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克欽獨立軍是個什麼樣的組織?有什麼樣的歷史?

2021-01-07 七弦泠泠上

緬甸擁有135個民族,這麼多的民族,帶來的自然是複雜的民族問題,更關鍵的是,緬甸聯邦目前仍是亞洲最貧困的國家之一,由於殖民地的歷史原因,大量地方民族武裝依然存在。

因此,中央政府與民族武裝之間內戰不斷,其中緬北最有實力的便是所謂的「克欽獨立軍」。

緬北的高山密林,地勢漫長且複雜,加上出於中緬邊境線上,這樣十分有利的地形,是克欽獨立軍肆無忌憚地野蠻生長最佳土壤,這也是為什麼只佔緬甸人口7%的克欽人,能夠擁有自己的武裝,建立自己的政府,與緬甸當局周旋數十年而依然存在的原因之一。

緬甸一共有17支少數民族武裝,到目前為止,就剩下「克欽」和「克倫」沒有歸順政府,克欽族一直堅持「獨立建國」。

克欽人被當地人稱之為「山民」,他們無論是生活,還是戰鬥,都在山裡活動,極少走出山區,他們擁有統一的軍服和軍隊標誌,但軍帽沒有軍徽,最醒目的是他們的脖子上都繫著一條大紅領巾。

克欽政府是一個先軍政治的政權,政府規定男子13歲就要當兵,且終身不能退伍,即使以後不再軍隊裡,也只能算是「休假」,有戰事爆發,要立馬回歸。

每戶人家如果有5名子女,必須有3個參軍,有3-4個,則2人必須參軍,有2名則必須1人參軍,沒有男的就徵女兵。

如此高的徵兵比例,可見克欽政府的統治是多麼恐怖。

更誇張的是,「克欽政府」「控制的區域實在太窮了,很少有人願意當兵。克欽政府為了維持足夠的軍事力量,選擇古老而傳統的方式徵兵,即」抓壯丁「。

士兵們在13、4歲甚至更小的時候就在「強迫與自願相結合」的情況下來到軍,經過3個月新兵訓練就分配到各個部隊,一直在軍隊生活到20多歲左右,才有機會見到家人。

而在服役過程中,如果有逃兵,那麼抓回來一律槍斃。

更奇特的是,不僅士兵是抓回來的,就是軍隊和政府裡的領導,也有被抓回來的!

曾在1994年-2001年擔任克欽政府一把手的主席早邁就是被克欽人抓回來的。

1962年時,克欽獨立軍發現自己的領導層文化素質太低影響發展,於是就把在緬甸政府中工作的克欽人早邁給抓回來了,原因就是他比較「有文化」,應該為克欽民族工作。

抓回來之後,就被強迫在政府任職,後來被培養成軍隊總司令,這麼香的待遇,直接做一把手,早邁已經無法拒絕了。

那麼,為什麼克欽人這麼執著於獨立呢?

這要從英治時期說起。

英國人在殖民地的統治,最擅長的就是分化瓦解。他們一開始在緬甸就採取了「七邦七省」分而治之,有意識地把一些軍政要職逐步讓給克倫、克欽和佤族等少數民族,並挑撥各少數民族與緬族的關係,從而誘發了緬甸民族分離主義的抬頭。

而且,克欽人受到英國人扶持,拋棄了原先信仰的佛教,皈依了基督教,與英國人合作對付緬族人。

1948年緬甸脫離大英國協獨立後,長期跟在英國主子後面跟緬族過不去的克欽人,自然不可能加入什麼緬甸聯邦,他們也藉機獨立。但這一時期,克欽人並沒有自己的武裝,只能是窮吆喝。

直到1962年2月5日,緬甸軍中的一支以「早丹」等三兄弟為首的少數民族軍來到緬北克欽地區,宣布成立了「克欽獨立軍」,並且很快成立了獨立的「克欽政府組織」和克欽政黨,正式與緬甸聯邦政府處於對立局面。

到了1987年5月,緬甸國防軍對克欽獨立軍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圍剿,但由於當時的「克欽主席」早邁執行不抵抗政策,其政府被迫退到距雲南盈江縣邊緣數百米的」勒新「苟延殘喘。

