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是俗文學迅速發展的時代,有元一代最著名的文學樣式要數雜劇,其中亦有關於狄仁傑的雜劇作品,關漢卿創作雜劇《風雪狄梁公》,已經散俠。明清時期狄仁傑的文學形象獲得了巨大的豐富,主要體現在各類題材的白話長篇小說中,它們之間雖相互借鑑,但又各有特色彼此獨立,共同促進了狄仁傑形象的演變。至於明清時期的文人筆記則多是對唐人筆記中的狄仁傑形象、性格的複述,主要作品有:馮夢龍《情史》中的《集翠襲》故事一則,《智囊全集》中有四則狄仁傑故事,何良俊的《何氏語林》中收錄了三則狄仁傑故事。這些故事對於保存狄仁傑故事具有一定的史料意義,而在文學創作上並未體現出新意和獨特的價值。
《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出現開啟了歷史演義的先河,緊隨其後,隋唐史也成為歷史演義的熱門題材之一。狄仁傑出身平凡卻成為唐代政壇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與武則天融洽的君臣關係更是令無數文人嚮往,於是大凡隋唐歷史演義中多有其身影。由於這些小說或側重描寫隋唐兩代的朝代興替,或側重突出某一英雄人物事跡,故狄仁傑在其中往往作為次要角色出現。由於作者的旨趣、文化程度等多方面的差異,狄仁傑形象變得更加多樣,把狄仁傑形象置於忠奸鬥爭的對立面上,誇大他的忠貞、剛烈,增加其神化色彩。具體而言,涉及到狄仁傑形象的歷史演義小說包括《隋唐志傳通俗演義》、《隋唐演義》、《薛剛反唐》以及《徵西說唐三傳》四部。前兩部小說注重凸顯歷史的線索,而後兩部小說側重於薛剛等人的英雄形象的塑造。且前兩部小說恰好早於後兩部小說出現,因此本節把四部小說分類論述。
署名為羅貫中的《隋唐志傳通俗演義》是較早的說唐歷史演義小說,全書共一百二十二固,詳細描繪狄仁傑形象出現在第九十七回。借委師德之口從外貌形象到品德能力對狄仁傑進行了不遺餘力地讚美。小說延續了唐宋以來正史對狄仁傑的塑造,從側面反映出早期歷史演義小說用演義的形式書寫歷史的特點。福人獲的《隋唐演義》在《隋唐志傳通俗演義》、《隋煬帝豔史》等通俗小說的基礎上增加若干新內容編寫而成。由於世代累積的特點,全書受到隋唐正史、野史以及前代筆記、小說的影響,書中有了更多虛構成分。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評價此書:「浮豔在膚,沉著不足且好嘲戲,而精神反蕭索矣。」39全書共一百因,對狄仁傑的塑造從七十回到七十五回,較為全面地圖解了史書中狄仁傑的主要事跡。小說對史實進行改編,把狄仁傑塑造成受命於唐太宗,用來對付可能出現的謀奪江山者,其直諫的形象被放大。上苑催花一回中,武則天一聲令下,上苑的花朵在冬季競相開放,群臣紛紛道喜,武則天也十分得意,唯有狄仁傑大膽指出「春榮秋薄,天道之常。今眾花特發,亦隆下威福所致:但冬行春令,還宜修省」。
當武則天向其詢問立武三思為太子一事時,狄仁傑從皇位來源、血緣親疏兩方面直言其不可立。他甚至在朝堂上公然指責面首張昌宗是阿訣貪婪的奸餒之徒,然而武則天卻未懲罰他。可見,在君臣關係中狄仁傑始終處於主動地位。即使他被誣陷為謀反者,「太后見了大怒,然知狄仁傑乃忠直之臣,用筆抹去」總之,《隋唐演義》中狄仁傑是一個無所畏懼,忠於職守且深得三代皇帝信任的骨鯁之臣。在早期的這兩部歷史演義中,狄仁傑的形象相比前代小說中的有了一定的豐富,語言也更加通俗生動。但限於小說本身重在描述歷史的特點,狄仁傑形象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如蓮居士撰寫的《薛剛反唐》講述了唐朝大將薛仁貴之孫薛剛的故事。薛剛先是反抗武則天,後在狄仁傑的保護和引導之下,輔助廬陵王重登帝位之事,故事大抵出於虛構。由於其批判女主武皇的創作宗旨,武則天的所有功績均被無情抹殺,作者極盡醜化之能事,把她塑造成一個中淫外酷的昏君,而狄仁傑被置於撥亂反正的核心的位上,獲得了極大的推崇。作者甚至在序言中稱「天運循環,無往不復,猶有狄梁公奪邪謀於平日,張柬之等伸大義於臨時,十九年根深固蒂之周期,一旦反為唐室」,是狄仁傑深謀遠慮、忠心於李姓,與昏君奸債鬥爭才確保了李唐皇室的復興。
因此,全書在前人基礎上對狄仁傑形象有了較為豐富的刻畫。狄仁傑形象的新特點有其一,狄仁傑被塑造成坐懷不亂的謙謙君子。小說第二回寫狄仁傑趕考途中的故事。他夜宿客店,面對「身材楚楚,容貌妖嬌,秋波一轉,令人魂銷」的女店主從言語到行為上的引誘,內心出現了掙扎。狄仁傑經歷了三次思想鬥爭,既展現出人之為人的本能反應,又展現出其強烈的道德觀念和白控力。
最終他不僅戰勝了自己的慾念,而且點撥了店主,助她放棄邪念。以至唐太宗聽說此事後都對初次謀面的狄仁傑不吝讚美:「此乃聯有福,得此良辰,真真仁厚長者。』回顧高宗道:我兒有福,當受此仁德之臣。川,這一形象大約源於古人的「道德論」,認為有功之臣都是道德品質高尚的完人。其二,虛構狄仁傑保護忠臣遺孤,突顯其機智神通、深謀遠慮。在全城戒嚴,大肆搜捕薛剛等人的情況下,他令薛剛五人扮作隨從,在城門口唱起了空城計,們今日老夫倒帶了薛剛眾人出城遊獵,你們何不搜檢搜檢?』門官叩頭道相爺家將中那有薛剛,怎敢搜檢?』仁傑又笑道:既不搜檢,老夫就帶薛剛眾人出去了狄仁傑深知自己時日無多,還冒著包庇謀反之罪救護薛剛,這不僅是出於對忠臣遺孤的保護,更是為日後光復李唐儲備人才,藉助此事把薛剛等人引上幫助廬陵王的道路。不僅如此,他還向武則天舉薦了姚崇等忠於李唐的仁人志士,他死前把三個復唐的錦囊妙計交給張柬之等人,詳授其反周策略,確保女皇死後,帝位不至旁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