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不僅僅是"大唐神探" | 歷史上的監察官

2021-02-07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國監察制度的歷史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湧現出了一批清廉耿介、剛正不阿、敢於糾彈權奸、嚴懲貪官汙吏的監察官。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推出《歷史上的監察官》系列文章,帶您走近那些歷史上的監察官,講述他們的故事,領略他們的風採。

  狄仁傑是唐代高宗、武后時期的著名官員。人們常常稱狄仁傑為神探,因為他斷案如神,在大理寺為官期間幾乎無一冤案錯案,可以說是中國的「福爾摩斯」。


  但狄仁傑並不僅僅是一個神探,他從低級官吏做起,在具體的地方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和才幹,逐漸成為百姓信賴、同僚欽佩的為官榜樣。他曾在監察系統擔任官職,不畏權貴、勇於進言,為維護朝廷的清正之風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在地方任職時,狄仁傑曾多次擔任刺史。他心繫百姓疾苦,把百姓的所想所需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以百姓利益為先,敢於為百姓承擔責任。高宗去世後,狄仁傑被派到寧州(今甘肅省寧縣)任職時,狄仁傑注意與周邊少數民族建立友好關係,為當地百姓營造了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狄仁傑轉任豫州(今河南省汝南縣)刺史。當時,越王李貞反抗武則天失敗,牽連廣泛,大批百姓被判入官府為奴。狄仁傑冒著風險密奏武則天懇請為他們減刑。這充分展現出狄仁傑為官的高潔品質。


  在中央任職時,他做事公平高效,勇於對行事不正的官員進行彈劾。由於他在以往的工作中能力突出,高宗升遷他擔任侍御史一職。這一官職是中央級別的監察官,主要職責就是彈劾不法官員,維護朝廷清正之風。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時,唐高宗從東都洛陽返回長安,臨行時同一個叫韋弘機的官員說:「洛陽、長安就好像我的東、西二宅,而洛陽現在的宮殿都是隋代遺留下來的,年久失修,我想要修復但所費頗多,不知如何是好」。韋弘機立刻明白了高宗的心意,於是回答道:「現在財庫中有一筆節省下來的閒銀,足有四十萬貫,用來修繕宮殿正為合適,並不需要百姓承擔額外的賦稅」。高宗十分滿意這一回答,便將修繕事宜交由韋弘機來負責。韋弘機為了討皇帝歡心,不僅將前代宮殿全部修繕,還新建了數處亭臺樓閣。他在高宗曾經登臨之處建立高閣,以備皇帝故地重遊;又臨洛水修建了一條「觀景長廊」,以便皇帝欣賞水邊美景。此外,他還修建了宏偉華美的宮殿建築群。調露元年(679年),唐高宗再一次來到洛陽,看到這些富麗堂皇的宮殿後果然十分高興,馬上升了韋弘機的官。


  對韋氏的這種行為,朝中已有官員表示不滿。大興土木所花費的錢財,實際都是百姓繳納的稅收;這些供皇帝享樂的處所,背後都是對民脂民膏的剝削。狄仁傑也不認同這種助長奢靡風氣的行為,但他考慮到韋氏畢竟是奉皇帝旨意進行營造工作,並非主動提議,不應憑空指責;又想到此人也是朝中大臣,不可憑自己主觀意願就行使彈劾權,而是要根據證據評判此人。於是,他便先派人暗地調查,看看韋氏究竟有無違法舉動。而根據搜集到相關證據,竟然發現韋氏的家人趁其經手大額錢款之時,藉機盜取官府資財。狄仁傑於是才向高宗彈劾此人,最終使韋弘機被免職。


