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隨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的記者關注一個名叫馬翠玲的陝西女孩,前不久這個家境貧困的女孩剛剛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但隨後父親卻不幸因病去世。這場慘痛的家庭變故,讓馬翠玲的大學夢充滿了艱難和不確定性,一起來看看她的故事。
父親突然病逝 母親撿垃圾供她上大學
一點掛麵再拌上隔夜的土豆絲,就是馬翠玲和媽媽的午飯。七月底,翠玲的爸爸因病過世。這些日子翠玲媽媽總是憂心忡忡,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每到吃飯時,懂事的翠玲總是哄著媽媽多吃一口。
翠玲的媽媽小時候面部和身體被開水燙傷,一直找不到工作,翠玲的爸爸生前是煤礦的一名臨時工,每月的工資不到1000元。十幾年來,一家三口一直租住在礦山腳下棚戶區的這個老房子裡,每月租金200多元。
雖然家境貧寒,但翠玲的爸爸媽媽總是盡力想給女兒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從小到大,翠玲的學習也從來不用父母操心。翠玲家的牆上貼滿了她從小到大得的獎狀。
翠玲媽媽告訴我們,其實翠玲爸爸咳嗽得厲害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一直都沒有請假去醫院檢查過,只是自己吃點消炎藥,一直到六月底,感覺已經很不舒服,但他還是堅持沒有請假。
為了能拿到獎金,給孩子多攢點學費,翠玲爸爸又苦苦支撐了幾天,等到七月初檢查住院時,病情已經惡化。就在爸爸去世的三天前,一家人收到了翠玲被西安郵電大學錄取的消息。
得知女兒被大學錄取的消息,病床上的翠玲爸爸又高興又著急。就在病危的最後關頭,他還惦記著女兒的學費。
給翠玲爸爸看病再加上辦後事,不僅花掉了原本給翠玲準備的一點學費,而且還欠下了幾萬元外債。之前親戚朋友已經都借了一圈,翠玲媽媽不好意思再向他們開口。
由於臉被燙傷留下印記,翠玲的媽媽找工作很困難。為了補貼家用,每年春季和夏季,她都會到礦區附近的農田裡挖野菜拿到市場上去賣。
馬翠玲的母親挖野菜供孩子上學
吳秀芬:白蒿最貴的時候10塊錢一斤,我一天能挖上6、7斤,挖回去以後,把它摘乾淨,把葉子、根都給它摘乾淨,我到市場上去賣,一天就就能賣上5、60塊錢。還有我們管那個叫婆婆丁,那個最貴5塊錢一斤,好的時候一天我挖了8斤,我給它都摘好,人家說那個沏水喝,有的有錢人收,我就給人家挖了。
除了挖野菜,翠玲媽媽總會撿這些塑料瓶、易拉罐、廢紙殼回家。
為了能多賣一點錢,翠玲媽媽從來不捨得把這些瓶瓶罐罐賣給上門來收廢品的,而是走三裡地,來到這個廢品收購站。在這裡一斤塑料瓶可以多賣5毛錢、一斤紙殼可以多賣兩毛錢。
記者:這樣一個月大概能賣多少錢?
吳秀芬:能賣一百多。孩子現在上大學了,就得給孩子攢生活費了。再她有病,還得看病,還得攢錢買藥。
「看病、買藥」,翠玲媽媽不經意的一句話我們才知道,原來翠玲身體從小就不好,上了高中之後,突然變得怕冷,不怎麼愛吃東西,體重還越來越重。
吳秀芬:孩子就是體重長得特別快,身體沒有溫度,走路走不動,身體基本上就跟冰的一樣,特別是冬天,身上一點溫度都沒有。全靠晚上用我身體給她暖著,暖會暖會就都熱了,等半夜伸手一摸過去,她又成冰的了,完了我覺得這不是個好事,趕緊去看,結果化驗出來了甲減病。
翠玲病情最嚴重的時候,恰恰是備戰高考最關鍵的時候,儘管身體很不舒服,她也沒有缺過一天課。
吳秀芬:孩子還一直堅持著上學。孩子說,媽,我走路可累了,我走半道還得歇一會兒。腿沉得跟灌鉛了一樣。最後醫生偷偷告訴我的,你孩子都這樣了,那都影響她記憶力,我也不懂,說這個病影響孩子記憶力呢。
馬翠玲:從高二就開始以後就記憶力退的特別快。
記者:你從發現以後,跟媽媽說過嗎?
