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負得正」的亂解

2021-02-10 數學佬

↑↑相關文章在這裡↑↑

我們都知道負負得正,為什麼負負得正?怕是幾乎沒人知道了。(老師說的呃,,,,這個不算)

第一種解釋:模型解釋


比如我們宅家3天,每天沒有收入,卻開銷了15元。

我們規定,收入為正,開銷為負,那麼收入30元用+30表示,開銷15元用-15表示,很清晰。

這樣,3天之後,我們的資產發生了變化。

3×(-15)=-45

也就是說,3天之後,我們的資產減少了45元

我們繼續規定,時間往後走為正,往前則為負,比如3天後用+3表示,3天前就用-3表示,這也可以很清晰。

這樣,3天後我們的資產就是

3×(-15)=-45

減少了45元

3天前,我們的資產就是

(-3)×(-15)=45

3天前的資產比現在增加45元,也是解釋得通哦。

類似的模型我們會在生活中隨時隨地發現

例如,我們向右表示+,向左表示-,時間向前為+,向後為-

則,(-3)×(-15)表示每天向左走15步,3天前的位置就在現在的右邊45步

即(-3)×(-15)=45

例如,我們的團隊進一個人為+,離開一個人為-,好人為+,壞人為-

則(-1)×(-1)表示團隊離開了壞人,也就是好事咯。

講故事嘛,我們還可以舉出一大堆例子,雖然,這樣的例子再多也不能證明「負負得正」,但我們的大腦就是這樣建構一個新知識的。

我們(普通人)正常人的大腦不是通過嚴格的推理證明來建構知識,而是通過實踐來建構知識,如果後續的知識不符合我們的實踐,是很難被大腦接受的。

第二種解釋:偽證明

這是一個看起來很漂亮,也很容易被記住的證明。

(-1)×(-1)

=(-1)×(-1)+1×0

=(-1)×(-1)+1×(-1+1)

=(-1)×(-1)+1×(-1)+1×1

=(-1+1)×(-1)+1×1

=0+1×1=1

看起來很清爽的證明,當然用於幫助記憶是有好處的,只不過別在大二以上的學生面前展示,他們一眼就能看出這個證明的邏輯漏洞。

因為我們沒有定義過負數與負數相乘,當然也沒有定義過負數和0相乘。

所以上面的證明實際上是在自我證明。

(因為我是對的,所以我是對的)

第三種解釋:運算擴展

我們先有一個前提:正數乘法已經被定義,且它們滿足乘法的運算律: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

現在我們加入負數相乘,新加入的運算必須保證之前的運算不被破壞

負數×正數=負數,正數×負數=負數

經過驗證,這個規定完全滿足三條乘法運算律: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

不贅述。

現在我們再加入兩個負數相乘,新加入的運算必須保證不破壞之前的運算。

我們擁有的選擇有:

負數×負數=負數;負數×負數=正數

現在我們來看分配律。

如果是「負數×負數=負數」

(-1)×(-3+2)=(-1)×(-1)=-1

用分配律算

(-1)×(-3+2)

=(-1)×(-3)+(-1)×(+2)

=-3+(-2)

=-5

所以,規定「負負得負」會導致分配律出錯,因此被淘汰。

如果是「負數×負數=正數」

(-1)×(-3+2)

=(-1)×(-3)+(-1)×(+2)

=3-2

=1

諾,在這個規定下,分配律不會出錯,順利過關。

親愛的,您發現了嗎?數學上根本沒有定義什麼是負負得正,而是說:只要你能滿足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這個運算就是乘法