  在同一時期,唐高宗有位寵臣叫王本立。他在尚書省擔任左司郎中,掌管的事務很多。但此人平時借著皇帝對他的信任肆意妄為,朝中官員對他的行為都感到十分害怕。而狄仁傑不能容忍這種擾亂朝堂秩序的官員胡作非為,便將王本立的種種違法行為整理成文,據此向高宗直言進諫。狄仁傑請求高宗將王本立交給司法機構審理定罪。但高宗一開始並不願意處罰自己的寵臣,反倒特意下旨免除王氏的刑罰。狄仁傑聽聞氣憤不已,便再次向高宗上奏說:「國家現在缺乏人才,但像王本立這樣的人卻不在少數。陛下為什麼要憐憫罪人而不顧王法呢?如果您一定要赦免王本立,就把我發配到無人之地去,給將來忠於國事的臣子們一個警告」。高宗被狄仁傑的大義凜然打動,最終處罰了王本立,朝中風氣為之一振。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正是由於擔任監察官員時,對貪贓枉法之事絕不姑息,狄仁傑才被高宗視為棟梁之才,後來得以官居宰相。他對律法的堅持和維護,體現了他秉公辦事、不畏權貴的優秀品質。


  除了自己做官時愛惜民力、清正不阿,狄仁傑還時刻心繫國家,在工作中留意有真才實幹的官員,常常為朝廷推薦有用之才。他也曾遭酷吏誣陷,由宰相貶為縣令。但他不改初心,仍認真對待工作,為任職地區的百姓分憂解難。後世的種種讚譽,正是對狄仁傑清正廉潔、一生為民的最好褒獎。這位後人眼中的「大唐神探」,在監察工作中也有出色的表現,是一位表裡如一、光明磊落的優秀監察官。(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 陳希|繪圖 張寒)



