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有一位女孩,90後,她與父母都患上新冠肺炎,被送到不同的醫院救治。2月中旬,女孩父親去世。
此後,每天登錄父親微信與母親聯繫,給母親鼓勵,堅持治療。
後來,母女倆先後治癒。
在父親離去之際,內心中的悲痛,沒有讓女孩失去理智,反而靠著堅強,用智慧給母親信心與力量。
看到發言人說出這樣的一個故事,感覺到內心的傷痛,也被這位女孩的堅強所感染,更被她的智慧所折服。
看到疫情期間,有很多病人離開我們,有很多是在病情的折磨之下,缺少了抵抗意志。或許我們無法統計這種意志的力量有多大,但是心中放棄了生的希望,活著的可能就會越來越小。
有一個非常殘酷而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將一位囚犯關閉在黑暗的房間裡。用刀「割破」了囚犯的手腕,還聽到了「血液」落地的聲音,有著強烈的流血的感覺……次日,發現囚犯已經死亡,與失血而死的症狀非常相似。
但實際上,滴的「血」不是血,實驗者也沒有將犯人的手腕割破,囚犯死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自己對失血的恐懼心理造成。
心理意志對人的影響非常大,在疾病面前,少了一分堅強,可能面對的就是死亡。
如何提升自己的意志能力呢?
常規來說,是靠挫折和磨難來訓練。通過各種挫折,讓人體會到痛苦,而對痛苦逐步適應,增強對痛苦的忍受程度來提升個人的意志能力。這種方式,是意志能力提升非常重要的一個訓練內容。
這也算是對挫折能力的學習,讓自己學會對抗挫折的方式。有的人是因為習慣而提升了受挫能力,而還有一些人,不是靠習慣,而是靠觀察。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吾以觀復」、「顧諟天之明命」、「觀自在」
觀,顧,都是觀察,觀察的對象不是外界,而是自己。觀察自己在應對外在環境過程中,內在的反應是什麼,翻來復去的變化是什麼樣子,這種種的感覺在身體中自由自在的感受又是什麼……
通過對自己的觀察,認識痛苦發生時,痛苦有什麼感覺。
當然,這種觀察,不僅僅只是觀察痛苦,而是包含自己任何時候的任何感受。「學而時習之」,時時刻刻都養成觀察自己身心感受的習慣與能力,做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的中和狀態,也就是平常時刻心是平靜的,喜怒等情緒發生的時候氣是和順的狀態。
結束語
90後女孩的堅強,正是我們活著的生命意志,也體現著我們深層的文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