所以,你也可以自己定義自己的,獨具特色的乘法,只要能滿足三條運算律就可以了。

當然,很數學的解釋一點都不好玩,還是很人性的模型解釋好玩。歡迎在留言中列舉你能想到「負負得正」的生活模型。

我們致力於讓您不討厭的數學,如果覺得有趣,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負負得正」
    不知您身邊的人是否與您抬過槓,讓您講清楚為什麼「負負得正」?反正我覺得很多人沒有真的說清楚!我也被問過。不知者不為過,知道不知然後學而知之,是為知也!雖說數學不一定甚至很多時候更甚至大多時候不必與實際有聯繫,但是這個「負負得正」卻的的確確有現實意義。我給您說一說,您看一看是不是很有道理。
  • 「負負得正」是規定還是可以被證明的定理?
    有理數乘法運算中的兩個負數相乘,一直是新同學理解的難點,喜歡深入探究的同學總是覺得奇怪,為什麼「負負得正」呢?袁隆平院士對此就心存疑問。美國詩人奧登曾武斷地說:「負負得正,其理由我們無須解釋!」奧登的話暗示我們:許許多多的人在徒勞地尋求「負負得正」這個「悖論」就讓他嘗到了苦頭。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小時候很喜愛數學,用他自己的話說,數學是他的「至愛」。但當老師教到「負負得正」這個運算法則時,他一點都不理解,他希望有人能對負負得正的緣由做出解釋。可是,他所請教的人都不能為他釋此疑問,而且,司湯達發現,他們自己對此也不甚了了。
  • [文章互動]「負負得正」的教學策略談
    下面以「負負得正」為例簡要闡述。  一、不同版本教材對「負負得正」教學內容的處理  1.老浙教版教材的安排  直接引入法則:「人們從長期的實踐經驗中總結出如下的有理數乘法法則: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任何數同零相乘都得零。」然後舉例、練習、鞏固。
  • 有人嘗試過嚴格證明「負負得正」嗎?
    ——司湯達教室裡的少女負負得正?與上一期的0不能做除數一樣,負負得正又是一個需要強行記住的規定。從知識的發生角度來看,「負負得正」知識運算法則的一種規定,並沒有嚴格的推導。他是為了先規定運算法則,再根據運算是否成立所修正得到的。
  • 有人嘗試過嚴格證明「負負得正」嗎?
    —司湯達教室裡的少女負負得正與上一期的0不能做除數一樣,負負得正從知識的發生角度來看,「負負得正」知識運算法則的一種規定,並沒有嚴格的推導。他是為了先規定運算法則,再根據運算是否成立所修正得到的。這樣看來,似乎在中學老師們直接讓我們記住這種規定並能熟練運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但是為什麼總是要將知識去抽象規定?
  • 數學乘法計算中,負負為什麼就會得正?
    在初中階段,我們學習了什麼是負數,並且在乘法口訣中,老師告訴我們:正負得負,負負得正(或者同號得正,異號得負)。於是,我們欣然地接受了這個規則,並沒有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會是這樣的一個結果。那麼在這裡我們就從幾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負負就會得正。
  • 乘法口訣「負負得正」——憑什麼負數相乘會得正數
    在初中階段,我們學習了什麼是負數,並且在乘法口訣中,老師告訴我們:正負得負,負負得正(或者同號得正,異號得負)。於是,我們欣然地接受了這個規則,並沒有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會是這樣的一個結果。那麼在這裡我們就從幾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負負就會得正。
  • 數學課堂:為什麼負負得正?
    為什麼負負得正?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小時候很喜愛數學,用他自己的話說,數學是他的「至愛」。但當老師教到「負負得正」這個運算法則時,他一點都不理解,他希望有人能對負負得正的緣由做出解釋。可是,他所請教的人都不能為他釋此疑問,而且,司湯達發現,他們自己對此也不甚了了。
  • 「負負得正」是怎麼來的?-六下021