一直拖到夏季叢林暴雨襲來,阻擋住 了國防軍的繼續進攻,克欽政府在才得以存活下來。

1989年3月,緬甸國內最大反政府武裝「緬共人民軍」瓦解,克欽獨立軍在武器等方面斷了重要來源,形勢對其相當不利,於是早邁決定於政府進行停戰談判。

1993年2月籤訂了《停戰協定》,克欽獨立軍控制的地區被緬甸政府稱之為「克欽邦第二特區」。整個克欽邦密支那等大城市和主要道路附近由緬甸政府控制外,基本上都由克欽獨立軍控制。

相關焦點

  • 緬甸克欽獨立軍組織背景及軍事力量簡介 克欽族歷史概況
    緬甸克欽獨立軍組織軍事力量  克欽族屬蒙古人種東南亞分支,人體特徵與緬族相近,是一支與佔緬人有著淵源關係的緬族親屬民族。「克欽」是他稱,自稱為「景頗」(意為「人」)或「班陽」。據考,緬甸的克欽族為外來遷徙民族。至今克欽族中仍有其祖先居住在「木轉省臘崩」(平坦的山頂)的傳說。相傳,克欽人的祖先大約在7世紀時開始由西藏東部青藏高原沿橫斷山脈南遷。
  • 緬甸國防軍支援佤聯軍、克欽獨立軍
    此次國防部海陸空家屬捐贈的物資有一次性防護口罩40000隻、N95口罩2000隻、防護面罩500隻、漂白粉10桶、PPE防護服1000套、手消液1000瓶、消毒殺菌劑150瓶。從國防部的聲明中得知,自緬甸出現疫情以來,軍方各大軍區便積極的開展防疫工作,為需要的地方提供醫療幫助,給綜合醫院捐贈急需的醫療用品。軍方向克欽獨立軍捐贈抗疫物資【緬甸中文網訊】克欽邦消息,5月20日,軍方向克欽獨立軍(KIO/KIA)資助了新冠肺炎抗疫物資。
  • 緬甸三軍總司令會見對克欽獨立軍有重大影響力組織
    【緬甸之聲訊】克欽邦消息,12月1日,三軍總司令敏昂萊大將在北部軍區瑪麗卡中心內,接見了克欽浸信會KBC代表團。此次KBC代表團由主席卡蘭散順博士帶領前來,見面會議從早上10點半開始舉辦,會議時長1個小時左右。克欽浸信會KBC成員遍布世界各地,已登記的會員數量超過40萬人。
  • 當今世界上正在鬧獨立的地區之二十三:克欽邦(緬甸)
    緬甸歷史悠久,目前軍人在國內政治舞臺上佔有重要地位,時而出現軍政府執政局面,國內局勢也不是很穩定。,宣布成立了「克欽獨立軍」和獨立的「克欽政府組織」、「克欽政黨」,並實際控制了克欽邦。克欽獨立軍與政府軍於1994年達成停火協議,緬政府承認其為「克欽邦第二特區」,其轄區為位於緬甸克欽邦東北部,與中國雲南及印度的阿薩姆邦接壤,下設12個縣。
  • 緬甸克欽、果敢難民問題對中國邊疆安全的影
    近年最大難民潮主要有緬甸政府軍與緬甸克欽族、果敢族的武裝衝突所引發的克欽難民潮和果敢難民潮,主要由居住在緬北的克欽族和果敢族武裝與緬甸政府的軍事衝突引發。中緬邊境克欽、果敢難民問題涉及中國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國家安全利益和人道主義等問題;涉及民族歷史、民族感情與外交原則等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問題,牽涉中國邊疆穩定與「走出去」戰略,對中國邊疆安全產生著重大影響。
  • 緬甸克欽、果敢難民問題對中國邊疆安全的影響與
    近年最大難民潮主要有緬甸政府軍與緬甸克欽族、果敢族的武裝衝突所引發的克欽難民潮和果敢難民潮,主要由居住在緬北的克欽族和果敢族武裝與緬甸政府的軍事衝突引發。中緬邊境克欽、果敢難民問題涉及中國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國家安全利益和人道主義等問題;涉及民族歷史、民族感情與外交原則等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問題,牽涉中國邊疆穩定與「走出去」戰略,對中國邊疆安全產生著重大影響。
  • 海南日報數字報-緬甸60年的恩怨纏鬥
    緬甸政府軍與少數民族武裝之間的戰火曾延綿了半多個世紀,少數民族武裝數量之多,與政府對抗之激烈,持續時間之長,不僅在東南亞獨一無二,在世界上也屬罕見。  緬甸少數民族與中央政府衝突的產生有其深厚的政治社會背景,而這一切都要追溯到緬甸獨立之前甚至更久遠的那段歷史。  殖民地時期:埋下禍根  緬甸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 緬北戰事膠著陷入拉鋸戰 緬甸政府軍實力佔上風(圖)(1)