馬翠玲:沒有,我覺得記東西慢的話,就應該自己好好記,自己下面時間多用一點。多記兩遍,最後結果是一樣的。
就這樣,翠玲比別人起得更早、睡到更晚,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最終帶病參加了高考,並且考上了重點大學。
患病的馬翠玲比別人更加努力地學習
目前,翠玲的病情已經穩定,但每月化驗一次血,需要花費200元,吃藥還需要花費200元。再加上學費、生活費和家裡的外債,這一切對於剛剛失去頂梁柱的母女倆來說,都是太過沉重的話題。懂事的翠玲告訴我們,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她也有過放棄上大學的念頭,但現實告訴她,不能輕易放棄。
馬翠玲:我覺得要是上大學的話,我才有希望,我現在放棄的話,我什麼都做不了。我想上大學改變我的命運,我爸爸媽媽都希望我能上,我不想讓他們失望。我從小的話,他們都說是好好學習,將來上個好大學。
馬翠玲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吳秀芬:我想哪塊不嫌棄我,我能出來找個活乾乾,最起碼月月給我姑娘把生活費掙出來。
失去雙親 兩位哥哥供她讀書
前面我們看到,由於家裡的頂梁柱突然去世,馬翠玲和媽媽的生活幾乎陷入了絕境,母女倆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中苦苦支撐,而翠玲順利完成學業,正是這個家庭唯一的希望,也是對翠玲媽媽最大的安慰,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來關注和幫助這對相依為命的母女,讓她們看到希望和溫暖。我們再來隨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認識一位陝西女孩,她叫段明君,在今年高考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但事實上,她的大學之路,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一起來看看。
這個女孩叫段明君,今年考上了華北電力大學。為了給自己攢一點學費,她整個暑期都在給這些低年級的學生補習功課。
明君的爸爸在她四歲時就去世了。媽媽獨自一人帶大了她和兩個哥哥。但是在明君上高二的時候,媽媽也撒手人寰。眼下這個暑期,明君除了掙學費,還要操持家務,收拾屋子、洗衣服。
段明君:夏天的衣服我都洗完,我馬上開學了,找了一些冬天的衣服,把它拿出來再洗一下、曬一下,哥哥就可以穿了,因為我上學了,就沒人幫他們洗了。
明君的家住在這個城中村的臨街商鋪。15年前,爸爸去世後,家道日漸中落。
段勝軍:像這個電視機,當時是我們家親戚,當時看我們家家庭條件啥的都不行了,當時是他們送的。像這些沙發還有這些茶几,這些當時也是我們親戚送的。可以說是淘汰的吧,因為他們畢竟也要過自己的生活。
爸爸去世後,媽媽靠做點小生意拉扯三個孩子,勉強度日,最終積勞成疾,得了肝硬化。
段勝軍現在在一家化工企業上班,平常要三班倒。他從小身體不好,看病、吃藥都是家常便飯。
段朝軍在爸爸去世後,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放棄讀書,初中畢業就去部隊參軍了。
段明君:我二哥小學的時候學習超好,他經常得什麼數學一等獎,然後考年級第一名,就是腦子特別聰明,他也特別喜歡學習。就我爸爸不在之後,他覺得我大哥身體不好,然後我爸爸不在了,他說上學還要我媽媽掏錢,他說他要掙錢,不想繼續讀。
從部隊復員後,二哥在一家事業單位當臨時工,每個月只有600元工資。
大哥告訴我們,媽媽生病三、四年,親戚朋友們已經接濟了不少錢,這些錢還都沒有還上,眼下妹妹上大學的費用,又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但他和弟弟還是決定無論如何都要供妹妹上學。
段勝軍:供她上大學,最少要供她上大學,這是最基本的。
