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朝堂之上頂撞女皇的人,想想只有狄仁傑你了吧!

2020-12-19 拉拉的娛樂小世界

元代是俗文學迅速發展的時代,有元一代最著名的文學樣式要數雜劇,其中亦有關於狄仁傑的雜劇作品,關漢卿創作雜劇《風雪狄梁公》,已經散俠。明清時期狄仁傑的文學形象獲得了巨大的豐富,主要體現在各類題材的白話長篇小說中,它們之間雖相互借鑑,但又各有特色彼此獨立,共同促進了狄仁傑形象的演變。至於明清時期的文人筆記則多是對唐人筆記中的狄仁傑形象、性格的複述,主要作品有:馮夢龍《情史》中的《集翠襲》故事一則,《智囊全集》中有四則狄仁傑故事,何良俊的《何氏語林》中收錄了三則狄仁傑故事。這些故事對於保存狄仁傑故事具有一定的史料意義,而在文學創作上並未體現出新意和獨特的價值。

《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出現開啟了歷史演義的先河,緊隨其後,隋唐史也成為歷史演義的熱門題材之一。狄仁傑出身平凡卻成為唐代政壇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與武則天融洽的君臣關係更是令無數文人嚮往,於是大凡隋唐歷史演義中多有其身影。由於這些小說或側重描寫隋唐兩代的朝代興替,或側重突出某一英雄人物事跡,故狄仁傑在其中往往作為次要角色出現。由於作者的旨趣、文化程度等多方面的差異,狄仁傑形象變得更加多樣,把狄仁傑形象置於忠奸鬥爭的對立面上,誇大他的忠貞、剛烈,增加其神化色彩。具體而言,涉及到狄仁傑形象的歷史演義小說包括《隋唐志傳通俗演義》、《隋唐演義》、《薛剛反唐》以及《徵西說唐三傳》四部。前兩部小說注重凸顯歷史的線索,而後兩部小說側重於薛剛等人的英雄形象的塑造。且前兩部小說恰好早於後兩部小說出現,因此本節把四部小說分類論述。

署名為羅貫中的《隋唐志傳通俗演義》是較早的說唐歷史演義小說,全書共一百二十二固,詳細描繪狄仁傑形象出現在第九十七回。借委師德之口從外貌形象到品德能力對狄仁傑進行了不遺餘力地讚美。小說延續了唐宋以來正史對狄仁傑的塑造,從側面反映出早期歷史演義小說用演義的形式書寫歷史的特點。福人獲的《隋唐演義》在《隋唐志傳通俗演義》、《隋煬帝豔史》等通俗小說的基礎上增加若干新內容編寫而成。由於世代累積的特點,全書受到隋唐正史、野史以及前代筆記、小說的影響,書中有了更多虛構成分。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評價此書:「浮豔在膚,沉著不足且好嘲戲,而精神反蕭索矣。」39全書共一百因,對狄仁傑的塑造從七十回到七十五回,較為全面地圖解了史書中狄仁傑的主要事跡。小說對史實進行改編,把狄仁傑塑造成受命於唐太宗,用來對付可能出現的謀奪江山者,其直諫的形象被放大。上苑催花一回中,武則天一聲令下,上苑的花朵在冬季競相開放,群臣紛紛道喜,武則天也十分得意,唯有狄仁傑大膽指出「春榮秋薄,天道之常。今眾花特發,亦隆下威福所致:但冬行春令,還宜修省」。

