有沒有終身成長的思維
    同樣是人,為什麼人和人之間思維的差距這麼大?因為思維是一個人思考問題的方式、看待問題的角度、更是一種習慣,它受到原生家庭、個性、教育、人生經歷、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一樣經歷的人,也就不會有絕對相同的思考方式。但也絕不可能會出現只有固定型思維或者只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每個人的思維都是固定和成長的混合狀態,只是哪一種思維佔據主動的不同。
  • 《終身成長》|人分為固定型和思維和成長性思維,你屬於哪一種?
    《終身成長》這本書對作者是卡羅爾·德韋克。她是美國著名發展學領域研究者,同時還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覺得我們家庭和事業成功與否,我們對行為習慣是否正確,我們與他人對關係是否友好,有兩種思維習慣模式:一種是:成長性思維。
  • 《終身成長》:學會成長型思維模式,破除阻礙人生成長的迷障
    她說的思維模式是相對相反的兩種: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這種思維往往導致一些頭腦聰明的人不能行動,最終碌碌無為。而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你的努力來培養的。
  • 讀《終身成長》第一章第二章有感——你是哪種思維模式?
    在對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後,卡羅爾德韋克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在《終身成長》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
  • 《終身成長》:比基因更重要的遺傳,是家庭思維模式
    這背後反映的就是父母的固定型思維。說到固定型思維,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這是《終身成長》這本書中提到最重要的概念。"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希望能夠確保自己的成功。他們認為聰明的人應該永遠是成功的。"與之相對的是則成長型思維。擁有這類思維模式的人,在面對挑戰的時候會越挫越勇,他們不會把最終的結果當成唯一,而是享受過程的快樂。
  • 讀《終身成長》一書啟發,如何讓孩子養成終身成長的思維模式?
    它們很可能就是卡羅爾在《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裡講到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在生活中這種思維模式表現為,認為智商是天生的,不會通過後期的努力提升,害怕困難和改變,不接受批評,看到身邊的成功者,感覺對自己造成了威脅。與之相對的,就是成長型思維,這類思維模型的人,面對困難能迎難而上,在批評中進步。
  • 《終身成長》:好父母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德偉克博士通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了人有兩種思維模式:固定思維和成長思維,並且向人們闡述了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讓自己明白如何通過改變思維模式來幫助自己以及孩子發揮潛能。 《終身成長》通過對兩種思維模式的解析,以及它在體育、商業、人際關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領域的具體表現、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等多方面,提出了「終身成長」的概念,將關注點放在不斷持續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態度上的成長型的思考模式的培養上。
  • 《終身成長》:你的思維方式裡,藏著你的人生高度
    ▼兩種思維模式下,面對事情的不同反應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天資和能力是確定的,所以他們更喜歡被誇獎;因為無法接受失敗,所以也抗拒新的挑戰,只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德韋克教授研究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如今已經被很多具有發展眼光的父母、老師、管理者應用,並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說到底,《終身成長》的內核,是擁有一種成長型思維模式,實現「自我進化」。微軟CEO薩提亞,就是這本書的忠實讀者。
  • 《終身成長》-人生不設限,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孩子成才的關鍵
    學生上報測試感受和分數時,被誇獎的學生,有將近40%的人謊報了成績,而且都報高了! 那麼,為什麼這兩組學生會有不同的反應?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裡面講述了這個問題。卡羅爾•德韋克說,除物理和基因因素外,人還受兩種思維模式影響。分別是固定型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模式。
  • 《終身成長》你缺的是成長型思維
    這幾天,讀了一本好書《終身成長》,真是刷新了我的思維模式。在很多關係中為什麼不如意,通過這本書都能找到很好的答案。因為我們一直用固定型思維模式運作,卻很少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人的兩種思維模式1.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這讓人們時刻想證明自己的智力、個性和特徵。他們會把發生的事當作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2.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
  • 《終身成長》: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培養TA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教會TA成為一個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擁有更大的世界和無限可能的精彩人生,當然是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01.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終身成長》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是史丹福大學行為心理學的教授,她致力於研究人的自我、人格、動機和發展。書中的觀點和研究成果都是以她的實證研究為依據。
  • 《終身成長》:比說教更好的教育方式,是做成長型思維模式父母
    其實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背後取決於父母的思維模式。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在《終身成長》一書中介紹了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性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和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 《終身成長》:比說教更好的教育方式,是做成長型思維模式父母
    其實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背後取決於父母的思維模式。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在《終身成長》一書中介紹了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性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和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於思維模式的不同
    你看,因為思維模式的不同,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做,往往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見,思維模式是人的底層代碼,它就像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推倒了會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而思維模式也是一樣,一種思維會衍生出各種想法和行為,從而決定了不同的人生。因此,要想讓自己發生本質的成長,最重要的,就是升級思維模式。
  • 《終身成長》:好思維終身受用,請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終身成長《終身成長》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偉克博士通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思維和成長思維,並且提供了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終身成長》通過對思維模式的解析,以及它在體育、商業、人際關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領域的具體表現、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等這些角度,提出了&34;的理念,將關注點放在不斷持續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思考模式的培養上。下面我將從&34;角度來談談我對&34;的理解。
  • 《終身成長》,我願意做那隻步履不停的小龜
    我們只希望當一隻不那麼傻的兔子,擁有快跑的能力,只要不打盹,或是不要打那麼久的盹,就一定能夠戰勝慢吞吞的烏龜!但《終身成長》告訴我們,即使明白了兔子不會打盹,生活中我們還應當去做那隻小龜。-1-小龜的成長型思維《終身成長》將人的思維分為固定型和成長型。固定型思維認為,能力天生,智商天定。只有沒有天賦的人才需要不斷努力,擁有天賦就無需努力。用現在的科學理論就是基因決定論、天才天賦論,最典型的認識就是藝術天賦是天生的,後天無法培養。
  • 《終身成長》:致敬科比,一個成長型思維造就的傳奇
    我在美國卡羅爾·德韋克博士的《終身成長》中尋找到了答案。終身成長,持續精進,成長型思維助他成就傳奇人生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科比那句經典名言:「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一位記者問他「你為什麼能如此成功?」,科比即可反問了這句大家競相追逐的勵志話語。
  • 終身成長
    Mindset,意思是思維模式。他在書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不僅僅是由能力和天賦決定的,也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習慣(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影響。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本質上認為自己的才能是不變的,其最大的外在表現是通過不斷的證明自己,讓別人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自己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來培養的,他們有更好的大局觀,通過不斷找尋本身存在的問題加以完善自己去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