媽媽去世後,段朝軍,除了正常上班,每天早上六點前,他就會到市場來買這些烤串需要的原料。
下午一下班,段朝軍就開始生火、支攤,在家門前擺起了這個烤肉攤,明君放暑假後,也會幫著哥哥出攤。這條街既不是繁華的商業街、周邊也沒有大的居民區,烤肉攤主要的客人就是這條街上的街坊鄰居,大部分時候,都是冷冷清清。
懂事的明君幫哥哥擺燒烤攤
段朝軍告訴我們,自己也想過到繁華的地段去賣燒烤或者做其他生意,但是那樣的話各種成本就會比較高,像他們這樣的家庭,是賺得賠不得的,考慮到還要供妹妹上學,他不敢去冒險。秋天來了,燒烤的旺季慢慢過去了,眼瞅著妹妹開學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他打算想想其它的辦法。
段朝軍:我是今年七月份考的駕照,然後我就打算到了冬天,天氣開始變冷的時候,季節變換的時候,我就打算做個兼職,白天上完班,下班以後做兼職跑個計程車,家裡面再困難,我最起碼讓她把她的求學之路走完,不管是大學也好,研究生也好,只要她想上我就把她供下來,我不管怎麼辦,哪怕就是我自己一天24小時連軸轉都可以。
生意冷清的燒烤攤是段明君學費的來源
明君的二哥說,自己就是吃了沒有上學的虧,現在即使想改變家庭的現狀,也非常吃力,但妹妹不一樣,她從小就愛學習,而且非常懂事,媽媽生病期間,正是明君學習最緊張得時候,她一放學就照顧媽媽,自己的學習也從來不用家裡人操心。
天不遂人願,明君媽媽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起初家人和親戚朋友都瞞著她,不讓她知道媽媽究竟得了什麼病,病得有多重。
感覺到媽媽病勢沉重後,她偷偷在網上和圖書館查了資料,知道媽媽得的是肝硬化,而且已經比較嚴重。
段明君:知道以後,其實我那段時間在學校老哭,一下課就不對,就又哭了,然後我的朋友就問我,怎麼了,怎麼了,然後我就不說。
段勝軍:因為我媽當時經常住院,她就是把自己學習的一些東西,拿到醫院,一邊陪我媽說話,一邊自己學習。然後在我媽跟前她真的很高興。有什麼都憋在心裡,不喜歡說。
段明君:我媽就每天等著我跟她講這些學校特別好的事情,她就想聽這些,我覺得要挑好的說。
就在明君馬上要上高三時,媽媽去世了,一提起那段日子,明君就覺得不堪回首。
段明君:那段時間更加的黑暗。哭得更嚴重一點,在學校,那時在學校,其實我舍友都不知道,偷偷地寫了幾天的日記。我還寫了幾天日記,就是給媽媽寫的。因為她特別辛苦的把我們養大,連給我們就是為她養老的機會都沒有。都沒有享老年福的機會,這輩子就光辛苦了。挺命苦吧。
失去雙親的明君把所有精力放在學習上
雖然失去了母親,但明君知道,考上大學是母親對自己最大的希望,於是她更加發奮讀書。
段明君:所有的心和動力全部放在了學習上,我當時想的是我要上一個自己特別喜歡的大學,然後兩個哥哥都成家。
明君告訴我們,自己上大學、兩個哥哥成家,是媽媽生前最大的心願。在明君和媽媽的這個房間,媽媽曾經親手貼上了這副嬰兒畫。
段明君:我說你是不是想抱孫子了,買兩個小寶寶,然後她就說想讓你大哥趕緊結婚,她就能抱孫子。
明君告訴我們,媽媽在世時,就一直張羅大哥的婚事,但是都沒有結果,現在媽媽走了,哥哥們還要供自己上大學,負擔就更重,哥哥們的終身大事就像一塊巨大的石頭壓在她的心頭。
段勝軍:我妹她上大學,可能還要三四年,那這三四年學費從哪來?生活費從哪來,這些錢都從哪來?我現在考慮的只有這一個問題。對個人這些事情沒有那麼急,等我妹妹上完大學以後再說。
段朝君:現在先把我妹妹先供出來,等我妹妹上完學就業以後,然後我再考慮我自己。
採訪中,兩位哥哥不約而同地說到,先不打算考慮個人問題,拼盡全力也要讓妹妹完成學業。而明君也把自己的心裡話,悄悄告訴給了自己的父母。
段明君:爸媽,暑期已經過去了一半,距離媽媽的離開也有1年,失去最愛人的痛苦在隨時間與我的成長漸漸減輕,但對您的思念在日益增加,我聽您的教誨,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未來,這次高考我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這讓我對自己充滿了信心,聽到這個你應該很開心吧。爸媽我知道你們還擔心我的哥哥們,你們放心,他們正在努力工作,並想盡辦法的照顧好我,我到了大學一定會好好學習,以後會和哥哥們互相照顧,互相幫助,一起幸福快樂的生活下去。