中央紀委公開曝光六起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典型案例


國家監察,把扶貧領域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都管住


共產黨員康輝:向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說「不」


相關焦點

  • 把「狄仁傑」塑造為家喻戶曉的神探形象,作者竟然是一位外國人
    說起狄仁傑,很多人都不陌生。作為一個現象級IP,它是很多影視劇的創作對象,也曾破圈出現在遊戲裡,繼續發揮狄仁傑的人格魅力。但是,估計很多朋友都不清楚,歷史上的狄仁傑,並不是一位偵探,而是宰相。那為什麼一提到狄仁傑,我們總是和懸疑破案聯想到一起?
  • 神探狄仁傑居然是大唐首科狀元,還被寡婦半夜敲門,能擋住誘惑嗎
    提起狄仁傑呢,大家腦海當中首先想到「神探」兩個字。但在歷史上,這個狄仁傑確是大唐朝乃至武周朝的名臣,武則天時代他兩次為相,為復興李唐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可是,提起狄仁傑來,那麼民間一直有一個說法說狄仁傑乃是大唐開國第一狀元。說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坐九五之尊。李世民就想開科舉士,於是傳召天下,讓天下各地舉子都趕赴京師長安進行科考。
  • 狄仁傑:武則天的親信,變成家喻戶曉神探,這位荷蘭人功不可沒!
    01狄仁傑真的是神探嗎?這幾年來有關狄仁傑的電影是一部接著一部,層出不窮。狄仁傑幾乎成了歷史上的第一神探。狄仁傑真的是神探麼?我像這件事還是有待商榷的。在舊《唐書》狄仁傑傳中,關於狄仁傑破案這件事,一共就寫了14個字:周歲斷滯獄,17000人,無冤訴者。就是說狄仁傑剛到大理寺工作的時候,便一心撲在工作上,夜以繼日,筆不停批。
  • 桃李滿天下:原來說的是,大名鼎鼎的神探狄仁傑
    桃李滿天下:原來說的是,大名鼎鼎的神探狄仁傑。提起「狄仁傑」這個名字,我們一定都不會陌生,曾幾何時,一系列的《神探狄仁傑》影視劇,讓「狄仁傑」的名字變得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所以,這也就導致了在我們的印象中,狄仁傑最大的標籤就是——「神探」。
  • 武三思爭當太子,武則天有所動搖,狄仁傑一句話安穩大唐江山
    大家都知道,唐代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牌女皇帝武則天,還把李唐的國號改為周。雖然當時社會上議論紛紛,人心思李,但不得不說武則天治理天下真有點水平,在位期間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條,各方便都有所發展。這個時候,宰相狄仁傑敏銳嗅到了空氣中的暗流。他不愧是「神探狄仁傑」,立刻進宮對武則天提醒:「陛下,我只說一句話。對一個女人來說,是兒子親近呢,還是侄子親近?」武則天不由陷入了沉思。
  • 既不會武功,也不擅長斷案,狄仁傑能走上神壇,全靠這個荷蘭人
    提到狄仁傑,大家想到的要麼是電視劇中斷案如神,胖乎乎的梁冠華版狄公。或者劉德華和趙又廷版英俊瀟灑,文武雙全的狄仁傑。其實歷史上狄仁傑遠沒有影視劇中那麼出彩,他既不會武功,也沒有斷過案,只是大唐一個「普普通通」的宰相。狄仁傑能夠在今天被大眾熟知,主要是因為上世紀的一個外國人。
  • 《神探狄仁傑第一部》人物官職排行榜,第一名毋庸置疑!
    《神探狄仁傑》第一部,2004年上映後,收穫了很多粉絲。大家最熟悉的內容可能就是狄大人神奇的嚴密推理和李元芳的超高武功吧。我們最熟悉的一句話就是「元芳,你怎麼看?」唐朝官員品級依正、從、上、下分為九品三十級,包含官爵,文武職官,勳位等品階。大唐和其他朝代不同,除了皇親貴胄,官階最高就是三品,親王,皇族是一,二品。【第六名】李元芳:甘南道遊擊將軍,武散官中的一個官職名稱,品級為「從五品下」。
  • 歷史上的狄仁傑是怎樣的一個人?
    縱觀唐朝的繁榮,不僅有明君治國,更少不了那些為大唐作出奉獻的大臣。今天,我們主要就說說狄仁傑。公元630年,狄仁傑出生,當時李世民初登皇位。狄父狄知遜,因讀書有成,經科舉考試後,進入太子宮,任東宮內直郎一職,相當於管家。在狄父的影響下,狄仁傑心中對於當官特別嚮往。
  • 與其說狄仁傑是神探,不如說他是手段老道、為人耿直的官員
    影視劇捧紅了狄仁傑,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不僅拍了一部又一部,廣大狄粉還是希望能拍出第五部,不可謂不火爆。正巧於賡哲教授寫了這本《狄仁傑真相》,滿足了我們的好奇。 不出所料,當我翻開於賡哲老師的這本《狄仁傑真相》的時候,發現狄仁傑有了另一張面孔。 在這本書裡,與其說狄仁傑是一個神探,不如說他是一個手段高妙、為人耿直的官員。
  • 狄仁傑為何成中國福爾摩斯?竟跟外國「迷弟」有關
    當年,隨著《神探狄仁傑》的熱播,這句經典臺詞被很多人拿來調侃,至今仍是流行語。在電視劇中,狄仁傑變成了一位神探,和助手李元芳一起查案,撥開重重迷霧,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這也曾令很多觀眾不解:明明他在歷史上是一位賢相,怎麼又變成了破案高手?事實上,狄仁傑的神探形象,還真不是從那幾部電視劇開始樹立起來的。
  • 華玉振:與"擺地攤"感同身受
