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哪兒賣錄音機?複讀機也行啊?」南京一所小學的一年級學生家長宋女士向同事求助,學校發了英語磁帶,她找不到能放磁帶的機器。「感覺磁帶好復古啊!我還是上大學時用過。」宋女士說。現在的英語教材還配磁帶嗎?還有多少人在用磁帶?這一話題,不禁讓人回到錄音機、複讀機、隨身聽風行的年代。
家長建議
磁帶沒播放工具
能不能換成光碟
對於小學英語教材配磁帶,有家長吐槽:一張光碟能搞定,非得讓家長不省心,上哪去弄能放磁帶的錄音機啊?
也有網友表示,學校年年發的磁帶成了雞肋,為什麼不跟上時代呢?
還有家長建議教育部門「與時俱進」,把磁帶換成光碟或MP3。
家長宋女士說,自己還是在上大學時用過複讀機,感覺是很遙遠的事了,想不到現在「05後」的兒子,還要用這個。
她向有孩子上小學的同事打聽,才知道可以在書店賣學習機的櫃檯買到複讀機。「實在太麻煩了!」
南京一所小學的三年級學生家長謝女士說,班級的QQ群裡,有一位熱心媽媽分享了MP3格式的課文配套錄音。「我現在每天晚上陪兒子用電腦放。」她說,電腦上清清楚楚,反覆聽的時候非常方便。「我覺得挺好的。」
快報探訪
複讀機、錄音機書店有賣,不貴
記者來到一家教材書店和新街口新華書店,都發現了小學英語教材的配套磁帶,也有電腦和VCD機兩用的光碟。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在暑假裡就提前買了磁帶。「用來預習的,4.7元一盤。學校裡要開學才發,學校發的免費。」她說,覺得磁帶價格低,而且用起來也蠻方便。
江蘇教材:
磁帶、光碟版本都有
在新街口新華書店,有三款複讀機在銷售,從138元至198元不等。「小學生家長買得多,剛開學那個周末,生意特別好,賣了好幾十臺。」銷售人員說,主要是一年級小孩家長買回去放英語磁帶。
記者還在一家電器商城發現了曾非常流行的熊貓牌錄音機,小小的,不到200元。而且熊貓仍在做相對小巧一些的磁帶複讀機,100元左右,款式有近十種,但櫃檯前並沒有顧客。
據悉,江蘇目前使用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配套的有磁帶也有光碟,而且還可以下載MP3。
農村學生:
青睞磁帶,都有複讀機
一位教育專家表示,之所以還有磁帶版本,因為確實有存在的必要。一些農村學生並沒有電腦、CD機或是MP3播放器。複讀機、錄音機成本較低,攜帶方便。
溧水一所鄉鎮小學的嚴老師告訴記者,學校的孩子們幸虧有免費配發的磁帶,才能很方便地聽到正確的發音。「我們做過調查,一個班三四十人,能有十分之一家裡有電腦就很不錯了,有一個班只有一個學生家裡有電腦。」CD機、MP3播放器,更是很少有家庭有。「現在孩子們都有複讀機,不貴,100元左右,放磁帶學英語非常方便。」他說,如果真的換成了MP3格式,或是發光碟,真不知道孩子們該怎麼辦。
城區學校:
發什麼版本,由家長選
秦淮區一位英語老師告訴記者,學校徵訂教材時,會給學生家長發個單子,可以選配套磁帶,也可選光碟。「都是免費的。但這兩年,九成家長選擇了磁帶。」
這位老師說,向家長們了解過,他們認為,孩子用電腦不太放心,怕家長不在家時上網打遊戲,或是玩別的,不能專心學英語。也害怕電腦用多了,影響視力。
集體懷舊
70後趙先生:
邊騎車邊聽張國榮的歌
當年作為時髦青年,他有一臺酷酷的熊貓牌隨身聽,他常常邊騎自行車,邊聽譚詠麟、張國榮的歌曲。當然,在他的家裡,和很多老南京人一樣,擁有一臺熊貓牌收錄機。
「前幾天陪兒子去買iPad,我看到還有熊貓的錄音機在賣,小小的一臺,好像是180塊吧。」趙先生說,「對我們來說,錄音機是青春裡非常美好的記憶。」
80後李女士:
嫁妝裡有一臺複讀機
她的嫁妝裡,就有一臺步步高複讀機。「很久都沒有用過了,但非常有紀念價值。」原來,這是她當年中考考出高分,爸爸給的獎勵,當時花了好幾百元。
80後馬小姐:
省下零用錢去買磁帶
「記不得家裡的錄音機是什麼牌子了,但放的歌我記得,是楊鈺瑩、毛寧的《心雨》。」這盤磁帶,馬小姐至今還珍藏著。「這次回老家,又整理了一下,找到松隆子、許美靜的磁帶,應該是1999年買的,9.8元一盤,正版的。那時零用錢不多,可見我有多喜歡才會買。」
連結
磁帶50年:
承載記憶的AB面
你知道嗎?今年是卡式磁帶發明50周年。
1963年:
第一盤卡式磁帶問世
荷蘭飛利浦公司研製成了全球首盤盒式磁帶,雙面都由塑料外殼包裹,可最大程度保護數據,每一面可容納30到45分鐘的立體聲音樂。
上世紀八十年代:
用卡帶聽文藝節目
卡式磁帶大批量進入中國普通百姓家庭,人們通過錄音機錄下自己喜歡的節目,然後放著聽。
上世紀九十年代:
磁帶記錄追星之路
磁帶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孩子學習英語都要聽教材配套的磁帶。許多人的追星之路也是伴隨著聽專輯磁帶開始的。
1998年,韓國三星公司推出了全球首臺MP3播放器。隨後幾年,MP3開始大行其道。中國消費者也逐漸摒棄了老舊、笨拙且存儲量小的磁帶。 (黃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