當武則天向其詢問立武三思為太子一事時,狄仁傑從皇位來源、血緣親疏兩方面直言其不可立。他甚至在朝堂上公然指責面首張昌宗是阿訣貪婪的奸餒之徒,然而武則天卻未懲罰他。可見,在君臣關係中狄仁傑始終處於主動地位。即使他被誣陷為謀反者,「太后見了大怒,然知狄仁傑乃忠直之臣,用筆抹去」總之,《隋唐演義》中狄仁傑是一個無所畏懼,忠於職守且深得三代皇帝信任的骨鯁之臣。在早期的這兩部歷史演義中,狄仁傑的形象相比前代小說中的有了一定的豐富,語言也更加通俗生動。但限於小說本身重在描述歷史的特點,狄仁傑形象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如蓮居士撰寫的《薛剛反唐》講述了唐朝大將薛仁貴之孫薛剛的故事。薛剛先是反抗武則天,後在狄仁傑的保護和引導之下,輔助廬陵王重登帝位之事,故事大抵出於虛構。由於其批判女主武皇的創作宗旨,武則天的所有功績均被無情抹殺,作者極盡醜化之能事,把她塑造成一個中淫外酷的昏君,而狄仁傑被置於撥亂反正的核心的位上,獲得了極大的推崇。作者甚至在序言中稱「天運循環,無往不復,猶有狄梁公奪邪謀於平日,張柬之等伸大義於臨時,十九年根深固蒂之周期,一旦反為唐室」,是狄仁傑深謀遠慮、忠心於李姓,與昏君奸債鬥爭才確保了李唐皇室的復興。

因此,全書在前人基礎上對狄仁傑形象有了較為豐富的刻畫。狄仁傑形象的新特點有其一,狄仁傑被塑造成坐懷不亂的謙謙君子。小說第二回寫狄仁傑趕考途中的故事。他夜宿客店,面對「身材楚楚,容貌妖嬌,秋波一轉,令人魂銷」的女店主從言語到行為上的引誘,內心出現了掙扎。狄仁傑經歷了三次思想鬥爭,既展現出人之為人的本能反應,又展現出其強烈的道德觀念和白控力。

最終他不僅戰勝了自己的慾念,而且點撥了店主,助她放棄邪念。以至唐太宗聽說此事後都對初次謀面的狄仁傑不吝讚美:「此乃聯有福,得此良辰,真真仁厚長者。』回顧高宗道:我兒有福,當受此仁德之臣。川,這一形象大約源於古人的「道德論」,認為有功之臣都是道德品質高尚的完人。其二,虛構狄仁傑保護忠臣遺孤,突顯其機智神通、深謀遠慮。在全城戒嚴,大肆搜捕薛剛等人的情況下,他令薛剛五人扮作隨從,在城門口唱起了空城計,們今日老夫倒帶了薛剛眾人出城遊獵,你們何不搜檢搜檢?』門官叩頭道相爺家將中那有薛剛,怎敢搜檢?』仁傑又笑道:既不搜檢,老夫就帶薛剛眾人出去了狄仁傑深知自己時日無多,還冒著包庇謀反之罪救護薛剛,這不僅是出於對忠臣遺孤的保護,更是為日後光復李唐儲備人才,藉助此事把薛剛等人引上幫助廬陵王的道路。不僅如此,他還向武則天舉薦了姚崇等忠於李唐的仁人志士,他死前把三個復唐的錦囊妙計交給張柬之等人,詳授其反周策略,確保女皇死後,帝位不至旁落。

