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山又發現一處巖畫。」
近日,浙江金華永康市舟山鎮端巖村村民應廣浩在白巖山五聖廟上的一塊巖石中,發現了大大小小十餘個圖案,這是該鎮發現的第五處巖畫,離發現第一處巖畫的滴水巖直線距離僅1000米。
兩年前,浦江民間蛇醫周閩堯在滴水巖一處長15米、寬6米的朝南石臺上,發現了鳥形圖畫和十來個象形文字圖畫,疑似古巖畫。
鳥形圖畫長37釐米寬24釐米,和真鳥的大小相當,形似鷗。
在鳥形右側還有6個清晰的古文字類符號,都與農具「四齒耙」近似,其中最大的37釐米*24釐米。
滴水巖「耙」和仙居縣的巖畫相似,兩者很可能是來自同一時期,但尚需專家考證。
據了解,2002年開始,仙居陸續發現了多處巖畫,共計9處,13個點,其中由送龍山巖畫、小方巖巖畫、中央坑崖刻、西塘巖畫組成的仙居古越族巖畫群,已在2013年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次應廣浩發現的巖畫與之前的會有什麼不同?又是如何發現的呢?
「『白巖山上存在奇怪圖案』,這樣的傳言一直在村裡流傳,小時候也聽說過這個傳聞,但那時還小,沒太在意。」
前段舟山鎮白巖山歷史文化研究院成立,作為理事長的應廣浩碰到了同鄉應同福,應同福的一句話勾起了他的回憶。
「我小時候和一群小夥伴爬上了五聖廟上方的一塊巖石,發現了一些奇怪的圖案。後來專家們在滴水巖、清塘山等地發現的巖畫,跟我看到的圖案很相似。」
應同福這句話勾起了應廣浩的興趣,隨後他和應同福等人帶著工具,一起上山尋找。
雖然巖石風化嚴重,但在清理乾淨表面雜草後,經過仔細辨認,幾個形狀明顯的「四齒耙」和「田字形」出現在大家面前。
除此之外,這塊巖石四周,還分布著不少形狀模糊的巖畫,其中有一處像山勢河流一樣的刻痕。
「我看這個刻痕,像是鷹的圖案。你看這是鷹嘴,這兩塊是翅膀,這處是羽毛。」應廣浩說。
跟其他幾處巖畫不同,這些巖畫朝向西邊,面對的是一片廣袤的田野。
這些巖畫究竟代表什麼,來自哪個時期?這些問題下一步永康相關部門會邀請省內外權威專家考證。
通訊員 | 呂鵬 孔香翠
記者 董齊
編輯 肖旭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