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生活艱辛,但任紀蘭臉上總是笑容燦爛。齊魯壹點 記者 黃廣華 攝
四年級時曾因家庭貧困一度輟學,父親去年因病去世後,她帶著患精神疾病多年的母親去上大學。一邊學習,一邊打工掙錢,一邊照料母親,生活的苦難賦予她異於常人的樂觀與堅韌。這個90後女孩叫任紀蘭,2013年考入了曲阜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育專業,當同齡人正在張揚個性時,她用堅強書寫著不一樣的人生。
課外兼職掙錢,把母親帶到身邊照顧
四月的曲阜師範大學,櫻花路上鋪滿了凋落的櫻花瓣。14日中午,任紀蘭提著一個不大的提包匆匆趕來,對等候的記者一再說抱歉。如果不是因為4月3日她患精神病的母親意外走失,任紀蘭一邊求學,一邊照顧母親的事情在校園裡也不會有太多人知道。
任紀蘭帶著患精神疾病的母親一起上大學,她成了母親的依靠。齊魯壹點 記者 黃廣華 攝
1992年出生的任紀蘭是淄博市沂源縣張家坡鎮陳家溝村人,2013年考入曲阜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育專業,如今大三的她已經開始在曲師大附小實習任教。此時她剛從曲師大附小回來,簡單收拾一下就準備回家。「昨晚放學後,我去菜市場買了芹菜,回去洗洗,中午給媽媽炒芹菜吃。」任紀蘭說。
父親去年因胃癌病逝,由於家裡一直很困難,雖然父親一直有胃疼的毛病,但始終沒去醫院檢查,直到2014年實在熬不住了才去檢查時,已到了胃癌晚期。
「去年8月,爸爸去世後,患有精神疾病的媽媽便跟著姥姥一起生活。」任紀蘭告訴記者,姥姥年紀也大了,再加上經常要忙農活,無法保證按時給媽媽吃藥,「有一次媽媽發病很嚴重,連著三四天不吃飯不喝水,任憑我和妹妹怎麼變著法子給她做愛吃的飯菜都沒用。」為此,任紀蘭不敢再把母親留在淄博,再加上妹妹即將參加高考,她決定將母親接到曲阜和自己一起生活。
去年9月份開學,任紀蘭和母親一起到了學校,母女倆在校外租了一間不大的房子。「終於有了落腳的地方,為了交房租,也為了讓媽媽過得好一點,我利用課餘時間兼職、做家教。」每一天,任紀蘭都在奔忙,承受著來自學業和生活的雙重壓力。
校園裡的任紀蘭
娘倆每月只花三百元,幾乎頓頓白菜
娘倆幾乎沒有經濟來源,所以任紀蘭總是買最便宜的菜。冬天裡娘倆頓頓吃白菜,一個月才花三百多生活費。她笑著說,「曲阜的物價特別低,一個月三百塊錢綽綽有餘,我覺得我和媽媽還生活得不錯。」
每天將鬧鐘定在凌晨5時50分,無論風雨寒暑,任紀蘭都準時起床。簡單漱洗後,她要抓緊時間給母親做早餐,洗臉刷牙,倒尿盆……一切忙完,她連走帶跑地去學校上課。任紀蘭說,母親的「吃喝拉撒睡」是她每天的「必修課」。
任紀蘭已經記不起來什麼時候就學會了做飯,「反正從很小就會了,等到妹妹也學會做飯後,我就開始幫著爸爸忙農活。」她說,小學四年級那年,家裡一點收入都沒有了,就只好輟學一年。從初中開始,任紀蘭就要趁著寒暑假出去打工,在飯店裡洗盤子端菜。「所以我現在虛歲都25了,才上大三,和我同齡的早都畢業了。」說到這兒,任紀蘭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14日中午,當記者跟隨任紀蘭來到校外的租住地時,她的母親在屋裡始終不肯出來。直到任紀蘭說要一起擇芹菜,她母親才怯生生地提著馬扎出來。於是娘倆就在太陽底下忙乎起來。「你看,這可是你最愛吃的芹菜。」聽到女兒的玩笑,當媽的倒像個孩子一樣不服氣地回道,「你才最愛吃呢。」