相關焦點

  • 狄仁傑勸武則天戒色,武則天說了一句話,狄仁傑只好黯然退下!
    狄仁傑勸武則天戒色,武則天說了一句話,狄仁傑只好黯然退下!說起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大家都知道是武則天了,她的一生為國家做的貢獻也是比較大的,她在位的時候,也被稱作「小貞觀之治」,足見歷史對她的評價還是比較不錯的。
  • 武則天和狄仁傑什麼關係?狄仁傑死後,在遺物裡發現8字,暴露二人關係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她一方面做了很多錯事,大興土木建造宮殿推崇佛教,養了眾多男寵豔名遠揚。但是不得不說,她也是一位偉大的女皇。那些因為不能忍受女人,當皇帝的才子們寫文章辱罵武則天,武則天看了文章之後卻覺得這人文採很好,很值得一用讓那個人當了大官。 這樣聰明又寬鬆的武則天,遇到了狄仁傑就好像找到了左右臂膀一樣。武則天信任狄仁傑,給了他很大的權利。而狄仁傑也不負眾望,為了國家捨生忘死,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武則天做了很多事情。
  • 狄仁傑入獄因為一個小孩子被武則天釋放,他對武則天說了什麼?
    王德壽說以前的楊執柔是您的部下,你只需要說他是和你一起謀反的同夥就行了。狄仁傑這個時候的性格就體現出來了,狄仁傑自己承認謀反可以,他不顧個人的清白,但是要是讓狄仁傑去誣告別人,那是萬萬做不到,氣憤的狄仁傑被酷吏侮辱了人格,直接一頭撞向了柱子,頓時血流滿面,幸好並沒有死。
  • 武則天一生最倚重狄仁傑,為什麼只封他一個三品官?看完才恍然大悟
    我們都知道武則天最為倚重的人就是狄仁傑。但是最後她也只封狄仁傑一個三品官,這是何原因呢? 一代女皇武則天的上位史,可謂是充滿著血腥和殺伐的。因為她開創了女人成為皇帝的先河,所以有很多反對。但是武則天卻是一個迎難而上的女強人。
  • 狄仁傑為何受武則天重用?知道真相後,狄仁傑:我才是無德之人
    一天,在朝堂上,武則天問狄仁傑:「老狄,知道我為什麼重用你嗎?」狄仁傑說:「肯定因為我有才學,我不是光拿工資不幹事的人。」武則天搖頭,嘆了口氣:「放屁,你這無德之人!」武則天接著說:「狄公,你雖然是很有才學,但是,如果沒有他向我推薦你,我根本就不認識你,自然也不會重用你。在德行方面,你比他差遠了。」狄仁傑問:「天后,那是誰向你推薦我的?」武則天指著狄仁傑的身邊說:「就是經常被你排擠的婁師德,你還常常說他壞話來著。」
  • 歷史上的狄仁傑究竟是怎麼樣的人,武則天奉還李唐只因他一句話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并州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狄仁傑早年考中明經科,歷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以不畏權貴著稱。
  • 武則天想立武三思當太子,狄仁傑說一句話,讓大唐王朝延續203年
    武則天看到大臣都不說話,便問狄仁傑:「閣老,你覺得武三思怎麼樣,能當太子嗎?」狄仁傑一聽這問話,就知道武三思肯定動子當太子的心思,這個傢伙沒什麼能力,在朝堂上排除異已倒是一頂一的心狠手辣,可是武則天雖然當了皇帝,改國號為周,但天下臣民還認為現在是李唐的天下,武三思想當太子,真是痴人說夢。
  • 一代女皇武則天,最後把皇位還給了李家,只因此人道出一句話!
    武則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一生為李治所存在,因為李治性格懦弱,漸漸朝廷的大權都落在了武則天的手上,武則天開始換掉了對李唐忠心的人,提拔了效忠她的人,比如最出名就是她的武氏家族,當然武氏家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武三思了。武三思初被封為梁王,親王品級,位置離太子之位很近。
  • 歷史上真正的狄仁傑是什麼樣子的?
    大唐繁榮昌盛的生活,不光是武則天的政策嚴明,更少不了朝堂的眾人,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主角,也是最出名的一個:狄仁傑。狄仁傑出生在公元630年,那時候李世民剛登皇位不久,狄仁傑的父親叫狄知遜,是狄孝緒的第五個兒子,依照傳統,不能繼承家業,不過因為家教的原因,讀書不錯,科舉考試後,進入太子宮,擔任東宮內直郎,管家的角色。
  • 狄仁傑,一個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來俊臣曾奏請武則天下命令:一經審問,立即承認謀fan的人可以減免死罪。等到任知古,狄仁傑等入獄,來俊臣就用這道命令引誘他們認罪。狄仁傑回答說:「大周改朝換代,萬象更新,唐朝舊臣,甘願聽任誅戮。你說我謀fan,我承認是事實!」
  • 狄仁傑:武則天的親信,變成家喻戶曉神探,這位荷蘭人功不可沒!