    緬甸地方武裝女兵 (資料圖片) 最近,緬甸政府軍和緬北各地方武裝打得不亦樂乎,早先有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大打出手,最近又有「果敢王」彭家聲帶隊殺回果敢老街和緬甸政府軍大打出手
  • 與中國接壤的緬甸克欽重拳打擊毒品,銷毀罌粟種植地
    【緬甸之聲訊】克欽邦政府辦公室消息,克欽邦境內,2020年,為打擊銷毀罌粟種植地,目前已經銷毀了230畝罌粟種植地。據政府記錄得知,2019年12月26日至2020年1月3日,銷毀了密支那-甘拜地微莫地區以北的11個地區罌粟種植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緬甸和平進程蒙陰影
    觀察家認為,緬甸北部戰事全面升級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衝突雙方並未放棄和談立場。緬甸曾經的內戰歷史告訴人們,和平是唯一現實的選擇。  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緬甸一直存在多支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緬甸總統吳登盛領導的本屆政府2011年3月執政後,致力於推動民族和解進程,已分別與十幾支少數民族武裝實現停火。
  • 克欽邦:面對緬甸的出爾反爾,會成為下一個東烏克蘭嗎?
    算是變相的自相殘殺,在有心計的克欽人的鼓動下,中撣邦召集了各個地區的聯邦與緬甸籤訂了歷史性的《彬龍協議》,與克論尼邦一起,共同取得了自治權。  也就這種情況下,緬甸獨立軍與克欽人的兄弟可倫族產生了矛盾,一場大戰之後,克欽人有1800多名士兵死亡,正是因為這個事件,緬甸與克欽人之間的仇恨在那時就已經埋下。
  • 景頗/克欽:在董薩和耶穌之間_走向荒甸:從滇西南到緬北高地第四章...
    1994年緬甸軍政府與克欽獨立軍(KIA)籤署停戰協議後,緬北克欽邦大約三分之一的土地劃歸KIA管轄,名為「克欽第二特區」。KIA獲準在拉咱口岸收取關稅,其司令部也自萊辛失守後遷來拉咱。KIA為獲軍費,讓拉咱成為一個經貿區,同時走私木材,販賣毒品,開闢賭場,出口翡翠……這裡陽光燦爛,空氣裡洋溢著原始森林的清香。四面山巒,蔥蔥鬱鬱。一條清澈界河,潺潺流淌。
  • 緬軍、緬北聯軍三兄弟組織深度分析,戰事再次爆發可能性仍然較高!
    從各類報導來看,8月15日緬北聯軍三兄弟組織的突襲行動,震動了大半個緬甸。因為緬北聯軍不僅突襲了撣邦境內的多處地點,還深入曼德勒省境內,突襲了位於眉謬的緬軍技術大學,是近年來極為罕見的,眉謬也被公認是緬軍防衛最完善的地區之一。
  • 緬甸獨立運動中緬、孟兩族關係演變研究
    當時在孟族人中有影響的名人幾乎都加入了「孟人總會」。1941年,一些孟族青年成立了「孟族青年組織」(Mon Youth Organization,MYO),接受「孟人總會」的領導。在爭取緬甸獨立的方式上,「孟人總會」與「我緬人協會」已有所不同,「孟族青年組織」反對日本的侵略。
  • 緬甸與雲南「山水相依」,邊界線有多長?有哪些一模一樣的民族?
    緬甸位於東南亞,是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鄰國。在數千年的歷史裡,中緬兩國交往密切,形成了源遠流長的「胞波情誼」,意思是一個母親生的同胞兄弟。特別是我國的雲南省,與緬甸緊緊挨在一起,彼此山水相依,邊境線蜿蜒曲折。
  • 圖文:緬甸概況
    旗面為紅色,左上角有一深藍色的小長方形,裡面繪有白色的圖案——14顆五角星環繞著一個14齒的齒輪,齒輪中空,內有一株谷穗。紅色象徵勇敢和果斷,深藍色象徵和平與統一,白色象徵純潔和美德。14顆五角星代表緬甸聯邦的14個省、邦,齒輪和谷穗象徵工業和農業。  國徽:中心為一個由谷穗環繞的有14個齒的齒輪,上面繪有緬甸地圖。谷穗兩側各有一個獅子,獅子被譽為緬甸的國獸,稱聖獅,是吉祥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