過了一會兒,任紀蘭的母親似乎覺察到了家門外一直站著兩個陌生人,有些驚恐地看了看,然後一言不發地提著馬扎回屋去了。任紀蘭說,「媽媽極度缺乏安全感,像路邊一些稍微傾斜的路面,她都要蹲在上面才敢走。」
母親突然走失,三天後才在泗水找到
「可能是臨近清明節,母親潛意識裡想著要回家,所以4月3日出了意外。」任紀蘭說,母親平時坐不住,每到一個地方呆上十分鐘就要走,平時自己不在家,母親就一個人在附近逛,但十幾天前,她卻突然走丟了。
「發現媽媽走丟後,我感覺天都要塌了,沒了命的到處找。」任紀蘭說,雖然母親精神不好,但母親在就等於家在。為了儘快找到母親,任紀蘭第一次把自己的情況發到了網上。
班上的大部分同學也自覺參與了任紀蘭的尋母行動。三天後,任紀蘭和同學們一起在泗水找到了母親。「見到媽媽的時候,她又瘦又髒,非常憔悴,我的心裡一陣酸。」任紀蘭說,她抱著母親,哭成一團。這是她記憶中母親第二次走丟,上一次是在淄博老家,失蹤四天後,在臨沂被找到。
在此之前,除了輔導員趙旭濤和舍友,幾乎沒人知道任紀蘭家的特殊情況。這個倔強的女孩始終認為,自己能把母親照顧得很好,沒必要給周圍的人增添麻煩。
「我最怕的,就是她發病。」艱辛的生活,任紀蘭一直從容應對,但母親發病後總是沒有情理可言,「她發病後誰都不認識,有時候前一刻還有說有笑,後一刻突然就衝過來打人。」在她手上,還有母親打她後留下的疤痕,而最令她害怕的,是母親深夜突然發病,這會讓她無法休息,影響第二天上課和工作。
打算自食其力籌錢給母親治病
「面對這樣的生活,覺得辛苦嗎?」
對此,任紀蘭反倒笑起來,十分輕鬆地回答,「不辛苦,我覺得很幸福。」她說,因為媽媽在身邊,而且老師、同學都很關心她,「這樣的生活我很滿足了。」
孟文清是任紀蘭宿舍的舍長,此前她或多或少知道任紀蘭家的情況,在她印象裡,任紀蘭從來沒流露過負面情緒,「她以前總是和我們說,她的爸爸、妹妹對她多好,一家人相處有多麼融洽。」
因為年齡是舍友中最大的,所以無論誰在生活中碰上難題,任紀蘭總會像大姐姐一樣去幫忙。當孟文清和其他四名舍友得知任紀蘭把母親接來曲阜後,每周末她們都會買些肉、蛋等生活用品去任紀蘭家。「她娘倆平時捨不得買肉吃,但這點開支對我們幾個人而言卻不算什麼。」孟文清說,「紀蘭對我們好,我們也理應對她好。」
尋母讓許多人知道了任紀蘭的特殊情況,愛心也接踵而至。在曲師大附小,身為任紀蘭的指導老師,於曉梅不僅發動同學、朋友幫忙找,還聯繫了志願者組織。學校的學生和老師還自發募捐了6000元錢。
在教師教育學院,輔導員趙旭濤安排把所有符合條件的獎學金、助學金都讓任紀蘭去報名,從一入學開始,她每個學期都能領到1500元助學金。同學們還商量著湊錢給她買輛自行車,這樣她就能在路上節省很多時間,能更好地照顧母親。
「學校讓我能陪在媽媽身邊照顧她,我萬分感激,感覺再大的困難都不是我一個人在面對,我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任紀蘭說,她還想自食其力地籌錢為母親治病,「不論以後我會到哪裡工作,我都會帶著她,永遠陪她走下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黃廣華 汪瀧 通訊員 宋廣新 王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