    當共和國總理在莊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宣布城市管理要為"擺地攤"寬容時,我的眼睛溼了。三十四年前剛畢業的那年夏天,在家鄉小集鎮的稅務所,因拒絕"出外勤"向"地攤"收稅的風波又勾起我的回憶。所長安排我"出外勤"上街。所謂"出外勤",就是上街丶入村丶進廠,挨家挨戶收稅。我從小厭煩稅務官。據父母講太祖父、祖父都曾經因為挑擔擺攤賣杏、賣黃花菜而被稅務官盤剝過。
  • 歷史上真正的狄仁傑是什麼樣子的?
    對歷史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在唐高宗死後,武則天進行的大規模的清查,很多的官員都被降職或者是直接撤職,這時候徐敬業不樂意了,他們實行的奪權的計劃,以監獄裡的死刑犯人為主力,迅速奪取了揚州城。隨後政策到位,大唐也算是國泰民安。大唐繁榮昌盛的生活,不光是武則天的政策嚴明,更少不了朝堂的眾人,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主角,也是最出名的一個:狄仁傑。
  • 狄仁傑擔任的黜置使和行軍大總管有何區別?大總管能掌握多少兵馬
    透過歷史的瞳孔可以看到歷史長河波瀾壯闊,同時也蘊含著哲理,讓我們一起推開歷史的大門,感受古人的智慧吧 在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狄仁傑先後擔任了隴右道、山南道和江南道的黜置使和河北道行軍大總管。那麼,這些職務的責任是什麼?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 《神探狄仁傑》中的三大神秘組織(二)
    之前給大家總結了電視劇《神探狄仁傑》裡面的三個神秘組織,其實,除了這三個神秘組織外,還有其他的神秘組織。今天,我們就再給大家說說《神探狄仁傑》這部電視劇裡面其他的三個神秘組織。面對越發嚴峻的漕運局勢,武則天無奈只好派狄仁傑前往。狄仁傑在經過僅僅月餘時間就破獲了這起震驚全國的大案。2.歸義伯府歸義伯府的主人是王肖恩,是隋末橫行甘涼一帶的黑衣天王王冼的情人,唐太宗舉兵討伐王冼,王冼再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準備與唐軍同歸於盡。王肖恩審時度勢,率領手下幫助唐軍平叛,控制了甘涼二州,立下戰功。
  • 新高考"3+1+2"模式下,怎麼選科?
    新高考"3+1+2"模式,把哪些學科救上岸,哪些學科推下水?我認為,談不到把哪個學科"救上岸"或"推下水",改革是大勢所趨,高考也不例外。新高考模式下,對語文、數學、外語沒有什麼影響,突出了物理、歷史兩個科目,對化學科目是一個弱化。
  • 網絡"遊戲"的泛濫,你孩子的人生是否被偷換了概念?
    人類的生命本質是公平的,但是這種本質的公平已經被"經濟"所打破。這"經濟"當然不僅僅指的是金錢和物質,它當然包含一種無形的、也是比金錢更具威力的"經濟"~那就是"名"。所謂的"名",當然是指那些出了名的人名,統一稱呼為"名人"。名人當然也就不同於一般的人名,他們具備一呼百應的能力。特別是在當下的網絡時代,這名人效應尤為明顯。
  • 千裡馬與伯樂,通天神探狄仁傑,與武則天的知己人生
    他的生平經過別編寫陳多部小說演繹,確立了一代名臣、斷案精英的歷史地位。和許多以悲劇落場的忠臣不同,他在人生的最後時光遇見了自己的伯樂武則天,以一世忠良獲封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的欣賞,晚年升任宰相。在他去世後更是三天沒有上朝,他斷案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他就唐朝神探狄仁傑。狄仁傑這個人說起來非常有意思,出生在於一個宦官世家,家裡邊是比較有背景的。
  • "生孩子"也要AA制嗎?
    她是這樣寫的:"我懷孕六個月了,沒上班在家待著,自己也沒多少存款,我老公今天說生孩子的時候花的醫療費用我倆一人出一半,平攤,我很震驚,想了一天都沒想通他怎麼會這樣說,為什麼呢?"看了之後,我也驚著了。難道是自己落伍了,跟不上潮流了嗎?還是現在的夫妻樣樣都實行AA制,包括生孩子呢?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於是便將這故事當新聞說與朋友聽。朋友聽後一陣哈哈大笑,我被朋友笑懵了,問他很好笑嗎?
  • 從心理學上看程璐思文離婚:兩個"好人"是很難維繫婚姻的
    這個回應問題的視頻我看了好幾遍,可以說通篇都是"乾貨"。兩人思路清晰,真誠而又直率地做了各自的回答。與其說他們是在給觀眾做交待。更像是再次給自己的婚姻做總結。倆人都是脫口秀演員,在節目中慣性職業素養使然"輕鬆"的開聊。但卻無法掩飾她們對分開的傷感和遺憾。
  • 從尹劍平到李元芳,再到燕雙鷹,《神探狄仁傑》是最經典的嗎?
    說起張子健,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都定義在了《神探狄仁傑》裡的李元芳這個角色上。其實張子健的演藝生涯,大致可以分成三個時間段,你覺得哪個時間段的張子健最帥氣呢?元芳長大後在隨後的2003年-2010年,隨著系列電視劇《神探狄仁傑》的出現,張子健飾演的李元芳走上了大眾屏幕,憑藉著這個角色吸粉無數。甚至有一段時間「元芳,你怎麼看?」這個梗爆紅於網絡。而張子健飾演的李元芳機智勇敢、武功高強、義薄雲天,這樣的人設真的很難不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