無論是馬翠玲還是段明君,她們雖然身處困境,但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改變現狀,這種堅強和執著值得我們尊敬和欽佩。在陝西省採訪時,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的記者還結識了很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目前,當地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也在對這些學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幫扶,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夠圓自己的大學夢。
最近一段時間,韓城市民政局和韓城市慈善協會,正在對貧困大學生進行摸底調查。韓城市板橋鄉的這戶人家,住在煤礦的採空區,家裡的房子都已經裂縫、滲水,父親高青柏的一條腿高位截肢,不能幹重活,今年家裡的女兒考上了鄭州大學,還有一個兒子讀小學。爺爺奶奶也年邁多病,目前,女兒的學費,是全家人最發愁的事情。
這個女孩叫陳欣榮,家住韓城市西莊鎮,今年考入了吉林大學,她的父親已經過世多年,只剩她和母親相依為命,這個一貧如洗的家庭,就靠母親種地、打零工維持生活,女兒上學的學費對母親而言是一筆天文數字。
陳欣榮的母親陳仙芝:我苦了這些年,終於孩子有出息了。錄取通知書下來,我有負擔了,我又心思重重了。晚上夜夜睡不著覺。因為那麼多錢嘛,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數目。
在調查摸底中,當地民政部門走訪了多個像高青柏、陳仙芝這樣的家庭,那麼當地民政部門對這些困難家庭的貧困大學生有哪些救助計劃呢?
陝西省韓城市民政局局長張永強:韓城市目前就是從民政部門救助的對象,目前確定了35名本科生和10名專科生,準備予以救助,但是這個救助的能力、範圍還遠遠不夠。
陝西省韓城市慈善協會會長謝桂云:從我們的摸底情況看,咱們現在還好多的學生家裡特貧困,就我們幫助進行解決不夠,還需要社會再動員社會其他的力量,再給予資助。
在採訪中,「懂事、上進、肯吃苦」是這些家境貧困的孩子們留給我們共同的印象。
陝西省韓城市高考畢業生高怡紅:我的夢想是讓全家人過得好好的,讓我成為全家人的驕傲。
陝西省韓城市高考畢業生師博達:我的心願就是減少父母的辛苦,讓父母生活的更好一些。
陝西省韓城市高考畢業生強琨:我的夢想是,畢業後自主創業,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回報父母,回報所有關心我的人。
【半小時觀察】堅韌付出 改寫命運
無論馬翠玲還是段明君,在她們的成長和求學過程中,都承受了家庭變故和經濟困難等各種壓力,但是她們在用自己的堅韌和付出,努力改變現狀。採訪中這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孩子們告訴記者,「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為父母爭氣」是讓他們一天天堅持下來的信念。這些孩子們懂事、上進、能吃苦、有擔當,讓人感動,但是看著他們過早地承受一些痛苦和磨難,又讓人心疼。現在,他們的前途和未來正面臨現實的困難,需要更多的人能伸出援手。我們的屏幕上是他們的相關聯繫方式,如果您希望幫助他們,請與他們取得聯繫。您的愛心與付出,或許會給他們的人生帶來很多改變。
聯繫方式:
馬翠玲:152 8946 3056
段明君:183 2930 6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