    比如狄仁傑、寇準、陳希亮、包拯、海瑞、于成龍等人。狄仁傑青年開始踏入政局,幾起幾落,兩次做到宰相之位。清如水,明如鏡,一生為官清廉,愛護百姓。替朝廷剿匪除惡、剷除貪官,一心輔助武則天,共同建立盛唐大業。
  • 神探狄仁傑居然是大唐首科狀元,還被寡婦半夜敲門,能擋住誘惑嗎
    在并州就這麼一位年輕舉子,就是狄仁傑字懷英。年紀輕輕的狄仁傑看到皇王聖旨也非常高興,也想通過科舉進入仕途。於是,自己騎著一匹馬就趕奔長安進行科考。那這一天,走到半路之上,天色將晚,得打尖住店。一看路旁邊有一個店房,狄仁傑過去下馬就走進店房了。到這一看,沒有其他人,只有一位漂亮的女店主。原來,這個店房過去的老主人姓馬,這個女主人是那個馬店主的遺孀,也就是馬寡婦。
  • 是狄仁傑的功勞嗎?
    在唐朝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天下姓武,但是為什麼不是武氏流傳下來,為什麼武周王朝只有武則天一任皇帝呢?小編在這裡按照自己的理解解讀一下:武后立子——眾所周知,在武后晚年的時候,曾經想過立武氏一族的弟子為太子,但是卻被狄仁傑勸諫而作罷。
  • 清廉一生的狄仁傑,曾兩度官拜宰相,為何最高的品階只有三品?
    狄仁傑 更重要的是,狄仁傑不僅是一位能審事、能謀政的文官,更是一位能徵善戰的武將。當時,契丹寇被困在冀州。武則天命狄仁傑為刺史,到冀州迎敵。這時候,契丹人聽說狄仁傑帶兵,直接不戰而退。後來,狄仁傑還率領軍隊在北方與契丹作戰。從契丹寇對狄仁傑聞風喪膽上我們不難看出狄仁傑的勇武,而且武則天能讓他臨危受命也可見他的武將之才。 狄仁傑的忠誠受到當時武則天的肯定和讚揚,武則天親自在贈給他的紫袍上寫下了12個金字。
  • 一代女皇武則天連自己的兒子都不相信,為何唯獨相信狄仁傑?
    狄仁傑,字懷英,并州太原人,他和武則天(并州文水人)是老鄉。狄仁傑第一次拜相是在長壽元年,由於政績突出,遭到酷吏來俊臣嫉妒而誣告,說狄仁傑等大臣謀反,刑部將他們逮捕下獄。陛下現在只有廬陵王李顯、相王(武則天第四子李旦,即唐睿宗)二子,只要起復二子,兩翼便能振作。」狄仁傑解完夢境,又道:先帝將二子託付於陛下,陛下現在卻要把天下移交給外姓嗎?況且,姑侄與母子哪個關係更親近?陛下立兒子為太子,千秋萬歲後可以配享太廟。若立侄子,從沒聽說有將姑姑配享宗廟的?」武則天對此很不高興,道:「這是朕的家事,你不宜幹預。」
  • 武則天年老時做了一個夢,狄仁傑說:臣可以幫陛下解夢
    如果將王朝交給了武姓子孫,武周是保全下來了,然而後代皇帝都不是自己所生的,這在情感上怎麼能過得去?所以在武承嗣、武三思都想以侄子身份成為儲君時,狄仁傑就勸過武則天:且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
  •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再現大唐奇觀,徐克的「雕蟲小技」 不服不行
    一位68歲的長者,卻擁有著比18歲年輕人更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無拘無束的創造力,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答案,只有徐克自己知道。除了一句「他不是地球人」,影迷已經找不到更適合的表述來讚美「鬼才徐老怪」在電影世界裡的想像力。《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亦是如此。歷經了前兩部的鋪墊,作為「狄仁傑」系列第3部的《四大天王》除了繼續塑造中國神探狄仁傑的神機妙算,還將「方術」這一東方概念挖掘的淋漓盡致,令人目不暇接。
  • 心系李唐的狄仁傑
    命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所,藏《大雲經》,命僧人講解,並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遊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請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於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共六萬餘人,亦上表請改國號。武后準所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武后稱聖神皇帝,以睿宗為皇嗣,賜姓武氏,以皇太子為皇孫。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
  • 歷史上的狄仁傑是怎樣的一個人?
    唐高宗死後,武則天對朝堂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洗,在這場清洗中,許多官員被降職或撤職。官員徐敬業不滿,起義討伐武則天,短短十餘天,起義軍就有十萬之眾。但武則天大權在握,直接出兵三十萬,一個月就將這場叛亂給鎮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