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月考,我物理只考了15分(滿分100),基礎相當之差。如果沒什麼意外,高考物理估計懸了。
坐在我後面的女生,物理同樣很差。由於位置比較方便,她常常會拿一些物理題向我請教。也許這就是信任吧,明知道你是學渣,還依然選擇相信你。
為了不辜負她的信任,我開始惡補物理,一邊學習,一邊給她講課。在一次次講課中,漸漸地發現,原本那些看不懂的物理題,我慢慢能理解背後的知識點,甚至還能做對。
沒幾個月,成績就從原來不到20分提升到 80分以上。
那時候還不清楚,原來我在無意識間,使用終極學習法:費曼技巧。
費曼技巧是由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費曼,提出的學習方法。
整個方法核心只有兩步
要是不能把一個科學概念講得讓一個大學新生也能聽懂,那就說明你自己這個概念也是一知半解的。——費曼
仔細觀察會發現,費曼技巧只是增加一步「授課」,為何就能成為世界公認的終極學習方法?
很多文章會用玄之又玄的心理學理論,解釋費曼技巧的原理;有的乾脆就不解釋,直接用「眾所周知」來糊弄過去。
費曼技巧真正起作用的原因其實是在於「檢驗」。
學生平時認真聽課,努力做習題,是否真的掌握知識?單從外表不得而知,但可以通過考試了解知識的掌握程度。
如果學生真的掌握,面對全新問題時,他所做出的解答,應該與答案一致。
費曼技巧裡的授課,就是用來檢驗學生是否能解決新場景下的問題,類似機器學習中的評估模型。如果學生真的掌握,那就應該可以把知識之間的聯繫捋順,還能用對方聽得懂的類比進行講解。
嘗試給別人授課時,儘量避免一知半解的情況下,自圓其說。要多去了解背景知識或查閱相關資料。
著名主持人董卿分享過她是如何做準備:屏幕前普通一句話,她可能需要花4-8個小時,閱讀十幾萬字的材料,才會確定最終表述。
你有什麼高效學習方法?歡迎留言討論。