    本文綱目引言從自然數說起「0」其實不太「自然」負數的定義對孩子的引導證明「5+﹙-3﹚=5-3」證明「3×﹙-1﹚=-3」證明「﹙-3﹚×﹙-1﹚=3」小結引言「負負得正從自然數說起我當學生的時候,自然數就是正整數。現在,教材改了,自然數包括零和正整數。那什麼是自然數呢?就是自然存在的數,或者也可以說,是我們最先認識的那些數。不管是放羊還是摘蘋果,都得識數。買賣東西,以物易物,也得識數。這些人們最先認識的數,當然就是:1,2,3,4,……。這也就是自然數的來歷。(0的問題下一節講)生活中有自然數夠用了嗎?基本夠用。
  • Although+nevertheless,負負得正可行嗎?
    本文作者 | 維夕Chris老師  排版 | Cecilia開頭先問個問題👇眾所周知,填空題的基本要求是要拋棄腦洞,客觀地根據邏輯和對應信息進行推理判斷,而在平時做題過程中,咱們經常會在取反邏輯裡考到Although+nevertheless,有同學可能會想,如果把這兩個單詞放在一個句子裡,負負得正可行嗎?
  • 講道理|羆:為什麼負負得正
    去年拿這個問題請教國內的一位知名小學數學教育權威,他舉了一個例子「負數乘負數得正數」,就是不好講清算理的算法。於是,今年10月,去東北師大參加國培時,就借著現場提問環節,把這個問題提交給主講張老師,「負負得正,是算法,那麼有算理嗎?」張老師作了即興推演(見下圖)。
  • 為什麼負負得正?我忘記數學老師當時怎麼說了 ...
    對於負負得正這條規定,好多人一直沒有追求個為什麼,上學的時候數學老師好像也沒多說,只是簡單的說負乘以負就是正,規定這樣。以後這樣的式子用多就習慣了,習以為常理所當然了。在現實生活中,畢竟大多數人都不是數學家也不是書呆子,想這幹嘛呢!
  • 如何用圖形化的方式,教孩子加減乘除,還有負負得正
    那減法就是對應的,向左移動。所以加減法,就是數軸的平移。那乘法呢?乘法我們就需要將數軸想像成一個彈簧,如果我們想×n,就相當於,保持0的位置不動,然後把數軸拉伸到原先的n倍長度。除法也是個彈簧,只不過我們是把彈簧壓縮,0的位置不變,÷n,就是把數軸壓縮到原來的n分之一。
  • 網友:負負得正了
    這也讓網友感嘆到「難道孩子的性格是負負得正了!」 難道真的像網友說的「負負得正」了嗎? 對於性格內向的爸媽來說,他們的性格會遺傳給孩子嗎?
  • 負負得正的人生奧義書:如何認清生活的現實,讓我們瀟灑的活著
    負負得正,一個我們都熟悉的運算法則。然而當我們遇上負能量的時候,負負也能得正麼?我給你的回答是&34;。生活中並不缺少能量的存在,除了正能量,當然也會有負能量,它們永遠遵守著能量守恆定律。1.你這麼努力,也不見得你有多優秀這句話在我的同學小薩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 《元氣騎士》負負得正!壞運氣挑戰因子遇到非酋玩家,秒變歐皇!
    「分享遊戲故事,匯集歡聲笑語」~大家好,我是菜鳥熊貓~歡迎來到由菜鳥熊貓主講的《元氣騎士》大型欄目《元氣搞笑日常》第254期~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聊一聊玩家發現《元氣騎士》的數學公式「負負得正」、「負正得負
  • 每周GRE填空重難點解析 | Although+nevertheless,負負得正可行嗎?
    開頭問個問題👇眾所周知,填空題的基本要求是要拋棄腦洞,客觀地根據邏輯和對應信息進行推理判斷,而在平時做題過程中,咱們經常會在取反邏輯裡考到Although+nevertheless,有同學可能會想,如果把這兩個單詞放在一個句子裡,負負得正可行嗎
  • 負負得正,戀愛能治心理疾病?那要看和誰談,怎麼戀
    借用個口訣「負負得正」很合適,這樣的人物組合還有好多呢,隨便舉幾個例子。《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習慣背鍋生性彆扭不合群的少年比企谷八幡,被要是安排進了「侍奉社」,這裡的部員全校第一美少女雪之下雪乃同樣也有性格缺陷。兩個問題少年走到了一起,他們擦出愛情的火花,結果他們慢慢地治癒了彼此,都有了自己的陽光朋友圈。
  • 【每天來點負能量】少年你要相信負負是可以得正的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考研英語提分王」↑↑↑回復「公共課」即可得到英語和政治資料連結回復「西醫綜合」即可得到西醫綜連結回復「複試」即可得到學姐年初自己花錢買的全部複試資料連結回復「學校」即可得到124所學校的專業課今年真題連結回復「哇,靚女耶」即可得到學姐飛吻一個,哈哈哈哈哈【每天來點負能量】少年你要相信負負是可以得正的
  • 【通俗數學】負數介紹——為什麼負負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