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狄仁傑呢,大家腦海當中首先想到「神探」兩個字。但在歷史上,這個狄仁傑確是大唐朝乃至武周朝的名臣,武則天時代他兩次為相,為復興李唐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可是,提起狄仁傑來,那麼民間一直有一個說法說狄仁傑乃是大唐開國第一狀元。
說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坐九五之尊。李世民就想開科舉士,於是傳召天下,讓天下各地舉子都趕赴京師長安進行科考。
在并州就這麼一位年輕舉子,就是狄仁傑字懷英。年紀輕輕的狄仁傑看到皇王聖旨也非常高興,也想通過科舉進入仕途。於是,自己騎著一匹馬就趕奔長安進行科考。那這一天,走到半路之上,天色將晚,得打尖住店。一看路旁邊有一個店房,狄仁傑過去下馬就走進店房了。到這一看,沒有其他人,只有一位漂亮的女店主。原來,這個店房過去的老主人姓馬,這個女主人是那個馬店主的遺孀,也就是馬寡婦。別看是寡婦,年紀輕輕的,過去壽命都短,丈夫死得早,就剩下她一個在這裡呀,靠開店為生。狄仁傑進入店房就在這兒住下了。
馬寡回一看,狄仁傑到半夜還在讀書,而且狄仁傑長得多漂亮。這馬寡婦對狄仁傑頓生愛慕之情,心說話:我如果能夠跟著這個公子,那以後我也能夠有一個依靠不是?
於是,馬寡婦深更半夜就過來敲狄仁傑的門。幹嘛呢?問問:「先生需不需要特殊服務啊?」那年代就有這事兒啊?那可不,哪年代都有!
狄仁傑透過門縫一看是店主馬寡婦,那說深更半夜,狄仁傑心中一點想法沒有,那不可能的。
男女之情嗎?但是狄仁傑是個正人君子。有這種衝動,但是讀聖賢之書應該習禮義之事啊,哪能夠孤男寡女沒有什麼關係,那就把人放進來呀。狄仁傑就念著自己的名字,告訴自己:「君子絕不可做出這等淫樂之事。」
於是,狄仁傑就寫詩一首:
美色至樂人間春,
我淫人婦婦淫人。
若將美色思亡婦,
遍體蛆攢滅色心。
那意思呀,我不把你當活的,我把你如果想像成一具生蛆的死屍,那我立刻這淫慾就沒了。於是,把這首詩從門縫塞出去。
馬寡婦看了之後非常的羞愧,認為狄仁傑不愧是位正人君子,像這種君子,我焉能敗壞人家。這馬寡婦就打消了色慾之心。
那「馬寡婦開店」這個故事在各種中國的各種地方戲劇裡都有這麼一齣戲。
就這樣,狄仁傑第二天告別了馬寡婦,來到京師長安進行科舉考試。
天下舉子全走進這皇城,唐太宗李世民駕臨皇城之上,往下一看,李世民非常高興。就對旁邊的文武大臣說:「天下舉子盡入朕之彀中矣!」都到我碗裡來了。
然後就舉行殿試,那舉子們全在底下科考,唐太宗坐在皇位之上,看看沒什麼意思,這要等得等什麼時候?但也不能走啊。哎,往旁邊一看,大臣李淳風正在旁邊。
李淳風、袁天罡是當時兩位大術士,人家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兩個人一起啊推背圖。
唐太宗就想問一問李淳風:「淳風啊。」
「啊,陛下。」
「你給寡人算一算,看一看我大唐開科第一任狀元是何人?」
「這……」李淳風說,「這個我哪能算啊?」
「你怎麼不能算?前幾天你不是還告訴我說我大唐朝再過幾十年江山得落到一個姓武的人手裡。我還聽信了你的話,遍殺天下姓武之人呢,你怎麼到現在又告訴我不能算了呢?那不能算,難道說前兩天那些人都被朕冤殺了不成?」
「呃……」李淳風一看,這不算不行啊,這一次,就等於給自己上一次的驗算。「行吧!」李淳風掐指一算。「陛下,臣請紙筆。」
李世民讓人給李淳風紙筆。李淳風提起筆來就在紙上寫了幾個字交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拿過來一看,上面寫了這麼幾個字:「犬火二人傑」。
李世民不明白,「哎,淳風,這是何意?」
「陛下,您不是問咱們大唐開科第一狀元是誰嗎?就是這犬火二人傑。」
「哦,是個日本人呢。」
「怎麼是日本人啊,是中國人!」
「中國人怎麼五個字啊?」
「陛下,您看不明白嗎?」
「我看不明白呀。」
「天機不可洩露,微臣只能寫到這裡了,等發了榜,您就知道了。」
「啊,那行吧。」唐太宗那就等著吧。
等著科舉考完之後,批改完試卷,列出一個一二三,一張榜,有人把這名單放到唐太宗面前。
唐太宗一看,第一狀元姓狄呀,叫狄仁傑。唐太宗一看是狄仁傑,再拿過來那張紙兒一看——犬火二人傑!對啊!這一個犬字旁加一個火字,這不就是個「狄」字嗎?這個「仁」字一分開不是「二人」嗎?啊,這麼一個「犬火二人傑「呀。
李淳風說了:「陛下,雖然咱們大唐幾十年後會被一個姓武的謀篡,但是陛下您放心,就這位狀元郎是未來可以復興咱大唐之人呢!」
「哦,那得重用!」
就這麼著,重用狄仁傑!
那這個故事在中國民間傳播甚廣啊,都說狄仁傑學識高,是大唐開科第一狀元郎。
那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不是這樣,這是個訛傳,也是個謠言。
狄仁傑確實參加過科舉考試,但可不是大唐第一次科舉,不知道多少次了。而且,狄仁傑這一次也沒有考中什麼狀元郎。狄仁傑是明經及第。
因為當時科舉分兩科,一科是進士科,一是明經科。這個明經科好考。原來,這個進士科考答辯,給你一道題,你得寫論文,寫怎麼治理國家。但明經科不用,明經科考的是背誦。你只須要把考試所要考的書籍上的名言名句名篇背誦下來,能默寫的一字不差,那你就算考中了。所以,明經科好考,進士科難考,進士科的含金量很高。所以,在當時啊有那麼一句話叫「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說我五十歲,我考中進士了。哎呦,年輕有為!怎麼?人家八十多還考不上呢?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說我三十歲,我考上明經了。呸!要臉不要臉?人家十八九歲孩子都已經考上了。
那麼在整個唐朝明經及第出來的名臣也很少,為什麼呢?含金量低呀,大家瞧不起,也得不到那麼多的機會。而唯獨狄仁傑呢,是明經及第當中所出來的一位名相。那確實為復興李唐做出了卓越貢獻。
所以「狄仁傑是大唐第一狀元郎」這只不過是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